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公眾與文史考古界關注的河南安陽西高穴村曹操高陵本體保護與展示工程,已經進入文物布展階段,並將打造為三國文化遺址公園,成為研究三國文化及漢魏歷史的重要平臺。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 他曾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先後官至東郡太守、兗州牧、丞相,爵至魏王。220年3月15日,曹操病逝於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號武,他臨死前留下《遺令》。 根據曹操的遺囑,他於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於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和河南安陽市北郊一帶)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是為高陵。
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皇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2009年發掘的「曹操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磚室墓。它處於曹操王都鄴北城西12公裡處,高陵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墓,規模宏大,結構複雜,主要由墓道前後室和四個側室構成。斜坡墓道長39.5米,寬9.8米,最深處距離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東邊寬22米,西邊寬19.5米,東西長18米,大墓佔地面積740多平方米。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東漢末年與三國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曹操在中國歷史上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的墓地自然熱度很高,但西高穴村大墓是不是真的曹操墓呢?還存在質疑的,有學者認為西高穴大墓主人另有其人,懷疑的對象主要有姚襄、冉閔、夏侯惇、曹奐等。
先說姚襄。姚襄(331年-357年),字景國,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西)人,十六國時期後秦景元帝姚弋仲第五子,後秦武昭帝姚萇之兄。原隨其父歸後趙,身高八尺五寸,垂臂過膝,雄健威武多才多藝,明察善於安撫籠絡人,因此被立為繼承人。父親死後歸東晉,受到東晉大將殷浩排擠,率部北歸,被東晉大將桓溫擊破。357年,被前秦鄧羌誘至三原,中敵埋伏,其馬黧眉騧倒地被殺,姚襄慘敗,被苻堅擒獲後斬殺,時年二十七歲 。姚萇率餘眾投降。前秦國君苻生後以公爵之禮葬姚襄於其父親姚弋仲的墓地附近(今甘肅天水市甘谷縣境內)。
後奪了前秦皇權當了後秦開國皇帝的姚萇追封姚襄為「魏武王」,西高穴村大墓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銘牌與其身份符合,但墓中出土男性骨骼經考究是60歲左右,明顯和姚襄去世年齡不符。而且墓地的位置和記載也不符,一個在河南,一個在甘肅,有點說不過去。
再說冉閔。冉閔(?-352年6月1日),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父親冉良,是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其驍勇善戰,多計謀,在石氏軍中多有立功,曾打敗晉軍、梁犢,胡、漢各族宿將多有畏懼。隨著他功高震主,漸不滿石氏一族,於350年消滅石氏,並稱帝,國號大魏,恢復冉姓,史學家稱之為冉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今遼寧朝陽市境內),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
冉閔常用的兵器就是戟和矛,而西高穴大墓出土了「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稱謂和兵器都能對上號,而且安陽地區也是冉閔生活、統治的地區,但是冉閔是被處決的,可能被草草埋葬了,還有一點,史書記載,冉閔被斬殺時年僅30歲,這和墓中出土的屍骨年齡又對不起來,明顯不符。
最後說夏侯惇。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三國名將,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曹魏開國元勳。 夏侯惇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裡。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屯田蓄水,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諡忠侯。
夏侯惇和曹操是老鄉,都是亳州人,他戎馬一生,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據記載,在曹操死後的220年陰曆四月二十六,夏侯惇也病死了,終年68歲,西高穴大墓也是王侯級別,還出土了部分兵器,「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可能是曹操贈與他的,與夏侯惇的武將身份相符,墓中屍骨的年齡也和他相近,但是史書記載的夏侯惇葬地並沒有安陽一說,這就有點令人懷疑了。
還有說法是西高穴大墓可能是曹操後人陳留王曹奐的墓。曹奐(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期魏國最後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鄉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貴鄉公曹髦被成濟弒殺,司馬昭與眾臣商議,立曹奐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篡奪魏國政權,魏國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太安元年(302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六歲,諡號為元皇帝。
西高穴大墓的年代特徵,屍骨的年齡,都和曹奐比較接近,《嘉靖彰德府志》、光緒《臨漳縣誌》均明載:「曹奐墓在臨漳縣彭城村。」今在臨漳縣城西南28公裡,習文鄉趙彭村西南約三百米處,北距鄴北城三臺約5公裡。但後來考古發掘認定並不是曹奐的墓,那西高穴大墓會不會是曹奐的墓呢?這只是一種猜測,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古證實。2009年12月27日,經中國考古學界相關學者確認,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為曹操 。2010年6月11日,安陽曹操高陵入選「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