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端午」安海「嗦囉嗹」:耄耋老人畢生的堅守

2021-01-09 臺海網

臺海網6月26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又到裹粽飄香時。往年,在晉江市安海鎮,居民們的端午節多是在「嗦囉嗹」的旋律中度過的。敲鑼打鼓、載歌載舞、遊街串巷……這項堪稱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活動,總能將當地的節日氛圍推向高潮。

「國級瑰寶嗦囉嗹鄉土珍貴民俗風」——6月23日,記者拜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嗦囉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顏昌瑞,還沒進門,就被門上含有「嗦囉嗹」元素的春聯所吸引。2008年6月,安海「嗦囉嗹」民俗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依靠這位耄耋老人的堅持和努力,「嗦囉嗹」民俗才得以在安海古鎮傳承下來。

題圖:86歲的顏昌瑞談起「嗦囉嗹」依舊充滿激情。林婕攝

「採蓮」寓意驅邪避災

顏昌瑞生於1935年,是土生土長的安海人,60多年紮根基層。1956年,時任安海總工會職工俱樂部專職主任的他,第一次以工會的名義組織「嗦囉嗹」隊伍,開展「採蓮」活動,轟動了安海。

「我的想法很簡單,不能讓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在我們這一代手中消失。」顏昌瑞介紹,「嗦囉嗹」是一種「沿門逐疫」的民俗活動,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據稱是古越族人的遺風。

端午節前,人們迎出木刻的「龍王頭」,舉行請神儀式,使龍神附體在「龍王頭」上,接受善男信女的膜拜。端午節當天,採蓮隊敲著大鑼大鼓,裝扮成鋪兵、家婆、旗手等角色,抬著「龍王」,沿途反覆高唱《嗦囉嗹》曲,挨家挨戶為人們驅邪避災。

就像春節時的舞龍一樣,由於寓意美好,無論店家還是居民,端午節都會爭先恐後放鞭炮歡迎採蓮隊入內表演,爭採「頭蓮」「二蓮」「三蓮」。

顏昌瑞告訴記者,「嗦囉嗹」原本盛行於泉州各個鄉鎮,如今只剩安海鎮還在繼續著這項古老的民俗活動。「『嗦囉嗹』之所以在安海紮根,得益於這裡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更有像龍山寺這樣的名寺,眾多信徒長年從東南亞、臺灣等地區前來朝拜,文化交流廣泛。」

創新不忘原汁原味

1976年,時任安海文化站站長的顏昌瑞召集老藝人,推出新組織的「嗦囉嗹」民俗表演隊,再次轟動安海。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嗦囉嗹」開始煥發蓬勃生機。

比如,面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商店和工廠,「採蓮」時所說的吉祥語也在不斷與時俱進——「龍王『採蓮』採套房,主人生活日日紅」,這裡的「套房」一詞,就是衍生的新詞彙。每到一地,「採蓮」隊伍說的吉祥話都不一樣,需要旗手和花婆提前做好準備。

「旗手、花婆、鋪兵這三個角色,是『嗦囉嗹』的『骨』和『魂』。」顏昌瑞說,近年來,「採蓮」隊伍也在不斷擴大,旗手、花婆這些主要角色由原來的一人增加至四人或六人,其他角色也相應增多。

此外,「嗦囉嗹」表演的「陣頭」也得到了擴充,不僅增加了「十音陣」「五音陣」「南音隊」「大鼓吹陣」和「爪哇鍾陣」等民間音樂,還有「涼傘舞」「踩球舞」「拍胸舞」「花姑陣」和「妝人陣」等民間舞蹈。「這些群眾喜聞樂見的『陣頭』,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使整個隊伍顯得千姿百態,表演豐富多彩。」顏昌瑞表示。

一邊突破創新,一邊也有堅持。「鋪兵」腰間裝酒的夜壺較重且易碎,有的隊員想換成塑料的壺,這一提議,顏昌瑞堅決反對。他說:「這樣味道會變,我們要保留原汁原味。」據了解,安海也曾出現過一些「變味」的「嗦囉嗹」表演隊,有的為了氣氛熱鬧,竟然加入北方音樂和東北民歌,甚至請來西洋樂隊演奏。在顏昌瑞看來,這都是不可取的。

在顏昌瑞和老藝人的努力下,安海鎮有許多小演員參與到「嗦囉嗹」民俗表演中去,畫面甚是逗趣。受訪者供圖

心系安海民俗文化

栩栩如生的「龍王頭」木雕、規範的服飾道具、經過訓練的演員、專版製作的「嗦囉嗹」民謠音樂片……為了向大家展示「嗦囉嗹」民俗文化的本來面貌,顏昌瑞組織了一支鎮文化站直屬的「嗦囉嗹」示範隊,把零散分布的民俗表演搬上舞臺,用舞蹈、戲曲等表演形式展示。

多年來,他參與策劃了超過千場的基層群眾文體活動。他說,組織示範隊既可以向安海全鎮的六支「採蓮」隊傳授傳統的表演技藝,從而保留民俗表演風格,又可以滿足重大節慶日及上級調演等活動的表演需求。2002年,「嗦囉嗹」亮相首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節目將舞臺表演與民俗表演合二而一,分成「整裝待發」「亮相展招」「打趣逗笑」「『採蓮』特技」和「載歌載舞」五個場次,驚豔了海內外的無數觀眾。去年,85歲的顏昌瑞還執導了「晉江市(安海)第八屆兩岸端午民俗文化節開幕式文藝晚會」及晉江市(安海)第四屆中秋文化節暨國慶7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

作為非遺傳承人,顏昌瑞也深諳「從娃娃抓起」的道理。他時常到晉江安海職業中專和安海養正小學等學校授課,舉辦「嗦囉嗹」民俗活動進校園活動。「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民俗文化創作活動,能更深入地鑽研和發揚『嗦囉嗹』民俗文化。」他告訴記者,包括「嗦囉嗹」民俗文化在內,在安海鎮曾出現、演出過的民間文藝有76樣,目前只傳承了三分之二。正是因為心系安海的民俗文化,雖已86歲高齡,但顏昌瑞的創作力不減當年,新創作的《安海花兒香》等節目正盼著在中秋國慶兩岸文藝晚會上與觀眾見面。

受疫情影響,今年端午節,安海無法舉辦「嗦囉嗹」等民俗活動,顏昌瑞覺得很惋惜。他紅著眼眶對記者說:「對別人而言,一年可能沒什麼,但對我來說,一年很重要,年紀大了就更力不從心了,能為安海民俗傳承做得就更少了。」

歲月,在這位耄耋老人的臉上刻下了重重痕跡,卻絲毫掩蓋不了他多年如一日對鄉土文化事業的滿腔熱情。歷盡千帆,顏昌瑞的一雙慈目,始終注視著傳承路上的希望。

相關焦點

  • 安海「嗦囉嗹」——傳承千年的端午祈福民俗
    在臺灣鹿港等地,也有端午節抬龍王頭踩街的習俗,據說就來自安海「嗦囉嗹」。  「嗦囉嗹」表演詼諧風趣。隊伍最前面的是頭戴鬥笠、留著八字須、手撐著長杆幡旗的「旗手」,其後有鑼鼓隊及四人合抬的龍王頭。隊伍兩旁,一邊是「鋪兵」,他肩挑著系有生豬腳、草鞋和裝有雄黃酒的夜壺的竹槓,一邊是男扮女裝的花婆。整個隊伍,一邊似搖船般有節奏地前進,一邊和著《採蓮曲》,高唱《嗦囉嗹》歌謠。
  •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2015-06-20 18:33:4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嗦囉嗹 踏歌起舞採蓮來
    「嗦囉嗹,嗦囉嗹,風度翩翩似神仙。搖啊搖,搖啊搖,搖到五裡橋。」在福建安海古鎮,每逢端午時節,古老的閩南歌謠便會在鎮裡飄蕩。  伴隨著歌聲,飲著雄黃酒、邁著醉舞步的旗手引領著「嗦囉嗹」隊伍開始表演,舞者們和著歌謠、踏著舞步,抬著造型奇特的木刻龍王頭,舉著縛掛「榕枝艾草」的採蓮旗,走街串巷挨家挨戶進行「採蓮」活動,並不斷在歌聲中重複著「嗦囉嗹」一詞(意為「消災納福」),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始建於南宋時期的安海鎮是福建省四大文化古鎮之一,素有「海濱鄒魯之邦,二朱過化之地」的稱譽。
  • 國家級非遺「嗦囉嗹」晉江上演 傳統民俗有傳承
    【解說】當地時間6月18日,在堪稱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嗦囉嗹」敲鑼打鼓的歌舞聲中,福建晉江安海鎮各地的採蓮隊舉著長杆彩旗,沿途敲鑼打鼓,載歌載舞,遊街串巷鬧端午。  【同期】嗦囉嗹小演員 肖世煜  因為它能傳承民族的那種風俗,所以說我是覺得它非常有趣。我也為了延長這個風俗,所以說我才會來這裡。  【同期】嗦囉嗹演員 顏永漢  以後這些老演員要是跳不動,能讓年輕人來接手。(你是怎麼培養這些年輕人的)就是有空的時候,在館裡多少教一點。(年輕人會喜歡嗎)他們很喜歡,我走到那演出他們就跟到哪。
  • 【街拍紀實】津門網許志達:晉江安海「嗦囉嗹」傳統民俗
    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鎮——福建晉江安海鎮,每到端午節,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手舉採蓮旗,抬著龍王頭,載歌載舞,登門入室為人們送祝福,這就是安海別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嗦囉嗹」。
  • 原生態「嗦囉嗹」習俗踩街 遊客零距離感受獨特民俗
    泉州網6月8日訊 (記者黃祖祥 張曉明 通訊員謝佩龍)昨日上午,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晉江市(安海)第八屆兩岸端午民俗旅遊文化節端午「嗦囉嗹」習俗原生態展示在安海鎮三裡街精彩亮相,沿路踩街表演吸引大量遊客駐足零距離欣賞和現場互動,感受安海鎮獨特的民俗風情。
  • 鯉城新橋社區將舉辦嗦囉嗹民俗活動 特殊龍頭巡遊
    今天早上8點,人們將抬出龍頭,舉辦一場盛大的嗦囉嗹民俗活動,有300多人參與。他們將從天后宮開始,途經土地後、堤後路、義全街、中山南路、南門兜,繞後山境。  活動由臨江新橋社區居委會、後山四王府牽頭舉辦。去年,新橋社區的嗦囉嗹已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泉州新橋社區端午前後傳統習俗 唱嗦囉嗹歌採蓮祈福
    閩南網6月18日訊 前日上午10點,日頭漸烈,在泉州市區天后宮附近開店的詹女士夫婦,一早就將供桌擺在店門口,放上水果等供品,在供桌旁放上跪墊,忙碌中不時探出頭,看看嗦囉嗹隊來了沒。眾人抬神像祈福  一個小時前,由鯉城臨江新橋社區居委會、後山四王府組織的嗦囉嗹隊,從後山宮出發。隊伍浩浩蕩蕩100多人,唱著古老的曲子,穿過江濱路、中山南路,終於來到天后路。
  • 雕龍頭 制龍船 做樂器 78歲巧手老人了不得
    ■早報記者 陳玲紅 莊麗祥 文/圖 泉郡後山宮裡的嗦囉嗹龍頭已經接受香火14年了,不少信徒會去那裡祈福。78歲老人李金針便是這尊龍頭的雕刻者,也是14年前為社區重拾嗦囉嗹遊街盛況的發起者和組織者。 李金針從小喜歡做手工活,中學時代便參加過全省的航模製作大賽並拿獎,結婚前自己製作家中所有的家具門窗,退休後潛心鑽研手工,雕刻龍船模型。
  • 安海端午文化節吸引數萬觀眾 海都直播近40萬網友觀看
    「唆囉嗹」展演同樣也很精彩  「唆囉嗹」大展演 各地採蓮隊同祈福  昨日上午9點,在安平橋景區廣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安海「唆囉嗹」陣頭,一個個精彩亮相  各地的「唆囉嗹」採蓮隊各有特色。有的隊伍醉舞的鋪兵最為出彩。半仰著,將雄黃酒從酒罈裡凌空倒進嘴裡,東倒西歪又不缺章法的步伐,邊走邊喝邊唱,引得觀眾陣陣喝彩。有的則以詼諧的花婆為長。兩個花婆「爭鬥」採蓮,鬧將起來,反更添熱鬧。還有的花婆將花籃中的玉蘭花撒向人群。舊俗稱,接過花婆贈送的花朵,便可驅邪避災。伴奏的什音樂團,也為現場遊客帶來悅耳的樂曲。
  • 雕龍頭 制龍船 做樂器 泉州78歲巧手老人了不得
    [新聞頁-臺海網]家裡的陽臺便是李金針的小小工作坊臺海網10月22日訊 據東南早報報導 泉郡後山宮裡的嗦囉嗹龍頭已經接受香火14年了,不少信徒會去那裡祈福。78歲老人李金針便是這尊龍頭的雕刻者,也是14年前為社區重拾嗦囉嗹遊街盛況的發起者和組織者。
  • 泉州城南唆囉嗹踩街民俗活動 為厝邊送節日祝福
    昨日上午,泉州城南大街小巷鑼鼓喧天,鞭炮震天,遊唆囉嗹的隊伍沿街串巷,插榕艾、掛香袋、噴雄黃酒、唱唆囉嗹歌,讓平日寂靜的城南一下熱鬧了許多。這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一,城南後山宮的唆囉嗹民俗活動。這個有著千年歷史、在泉州失傳半世紀的民俗,再度復興後,便成了不少厝邊端午佳節必備的特色民俗。
  • 端午節習俗大賞
    2海南海南每逢端午,除了包粽子、吃粽子外,還有著洗龍舟水、賽龍舟、祛五毒、祭祀祖先等傳統習俗。《崖州志》中就記載到,「五月端午,保平裡有賽龍船之舉。為角粽,祀祖先,以相饋遺。又採蘆花、香草、菖艾,浸水供神,浴體。或折艾懸門,以闢疫。
  • 泉州各地推出近30項文旅主題活動迎端午
    本周四是端午節,記者從泉州市文旅局獲悉,泉州各地推出了近30項文旅主題活動,11個景區(點)也紛紛推出優惠政策,與市民共度端午。  非遺習俗——唆囉嗹線上教育活動  時間:6月23日至7月23日  內容:泉州海交館舉辦「泉州端午節非遺習俗——唆囉嗹線上教育活動」。海交館之友許馨月、陳熙林二人組合,探訪泉州唆囉嗹習俗的發掘和保護人李金針爺爺,並學唱泉州唆囉嗹習俗歌謠《採蓮曲》,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泉州唆囉嗹習俗的產生、發展與變遷。
  • 「網絡中國節·端午」廈門八市裡的端午節 美食背後有哪些故事?
    臺海網6月27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大家過端午都買什麼菜,準備烹飪什麼美食,背後有哪些故事?這幾天,記者來到第八市場,帶您看一看。吃「漲」 口味清爽的鹼粽最好賣肉粽、鹼粽、花生粽、豆沙粽、紅棗粽、鮑魚粽……不同口味的粽子吸引著來來往往的市民。「鹼粽我拿10個,花生粽、紅豆粽和肉粽各來6個。」一個粽子攤位前,市民李女士一口氣買下28個粽子。
  • 2019端午節高速免費嗎 端午節休息時間幾天放假安排
    2019端午節高速免費嗎 端午節休息時間幾天放假安排  馬上就是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放假消息已經公布了,一共為3天,都知道3天也是小長假,那麼端午期間高速公路收費嗎?一起來看看!  2019端午高速收費嗎  收費  因為關於高速公路免費時間,只有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等這四個法定假日,期中不包括端午節。根據《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來看,2019年收費公路免費通行時間為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等4個國家法定節假日以及當年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確定的上述法定節假日連休日。
  • 囉囉嗦嗦的母親,我卻對她沒好氣
    導語:囉囉嗦嗦的母親,我卻對他沒好氣母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在這個天底下,只有母親是對我們最好的,母愛是無私的,真的很偉大,母親對待孩子真的比對待自己還更溫柔,她總是小心翼翼的把孩子捧在手心。如果你感到寒冷,就算母親再寒冷,她也會用自己的體溫去溫暖你,如果你感到飢餓,就算母親再落魄,她也會不惜一切代價去讓你填飽肚子。
  • 泉州端午習俗唆囉蓮 踩街隊伍走街串巷入戶祈福(上)
    在泉州端午節屬較為隆重的節日,慶祝的活動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每年端午都將舉行豐富多彩的傳統特色民俗文化活動,市民、遊客共慶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在泉州民間統稱為「五月節」,除了包粽子、賽龍舟等傳統習俗外,至今還保留著一些獨具閩南地方特色的端午習俗和活動端午節傳統。
  • 「雙子巨蟹」撞上「爸比節」,盡情放粽唷!
    啊哈哈不得不說最近真的是「節」連不斷啊!曬一下前天新居網各位小夥伴收到的端午節福利讓我們無聊一下玩個投票吧總之S君認為這是一個能和「這世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同日而語的問題,舒適老爸的腳」免費清洗衣物的活動讓大家在假期前享受了一把父親節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