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女兒節 華夏爭吟屈原詩:正直清明 愛國磊落

2021-01-10 中國文明網

  關懷年輕女子的節日人倫

  聚合家庭情感,強化家庭血緣倫理意識是中國傳統節日的要素之一,端午節自不例外。因為節日屬性的差異,在體現家庭人倫的方式上,端午也有自己的特色。除了祭祀祖先等傳統節日習見內容外,端午節還特別重視未成年的女性。蕭放認為,對年輕女性的關懷是端午節日人倫的重要表現。

  明代北京的端午期間,家家妍飾小閨女,簪以石榴花,稱為「女兒節」。明人沈榜《宛署雜記》記載:「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躲端午」的習俗也與年輕女子有關。「躲端午」是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此習俗似在宋代已形成。陸遊《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鼉鼓龍船共賽神。」《嘉靖隆慶志》亦記:「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有《灤州志》云:「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直到近代,在江蘇、湖北、陝西一些地方,新嫁女在端午節也要回娘家省親,她們帶著幼兒回娘家。

  蕭放表示:東亞其他國家的端午也有類似習俗。日本鹿兒島在五月五日這天,母親背著不到一歲的小女孩在外面跳圓圈舞,稱為「幼女祭」。朝鮮稱五月五日為「女兒節」,出嫁的女兒都回娘家,男女兒童用菖蒲湯洗臉,臉上塗胭脂,削菖蒲根作簪,「遍插頭髻以避瘟」朝鮮小兒的這種打扮,稱作「端午粧」。由此可知,端午作為女性節日,特別是小兒的避忌日,是整個東亞地區的通俗。

  喚醒更多的端午記憶

  端午還在繼續。

  從起源和習俗來看,端午有其獨特的文化空間和藝術形式,所包含的禮俗和視覺元素也非常豐富。這些正是端午千年傳承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傳統節日是在數千年的文明傳承中形成的時間生活傳統,它不僅是一個時間段落標誌,在節日之上,人們賦予了豐富的文化意義,節日表達著中國人的情感與信仰。它與中國人的精神聯繫緊密而強烈。」蕭放認為,避瘟保健與追念先賢的節俗傳統,是端午節的精神核心,也是端午節歷久彌新的內在動力。

  然而,眼下隨著商業化的泛濫、西方文化的侵蝕,加上對民俗文化的忽視,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元素卻難以得到充分的闡釋。一些人對「洋節」追捧有加,卻對民族節日不感興趣。

  2008年,端午節被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意味著中華民族對傳統文化的回歸和傳承。那麼當下,我們要過怎樣的端午節呢?

  「我們需要既傳統又現代的端午節。」蕭放表示,傳統是我們民族的重要時間記憶,它是保障民族綿延的文化資源與前進動力。同時,當代社會的變化又給民族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要重視當下民眾的精神與社會生活需要,只有將當代人們的情感、欲求融進當代傳統節日之中,傳統節日才能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之中。」

  如何讓端午節煥發活力,不是簡單的吃吃粽子,或者放假了事。端午節應該和相關的民俗聯繫起來,舉行豐富的群體活動,將傳統與現代對接,搭建吸引大眾的平臺,喚醒更多人關注端午節的「文化記憶」。蕭放說,要做到這些,需要對傳統與現代的透徹了解,也需要大智慧。(記者 賴睿)

相關焦點

  • 【曙光·連結】專家溯源:端午節為何既是防疫節,又是愛國節?
    媒體 | 聚焦今天是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6月24日,上觀新聞app以「專家溯源:端午節為何既是防疫節,又是愛國節?」為題,普及了端午節的意義與傳統。曙光醫院主任醫師、上海市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副會長崔松也在文章中分析了「古人防疫」方法中的科學道理,並從「今人沿用」的角度給出了意見,一起來看一看吧。
  • 溫情與崇高——端午節俗的當代意義
    春有元正、元宵、清明,夏有端午,秋有七夕、中秋、重陽,冬有除夕,這八大節日是中國許多地區共享的傳統節日。端午是夏季唯一大節,在2009年與羌年一道,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端午節,在當代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與重大意義。充滿人倫關懷的節日端午是仲夏時節的節日。它起源於人們對溼熱時節的禁忌,但我們的先民很早就將它過成充滿人間溫情的節日。
  • 端午節五彩繩又叫什麼,有什麼禁忌,你都知道嗎?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 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
  • 端午節居然有20多個別稱,你知道幾個?
    端午之際,起名網準備了一篇「端午特輯」,看看大家對端午節了解多少呢?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傳說因楚國詩人在這一天投江自盡,後人以「端午」來紀念這一天,於是也形成了華夏的端午文化。端午出自「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 屈原也過端午節?韓國人搶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古時端是開始的意思,一年中的五月又如一日中的正午,後來「五」漸漸通為「午」,所以每年五月初五被稱作端午。又因午時為「陽辰」,端午也稱「端陽」。自端午節誕生以來,由於不同地區民俗文化差異,端午節還有浴蘭節、地臘、詩人節、夏節、女兒節、天中節等多種別稱。
  • 2016年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官方版)
    2016年6月9日 農曆 五月初五 星期四 端午節2016年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官方版)2016年國慶節放假安排時間:6月9日至11日放假調休,共3天。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 這個端午節,他們這樣過!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這個端午節,黃岡消防的「藍」朋友這樣過。愛國教育強基礎「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屈原的家國情懷,就是端午節的靈魂。端午節,到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初心之地,追尋紅色歷史的記憶,接受紅色洗禮,傳承紅色基因。
  • 端午節祝福快樂還是安康?端午節安康祝福語大全
    端午節祝福快樂還是安康?端午節圖片端午節安康祝福語大全  端午節就要了,一些網友又要糾結端午節應該祝福安康還是快樂,那麼端午節為什麼不能祝福快樂?端午安康又有哪些來由?端午節安康送給網友。  除了代表端午的粽子外,在這一天,很多的朋友會發送互祝「端午節快樂」的簡訊。對此,非遺專家說,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端午節可以說:「端午安康。」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祝您端午安康.
    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
  • 清明、端午、中秋節為國家重點傳統節日的原因
    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都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並為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重視的傳統節日。 (一)清明節,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是中華兒女共同認祖歸宗的重要節日,是一條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
  • 端午快樂還是安康難倒了無數人,看完這篇你就知道怎麼做了!
    今天是端午節,網上流傳著一個帖子:「大家注意,清明、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互道賀喜。普及點知識:快到端午節了,有不少朋友又要在互祝"端午節快樂!錯了!首先來說說清明、上巳和寒食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傳統習俗有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鞦韆節,坤寧宮及各後宮都安置鞦韆,嬪妃做鞦韆之戲。上巳:是陰曆的三月初三,民間傳說是王母娘娘的生辰。在民間三月三又稱「女兒節」,是女孩子們踏青、遊春、放風箏的日子。杜甫在《麗人行》中寫道: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鼠年端午節祝福語精選|2020端午節祝福語大全
    2020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但是只要我們不放棄希望,就能夠走出困境,端午節來臨之際,2020端午節祝福語大全也許正是你需要的,能夠為家人朋友同事們送上最真誠的祝福,鼠年端午節祝福語精選總共有20個祝福語,總有一款能夠表達出你的心意!1、端午到,祝福「粽」動員,願你笑開顏。
  • 2020端午節祝福語大全 鼠年端午節朋友圈祝福語精選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端午節祝福語大全 鼠年端午節朋友圈祝福語精選 2020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但是只要我們不放棄希望,就能夠走出困境,端午節來臨之際,2020端午節祝福語大全也許正是你需要的,能夠為家人朋友同事們送上最真誠的祝福,鼠年端午節祝福語精選總共有20個祝福語
  •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稱端午節為「重五節,重午節」!
    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 端午節不妨「悠著點過」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今年端午小長假將有哪些新特點?6月19日,美團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端午節旅遊消費預測報告》顯示,端午節國內旅遊消費呈現整體回暖態勢,受疫情影響,跨省長途遊減少,本地遊和周邊遊成為主流。  受到疫情防控轉為常態化的影響,今年的端午節和往年相比,註定有些不一樣。
  • 2015年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
    2015年端午節放假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放假幾天?出行需要早點做計劃和功課,這樣才能保證出行順利。關於2015年端午節放假安排如下,望大家喜歡。  端午節關於屈原的傳說  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羋(mǐ)姓屈氏,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被世人稱為「詩歌之父」。他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
  • 端午節那些不為人知的民間禁忌,你知道幾個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 ,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端」意味著初始,過好端午節也意味著開啟下半年的好運之旅。
  • 憶端午,到潼南—2020重慶潼南元福裡端午文化旅遊節圓滿結束
    —2020重慶潼南元福裡端午文化旅遊節圓滿結束近日,由重慶市潼南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指導,重慶市潼南區旅遊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主辦,重慶華本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的,為期五天的2020重慶潼南元福裡端午文化旅遊節在潼南區圓滿落下帷幕。
  • 濃情過端午 | 黃驊市開展端午節系列活動
    五月端陽,粽葉飄香,日前,我市各社區開展端午節系列活動,讓廣大居民共同感受優秀文化的魅力,進一步聯絡鄰裡感情,增強社區凝聚力。交通社區:端午送粽子 慰問暖人心23日上午,驊東街道交通社區開展了「端午送粽子,慰問暖人心」志願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