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南唆囉嗹踩街民俗活動 為厝邊送節日祝福

2021-01-13 閩南網

  閩南網5月27日訊 「咚咚鏘!咚咚鏘!」昨日上午,泉州城南大街小巷鑼鼓喧天,鞭炮震天,遊唆囉嗹的隊伍沿街串巷,插榕艾、掛香袋、噴雄黃酒、唱唆囉嗹歌,讓平日寂靜的城南一下熱鬧了許多。這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一,城南後山宮的唆囉嗹民俗活動。這個有著千年歷史、在泉州失傳半世紀的民俗,再度復興後,便成了不少厝邊端午佳節必備的特色民俗。

嗦囉嗹隊伍,一路為民眾除塵去屑,消毒除蟲

  昨日上午9點,浩浩蕩蕩的嗦囉嗹踩街隊伍,在嗦囉嗹歌聲中,準時從後山宮出發,沿著古城牆拐入中山南路、堤後路。沿街串巷中,5名挑著榕艾的婦女,紛紛給厝邊們送出榕艾,有些厝邊迫不及待地插在門上,寓意消災驅邪。60多歲的王大爺,一手拿榕葉和艾葉制的採蓮旗,一手拿雄黃酒,挨家挨戶幫商家、住戶除塵去屑,消毒除蛟蟲。

  75歲的後山宮負責人李金針一手推動「唆囉嗹」民俗復活。12年前,是他與同伴籌劃,讓「唆囉嗹」重新成為端午時節的特色民俗,並與2010年開始申報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正式獲批。

  「小時候,一到端午前後,城南街上都有賣用泥巴捏成的「唆囉嗹」。」李金針捧來一尊神像說,就是這個樣子,個頭有這麼高,父親買給他玩過,可惜後來摔碎了。

  7歲那年,他手握泥塑的「唆囉嗹」龍頭,和父親擠在唆囉嗹踩街隊伍中,這是李金針唯一一次,親眼見到「唆囉嗹」遊街的熱鬧場景,之後再沒見過。

  李金針對「唆囉嗹」遊街印象十分深刻,數十年來,當時的場景歷歷在目。12年前,李金針在後山宮董事會從事相關工作時就萌發想法,要找回失傳許久的唆囉嗹民俗。

  「唆囉嗹是龍頭,我照著記憶裡的樣子做出來的。」李金針說,8名年輕壯漢肩上的那尊唆囉嗹神像就是他親自做出來的,這個龍王頭和普通的龍不同,是由馬嘴、鯉魚腮、螃蟹眼和鹿角組成。做成「馬嘴」形狀,是因為馬的嘴巴長,可以吸走大水,遏制水災。

  「現在唆囉嗹有了群眾基礎,傳承就達到目的了。」這是令李金針最高興的事。(海都記者 柳小玲 田米 文/圖)

相關焦點

  • 原生態「嗦囉嗹」習俗踩街 遊客零距離感受獨特民俗
    泉州網6月8日訊 (記者黃祖祥 張曉明 通訊員謝佩龍)昨日上午,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晉江市(安海)第八屆兩岸端午民俗旅遊文化節端午「嗦囉嗹」習俗原生態展示在安海鎮三裡街精彩亮相,沿路踩街表演吸引大量遊客駐足零距離欣賞和現場互動,感受安海鎮獨特的民俗風情。
  • 安海「嗦囉嗹」——傳承千年的端午祈福民俗
    (海峽之聲記者 鞠先鶴 黃偉華 江德能)在安海古鎮,每到端午節,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手舉採蓮旗,抬著龍王頭,載歌載舞,登門入室為人們送祝福。這就是安海別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嗦囉嗹」。  「嗦囉嗹」民俗文化傳承人顏昌瑞老先生介紹說,「嗦囉嗹」也叫「採蓮」,因遊行時唱的歌詞中反覆出現「嗦囉噠」而得名。「有專家研究說『嗦囉嗹』是佛教的梵語,含消災納福之意,這也許是群眾樂於稱之的原因吧。」  歷史上,中原時常戰亂,部分居民移民福建,帶來了「嗦囉嗹」等中原文化。最初「嗦囉嗹」在泉州多個鄉鎮都有盛行,但現今只有安海鎮仍完整保留這一傳統民俗。
  • 泉州端午習俗唆囉蓮 踩街隊伍走街串巷入戶祈福(上)
    本月25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期間除了傳統的中不乏精彩的龍舟賽、包粽子、做香囊等活動。你還了解哪些特色習俗呢?在泉州端午節屬較為隆重的節日,慶祝的活動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每年端午都將舉行豐富多彩的傳統特色民俗文化活動,市民、遊客共慶傳統佳節端午節。
  • 鯉城新橋社區將舉辦嗦囉嗹民俗活動 特殊龍頭巡遊
    這個龍頭頗為特殊,汪冠新為即將到來的活動做準備  閩南網5月31日訊 龍頭是龍神的代表,在嗦囉嗹中意義重大。在鯉城新橋社區後山四王府,供奉著一個特殊的龍頭,正看為龍,俯瞰為鯉,從後面看又是一隻烏龜,寓意鯉魚跳龍門,張嘴吸災,烏龜馱人,度過水患。  今天早上8點,人們將抬出龍頭,舉辦一場盛大的嗦囉嗹民俗活動,有300多人參與。他們將從天后宮開始,途經土地後、堤後路、義全街、中山南路、南門兜,繞後山境。  活動由臨江新橋社區居委會、後山四王府牽頭舉辦。
  • 泉州各地推出近30項文旅主題活動迎端午
    文化旅遊主題活動方面,昨日,一場主題為「粽享五月天、情燃五店市」的端午節系列活動在五店市上演,晉江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街區講解員等將作為「旅遊達人」,通過雲直播的方式為市民遊客展現不一樣的五店市;6月25日,泉州市古城辦、市文旅局將在古城,聯合舉辦「海絲·泉州、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6月24日起,德化九仙山將開展徒步登山節、漢服體驗、包粽子等活動。
  •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2015-06-20 18:33:4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網絡中國節·端午」安海「嗦囉嗹」:耄耋老人畢生的堅守
    往年,在晉江市安海鎮,居民們的端午節多是在「嗦囉嗹」的旋律中度過的。敲鑼打鼓、載歌載舞、遊街串巷……這項堪稱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活動,總能將當地的節日氛圍推向高潮。「國級瑰寶嗦囉嗹鄉土珍貴民俗風」——6月23日,記者拜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嗦囉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顏昌瑞,還沒進門,就被門上含有「嗦囉嗹」元素的春聯所吸引。2008年6月,安海「嗦囉嗹」民俗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國家級非遺「嗦囉嗹」晉江上演 傳統民俗有傳承
    【解說】當地時間6月18日,在堪稱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嗦囉嗹」敲鑼打鼓的歌舞聲中,福建晉江安海鎮各地的採蓮隊舉著長杆彩旗,沿途敲鑼打鼓,載歌載舞,遊街串巷鬧端午。  【解說】據了解,「嗦囉嗹」是安海特有、全國獨一無二的民俗活動,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曾因種種原因中斷了半個多世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得以恢復。2008年6月,安海「嗦囉嗹」習俗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 【街拍紀實】津門網許志達:晉江安海「嗦囉嗹」傳統民俗
    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鎮——福建晉江安海鎮,每到端午節,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手舉採蓮旗,抬著龍王頭,載歌載舞,登門入室為人們送祝福,這就是安海別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嗦囉嗹」。
  • 嗦囉嗹 踏歌起舞採蓮來
    「嗦囉嗹,嗦囉嗹,風度翩翩似神仙。搖啊搖,搖啊搖,搖到五裡橋。」在福建安海古鎮,每逢端午時節,古老的閩南歌謠便會在鎮裡飄蕩。  伴隨著歌聲,飲著雄黃酒、邁著醉舞步的旗手引領著「嗦囉嗹」隊伍開始表演,舞者們和著歌謠、踏著舞步,抬著造型奇特的木刻龍王頭,舉著縛掛「榕枝艾草」的採蓮旗,走街串巷挨家挨戶進行「採蓮」活動,並不斷在歌聲中重複著「嗦囉嗹」一詞(意為「消災納福」),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始建於南宋時期的安海鎮是福建省四大文化古鎮之一,素有「海濱鄒魯之邦,二朱過化之地」的稱譽。
  • 泉州新橋社區端午前後傳統習俗 唱嗦囉嗹歌採蓮祈福
    閩南網6月18日訊 前日上午10點,日頭漸烈,在泉州市區天后宮附近開店的詹女士夫婦,一早就將供桌擺在店門口,放上水果等供品,在供桌旁放上跪墊,忙碌中不時探出頭,看看嗦囉嗹隊來了沒。  隨後,走在嗦囉嗹隊伍最前面舉著大龍旗的李金針老先生,又領著嗦囉嗹隊,繼續挨家挨戶地幫居民們採蓮。  原來,這是新橋社區至今還保存的一個民間傳統習俗。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插榕、插艾、掛香袋,噴雄黃酒,嗦囉嗹隊走街串巷唱嗦囉嗹歌,為家家戶戶祈求平安,消災除病。
  • 雕龍頭 制龍船 做樂器 泉州78歲巧手老人了不得
    [新聞頁-臺海網]家裡的陽臺便是李金針的小小工作坊臺海網10月22日訊 據東南早報報導 泉郡後山宮裡的嗦囉嗹龍頭已經接受香火14年了,不少信徒會去那裡祈福。78歲老人李金針便是這尊龍頭的雕刻者,也是14年前為社區重拾嗦囉嗹遊街盛況的發起者和組織者。
  • 泉州市文藝院團公益性文藝演出活動日程表
    高甲戲、梨園戲、木偶戲、打城戲,為泉州這座名城增添了歷史文化的厚重和寬廣。老人、小孩在舞臺邊一起咿咿呀呀地跟唱著戲文,已成為一道風景。那小小的戲臺上,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裡...... 在泉州,你隨時都能讀到歷史文化的神韻。
  • 厝邊的演出 就入厝邊眼(組圖)
    本報厝邊藝術團的傾力表演和觀眾經久的掌聲,為這場盛會畫上圓滿的句號。  [現場]  臺上表演臺下羨慕  「好熱鬧的演出,踮起腳尖還是看不清楚,走,擠上去。」臺上,快樂健身隊六位四五十歲的阿姨正拍著板子說唱《泉州名小吃》,逛街路過的王敏,拉著好友的手,直往觀眾堆中擠。
  • 我們的節日 | 南京棲霞打造迎新春民俗系列活動,好戲連臺
    記者從南京棲霞區委宣傳部獲悉,新春將至,日前,棲霞區文明辦、區文化旅遊局在區文化館舉辦迎新春惠民系列活動,組織省市區多名傳統非遺大師開展系列傳統佳節惠民活動,營造過年的傳統節日氣氛。如秦淮花燈市級非遺傳承人曹紅、京劇臉譜市級非遺傳承人王志海、中國結市級非遺傳承人湯虹、剪紙區級非遺傳承人葛傳民等民俗文化大師,他們將現場展示非遺絕技,並與居民互動,指導大家親手製作非遺工藝品。
  • ...市公安局開展「迎新春、送祝福」警營書法家義務為群眾寫春聯活動
    喜氣洋洋五穀豐登張燈結彩歡天喜地年味兒漸濃還有三天2020的春節就要跟您喜樂相遇漢中公安小姐姐們提前給您拜年了鼠年吉語化春聯,萬千氣象開新景新春佳節即將來臨,為進一步密切警民關係,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文明民俗,營造祥和節日氛圍,1月19日至20日,市局政治部組織6名警營書法家,先後到中核陝西鈾濃縮有限公司和市公安局大樓前小廣場開展「迎新春、送祝福」警營書法家義務為群眾寫春聯活動,把美好的新春祝福送給廣大人民群眾。
  • 【海絲泉州】東海石頭街,一個即將消失的海絲地名
    泉州真武廟位於豐澤區東海鎮法石村石頭街的西南部,祀奉北極玄天上帝。它始建於南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總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真武廟本叫玄武廟,泉州人稱之為「上帝宮」,因宋時避諱皇帝的名號,故而改叫「真武廟」!  既是宋代建築,當年馬可•波羅難免到此一遊,深入了解閩南的宗教信仰。
  • 入厝:一件有儀式感的事 閩南俗語加持更鬧熱
    喬遷新居,閩南語中即「入厝」。「厝」,在閩南人生活中尤為重要,搬入親手打造的「新厝」,人們總是懷揣著美好的願景,在這一重要的時刻,不免需要來點儀式感。如今,石獅人的「入厝」習俗仍保留不少古風,富有吉祥寓意。  A添丁又進財,錢銀滾滾來  農曆六月底,市民小施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準備搬入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