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農村常常會聽到一些俗語,俗語可以說是農村文化的代表。俗語包含了許多深刻的道理,言簡意賅,它們是老一輩人豐富的生活經歷所得出來的。我們與老人們嘮家常時,總是能聽到一些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詼諧有趣又富有哲理。
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聽了可能會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老人們一聽就懂,聽完會若有所思,附和幾聲。這個俗語中的「五」「六」「七」「八」指的是人們的年齡,指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和八十歲,而年月日時依次減少,又是何意。我們都聽過論語中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八十為耄耋之年,我們還聽過「人逢七十古來稀」,這都與年齡有關。
聽了這些,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就很好理解了。它說的是人的身體狀況隨著年齡的增長,過了五十一年一個樣,過了六十一個月一個樣,過了七十一天一個樣,過了八十一個小時一個樣。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五十歲之前是走上坡路,過了五十,你隔了幾年再見一個人就會覺得這個人蒼老了很多。五十歲後,頭髮花白,眼睛也花了,精神不濟,記憶力下降,每一年都會衰老很多,正所謂一年一個樣子。
「六月」指的是過了六十又老了一層,身體狀況是一月一個樣,精神狀態也是一月不如一月,可能上次見了還很有精神,下次見了頭髮都白完了,一個月能夠衰老很多。「七日」,過了七十歲,人的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天天老下去,往往這時人們也很忌諱七十三和七十九這個年齡。「八時」,過了八十,精神狀態都是按小時計算的,我們也都聽說過,有的老人上午還坐在那裡嘮嗑,下午就駕鶴西去了,這也是常有的事。
這句俗語與「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大同小異,都是從年齡段出發講述每個年齡段人們的身體狀況都有所不同。人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誰都無法抗拒。這個俗語還告誡我們要多去看望老人,時光匆匆,我們長大了父母卻老了,我們要多去看望他們,以免留下終身遺憾。很多俗語都隱隱透漏了人與自然的規律,我們要悟出其中的深層含義。了解更多民間俗語,請關注顛覆歷史,帶你領略俗語的魅力,感受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