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祝您端午安康.

2021-01-14 華朗易經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



  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此時的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天上的熱氣降於地面,地上的溼氣往空氣裡蒸騰,溼熱交織,最容易滋生病菌,醞釀各種邪氣,使人生病。


  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古人設置端午節,是在提醒大家注意養生防病,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佩香囊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




  

  粽子也是藥膳的一種。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和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溼、和胃寧神。總的說來,粽子具有清熱解暑、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的功效。


  同時也要強調一下,粽子清香糯滑,黏度高、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不好的人尤其注意控制食量。






  端午過後,邪氣主要是溼熱、穢濁,所以要芳香化溼,芳香化濁,端午節的習俗中總離不開芳香。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佩香囊,聚香凝神、避邪驅瘟、襟頭點綴。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藥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藥學理論中的五臭範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闢穢悅神等功效。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這些藥物之所以有芳香氣味,是由於其含有大量揮發物質,這些揮發物質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節傳統香囊中的中草藥還可以預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對防蚊驅蟲有很好的作用。






  古人通過內觀發現,農曆五月時節乃天地交泰、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是為毒月,其中更有九天是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被古人稱為九毒日,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


陽刃之日,毒氣攻身


  此日為五月初五,從農曆氣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故也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日子;也是實際上的羊刃日,這個農曆的五月,陽刃為兇,本來就是所謂的「毒月」,共有「九毒日」,而端午又是「九毒」之首,故稱為「毒日」。


  而從五行上看,任何一種五行過旺或過衰,都會形成邪氣,都會對自然氣候或人身健康,構成威脅與傷害;何況這個時節,也是毒蟲壞蟲肆虐猖獗的時候;故這一天需要在房門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或在兒童身上灑雄黃酒,以驅蟲避邪,保障健康。

祭祀之日,陰氣傷身


  端午節的一個最重要最普遍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盡的詩人屈原,有的地方還祭祀忠臣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這天要包很多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江中,就象給死人上墳一樣,而剩下的則自己享用,所以粽子實際上也是一種祭祀供品。


  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故此日也象清明節一樣,人為製造出很強的陰氣,而這些陰氣,與陽氣一樣,也會傷害心理與身體比較弱質的人;如抑鬱寡歡,心情不好,身體痛苦等等。故端午節這天,是諸事不宜的,更不適合上任、搬家、動工、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也不適合參加娛樂活動等,而歸寧父母,與家人團聚才是正確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天中節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
  • 端午節風水習俗才是節日關鍵,這九大禁忌你不可不知
    其實端午節在古人的想法中認為「端午」是個犯禁忌的日子,因為此時五毒盡出,所以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比如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被稱為「菖蒲節」。  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五彩繩的製作方式有5種:簡單的是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繫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掛在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給長輩。  這種習俗開始於漢代。
  • 端午節祝福快樂還是安康?端午節安康祝福語大全
    端午節祝福快樂還是安康?端午節圖片端午節安康祝福語大全  端午節就要了,一些網友又要糾結端午節應該祝福安康還是快樂,那麼端午節為什麼不能祝福快樂?端午安康又有哪些來由?端午節安康送給網友。  除了代表端午的粽子外,在這一天,很多的朋友會發送互祝「端午節快樂」的簡訊。對此,非遺專家說,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端午節可以說:「端午安康。」
  • 端午節祝語該怎麼說——安康還是快樂?
    端午安康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節日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 端午節要來了,端午節的這幾個禁忌,你可知道
    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端」意味著初始,過好端午節也意味著之後會過的更好。在傳統文化中,5月5日被視為陽氣最盛之日,物極必反,陽氣太盛便會產生「陽毒」,所以5月也被稱作「毒月」。那麼在這一天有什麼樣的禁忌呢?
  • 端午節習俗大賞
    1廣東廣東的端午習俗除了划龍舟、祭祀祖先外,家家會貼「午時符」。正午時分,用水果、粽子拜家神,燒艾草薰屋角,稱「驅蚊蟲邪魔」。用雄黃酒調硃砂,在孩子的額上、胸口、手心上點一紅點,以示避邪;以及浸泡「龍舟水」、「新抱手藝」、「送災難」的習俗。
  • 端午安康祝福語簡短 端午祝福語大全簡短
    15、端午節就到,真誠的祝願:端午節快樂!16、祝你端陽好,安康又吉祥!心意送到了,真情粽飄香,祝你端午節快樂!17、粒粒紅棗心歡喜,滴滴雄黃吉祥意。年年歲歲端午節,分分秒秒幸福時。18、五月五,是端午,敲敲鑼來打打鼓。吃粽子,賽龍舟,唱唱歌來跳跳舞。19、幸福永遠粘著你,平安永遠陪伴你!端午節快樂!
  • 端午安康丨那些你不知道的端午節冷知識!
    端午由來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從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端午最初是為拜祭龍祖,即所說的圖騰祭祀;後有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說法,以紀念屈原的說法為主。端午習俗各地會有所不同。一般有吃粽子、賽龍舟、掛鍾馗像、掛艾草、配掛香囊、戴五彩繩、喝雄黃酒、畫額等。這都是一些常見的端午節打開方式。
  • 2020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導讀】6月已經來臨,馬上就到端午節了,那麼,今年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今年的端午節放假一共是三天時間,端午節放假的具體安排如下: 2020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
  • 我國華南西南各地區端午節特色習俗
    關於過端午節的起源,較為普遍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或伍子胥,但不少習俗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而端午節的習俗中又有惡日禁忌、龍圖騰等相關內容,因此歷代流傳的端午習俗可能是多種起源互相融合而成。端午節不少習俗都有禳毒驅疫的意義,是始於對「惡日」的禁忌。傳統上認為時值仲夏、疫厲流行的五月是「惡月」,人們在五月為了預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清潔禳毒的措施。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其一,為了紀念屈原。
  • 2018端午節祝福語簡短 端午安康祝福詞給家人朋友同事
    2018端午節祝福語簡短 端午安康祝福詞送給家人朋友同事  6月18日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此,祝大家端午安康!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
  • 端午祝福語2020最新 鼠年端午節祝福簡短優美20字 端午節問候語
    5、五月五端午節,蝴蝶紛飛,鮮花綻放,粽子飄香,在這充滿濃厚中國情結的日子裡,停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出去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好財富,輕鬆端午。端午節安康!  6、端午節到了,我用包容做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誠的信息裡,送給你,祝你端午節甜蜜幸福,永遠健康,永遠快樂。  7、開手機,看簡訊,多少祝福數一數。祝端午節安康,端午節幸福!
  • 『端午節安康簡短祝福語10字』端午節祝福語簡短一句話2020
    關於『端午節安康簡短祝福語10字』端午節祝福語簡短一句話2020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安康簡短祝福語10字』端午節祝福語簡短一句話2020,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安康,端午節祝福語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端午節習俗背後,原來還有這些含義
    本文轉自【新華視點】;今天是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點雄黃、佩香囊……端午節很多傳統習俗,不僅富有文化傳承,還與衛生防疫和身體健康相關,因此有人說端午節是我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在這個特殊的端午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習俗背後的含義吧!
  • 端午安康 | 肥西縣各鄉鎮開展端午節系列主題活動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這天,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佩香囊的習俗。而這些風俗的由來和意義在發展越來越快的今天,已經漸漸被人遺忘和忽視。為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讓傳統文化代代傳承,6月22日下午,三河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婦聯聯合跨河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婦聯、團委在跨河社區婦女之家開展「寄情端午 香囊防疫」志願服務活動。
  • 端午節那些不為人知的民間禁忌,你知道幾個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 ,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端」意味著初始,過好端午節也意味著開啟下半年的好運之旅。
  • 端午節冷知識17則:忌諱說快樂,多用安康
    時下,端午節多誤傳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實為牽強附會之辭。其實,端午節發端於先秦,定型於魏晉南北朝,至唐宋已蔚為大觀。02端午節最有名的食品,首推粽子。吃粽子與屈原毫無關係。據《說文解字》記載,在屈原去世400多年前,已有吃粽子之習俗。到了晉代,粽子已正式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
  • 端午節習俗大盤點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轉眼間又到一年端午時節,你的家中是否也早早備好了各式粽子準備大吃一頓?但除了吃粽子、划龍舟、插艾草這些常見的習俗之外還有哪些重要的端午習俗呢?
  • 端午節那些不為人知的民間禁忌,你知道幾個?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 ,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