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嗦囉嗹」晉江上演 傳統民俗有傳承

2021-01-13 福州新聞網

  【解說】當地時間6月18日,在堪稱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嗦囉嗹」敲鑼打鼓的歌舞聲中,福建晉江安海鎮各地的採蓮隊舉著長杆彩旗,沿途敲鑼打鼓,載歌載舞,遊街串巷鬧端午。

  【解說】記者注意到,當天的表演隊伍中有不少十四五歲的小演員,他們模仿醉舞的鋪兵、威武的旗手、詼諧的花婆等,演得有模有樣。

  【同期】嗦囉嗹小演員 肖世煜

  因為它能傳承民族的那種風俗,所以說我是覺得它非常有趣。我也為了延長這個風俗,所以說我才會來這裡。

  【同期】嗦囉嗹演員 顏永漢

  以後這些老演員要是跳不動,能讓年輕人來接手。(你是怎麼培養這些年輕人的)就是有空的時候,在館裡多少教一點。(年輕人會喜歡嗎)他們很喜歡,我走到那演出他們就跟到哪。

  【解說】據了解,「嗦囉嗹」是安海特有、全國獨一無二的民俗活動,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曾因種種原因中斷了半個多世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得以恢復。2008年6月,安海「嗦囉嗹」習俗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同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安海嗦囉嗹習俗福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顏昌瑞

  古時主要是為群眾(祈福)解除水患,為群眾解除災難,闢邪,這個是古時的目的。那現在有三個目的,頭一個目的,是為了傳承幾(百)年來老祖宗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第二個目的,群眾那麼喜愛,這個是比較群眾性的活動,群眾會參與,所以群眾既然這麼喜歡,我們就絕對不能斷掉,一定要繼續繁榮下去,發展下去。第三,培養了安海的文藝人才。

  【解說】顏昌瑞從事群眾文化工作50年,鍾情於「嗦囉嗹」民俗的搶救、整理、組織、傳承工作,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嗦囉嗹」民間藝人。他告訴記者,「嗦囉嗹」是安海一寶,而「嗦囉嗹」的演員們更是安海的寶。如今,能看到「嗦囉嗹」的隊伍越來越多,越來越壯大,又有這麼多新鮮血液加入到「嗦囉嗹」的表演隊伍中,顏昌瑞感到非常欣慰。

  (記者 柯寧 福建泉州報導)

相關焦點

  • 【街拍紀實】津門網許志達:晉江安海「嗦囉嗹」傳統民俗
    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鎮——福建晉江安海鎮,每到端午節,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手舉採蓮旗,抬著龍王頭,載歌載舞,登門入室為人們送祝福,這就是安海別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嗦囉嗹」。
  •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2015-06-20 18:33:4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安海「嗦囉嗹」——傳承千年的端午祈福民俗
    (海峽之聲記者 鞠先鶴 黃偉華 江德能)在安海古鎮,每到端午節,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手舉採蓮旗,抬著龍王頭,載歌載舞,登門入室為人們送祝福。這就是安海別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嗦囉嗹」。在臺灣鹿港等地,也有端午節抬龍王頭踩街的習俗,據說就來自安海「嗦囉嗹」。  「嗦囉嗹」表演詼諧風趣。隊伍最前面的是頭戴鬥笠、留著八字須、手撐著長杆幡旗的「旗手」,其後有鑼鼓隊及四人合抬的龍王頭。隊伍兩旁,一邊是「鋪兵」,他肩挑著系有生豬腳、草鞋和裝有雄黃酒的夜壺的竹槓,一邊是男扮女裝的花婆。整個隊伍,一邊似搖船般有節奏地前進,一邊和著《採蓮曲》,高唱《嗦囉嗹》歌謠。
  • 「網絡中國節·端午」安海「嗦囉嗹」:耄耋老人畢生的堅守
    往年,在晉江市安海鎮,居民們的端午節多是在「嗦囉嗹」的旋律中度過的。敲鑼打鼓、載歌載舞、遊街串巷……這項堪稱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活動,總能將當地的節日氛圍推向高潮。「國級瑰寶嗦囉嗹鄉土珍貴民俗風」——6月23日,記者拜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嗦囉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顏昌瑞,還沒進門,就被門上含有「嗦囉嗹」元素的春聯所吸引。2008年6月,安海「嗦囉嗹」民俗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嗦囉嗹 踏歌起舞採蓮來
    「嗦囉嗹,嗦囉嗹,風度翩翩似神仙。搖啊搖,搖啊搖,搖到五裡橋。」在福建安海古鎮,每逢端午時節,古老的閩南歌謠便會在鎮裡飄蕩。兩晉以降,南遷入閩的士大夫和百姓為這裡帶來了中原的民俗文化,包括廣為流行的採蓮習俗,使中原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在這裡匯合交融,並形成了閩南風情濃厚的端午採蓮民俗。  安海採蓮表演時所唱的歌謠是「嗦囉嗹」,其樂曲是《採蓮曲》。由於歌詞中多處反覆出現梵語詞「嗦囉嗹」,因而也稱「採蓮」為「嗦囉嗹」。
  • 原生態「嗦囉嗹」習俗踩街 遊客零距離感受獨特民俗
    泉州網6月8日訊 (記者黃祖祥 張曉明 通訊員謝佩龍)昨日上午,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晉江市(安海)第八屆兩岸端午民俗旅遊文化節端午「嗦囉嗹」習俗原生態展示在安海鎮三裡街精彩亮相,沿路踩街表演吸引大量遊客駐足零距離欣賞和現場互動,感受安海鎮獨特的民俗風情。
  • 鯉城新橋社區將舉辦嗦囉嗹民俗活動 特殊龍頭巡遊
    今天早上8點,人們將抬出龍頭,舉辦一場盛大的嗦囉嗹民俗活動,有300多人參與。他們將從天后宮開始,途經土地後、堤後路、義全街、中山南路、南門兜,繞後山境。  活動由臨江新橋社區居委會、後山四王府牽頭舉辦。去年,新橋社區的嗦囉嗹已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泉州城南唆囉嗹踩街民俗活動 為厝邊送節日祝福
    昨日上午,泉州城南大街小巷鑼鼓喧天,鞭炮震天,遊唆囉嗹的隊伍沿街串巷,插榕艾、掛香袋、噴雄黃酒、唱唆囉嗹歌,讓平日寂靜的城南一下熱鬧了許多。這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一,城南後山宮的唆囉嗹民俗活動。這個有著千年歷史、在泉州失傳半世紀的民俗,再度復興後,便成了不少厝邊端午佳節必備的特色民俗。
  • 泉州新橋社區端午前後傳統習俗 唱嗦囉嗹歌採蓮祈福
    閩南網6月18日訊 前日上午10點,日頭漸烈,在泉州市區天后宮附近開店的詹女士夫婦,一早就將供桌擺在店門口,放上水果等供品,在供桌旁放上跪墊,忙碌中不時探出頭,看看嗦囉嗹隊來了沒。眾人抬神像祈福  一個小時前,由鯉城臨江新橋社區居委會、後山四王府組織的嗦囉嗹隊,從後山宮出發。隊伍浩浩蕩蕩100多人,唱著古老的曲子,穿過江濱路、中山南路,終於來到天后路。
  • 非遺傳承 路在何方?
    前不久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門就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建言獻策。而在此前,政協委員們一直通過提案等方式呼籲加強對非遺的保護,僅今年以來就有100多件提案為此建言。 大量非遺仍面臨消亡危險 非遺是不斷傳承的民族文化基因。
  • 民俗大戲即將上演!第二屆寶安民俗文化節19-21日舉辦
    )12月17日,記者從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獲悉,2020年第二屆寶安民俗文化節將於12月19日-21日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盛裝」亮相,活動以「傳承共享•記住鄉愁」為主題,旨在挖掘和繁榮寶安區的優質民俗文化資源,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落實「民俗文化+旅遊休閒+藝術匯演」大融合發展的民俗文化資源開發理念,使之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讓民俗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 傳承非遺文化 品味「和合」魅力
    依託重要資源 奠定傳承基礎   新會書院是解放路小學的前身,現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邕劇的展示中心。2015年,杜小鷺擔任校長後,思考學校創新發展之路,希望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將學校打造成一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校」,創出有特色的教育品牌。   在傳承發展中,學校依託非遺場館,文脈相承。
  • 奇妙的「非遺」:幻術、修腳、螺螄粉……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宋宇晟)「幻術也是非遺」?「沙縣小吃製作技藝、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擬列入國家級非遺」?你沒看錯,它們都來自於文化和旅遊部在其官網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文件。「文旅之聲」微信公眾號截圖那麼,這些項目為什麼能列入國家級非遺?又有哪些你意想不到的非遺?
  • 木葉盞裝滿「非遺傳承扶貧夢」
    ,但人們和非遺之間總有一種『距離感』,很難讓它們與自己產生什麼聯繫。」木葉盞又稱「樹葉盞」,因茶盞底部有一片栩栩如生的葉子出名,是吉州窯黑釉中的佼佼者。要製作這樣的瓷器,吉州窯匠人會將天然樹葉以一定的規律布於施釉的陶瓷坯體上,經上千度高溫燒制,使樹葉灰與底釉完美融合,形成美麗的木葉紋樣。  這項國家級非遺技藝,深深吸引著兩位女生。「那一瞬間,我們被震撼到了。就在那一剎那我們就想一定要讓這麼美的作品,以及它背後精巧的技藝、燦爛的文化走進更多人的心裡。」
  • Get非遺傳承新玩法,太極拳化身行走的表情包標題
    據了解,發源於河南省溫縣的太極拳,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是極具中國傳統民族特色的重要文化形態,深受海內外人士青睞,在世界範圍內的習練者達數億人,早在2006年就被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今年11月,雙方攜手啟動了「老家河南·黃河之禮」主題活動,通過豐富多元的數字科技,以及小程序、線上數字館等創新手段,促進河南省境內黃河沿線溫縣太極拳、開封汴繡、孟津唐三彩等九大重點非遺的廣泛傳播,幫助社會大眾深入了解黃河流域非遺背後的歷史、文化、價值等,積極主動參與到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