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祭臺駘,傳承民族禮儀文化!

2021-01-07 晉善晉美晉飛揚

粽葉飄香,端午情濃。

每年的端午節這天,

很多太原人及張姓人

都會在臺駘山根祖堂隆重舉行祭臺駘儀式。

以香茗佳果、美酒香茶,敬祭臺神呢!

因為臺駘是太原始祖,治汾先祖,張氏世祖。

端午

6月25日,在太原臺駘山景區古堡廣場舉辦了一場規模宏大的「端午祭臺駘」大典。祭祀以穿漢服、行漢禮的方式,祭拜太原始祖,治汾先祖,張氏世祖——臺駘,呈現節日之禮儀,傳承民族之精神。

上午11時30分,「端午祭臺駘」大典,由一場氣勢恢宏的《鑼鼓舞》拉開序幕。

祭祀儀式

樂聲起,祭祀興,身著漢服的同袍步履輕盈地走向了古堡廣場祭臺,按照古禮依次進行了上香、獻禮、祭祀等儀式,以此祭祀太原始祖,治汾先祖,張氏世祖——臺駘。

整個儀式莊嚴肅穆,重現了傳統文化之底蘊,讓前來觀看的群眾感受到華夏文化的源遠流長。

祭祀隊伍來到古堡廣場,三位主祭官面向太原始祖,治汾先祖,張氏世祖——臺駘 行祭祀之禮。

祭祀典禮

▲誦讀祭文▲

▲焚香▲

▲祭拜▲

張氏族人祭拜先祖——臺駘

張氏族人誦讀祭臺神祝文

本次端午節,臺駘山特地針對所有的張姓遊客免費開放,迎來了許多張姓遊客前來參加祭祖大典。

端午節到了,

太原臺駘山景區,

祝大家端午安康!

粽情端午,萬事如意!

相關焦點

  • 憶端午,到潼南—2020重慶潼南元福裡端午文化旅遊節圓滿結束
    本屆文化旅遊節以「憶端午,到潼南」為主題,大力普及端午民俗知識,深挖傳統文化豐富內涵,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還原端午習俗,以隆重的祭祀典禮歌頌屈原愛國深情,以別開生面的漢服才藝大賽復興漢服之美,傳承華夏之禮,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 北京:端午文化節 重現傳統老習俗
    6月4日12 西城區「端午傳承文明 親情相伴人生 敬奉賢人鑄傳統 民族精神代代傳」文藝演出演出以「敬奉賢人鑄傳統 民族精神代代傳」為主題,用聲樂、舞蹈、朗誦等藝術形式結合非遺項目展現,讓群眾在享受藝術的同時,更加了解宣南文化、提升我區群眾對非遺項目的保護意識。
  • 三山會館:重陽節民俗文化禮儀展示活動開始報名!
    三山會館:重陽節民俗文化禮儀展示活動開始報名!本次第19屆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重陽節民俗文化禮儀展示活動總共分為兩部分:漢服禮儀展示和漢服服飾展示及手工集市,在三山會館的百年建築內領略華夏千年的禮儀氣度,穿越古今,回顧流淌不息的文化風韻。
  • 黎族的民族禮儀都有哪些?看黎族人如何祭祀祖先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這種禮儀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的,所以作為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黎族也不例外,黎族對於禮儀也是非常的重視,他們有自己的民族的禮儀,在一些事情上,是大家都墨守成規的一些禮儀,而且禮儀也是在黎族民族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地位,那麼關於黎族的民族禮儀你都了解多少呢?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故事,說法甚多,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
  • 「倉廩實而知禮節」,品盛世大唐的餐桌禮儀,感受禮儀文化的魅力
    國家國力強盛,也正如此,吸引了許多外國來朝,除此之外,由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大量南遷,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同時,唐朝的強盛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國使臣定居長安,在對外交流與發展的同時。外來民族在帶來新興的餐桌禮儀的同時也為中國人引進了新的糧食物種。
  • 溫情與崇高——端午節俗的當代意義
    春有元正、元宵、清明,夏有端午,秋有七夕、中秋、重陽,冬有除夕,這八大節日是中國許多地區共享的傳統節日。端午是夏季唯一大節,在2009年與羌年一道,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端午節,在當代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與重大意義。充滿人倫關懷的節日端午是仲夏時節的節日。它起源於人們對溼熱時節的禁忌,但我們的先民很早就將它過成充滿人間溫情的節日。
  • 端午節文化內涵的時代價值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體系中,端午節既與歲時節氣密切相關,又附著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人類歷史情感的表達和認識自然、敬畏自然的體現,它所蘊藏的思想文化內涵為時代發展提供不竭動力。端午節的起源蘊含著時代需要的傳統倫理道德規範在中國古代人的生活中,節日是農曆曆法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關於端午的起源最早有源於夏至一說。
  • 端午女兒節 華夏爭吟屈原詩:正直清明 愛國磊落
    喚醒更多的端午記憶  端午還在繼續。  從起源和習俗來看,端午有其獨特的文化空間和藝術形式,所包含的禮俗和視覺元素也非常豐富。這些正是端午千年傳承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傳統節日是在數千年的文明傳承中形成的時間生活傳統,它不僅是一個時間段落標誌,在節日之上,人們賦予了豐富的文化意義,節日表達著中國人的情感與信仰。它與中國人的精神聯繫緊密而強烈。」蕭放認為,避瘟保健與追念先賢的節俗傳統,是端午節的精神核心,也是端午節歷久彌新的內在動力。
  • 端午節的文化精神
    汪振軍 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端午節,不僅僅是粽子的聚餐,也不單單是龍舟的賽會。傳統節日,剝去其物質載體後,留下的精神內核,才是一個民族最關鍵的文化基因。
  • 中牟縣紅宇社區:益智遊戲+文化傳承 這個端午節意義非凡
    為弘揚傳統文化,讓社區青少年兒童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端午節,6月23日上午,中牟縣東風路街道紅宇社區黨支部攜手共駐共建單位中牟縣河務局、住建局、東風路派出所、財政局收付中心、第二人民醫院、郵政公司組織開展了一場端午節民俗文化親子活動。東風路街道黨工委委員、人大工委主任賀敏,河務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機關委員會專職副書記馬劉強,東風路派出所副所長姚剛等參加了此次活動。
  • 這個端午節,他們這樣過!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這個端午節,黃岡消防的「藍」朋友這樣過。愛國教育強基礎「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屈原的家國情懷,就是端午節的靈魂。端午節,到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初心之地,追尋紅色歷史的記憶,接受紅色洗禮,傳承紅色基因。
  • 句容人過個端午節,這樣講究啊?!
    端午佳節當艾草的清香氤氳了整個屋子餐桌上飄起蜜粽的甜香今天,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了連日來我市各地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傳承傳統文化弘揚家國情懷包粽子近日,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在崇明公園聯合開展了「粽情端午 暖心大賽」慶端午活動。
  • 合肥市積極開展主題活動 喜迎端午佳節
    在端午佳節臨近之際,合肥舉辦端午節系列主題活動,品味端午民俗,挖掘傳統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  據悉,進一步引導廣大群眾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充分挖掘端午節深厚文化內涵,合肥市三十崗鄉每年都會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活動,為轄區群眾送上豐富多彩,百姓喜聞樂見的端午慶祝活動,喚醒廣大群眾的節日情感,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 山西:一座鞋文化博物館 四代鞋履匠人的文化傳承
    這便是山西省唯一的一座鞋文化博物館,也是一個祖孫四代傳承鞋履文化的見證。  傳承製作工藝祖孫三代不忘匠心  「禮之堯,人之舜,自古王德積古陶;武王始,宣王業,於今,周道遺平遙。」縱觀鞋履發展史,山西作為鞋履的發源地,晉履文化始終貫穿於民間百姓的手工技藝中,融匯在芸芸眾生的民俗生活中,蘊藏在華夏民族的文化遺產中,是歷代人民創造、傳承、享用的文化財富和智慧結晶。  談到鞋履文化,其博物館創始人王國中告訴記者,晉福祥鞋文化的歷史可追溯到民國2年(1913)。
  • 屈原故裡過端午 傳統端午祭首次「觸網」
    今年,「雲端辦節」成為屈原故裡端午活動的最大特色,首次採用了現場+「雲上」的方式舉行。宜昌市每年都會舉辦的端午詩會,以往是由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朗誦名家、詩歌愛好者登臺演誦,400多人齊聚一堂、共襄盛會。今年,則採取了雲錄製、雲傳播的方式,以「主會場+分會場」、「室內主持+外景主持+虛擬主持」的形式,讓秭歸縣包括宜昌市獨有的文化元素及自然山水能在詩會的過程中自然地呈現。
  • 端午節撞上父親節 孩子王推「放粽吧!爸爸」主題活動
    端午節撞上父親節 孩子王推「放粽吧!爸爸」主題活動來源:聯商網2018-06-19 16:11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恰逢端午小長假期間,也迎來了今年的父親節!爸爸」為主題於全國開啟端午文化藝術節繽紛假期互動體驗,在溫情六月為全國會員家庭帶來三天別開生面的趣味文化之旅。
  • 我們都是民族文化追夢人系列報導(五)
    王勇同趙華甫一般,同樣選擇通過「進校園」的方式創新傳承發展民族文化:李金福讓民族文化成為自己新詩創作的底色;王勇積極開展「詩詞進校園」工作。       總的來看,趙華甫、李金福、王勇三位「追夢人」的追夢歷程是基層文化工作者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重要指示的一個生動實踐和縮影。
  • 紅白喜事是中華傳統文化禮儀,不是迷信
    中華有「禮儀之幫」之稱,中國禮儀基本形成是周朝,在中國古即使有五禮之說,祭祀之是吉,冠姶之是為喜禮,賓客之事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現代小孩出生有出生禮, 成人禮,禮婚,壽禮,葬禮等。孝女哭喪,請道士或者和尚超度這兩條是必須要的,離世親人下葬後,孝子孝女定要守孝七七四十九天,這些經過是對死者敬重和孝道,超度隨具有宗教色彩,但也是一種文化傳承,不是迷信
  • 國家級非遺「嗦囉嗹」晉江上演 傳統民俗有傳承
    【解說】當地時間6月18日,在堪稱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嗦囉嗹」敲鑼打鼓的歌舞聲中,福建晉江安海鎮各地的採蓮隊舉著長杆彩旗,沿途敲鑼打鼓,載歌載舞,遊街串巷鬧端午。  【同期】嗦囉嗹小演員 肖世煜  因為它能傳承民族的那種風俗,所以說我是覺得它非常有趣。我也為了延長這個風俗,所以說我才會來這裡。  【同期】嗦囉嗹演員 顏永漢  以後這些老演員要是跳不動,能讓年輕人來接手。(你是怎麼培養這些年輕人的)就是有空的時候,在館裡多少教一點。(年輕人會喜歡嗎)他們很喜歡,我走到那演出他們就跟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