少年書店看書被趕算歧視嗎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少年書店看書被趕算歧視嗎

  如果店員明知少年是來買書的,就是要趕他走不願賣給他,那就算歧視,因為他自己也要付出代價。但是,如果店員斷定拿書坐地上看的孩子不是來買書的,那麼店員趕他走就只是一種自利選擇罷了。

  近日,在呼倫貝爾一家新華書店,一家長與店員發生爭執,起因是該女士的孩子在店內看書被攆。店員表示:「書店是賣書的地方,不是看書的地方,不買書就得出去。」(新華網2月1日)

  我仔細看了網上流傳的視頻,這位母親顯然認為自己的孩子被書店欺負了,所以感到非常氣憤。在視頻中,她反覆質問店員,看多久書算是看書而不是買書,是誰規定的?同時,她又反覆向店員強調新華書店是什麼單位。換言之,她認為新華書店不比私營書店,應該允許讀者免費看書。

  那位孩子到底是去書店看書還是買書,這牽涉到動機,不能隨意判斷;不過憑日常觀察,假期去書店看書的孩子確實挺多的,席地而坐,把一本漫畫書翻完再翻另一本。很多書店都容許這樣的行為,或者只是將那些主要以圖片為主的書單獨設櫃,不讓孩子隨便翻看。作為經營者,不同的書店有不同的經營策略,其實很正常。只不過,在很多書店允許顧客看書的情況下,這一家新華書店選擇了拒絕,所以成了新聞。

  拒絕讀者免費看書,算不算一個好的經營策略,當然可以討論。但是有一點,書店確實是賣書的地方,圖書館才是看書的地方,書給翻舊了、翻壞了是賣不掉的,房租是成本,水電也是成本。而且包括新華書店在內,無論國營還是私營,都有權獨自決定自己的經營策略。此外,一個稱職的書店店員,對於買書與看書的判斷,不會胡亂作出,否則他的老闆、上級早晚會開了他。

  讀者要求書店,哪怕是新華書店,像圖書館一樣提供免費閱讀服務,人家不提供拍視頻發到網上,我是不太贊同的。捫心自問,很多逛實體書店的人,其實已經極少在店裡買書了,要買也是記下書名,然後去網上訂購,那些將假期沒人帶的孩子送去書店打發時間的家長,就更多了。當然,這是讀者的權利和自由,但是,至少不應該那麼理直氣壯地「佔便宜」,更不要將這樣的理直氣壯教給孩子。

  很多人說,這是對小讀者的歧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裡·貝克教授,以研究家庭、犯罪和歧視問題聞名,他給「歧視」下了這樣的定義:只有當歧視者願意放棄一定的利益,例如收入、利潤、工資、或者享受,以便滿足他個人的偏好時,才是歧視。以此對照少年書店內看書被趕事件,恐怕就算不得歧視了。

  如果店員明知少年是來買書的,就是要趕他走不願賣給他,那就算歧視,因為他自己也要付出代價。但是,如果店員斷定拿書坐地上看的孩子不是來買書的,那麼店員趕他走就只是一種自利選擇罷了。所以,你可以說店員趕走讀書少年太小氣,不懂得經營,但還真不算歧視。

  說點題外話,很多人其實還是很喜歡有書店可以逛逛的感覺,卻因為網上買書更便宜很少在實體書店消費,其結果當然就是實體書店經營普遍艱難,以至于越開越少。所以,如果你去實體書店,免費翻了人家的書用了人家的電,不妨買一本,而不是理直氣壯地要求「佔便宜」。

  @鬍子民:「新華書店是賣書的地方,對吧?圖書館是看書的地方,對吧?看書上圖書館去看,對吧?」這種論調像在計劃經濟時代,一座櫃檯把買賣雙方隔開,營業員在櫃檯裡,顧客在櫃檯外,營業員像上帝,愛理不理,態度傲慢,顧客是受氣包,忍辱負重,忍氣吞聲。但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買方想買什麼,想挑選什麼儘管任性。

  @張傳發:有的商場門口備有幾輛木馬,免費供孩子們騎著玩耍;有的樓盤銷售處免費開放「兒童樂園」,人家圖的是「聚集人氣」。呼倫貝爾那家新華書店的店員難道連這一起碼的道理也不懂?問題的根本所在,還是「官商作風」,對於店員來說可能是「反正,你買不買書,我工資照拿」。

  @張魁興:應該遏制新華書店「店大欺客」的行為,一個服務企業怎麼能這樣牛氣沖天呢?我建議放開地方中小學教材經營權,實行招投標制,不要對新華書店實行保護政策了。現在民營書店處境艱難,新華書店「旱澇保收」還要欺客,是可忍孰不可忍!

(責編:林露、賀迎春)

相關焦點

  • 全球最美書店:阿根廷雅典人書店
    看書是一件很講究氛圍的事,如果你能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雅典人書店看書,那一定是今生都很難忘的一種體驗。雅典人書店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鬧市區雷科萊塔區的聖菲大街1860號,在1919年完工的這家「壕無人性」的書店,其實是改建自一家老劇院,共5層樓,其中書店佔3層,總營業面積達到了2000多平方米,是全球第二大書店,這家書店也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全球最美書店。雅典人書店在沒有成為書店之前也有著璀璨的文化歷史,它曾是一棟集合了劇院、電臺、唱片公司為一體的巨星雲集的地方,顯赫一時。
  • 雁翅樓書店重張,為北京市屬首家國有24小時書店
    2015年7月,在西城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書店雁翅樓24小時書店正式開業,成為北京市屬第一家國有24小時書店。昨天,經歷兩個月重裝升級後,雁翅樓24小時店向讀者開放。遠道而來的讀者紛紛前來探店,見證這一美好時刻。
  • 「大隱隱於市」:上海獨立書店在困境中低調前行
    除了知名的漢源書店,還有犀牛、詩·集、明室、會飲、梅菲斯特、小亞細亞等。一路走來,這些藏身在安靜民居中的獨立書店往往給人以眼前一亮的驚喜。  位於復興中路的犀牛書店十年間已經歷四次關停重開、遷址等波折,店主小莊與兩位合作人都自稱「值日僧」。隨意在犀牛書店的書架邊流連,會發現這裡精心挑選的書籍都有著特別的「時間沉澱」。
  • 中國最美書店在一個地下車庫中
    沒有閃耀的吊燈也沒有奢華的外部裝飾——要尋找中國最美的書店,遊人只需跟隨雙黃線,走到一個地下車庫。「我們選擇這個車庫是因為它靠近南京大學——這裡已經成為大學生們的第二個圖書館。」先鋒書店的老闆錢曉華說,「中國有句老話——化腐朽為神奇」。
  • 顧客只看不買,為啥新華書店一直不倒閉?我來告訴你
    想必大家都去過新華書店,這個對於80後90後來說更是印象深刻,因為在新華書店裡有很多我們青春的回憶。早在十幾年前,網絡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更沒有手機。一到夏天,都會聚集在新華書店裡看書,無論是成績好的或差的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一片清涼又寧靜地方。
  • 情侶一起看書,後來書總無故落下,算命先生:心有放不下的人
    月 28歲,有一間從爺爺那裡留下來的書店,雖然不 大卻書卷氣特別濃,當陽光照進來的時候整個書店籠 罩在萌萌的視線裡美得讓人如進雲端的飄然,書店的 人絡繹不絕,因為月的關係,書店來的都是年輕人, 慢慢的這裡也成了年輕情侶約會的場所。
  • 為什麼機場書店裡賣的全都是成功學書籍?
    2003年6月5日,香港飛往北京的飛機上只有孤零零的一名外國乘客在看書/視覺中國眾所周知,中國人是全世界最不愛看書的,但我們的機場給商務人士提供了更充足的閱讀時間走進書店的乘客相比購物的乘客,往往有一個特點,焦慮到爆表,需要在書店裡冷靜一下、平撫情緒。南密西西比大學航空學院的一份機場購物情緒報告:十位飛機延誤的受訪旅客,其中7個人受不了無聊的等待,先後站起來,走進書店打發時間。最後這7個人中,至少有5個人帶著剛買的書回到登機口,書籍才是他們長途旅行的必需品。
  • 一家科幻書店的毀滅為何讓人如此痛惜
    但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節點,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卻引起了與其體量不相稱的關注:在事件的原發地,明尼阿波利斯的一家「雨果叔叔科幻書店」遭到示威者的焚毀。這一消息在國內外社交媒體上都引起了關注和熱議。書店昔日豐富書籍的照片與今日的斷垣殘壁,滿地飛灰,令無數人感到唏噓。為什麼小小一家書店被焚毀,會引起如此多的關注和痛惜?
  • 臺灣書店,正在慢慢消失
    不過整體看書的人數沒減少,電子資源檢索人次在2017學年時逼近1.5億人次,6年來增長近六成。  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分析指出,圖書電子化種類及冊數不斷增加,已成為圖書館館藏的重要資源形態,加上通信傳輸速率的提升以及雲端等應用,在線檢索及閱讀電子資源逐漸取代紙本圖書,成為圖書服務的主流。預計隨著電子科技及新興信息應用的持續發展,電子圖書主流化趨勢將更日益顯著。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
    ,是不是比看書的人多了點?打開小紅書、大眾點評,搜索「蔦屋書店」,撲面而來的仍是大量精緻擺拍和精心挑選濾鏡後拍攝的書店內景,對於書的評價不多。 「消費者去書店是為了拍照還是看書、消費,不是書店所能左右的。」鳳凰傳媒蘇州鳳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曾鋒,是國內較早對蔦屋書店展進行業研究的人士之一。
  • 人均紙質書閱讀量裹足不前 在網紅書店人們看了啥?
    上海中心大廈52層的朵雲書院號稱全國最高書店,開業初期書店雙休日打卡人數達到1.2萬人次,平時也需排隊3小時才能進店;鍾書閣重慶店,去年春節期間就因到訪人數過多而不得不採取「不定時限流」措施;被稱為「史上最孤獨圖書館」的三聯書店海邊公益圖書館,遠離鬧市、位置偏僻,出名後遊人如織,一度需要預約才可進入……2019中國書店大會發布的《2018-2019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稱,消費者造訪書店
  • 元龍音樂書店的新生
    2016年8月,我們看看新聞Knews曾經報導過一家開了20多年的元龍書店突遭封門的故事。元龍音樂書店,門面雖小,在業界卻頗有名氣,然而三年前在一場綜合整治中因破牆開店正門被封之後,顧客都只能由小區居民樓繞道才能進入,不過這幾天,好消息傳來,元龍書店即將在武康大樓新裝迎客。
  • 女子書店提醒熊孩子小點聲,卻被家長罵十幾分鐘:裝什麼小資啊!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當人們走進書店時,都會不由自主地,會放慢腳步,放低聲音,生怕打破了書店裡寧靜的氣氛。但這幾天卻有這樣一位媽媽,偏帶著孩子在書店大吵大鬧,當別人提醒她時,竟然還大聲謾罵,覺得自己特別有理。
  • 2020年第45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注意查收
    2020年第45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注意查收 2020-11-13 14: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蠟筆小新,媽媽美伢為了名牌大衣,竟去小新常去的書店打工
    記得有一集,這一天,媽媽美伢來書店進行短期的打工,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買一件自己想要的高級時裝。媽媽非常努力的工作,這時,爸爸廣志正好也經過這個書店,進了書店想要去買一本書,但是,剛好撞到了美伢,爸爸廣志非常好奇媽媽美伢為什麼在這個地方。美伢告訴廣志她來打工,廣志非常的吃驚,經過一番解釋過後,廣志才知道媽媽美伢是為了賺自己的零用錢才出來打工的。
  • 星座真的準確嗎?中國的星座性格刻板印象與歧視
    這些性格屬性有事實依據嗎?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陸冠南教授等研究者,在心理學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通過9項研究,探究了西方星座在中國的流行、刻板印象與歧視的現象。研究發現,由於星座的性格屬性而造成的歧視在戀愛交友和招聘中真實存在。與此同時,研究通過20 多萬人的大樣本調查,發現星座的性格屬性並沒有事實依據,星座並不能預測人的性格。
  • 新華書店80年|「80後」張佳瑋:那些關於書的往事
    新華書店1937年4月成立於延安,至今已80年。作為老牌國營書店,新華書店在全國書店中的地位無可比擬,也是承載了幾代人回憶的閱讀場所。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邀請了分別屬於「60後」、「70後」、「80後」和「90後」群體的幾位讀者來講述他們與新華書店的故事。
  • 新華書店打造網絡書城 你可書店借書圖書館還書
    原標題:新華書店打造網絡書城 你可書店借書圖書館還書重慶晚報訊 隨著9月開學季的到來,家長和孩子們將開始新一輪教輔書籍血拼。近日,新華書店網絡書城為家長和學生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主城的家長和孩子們可以上午到門店找書,網上下單購買,下午就可以在家收到貨。
  • 成長路上我們都是少年,《風犬少年的天空》臺詞讓人感動!
    《風犬少年的天空》是最近播出的一部大熱的電視劇,在劇中,家庭優渥的三好少年馬田和乖乖女安然在高三的這一年轉入了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這裡結識了跟他們家庭,性格都截然不同的少男少女,老狗,大力嬌,咪咪,大嘴,宋傑,在轉校的當天,馬田就和老狗發生衝突,兩人發誓勢不兩立,然而在命運的機緣巧合之下,他們被學校共同組成了一隻馬拉松隊伍
  • 歧視就歧視,扯什麼節約糧食?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類似的話;男女生的數學能力真是天差地別嗎?事實是,心理學研究表明:人一生下來,數學能力根本沒什麼差別。面對這些質疑;出版方為了證明自己並不是性別歧視;立刻發了一篇文章進行回應:《我女兒數學不錯,就買男生版吧》這標題妥妥的自己打自己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