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曹操墓」進入文物布展階段,曾被懷疑墓主另有其人

2021-01-15 墨城尚書

備受公眾與文史考古界關注的河南安陽西高穴村曹操高陵本體保護與展示工程,已經進入文物布展階段,並將打造為三國文化遺址公園,成為研究三國文化及漢魏歷史的重要平臺。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 他曾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先後官至東郡太守、兗州牧、丞相,爵至魏王。220年3月15日,曹操病逝於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號武,他臨死前留下《遺令》。 根據曹操的遺囑,他於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於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和河南安陽市北郊一帶)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是為高陵。

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皇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2009年發掘的「曹操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磚室墓。它處於曹操王都鄴北城西12公裡處,高陵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墓,規模宏大,結構複雜,主要由墓道前後室和四個側室構成。斜坡墓道長39.5米,寬9.8米,最深處距離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東邊寬22米,西邊寬19.5米,東西長18米,大墓佔地面積740多平方米。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東漢末年與三國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曹操在中國歷史上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的墓地自然熱度很高,但西高穴村大墓是不是真的曹操墓呢?還存在質疑的,有學者認為西高穴大墓主人另有其人,懷疑的對象主要有姚襄、冉閔、夏侯惇、曹奐等。

先說姚襄。姚襄(331年-357年),字景國,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西)人,十六國時期後秦景元帝姚弋仲第五子,後秦武昭帝姚萇之兄。原隨其父歸後趙,身高八尺五寸,垂臂過膝,雄健威武多才多藝,明察善於安撫籠絡人,因此被立為繼承人。父親死後歸東晉,受到東晉大將殷浩排擠,率部北歸,被東晉大將桓溫擊破。357年,被前秦鄧羌誘至三原,中敵埋伏,其馬黧眉騧倒地被殺,姚襄慘敗,被苻堅擒獲後斬殺,時年二十七歲 。姚萇率餘眾投降。前秦國君苻生後以公爵之禮葬姚襄於其父親姚弋仲的墓地附近(今甘肅天水市甘谷縣境內)。

後奪了前秦皇權當了後秦開國皇帝的姚萇追封姚襄為「魏武王」,西高穴村大墓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銘牌與其身份符合,但墓中出土男性骨骼經考究是60歲左右,明顯和姚襄去世年齡不符。而且墓地的位置和記載也不符,一個在河南,一個在甘肅,有點說不過去。

再說冉閔。冉閔(?-352年6月1日),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父親冉良,是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其驍勇善戰,多計謀,在石氏軍中多有立功,曾打敗晉軍、梁犢,胡、漢各族宿將多有畏懼。隨著他功高震主,漸不滿石氏一族,於350年消滅石氏,並稱帝,國號大魏,恢復冉姓,史學家稱之為冉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今遼寧朝陽市境內),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

冉閔常用的兵器就是戟和矛,而西高穴大墓出土了「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稱謂和兵器都能對上號,而且安陽地區也是冉閔生活、統治的地區,但是冉閔是被處決的,可能被草草埋葬了,還有一點,史書記載,冉閔被斬殺時年僅30歲,這和墓中出土的屍骨年齡又對不起來,明顯不符。

最後說夏侯惇。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三國名將,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曹魏開國元勳。 夏侯惇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裡。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屯田蓄水,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諡忠侯。

夏侯惇和曹操是老鄉,都是亳州人,他戎馬一生,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據記載,在曹操死後的220年陰曆四月二十六,夏侯惇也病死了,終年68歲,西高穴大墓也是王侯級別,還出土了部分兵器,「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可能是曹操贈與他的,與夏侯惇的武將身份相符,墓中屍骨的年齡也和他相近,但是史書記載的夏侯惇葬地並沒有安陽一說,這就有點令人懷疑了。

還有說法是西高穴大墓可能是曹操後人陳留王曹奐的墓。曹奐(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期魏國最後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鄉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貴鄉公曹髦被成濟弒殺,司馬昭與眾臣商議,立曹奐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篡奪魏國政權,魏國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太安元年(302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六歲,諡號為元皇帝。

西高穴大墓的年代特徵,屍骨的年齡,都和曹奐比較接近,《嘉靖彰德府志》、光緒《臨漳縣誌》均明載:「曹奐墓在臨漳縣彭城村。」今在臨漳縣城西南28公裡,習文鄉趙彭村西南約三百米處,北距鄴北城三臺約5公裡。但後來考古發掘認定並不是曹奐的墓,那西高穴大墓會不會是曹奐的墓呢?這只是一種猜測,還需要進一步的考古證實。2009年12月27日,經中國考古學界相關學者確認,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為曹操 。2010年6月11日,安陽曹操高陵入選「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

相關焦點

  • 曹操陪葬墓挖出一把寶劍 墓主身份3種猜測(圖)
    >在河南安陽安豐鄉一帶的南水北調工程文物普查過程中,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西高穴村東漢大墓。2008年12月開始發掘,2009年12月27日對外高調公布此墓為曹操高陵。消息發布以來,曹操墓及與之相關的人、地、事,全國一片飄紅,熱得燙耳。時隔半年,曹操墓發掘工作又有重大進展:1號墓,即曹操陪葬墓,即將通過央視現場直播,揭開其神秘面紗!這,又把眾人的眼球一下拉回曹操墓的發掘地———河南安陽安豐鄉西高穴村。
  • 「曹操墓」仍不宜定論
    在《考古》2010年第8期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陽縣文化局聯名發表了《河南安陽市西高穴曹操高陵》的發掘簡報,當年稍後文物出版社出版了《曹操高陵考古發現與研究》,其中刊登的《河南安陽市西高穴曹操高陵》發掘簡報,對內容進行了補充修改。    發掘簡報認為該墓「應為魏武王曹操的高陵」,並提出了十條理由和證據,由於其中存在諸多問題,我認為還不具備唯一性,尚不能成為定論。
  • 曹操墓真偽可比對DNA? 曹植墓遺骨成懸案
    - 史海鉤沉近日發現的安陽曹操墓引發爭論,有專家建議,曹操墓真偽可比對父子遺骨DNA 鑑定。然而,曹植墓出土的28塊遺骨,今已下落不明。詩魂枕魚山 遺骨成懸案  1月7日,北風凜冽,魚山景區遊人稀少。導遊介紹,雖然天氣寒冷,但近日到此考察的專家學者卻比平時多了許多。
  • 曹操出生地安徽亳州稱抵制安陽搶奪名人資源
    ■關注曹操墓真假之爭安陽曹操墓如今「風生水起」,曹操的出生地亳州又有什麼動作?昨天記者獲悉,受邀前往出席「安陽殷商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的亳州市官員,在臨行前突然取消了行程。那邊,安陽給曹操的「慶生會」沒辦成;這邊,亳州市文化旅遊局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亳州將大打曹操故裡牌,10月份要舉辦一場高規格的曹操學術研討會。
  • 曹操高陵:撥雲見日的「七十二疑冢」
    曹操墓平面圖 河南安陽西高穴2號墓平面圖(A.墓葬;B.墓室)2009年時,我國考古界曾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其主要原因,就是關於曹操墓葬的真偽問題。熟讀《三國演義》的讀者都知道,曹操生前曾大肆盜掘漢代古墓,他也怕死後遭到同樣報應,便命人在出殯當日,以七十二口棺材同時為自己發喪,目的就是掩人耳目,這才在後世留下了「七十二疑冢」的舊事。
  • 曹操的墓為何跟兒媳婦的墓在一塊?原來他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這之後,人們對於曹操墳墓的真正位置非常好奇。歷史上,人們對曹操墓的真實所在有兩種記載,曹操墓究竟在哪呢? 《彰德府志》當中寫到,曹操的墓在靈芝村,與甄姬的墓非常靠近。但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根據《魏書》中的記載,人們認為曹操的墓應當在譙縣。
  • 發掘人士回應質疑:徐蘋芳有很多問題都沒弄明白
    6月12日,在億萬觀眾的關注下,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河南電視臺衛星頻道對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發掘工作進行了現場直播。值得欣慰的是,斷定為曹操墓的2號墓出土了「常所用長犀盾」字樣的石牌等文物;而讓人遺憾的是,被大家寄予厚望的1號墓,已經被盜一空,無法判斷墓主。
  • 上官婉兒、隋煬帝墓相繼被發現 印證諸多歷史記載
    考古隊在揚州曹莊隋唐墓葬內發現隋煬帝的牙齒,並確定一號墓墓主為楊廣,二號墓則發現隋編鐘,墓內還有人骨,勘測約56歲,一米五的成年女性,經專家判斷墓主為蕭後。圖文墓葬內景。中新社發 鍾欣 攝       11月14日,針對來自河南的上官家族後裔提出的原址重點保護上官婉兒墓的建議,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表示,目前正在和施工單位商討合適的保護方案。資料圖為上官婉兒墓。
  • 官印揭開墓主身份 龍遊三國大墓的主人是新安縣長
    熱詞:龍遊三國大墓  話說三國之中,東吳最懂生存之道,曹強則聯劉抗曹,劉強則聯曹拒劉,以守為主,但求一方平安。  當時,包括龍遊在內的衢州地區,都屬於東吳的勢力範圍。衢州有個縣長,生存之道獨特。孫權的愛將朱然,曾捉拿關羽父子,他的墓葬8.7米長,還比不上這個「衢州縣長」,墓穴長度超過14米。
  • 不一樣:成都一農民挖出三國黃忠墓,因怕承擔毀墓罪名,故意隱
    黃忠,字漢升,是南陽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陽)人,劉備手下的「五虎將」之一。不過劉備力捧黃忠,表示關羽的思想工作由他來做,又封他為「關內侯」(曹操那邊楊阜、孫權那邊周魴等也曾被封「關內侯」)。五虎將中,黃忠的年齡最大,與嚴顏、廖化一起,並稱「蜀漢三老」。雖然年齡大,但不輸關、張、超、趙,領兵打仗壯猛異常,成語「老當益壯」出處就在黃忠身上。
  • 組團盜掘「九層妖樓」的盜墓賊:外地高手增援,有人死在墓裡
    11月30日,央視新聞頻道的一則報導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歷經近3年的發掘,素有「九層妖樓」之稱的青海省都蘭縣熱水鄉境內「血渭一號墓」已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目前雖無法確定墓主人的身份,但出土陪葬品中有大量金銀器和一枚「駱駝」印章,足見其身份高貴。這座古墓屬於搶救性發掘。3年前一起驚天盜墓案,差點毀了這裡的一切。
  • 河南出土「北鬥七星」墓,墓中藏40萬斤黃金,專家:又一未解之迷
    活躍於155年-220年的曹操就是一個盜墓活動組織者。因為傳說漢代梁王的墓群中有40萬斤的黃金。所以當時急需籌措經費行軍打仗的曹操也十分動心。曹操便設置了摸金校尉,招攬善於挖掘盜墓的人才。
  • 春秋大墓中挖出一把劍,專家面面相覷:怎麼可能在這裡出現
    繁多的種類、新奇的造型、奇幻詭譎的紋飾,青銅器運用於祖輩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都知道的青銅器有后母戊鼎、馬踏飛燕、曾侯乙編鐘等,而孕育這一冶金技術的夏商周朝也被稱作青銅時代。 《國語.齊語》稱銅為美金,鐵為惡金,鐵字的出現仿佛已經預示著這一比銅更鋒利的器具的出現。
  • 導師說,李清泉《引魂升天,還是招魂入墓》
    所以,這類帛畫是否像許多學者所推測的那樣,曾經用於喪儀之前的招魂儀式,是十分令人懷疑的。相反有跡象表明,馬王堆漢墓所出的這兩件帛畫,應該確係於「復而後行死事」的喪葬儀式用具。安志敏先生曾介紹道:馬王堆1號墓帛畫「頂端邊緣上包有一根竹棍,竹棍的兩端有絲帶,可以懸掛。」
  • 學者揭南京東吳大墓墓主身份 被稱已是突破
    最近,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王寧邦在學術期刊上撰文,提出這座墓是孫吳之「高陵」,墓主為孫權的父親孫堅及其兩位夫人。  東吳大墓先後出土了六朝考古中前所未見的青瓷器新器形,還有近年來建康都城遺址外六朝墓葬考古首次發現的26枚圖案精美的人面紋瓦當。因這座墓歷史上多次被盜,因此考古發掘中,並沒有找到與墓主身份直接相關的文字信息,專家學者只能通過從墓葬形制、隨葬器物、出土瓦當等方面入手,考探墓主身份。  眾所周知,東吳歷時52年,共有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位皇帝。
  • 中華景觀攬勝: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
    神龍二年(706年),永泰公主與武延基合葬於乾縣北原,人乾陵陪葬區。 解放後,1960年到 1962年發掘了該陵墓,其結構是斜坡土洞磚室墓,由墓道、甫道、過洞、天井、便房、前室、後室等部分組成。墓全長87.5米,寬3.9米,深16.7米。墓外有唐代封土家,家現高14米,見方56米,總面積6萬餘平方米。並有圍牆以護。 墓道口畫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守衛其陵。
  • 墓葬研究工作坊︱秦漢墓葬的墓主判定;高句麗墓葬研究的反思
    對曹操墓事件反思,首先應思考和回應的是在墓葬研究中,曾經被屢屢提到的考古研究缺乏論證制度的說法是否成立,以及如何完善的理性思考;對考古結論的結果為何懷疑、如何懷疑、研究有沒有「規矩」等等,都是研究者們需要深刻反思的問題。劉瑞指出,傳統認為在墓主的判定中,大家認為最準確的證據是墓誌、印章等文字資料。
  • 1957年西安挖出9歲少女墓,墓主身份不凡,豪華石棺如一座宮殿
    《史記》對西安評價有雲,「金城千裡,天府之國」,其歷史地位可見一斑。憑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西安境內文物古蹟之豐富令人咋舌,古墓群數量也非一般城市能比,許多著名的大墓都存在於此。在這些繁星般分布的古墓中,曾有一處十分奇特,墓中棺槨由青石精心雕刻而成,宛若宮殿,其中的陪葬物品精美至極,令人驚嘆。
  • 廣州發現2000年前漢代大墓,主墓室被打開後,眼前一幕讓專家欣喜
    趙佗是南越國的建立者,嶺南地區從刀耕火種進入農耕文明時代,也是始於趙佗,並且趙佗是當時少見的長壽之人,活到了上百歲,因此趙佗死後,他的孫子趙胡成了南越王。《史記》中記載:「甌駱相攻,南越動搖。漢兵臨境,嬰齊入朝。」
  • 麓山4座不明墓 他們或是辛亥革命大人物
    該墓緊挨著國民黨陸軍第73軍第77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嶽麓山管理處文物管理科曾經對墓主人身份進行調查,因該墓緊挨第77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工作人員推測可能是第77師師長,後經工作人員多方調查,第77師有一個姓田的師長,但是名字並不是田光中,至今,景區文物科仍未查清田光中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