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嗦囉嗹,嗦囉嗹,風度翩翩似神仙。搖啊搖,搖啊搖,搖到五裡橋。」在福建安海古鎮,每逢端午時節,古老的閩南歌謠便會在鎮裡飄蕩。
伴隨著歌聲,飲著雄黃酒、邁著醉舞步的旗手引領著「嗦囉嗹」隊伍開始表演,舞者們和著歌謠、踏著舞步,抬著造型奇特的木刻龍王頭,舉著縛掛「榕枝艾草」的採蓮旗,走街串巷挨家挨戶進行「採蓮」活動,並不斷在歌聲中重複著「嗦囉嗹」一詞(意為「消災納福」),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始建於南宋時期的安海鎮是福建省四大文化古鎮之一,素有「海濱鄒魯之邦,二朱過化之地」的稱譽。兩晉以降,南遷入閩的士大夫和百姓為這裡帶來了中原的民俗文化,包括廣為流行的採蓮習俗,使中原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在這裡匯合交融,並形成了閩南風情濃厚的端午採蓮民俗。
安海採蓮表演時所唱的歌謠是「嗦囉嗹」,其樂曲是《採蓮曲》。由於歌詞中多處反覆出現梵語詞「嗦囉嗹」,因而也稱「採蓮」為「嗦囉嗹」。
83歲的顏昌瑞退休前是安海文化站站長,也是「嗦囉嗹」習俗的代表性傳承人,他告訴記者:「古時候梅雨時節很多老百姓都會生病,因此專門把『龍王』請到家裡幫忙驅邪,在當時形成了一種風俗。」《泉州府志》《安海志》都載有「採蓮」活動的情況。
「如今,『嗦囉嗹』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民間自發性的端午節活動。」據顏昌瑞介紹,端午節當天,安海供奉龍王的六個境鋪就抬出象徵龍神的泥塑或木雕的龍王頭,供人們焚香叩拜,待到午後,開始「採蓮」活動。
隊伍經過大街小巷,按照傳統風俗,如果戶主在門口放鞭炮,就表示請採蓮隊入戶採蓮表演。
由於寓意很好,所以無論店家還是居民,每年端午都會爭先恐後地放鞭炮歡迎採蓮隊伍入內表演,從而出現爭採「頭蓮」「二蓮」「三蓮」的情景。
安海「嗦囉嗹」在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嗦囉嗹』已經成為安海的一張名片。如今,安海一共有7個『嗦囉嗹』表演隊,300多人。為了保護這項民俗,我們當地很多學校已經將『嗦囉嗹』列為一項校本課程,還聘請我去給學生們上課。傳統民俗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一定不能丟,得一代代地沿襲傳承下去!」顏昌瑞說。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18日 06 版)(責編:嶽弘彬、曹昆)
整改到位才是真明白 要堅決扛穩環保責任,積極回應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確保改徹底、改到位。【詳細】
防治土地荒漠化 助力脫貧攻堅戰 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四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我國宣傳的主題是「防治土地荒漠化 助力脫貧攻堅戰」,旨在進一步激勵和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土地荒漠化防治,逐步改善沙區生態狀況,加快發展沙區綠色產業,實現治沙增綠和脫貧致富協調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