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海「嗦囉嗹」——傳承千年的端午祈福民俗
這就是安海別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嗦囉嗹」。在臺灣鹿港等地,也有端午節抬龍王頭踩街的習俗,據說就來自安海「嗦囉嗹」。 「嗦囉嗹」表演詼諧風趣。隊伍最前面的是頭戴鬥笠、留著八字須、手撐著長杆幡旗的「旗手」,其後有鑼鼓隊及四人合抬的龍王頭。隊伍兩旁,一邊是「鋪兵」,他肩挑著系有生豬腳、草鞋和裝有雄黃酒的夜壺的竹槓,一邊是男扮女裝的花婆。
-
嗦囉嗹 踏歌起舞採蓮來
「嗦囉嗹,嗦囉嗹,風度翩翩似神仙。搖啊搖,搖啊搖,搖到五裡橋。」在福建安海古鎮,每逢端午時節,古老的閩南歌謠便會在鎮裡飄蕩。兩晉以降,南遷入閩的士大夫和百姓為這裡帶來了中原的民俗文化,包括廣為流行的採蓮習俗,使中原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在這裡匯合交融,並形成了閩南風情濃厚的端午採蓮民俗。 安海採蓮表演時所唱的歌謠是「嗦囉嗹」,其樂曲是《採蓮曲》。由於歌詞中多處反覆出現梵語詞「嗦囉嗹」,因而也稱「採蓮」為「嗦囉嗹」。
-
鯉城新橋社區將舉辦嗦囉嗹民俗活動 特殊龍頭巡遊
在鯉城新橋社區後山四王府,供奉著一個特殊的龍頭,正看為龍,俯瞰為鯉,從後面看又是一隻烏龜,寓意鯉魚跳龍門,張嘴吸災,烏龜馱人,度過水患。 今天早上8點,人們將抬出龍頭,舉辦一場盛大的嗦囉嗹民俗活動,有300多人參與。他們將從天后宮開始,途經土地後、堤後路、義全街、中山南路、南門兜,繞後山境。 活動由臨江新橋社區居委會、後山四王府牽頭舉辦。
-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2015-06-20 18:33:4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網絡中國節·端午」安海「嗦囉嗹」:耄耋老人畢生的堅守
往年,在晉江市安海鎮,居民們的端午節多是在「嗦囉嗹」的旋律中度過的。敲鑼打鼓、載歌載舞、遊街串巷……這項堪稱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活動,總能將當地的節日氛圍推向高潮。「國級瑰寶嗦囉嗹鄉土珍貴民俗風」——6月23日,記者拜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嗦囉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顏昌瑞,還沒進門,就被門上含有「嗦囉嗹」元素的春聯所吸引。2008年6月,安海「嗦囉嗹」民俗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泉州端午習俗唆囉蓮 踩街隊伍走街串巷入戶祈福(上)
本月25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期間除了傳統的中不乏精彩的龍舟賽、包粽子、做香囊等活動。你還了解哪些特色習俗呢?在泉州端午節屬較為隆重的節日,慶祝的活動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每年端午都將舉行豐富多彩的傳統特色民俗文化活動,市民、遊客共慶傳統佳節端午節。
-
國家級非遺「嗦囉嗹」晉江上演 傳統民俗有傳承
【解說】當地時間6月18日,在堪稱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嗦囉嗹」敲鑼打鼓的歌舞聲中,福建晉江安海鎮各地的採蓮隊舉著長杆彩旗,沿途敲鑼打鼓,載歌載舞,遊街串巷鬧端午。 【解說】據了解,「嗦囉嗹」是安海特有、全國獨一無二的民俗活動,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曾因種種原因中斷了半個多世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得以恢復。2008年6月,安海「嗦囉嗹」習俗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
原生態「嗦囉嗹」習俗踩街 遊客零距離感受獨特民俗
泉州網6月8日訊 (記者黃祖祥 張曉明 通訊員謝佩龍)昨日上午,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晉江市(安海)第八屆兩岸端午民俗旅遊文化節端午「嗦囉嗹」習俗原生態展示在安海鎮三裡街精彩亮相,沿路踩街表演吸引大量遊客駐足零距離欣賞和現場互動,感受安海鎮獨特的民俗風情。
-
泉州城南唆囉嗹踩街民俗活動 為厝邊送節日祝福
昨日上午,泉州城南大街小巷鑼鼓喧天,鞭炮震天,遊唆囉嗹的隊伍沿街串巷,插榕艾、掛香袋、噴雄黃酒、唱唆囉嗹歌,讓平日寂靜的城南一下熱鬧了許多。這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一,城南後山宮的唆囉嗹民俗活動。這個有著千年歷史、在泉州失傳半世紀的民俗,再度復興後,便成了不少厝邊端午佳節必備的特色民俗。
-
【街拍紀實】津門網許志達:晉江安海「嗦囉嗹」傳統民俗
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鎮——福建晉江安海鎮,每到端午節,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手舉採蓮旗,抬著龍王頭,載歌載舞,登門入室為人們送祝福,這就是安海別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嗦囉嗹」。
-
雕龍頭 制龍船 做樂器 泉州78歲巧手老人了不得
[新聞頁-臺海網]家裡的陽臺便是李金針的小小工作坊臺海網10月22日訊 據東南早報報導 泉郡後山宮裡的嗦囉嗹龍頭已經接受香火14年了,不少信徒會去那裡祈福。78歲老人李金針便是這尊龍頭的雕刻者,也是14年前為社區重拾嗦囉嗹遊街盛況的發起者和組織者。
-
泉州各地推出近30項文旅主題活動迎端午
本周四是端午節,記者從泉州市文旅局獲悉,泉州各地推出了近30項文旅主題活動,11個景區(點)也紛紛推出優惠政策,與市民共度端午。 「老照片裡的泉州鄉愁」展覽 時間:6月13日至7月13日 內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舉辦「老照片裡的泉州鄉愁」展覽,展出泉州新聞攝影記者、泉州第一屆攝影家協會主席楊湘賢拍攝的泉州老照片,展示泉州的城市變遷、民俗故事、海交史話以及泉州的文化遺產等。
-
安海端午文化節吸引數萬觀眾 海都直播近40萬網友觀看
「唆囉嗹」展演同樣也很精彩 「唆囉嗹」大展演 各地採蓮隊同祈福 昨日上午9點,在安平橋景區廣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安海「唆囉嗹」陣頭,一個個精彩亮相,在行進間揮動艾旗,驅邪納吉,為市民和海內外鄉親祈福。
-
端午節習俗大賞
1廣東廣東的端午習俗除了划龍舟、祭祀祖先外,家家會貼「午時符」。正午時分,用水果、粽子拜家神,燒艾草薰屋角,稱「驅蚊蟲邪魔」。用雄黃酒調硃砂,在孩子的額上、胸口、手心上點一紅點,以示避邪;以及浸泡「龍舟水」、「新抱手藝」、「送災難」的習俗。
-
北京:端午文化節 重現傳統老習俗
——端午文化講座 請民俗專家為大學生村官、青年幹部等講解端午習俗和文化 6月2日「粽子送給老黨員」活動 組織社區居民為老黨員、困難黨員送粽子 5月25日37 房山區(2) 端午佳節齊歡聚 金曲周末大家唱 組織愛好歌唱的群眾報名參加金曲周末大家唱活動,共慶端午佳節 6月5日19:30雲居寺端午節民俗系列活動 一是品嘗當地特產貢米紅棗粽子;二是開展送艾葉活動,祛邪除晦
-
天雲社區2019年「我們的節日·端午」活動舉辦
6月5日,為發揮中華傳統節日的思想薰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作用,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營造特色鮮明、氣氛濃鬱的節日文化,東山街道天元社區2019年「我們的節日端午」活動在天雲社區公益服務中心舉行。
-
我國華南西南各地區端午節特色習俗
關於過端午節的起源,較為普遍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或伍子胥,但不少習俗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而端午節的習俗中又有惡日禁忌、龍圖騰等相關內容,因此歷代流傳的端午習俗可能是多種起源互相融合而成。端午節不少習俗都有禳毒驅疫的意義,是始於對「惡日」的禁忌。傳統上認為時值仲夏、疫厲流行的五月是「惡月」,人們在五月為了預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清潔禳毒的措施。
-
著漢服沐蘭湯 祈午時水重溫端午習俗
著漢服沐蘭湯 祈午時水重溫端午習俗"祈午時水"是中國古代民間過端午節時的儀式之一,人們祈求午時之水,認為午時水的陽氣最旺,能夠趨吉避兇,用之沐蘭湯,或沏午時茶、調雄黃酒,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節日習俗。祈水使者們身穿漢服,從臺階款款而下,為人們帶來蘊含著祝福的"午時之水",隨後按照傳統古禮,將午時水傾倒入銅盆,取艾草、菖蒲葉浸入水中,再用毛筆蘸以雄黃粉,調製出端午蘭湯,最後向人群點撒蘭湯,祈福祛除疾病五毒,身體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