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紙質書閱讀量裹足不前 在網紅書店人們看了啥?

2021-01-16 中國網
人均紙質書閱讀量裹足不前 在網紅書店人們看了啥?

2020-01-07 13:21:06

來源:工人日報

  |  

作者:鄧崎凡

| 字號:

A+

A-

書店紅了,但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卻裹足不前——

在「網紅書店」,人們都看了什麼?

近年來,一大批特色鮮明的書店迅速興起,成為「文化地標」,也成為「網紅」,吸引著人們前去打卡。與此同時,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變化不大。

杭州姑娘蕭迎近日到北京旅遊,除了故宮、胡同等特色景點外,她還打卡了一家書店——位於北京前門步行街附近的PAGEONE北京坊店。

在北京乃至全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書店開始「聲名遠揚」。它們在網上收穫好評,在文藝青年中口耳相傳,也因此進入人們的行程,成為打卡景點。

前幾年人們還在憂心忡忡地談論實體書店的命運,轉變迅速發生,實體書店在「高質量」「特色化」之下迅速重生,以別具一格的設計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造就了一座座「文化地標」。人們也開始發問——除了打卡之外,在「網紅書店」都看了什麼?

進書店,看「天堂」

「看了一眼天堂的樣子」——打卡PAGEONE後,蕭迎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下了這樣一句話,配圖是她拍攝的書店照片。這句話源自文學巨匠博爾赫斯的一句詩:「我心裡一直都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站在這家書店的二樓,透過玻璃外牆,能看到北京的正陽門。每天,都有人慕名來此打卡拍照。

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寧等全國各地,近兩年興起的一家家書店,告別了以前幾排書架、一張櫃檯的「售賣部」模式,以注重設計和氣氛營造而成為「城市新坐標」。

網紅書店也在迎接著人們一波又一波的打卡熱潮。上海中心大廈52層的朵雲書院號稱全國最高書店,開業初期書店雙休日打卡人數達到1.2萬人次,平時也需排隊3小時才能進店;鍾書閣重慶店,去年春節期間就因到訪人數過多而不得不採取「不定時限流」措施;被稱為「史上最孤獨圖書館」的三聯書店海邊公益圖書館,遠離鬧市、位置偏僻,出名後遊人如織,一度需要預約才可進入……

2019中國書店大會發布的《2018-2019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稱,消費者造訪書店、到書店打卡的熱情前所未有,書店顧客明顯回流。

扶持下,開店熱

PAGEONE北京坊店總面積2500平方米,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店內設計更別具一格。據說設計師用了5個月時間為這家店做設計方案,其高顏值也讓在書店內拍照的人明顯多於看書的顧客。

日前,PAGEONE北京坊店在2019年度北京市特色書店評選中榜上有名。也是在這次評選中傳出消息:2019年,北京共有239家實體書店獲得該年度實體書店項目扶持,扶持資金近1億元。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實體書店增加了285家,同比增長28.1%。

北京的變化,是一個縮影。從前些年的紛紛倒閉,到如今購物中心、商業地產、社區、景區積極引入,實體書店走出低谷,展現出罕見的擴張之勢。

2019中國書店大會上發布的信息顯示,2018年,各地新華書店集團、大型連鎖書店、新興獨立書店大部分投入開店熱潮;開店數量最高的大型連鎖書店,一年新增店鋪100家以上;多個城市宣布了年度新增數百家乃至上千家的書店扶持計劃。

業內人士認為,實體書店的復興與政府的扶持政策直接相關。2016年國家11部委文件《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後,各省市共出臺了近30份地方性實體書店發展實施意見。2018年,圖書批發零售免徵增值稅政策進一步延續。

在這輪開店熱潮中,「顏值」「最美」成為形容這些書店的高頻詞。「網絡書店的衝擊,讓實體書店不得不努力探尋吸引消費者重回書店的可能性。這個過程恰逢社會整體富裕程度提升,消費者開始追求消費升級。於是,新一代追求『美感』的書店便應運而生。」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程三國說。

打卡外,更重「書」

日前,一家「網紅書店」因打卡人數太多,不堪其擾而規定拍照者必須購書一本。這家重慶渝中區的舊書店,面積只有十幾平方米,卻塞滿了各類書籍,顯得既文藝又懷舊,有時需要排長隊才進得去。

這引發了人們的討論,直指書店的「本源」——在書店,人們究竟應該做什麼?

雖然近年來書店發展突飛猛進,但另外一組數據卻變化不大。第16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67本,與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這與書店客流量的增長相比,幾乎算是裹足不前。《2018-2019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把這種現象稱為「只走進了消費者的行程,未走進消費者的生活」。

「網紅本身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特有產物,它的出現與流行,與網際網路時代的眼球經濟密切相關。」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員王林生日前表示,人們批評網紅書店,針對的並不是網紅書店本身,而是大家有沒有充分利用好、使用好書店所能提供的各種功能。

「顏值本身不能推動網紅書店的持續性發展,它只是網紅書店內涵式發展的前提條件。網紅書店需要內容的強力支撐,只有提供更多的內容服務乃至相關的周邊服務才能更紅。」王林生表示。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產業發展部主任胡娜認為,書店真正持久、深入人心的體驗,最終還是要回歸閱讀本身,否則網紅書店也會很快被別的網紅空間所取代。

作為遊客和普通讀者,蕭迎表示,打卡行為雖然不是閱讀,但卻並不是與「書」毫無關係。「也許打卡書店是很多人走進閱讀的第一步吧。」她說。

鄧崎凡

責任編輯:程雪

相關焦點

  • ​2019年我國人均閱讀紙質書4.65本 電子書2.84本
    首頁 > 數說 > 關鍵詞 > 書最新資訊 > 正文 ​2019年我國人均閱讀紙質書4.65本 電子書2.84本
  • 拍照、擼貓、閱讀……赤峰的這些網紅書店,總有一個理由讓你推門而...
    城市書房書店是城市的文化地標,各行各業的讀者匯聚於此,一本本書,浸潤著油墨香,在赤峰氤氳開來。字庫書城赤峰字庫書城總店位於新城區七彩城購物中心,分店位於紅山區萬達廣場,總佔地面積3000多平米。書城將閱讀與體驗合二為一,創新地發展了「書店」的概念。「字」是一份文化的傳承,「庫」是一份知識的累積,字庫書城提供的不僅僅是書,也是一種空間,承載人們對文化的嚮往與想像。字庫書城以多元的書籍為載體,連結著香磨咖啡、美學生活、藝術活動、網紅書牆等當代多重生活元素。
  • 日曆書成「網紅」:市面上2018年日曆書已經推出50多種
    又到了年根底下,大家在調侃自己「這一年啥都沒做」的同時,也不得不進入新的篇章了。說到新年必備的物品,有一樣東西已經多年不見,現在卻突然重新爆紅,它就是——日曆!據不完全統計,市面上2018年的日曆書已經推出了50多種,還有一批正在路上。來源:出版商務周報整理 (不完全統計)那麼被捧為「網紅」的日曆書都有哪些呢?經緯君帶你來看看吧。
  • 讀書日|看你讀了哪些書,就知你是個什麼樣人,告訴4點讀書竅門
    一、世界讀書日,中國人平均每人讀了多少本書近年來,隨著移動網發展,尤其今日頭條、百度百家、喜馬拉雅等各類自媒體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移動閱讀成為閱讀行業的重要戰場。人們可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等,或在地鐵上,或在開車途中,利用碎片化時間,瀏覽或收聽小說、報紙、圖書、雜誌、動漫及有聲讀物等內容。
  • 新華書店打造網絡書城 你可書店借書圖書館還書
    原標題:新華書店打造網絡書城 你可書店借書圖書館還書重慶晚報訊 隨著9月開學季的到來,家長和孩子們將開始新一輪教輔書籍血拼。近日,新華書店網絡書城為家長和學生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主城的家長和孩子們可以上午到門店找書,網上下單購買,下午就可以在家收到貨。
  • 實體書店回暖還需「三把火」
    □韓 莉 為打造書香京城,北京大力支持實體書店發展。官方今年將投入5000萬元,扶持約150家書店,到2020年可打造15分鐘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究其原因,有自身經營不善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們閱讀習慣、購買習慣以及紙質書閱讀率下降等趨勢是導致實體書店式微的主要問題所在。從價位上講,實體書店的書往往比網絡平臺貴;從閱讀體驗上說,大老遠來到店裡,站著捧讀一本書的感受遠不如在自己家滑動滑鼠,快速瀏覽最新、最潮的作品來得簡捷和過癮;從閱讀內容的廣度上,似乎也是網絡閱讀有著明顯優勢。
  • 90後愛看電子書,80後愛聽書,天秤座的人最愛讀書
    同時,艾瑞諮詢公司則針對當當網的數據進行了分析,解讀新時代下的圖書網購用戶。澎湃新聞從中摘取一些數據與大家分享,或可看出國人在閱讀方面的部分動向。相較於2016年,新晉「億元俱樂部」的出版機構有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青島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等十家。2017年噹噹「億元俱樂部」新晉成員2.廣東人最愛買書,四川人剁手的程度連年增長在2017年購書的地域分析上,廣東省依舊佔據購書榜的首位,其次是北京和江蘇。
  • 600元一個帆布袋,六位數的原版書,都很好賣?上海蔦屋書店「牛」在...
    人造景觀有保質期 杭州天目裡,作為建築大師倫佐 · 皮亞諾在中國承接的首個項目,在去年10月日本品牌蔦屋書店中國首店在此開業後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記者前不久去「打卡」,感到意外的是,作為「主力店」,蔦屋書店並不位於天目裡的核心位置。
  • 2021年中國書店業系列報導之(六)——2020年全球書業10大事件
    一方面,獨立書店生存維艱紛紛倒閉;另一方面,許多出版社和亞馬遜的銷售收入,創下有史以來的新高。一方面,前總統歐巴馬自傳上市一月狂銷332萬冊,拉動了美國紙質圖書市場,居功至偉;另一方面,愛書的讀者伸出援助之手,挽救了世界上最美的兩家書店。 讓我們來看看,2020年的全球書業,都有哪些大事發生。
  • 看十點讀書如何用視頻號打造「閱讀共同體」
    林少表示,目前在有聲書方向上還沒有一個主流銷售平臺,有些出版機構不知道自己做了有聲書能去什麼渠道賣,加上商業模式並不像紙質書那樣成熟,有聲書市場算是剛剛起步,更談不上競爭。「圖書行業是個百花齊放的行業,它不像其他平臺基本上由兩三家巨頭壟斷,閱讀平臺是很容易做出差異化的,我覺得在有聲書這個方向上,各家都會有自己的增長空間。」林少說。
  • 重慶新華書店攜10萬種圖書參加讀書月惠民書展 閱淘網推出「免費...
    4月1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新華書店集團公司獲悉,4月14日-23日,解放碑步行街將舉行「建設書香重慶·共享書香生活」2018年「4·23世界讀書日」暨第十一屆重慶讀書月活動。屆時,重慶新華書店集團也為市民準備了豐盛的閱讀「大餐」。
  • 月入10萬的網紅店啥樣?國內20家超好看的店鋪,第1家就美哭你!
    每到周末就很發愁不知去哪些新鮮地方浪一浪鋪天蓋地的網紅店,多到躲不掉但哪些地方才是真正有腔有調值得一去的呢?成都市錦江區大科甲巷25號4樓營業時間12:30-00:00● 武漢 ●「武漢最美書店」白日夢書店人均消費:30元/人這家看起來像咖啡店,但其實是個24小時營業的書店,白天可以在這裡做夢,晚上也可以。整家店看起來像是玻璃房子。
  • 年終歲末網紅檯曆走起"傳統風" 中老年更鍾情"老黃曆"-檯曆,日曆...
    最火的時候是在上世紀80、90年代,尤其是逢年過節,掛曆更成了人們送禮的首選。在經歷了禁止公款購買低迷期後,年終歲末,記者通過走訪發現,傳統日曆、檯曆市場儘管落寞,但仍有老年市場;而各種被賦予了文化創意色彩和DIY的紙質日曆產品走紅網絡,加入了銷售大軍,颳起了一股「傳統風」,日曆再受青睞。
  • 西安「網紅」商場,商業與文化相融合,成為西安新地標
    西安有一家「網紅」購物中心,這是一家融合商業和文化的購物中心。藍色的海風漫漫港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家集商務和文化為一體,集生活、社交、閱讀為一體的文創購物中心。藍海風漫港位於鳳城二路,位置還不錯,就是周圍的商業不算繁華,造成整個商場人滿為患。對購物中心而言,這也許是個缺點,但對藍色的海風漫漫的港口而言,卻是個優點。儘管天氣寒冷,這裡還是比較適合閱讀。
  • 專家:過度手機閱讀致右腦退化 易引發數碼痴呆症
    「閒暇之餘,請放下手中的手機,回憶往昔懷舊經典巨著吧……」省會一家駕校近年來在學員等候區設置了微型圖書櫃,本意是為了學員們克服手機依賴,培養安全駕駛習慣,沒想到卻引發了人們對「低頭族」現象的反思,甚至有人擔憂,以「甜點」手機閱讀代替「主食」紙質書閱讀,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
  • 臺灣書店,正在慢慢消失
    臺灣《中國時報》寫道,書店是昔日臺北人的驕傲,如今這裡已不再是文字的歸宿,而是旅人休息的地方,味道變了,文化也淡了。  季季認為,一條書街的消失,時代變遷、閱讀消費習慣改變,或許都有影響,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和房租有關,「目前還有幾家書店能在書街屹立不倒,關鍵就是房子是自己的。」
  • 新華書店80年|「80後」張佳瑋:那些關於書的往事
    新華書店1937年4月成立於延安,至今已80年。作為老牌國營書店,新華書店在全國書店中的地位無可比擬,也是承載了幾代人回憶的閱讀場所。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邀請了分別屬於「60後」、「70後」、「80後」和「90後」群體的幾位讀者來講述他們與新華書店的故事。
  • 國內首家無人售書書店重慶投用 帶書離店全程不超3分鐘
    國內首家無人售書書店重慶投用  重慶書城無人售書全自助平臺上線,手機上選書支付、帶書離店全程不超3分鐘即日起,如此惱人的買書體驗要有所改觀了:昨天下午,記者從解放碑重慶書城獲悉,書城旗下的電商平臺閱淘網打造的讀者全自助購書自提平臺已正式投入使用。  記者現場體驗發現,讀者通過手機選書、下單支付,到最後憑二維碼通過專門的綠色通道帶書離店,耗時僅需兩三分鐘。「如果大家選書較多,覺得太重,也可以在手機上選擇快遞到家。」
  • 全球最美書店:阿根廷雅典人書店
    看書是一件很講究氛圍的事,如果你能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雅典人書店看書,那一定是今生都很難忘的一種體驗。雅典人書店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鬧市區雷科萊塔區的聖菲大街1860號,在1919年完工的這家「壕無人性」的書店,其實是改建自一家老劇院,共5層樓,其中書店佔3層,總營業面積達到了2000多平方米,是全球第二大書店,這家書店也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全球最美書店。雅典人書店在沒有成為書店之前也有著璀璨的文化歷史,它曾是一棟集合了劇院、電臺、唱片公司為一體的巨星雲集的地方,顯赫一時。
  • 京東發布2018圖書報告,電子書閱讀量山東排第五
    與傳統出版物一樣,最喜歡電子書的地區依然是經濟相對發達的北京、廣東和上海,江蘇和山東緊隨其後。此次報告雖然沒有顯示具體城市維度,但大致能看出整體城市的閱讀情況。買書的讀者數量中,二線城市佔比最高,達到28.30%;其次為一線城市,佔比為27.90%,但二者相差不多,可謂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