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來訪者,一旦發現自己心慌,就會馬上報警,以為自己心臟病犯了,快要死了,焦慮指數爆表。
這時候諮詢師很理性地分析他的歪曲認知,結果來訪者不住地點頭,但是最後總是補一句:
這下該怎麼辦?
其實,你要學會的是講故事。
講故事?
這不是把我們堂堂諮詢師跟編造對方前世今生的三流算命的混為一談麼?!
請您莫急,這裡說的故事,指的是諮詢師利用隱喻性的語言,共情和啟發來訪者。
你可以給她講一個「測謊儀」的故事:
請來訪者想像我們是一個瘋狂的科學家,把她綁架來做一個實驗,把她綁在了一個超級敏感的測謊儀上面,這個儀器能夠非常敏感的檢測出她身體裡微弱的焦慮,誰都騙不了它,即便是有微弱的焦慮跡象,就會觸發測謊儀的警報,一旦警報觸發,測謊儀就會滾落到十米之下的鱷魚池裡。
啊哦,這樣的情況下越不想焦慮越焦慮啊。
通過這樣一個隱喻,可以讓來訪者覺察到,焦慮本身並不會怎麼樣,但是如果我們對焦慮特別介意,那麼我們大腦會不停的去檢測我們身體產生的一些焦慮的症狀,一旦發現心慌,大腦就會馬上報警,產生負性聯想,這時候必然會引發更大的焦慮,形成焦慮的惡性循環。
這就是隱喻,也就是不直接告訴來訪者,而是讓來訪者聽完以後激發出內心與隱喻故事中相同的問題框架,幫助來訪者通過故事裡的智慧來解決問題。
在接納承諾療法(ACT)有大量供諮詢師靈活使用的隱喻故事,祝老師將通過兩節微課詳細講授。
本期微課內容
第十四講:ACT常用隱喻(上)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刻入手課程
授課專家
祝卓宏,國內進行ACT推廣和培訓的頂級專家。人稱白髮老祝,曾是心理醫生,現為中科院心理所教授,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及研究工作。她已專注接納承諾療法(ACT)的研究和傳播11年。截至目前,在中國已有上萬人接受過ACT的培訓或講座。有越來越多的學員爭先恐後地想系統學習和應用ACT。
接納承諾療法
世界心理學研究與臨床的尖端心理治療技術——接納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簡稱為「ACT」,不讀A-C-T),是美國內華達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海斯(Steven C. Hayes)及其同事於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創立的一種新的心理治療方法,是人類心理治療領域一場巨大的變革,可謂是顛覆性的變革,是認知行為療法革命性的新發展,目前正快速地成為全世界最流行的方法之一。
聽課方式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服務號「無憂智心」
點擊右下角「無憂培訓」
菜單欄第一項「ACT微課」
進入課程專欄
如您想在聽課過程中操作微信其他功能
請點擊左上角三個小點
選擇在聊天中置頂
▼您請我吃牛肉麵,我還您一片純淨「心空」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