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2021-01-19 弘善大使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全年四大節之一。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端午節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

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

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粽節

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禮節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菖蒲節

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五月是整個熱天的開端,此時的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天上的熱氣降於地面,地上的溼氣往空氣裡蒸騰,溼熱交織,最容易滋生病菌,醞釀各種邪氣,使人生病。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古人設置端午節,是在提醒大家注意養生防病,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佩香囊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微信公號:弘善大使】



粽子也是藥膳的一種。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和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溼、和胃寧神。總的說來,粽子具有清熱解暑、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的功效。


同時也要強調一下,粽子清香糯滑,黏度高、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不好的人尤其注意控制食量。




端午過後,邪氣主要是溼熱、穢濁,所以要芳香化溼,芳香化濁,端午節的習俗中總離不開芳香。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聚香凝神、避邪驅瘟、襟頭點綴。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藥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藥學理論中的五臭範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闢穢悅神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這些藥物之所以有芳香氣味,是由於其含有大量揮發物質,這些揮發物質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節傳統香囊中的中草藥還可以預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對防蚊驅蟲有很好的作用。





古人通過內觀發現,農曆五月時節乃天地交泰、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是為毒月,其中更有九天是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被古人稱為九毒日,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九毒日最不能做什麼,最要命的就是不能房事。


(一)、陽刃之日,毒氣攻身。

此日為五月初五,從農曆氣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故也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日子;也是實際上的羊刃日,這個農曆的五月,陽刃為兇,本來就是所謂的「毒月」,共有「九毒日」,而端午又是「九毒」之首,故稱為「毒日」。而從五行上看,任何一種五行過旺或過衰,都會形成邪氣,都會對自然氣候或人身健康,構成威脅與傷害;何況這個時節,也是毒蟲壞蟲肆虐猖獗的時候;故這一天需要在房門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或在兒童身上灑雄黃酒,以驅蟲避邪,保障健康。


(二)、祭祀之日,陰氣傷身。

端午節的一個最重要最普遍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盡的詩人屈原,有的地方還祭祀忠臣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這天要包很多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江中,就象給死人上墳一樣,而剩下的則自己享用,所以粽子實際上也是一種祭祀供品。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故此日也象清明節一樣,人為製造出很強的陰氣,而這些陰氣,與陽氣一樣,也會傷害心理與身體比較弱質的人;如抑鬱寡歡,心情不好,身體痛苦等等。故端午節這天,是諸事不宜的,更不適合上任、搬家、動工、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也不適合參加娛樂活動等,而歸寧父母,與家人團聚才是正確的選擇。


(三)九毒之日,嚴禁房事。

農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而端午為九毒首日,毒氣攻身,邪氣旺盛,又傳說為天地交泰之日,非常不適合男女交歡,故古訓嚴禁房事,這個並不是迷信,而是非常自然的科學道理。因為天地氣場不正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歡房事,必須會中邪毒傷身體。而古人是非常聰明的,為了防止有些人貪戀性慾,不能自持,而犯了禁忌,故把這天,定為「歸寧日」。什麼是「歸寧」?歸寧就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親。夫妻分開,這樣就從客觀上,消除了不慎房事的條件,也保障了當事人的身體健康。接下來還有九個毒日,基本涵蓋了整個農曆的五月,故有些地方,便講究在整個五月禁止房事,以避邪毒。


總結以上禁忌,可以簡單歸納為三條:

1、端午節毒氣傷人,需要插艾桃、掛菖莆、喝灑雄黃酒等,以驅毒避邪。

2、端午節祭祀悲傷,需要結伴郊遊,或與家人團聚,以調節身心健康。

3、端午節邪毒傷身,需要嚴禁房事,女子歸寧父母,是最好的避災方法。~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佛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微信公號:弘善大使】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祝您端午安康.
    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
  • 端午節風水習俗才是節日關鍵,這九大禁忌你不可不知
    其實端午節在古人的想法中認為「端午」是個犯禁忌的日子,因為此時五毒盡出,所以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比如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被稱為「菖蒲節」。  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端午節不吃粽子就好像少點什麼, 建議大家端午節吃粽子的時候,不要少了鴨蛋,無論是健康還是運勢方面都會對你有益處的。
  • 端午節的禁忌是什麼 佳節不可不知的禁忌
    端午節習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食粽子與扒龍舟是普遍習俗活動。其實除了這麼多的習俗,端午節還有一些禁忌需要我們了解。端午節的禁忌是什麼1、不可以遊泳有一些地方在端午節是忌遊泳的,尤其是那些曾經有人淹死過的地方。
  • 我國華南西南各地區端午節特色習俗
    關於過端午節的起源,較為普遍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或伍子胥,但不少習俗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而端午節的習俗中又有惡日禁忌、龍圖騰等相關內容,因此歷代流傳的端午習俗可能是多種起源互相融合而成。端午節不少習俗都有禳毒驅疫的意義,是始於對「惡日」的禁忌。傳統上認為時值仲夏、疫厲流行的五月是「惡月」,人們在五月為了預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清潔禳毒的措施。
  • 端午節那些不為人知的民間禁忌,你知道幾個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 ,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端」意味著初始,過好端午節也意味著開啟下半年的好運之旅。
  • 2020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導讀】6月已經來臨,馬上就到端午節了,那麼,今年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今年的端午節放假一共是三天時間,端午節放假的具體安排如下: 2020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
  • 端午節要來了,端午節的這幾個禁忌,你可知道
    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端」意味著初始,過好端午節也意味著之後會過的更好。在傳統文化中,5月5日被視為陽氣最盛之日,物極必反,陽氣太盛便會產生「陽毒」,所以5月也被稱作「毒月」。那麼在這一天有什麼樣的禁忌呢?
  • 端午節那些不為人知的民間禁忌,你知道幾個?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 ,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其一,為了紀念屈原。
  • 端午節習俗大賞
    1廣東廣東的端午習俗除了划龍舟、祭祀祖先外,家家會貼「午時符」。正午時分,用水果、粽子拜家神,燒艾草薰屋角,稱「驅蚊蟲邪魔」。用雄黃酒調硃砂,在孩子的額上、胸口、手心上點一紅點,以示避邪;以及浸泡「龍舟水」、「新抱手藝」、「送災難」的習俗。
  • 端午節五彩繩又叫什麼,有什麼禁忌,你都知道嗎?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 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
  • 頭條| 五月初五話端午,最全的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4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
  • 端午節有哪些禁忌和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因戰國時期楚國人屈原,在汨羅江自盡,老百姓為了紀念,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位端午節,這天人們的主要習俗就是包粽子。端午節吃粽子,這可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粽子又被稱為角黍。關於粽子你們知道哪些?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北方人喜歡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人喜歡包豆沙、火腿、等多種餡的粽子呢?
  • 端午節習俗背後,原來還有這些含義
    本文轉自【新華視點】;今天是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點雄黃、佩香囊……端午節很多傳統習俗,不僅富有文化傳承,還與衛生防疫和身體健康相關,因此有人說端午節是我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在這個特殊的端午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習俗背後的含義吧!
  • 「端午節」的節日起源、故事傳說和文化習俗
    人草木茶禪文化「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書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這部著作是周處給後世中國人留下的一筆寶貴遺產。不過在中國百姓心中,更為人們所熟悉的還是他除三害的故事。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緣起和許多節俗活動均與夏令有關,且與夏至時間相鄰,故稱為夏節。
  • 端午節都有哪些禁忌習俗?民間有何破解禁忌的方法
    端午節驅兇闢邪是這個節日的重頭戲,主要有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等。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一、端午節禁忌習俗的由來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五月採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端午節亦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
  • 端午節要注意什麼 端午節的習俗以及忌諱
    端午節要注意什麼 端午節的習俗以及忌諱時間:2018-06-18 15: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要注意什麼 端午節的習俗以及忌諱 在這個傳統的節日中,有沒有哪些需要人們特別忌諱的地方呢?在端午節,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呢?
  • 北京:端午文化節 重現傳統老習俗
    包粽子比賽 6月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觀看電影《屈原》 6月3日說端午 品粽香 慰問武警,與官兵共話家鄉習俗 6月3日端午節愛心傳遞 慰問殘疾人、低保戶 6月3日文明端午,傳承民俗 包粽子,搞衛生消五毒 6月3日「粽飄香、傳真情」 包粽子、送粽子給孤寡老人烈軍屬 6月3日「粽飄香、傳真情」 端午節文化 6月3日
  • 不瞞你說:端午節都有哪些禁忌習俗?民間有何破解禁忌的方法
    端午節驅兇闢邪是這個節日的重頭戲,主要有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等。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一、端午節禁忌習俗的由來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五月採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端午節亦是「祛病防疫"的節日。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4,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 有驅魔法鬼之神效。5,五色絲線是端午節吉祥飾物。端午習俗甚多,由陰陽五行術數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闢邪習俗。端午日天地純陽正氣極盛,藉助天地純陽正氣闢陰邪是端午習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