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的中型坦克發展之路,從九七式中戰車到一式中戰車

2020-11-24 騰訊網

在擁有了坦克的時候,日本陸軍也算是鳥槍換炮,從原來的只能執行步兵進攻和騎兵進攻,一下子躍升到可以進行步坦協同。這對於曾經只能靠步兵的血肉之軀進攻陣地的日軍來說,可以說是質的飛躍。然而隨著坦克的發展,日本原有的八九式乙型中戰車逐漸落後於時代,日本也必須進行坦克的更新換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開始了新一輪的坦克升級工作,以期製造新的主力中型坦克。

一、九七式中戰車

在1936年,日本將新的中型坦克開發搬上了日程。畢竟此時「八九式」中戰車的已經略顯過時,不開發新的是不行的。對於新的中型坦克開發,日本有頗多的期望,考慮了焊接工藝的運用,傾斜裝甲以加強防禦,以及讓坦克擁有更快的速度。不過在考慮了當時的路面環境,其作戰範圍內的橋梁堅固度等問題,所以新的中型坦克在裝甲厚度和坦克時速之間,必須做出一個選擇。最終日本陸軍決定,製造兩輛不同的樣車進行比較,以決定最後的研發方向。

三菱重工的一號樣車側重防禦,重量為15噸,擁有雙人炮塔。而陸軍兵工廠的二號樣車則偏重速度,重量為10噸,炮塔與過去無異。在測試中,兩輛樣車均有良好表現,不過明顯一號樣車要更為優勢。一號樣車雖然超重五噸,但是時速上並沒有多少降低。這是因為其配備了一臺十二缸風冷發動機,能夠提供125千瓦的動力。在這臺強勁的發動機的帶動下,這臺戰鬥全重15噸的坦克可以跑出每小時38公裡的時速。這一點上,重量更輕的二號樣車雖然也能達到這個速度,卻未免要在其它方面差了一截。

所謂差了一截,自然是差在了裝甲防護上。相比於10噸重的二號樣車,15噸重的一號樣車則顯得防禦力驚人。其採用的裝甲板是更為成熟的表面滲碳裝甲,堅固度要比傳統的鋼製裝甲更為堅固。車體正面裝甲和炮塔正面裝甲以及側面裝甲厚度均為25毫米厚,其餘部分皆為20毫米厚。這樣的防護水平,放在1936年的日本絕對算得上是中型坦克。

事實上,就算是同時期德國開發的Ⅲ號中型坦克,在A型至C型的三個型號裡,其裝甲也就是15毫米。因此三菱重工的一號樣車確實已經算得上是當時合格的中型坦克,只不過在工藝上使用的多是鉚接而非Ⅲ號中型坦克的焊接罷了。

當然了,在火力這一方面,一號樣車的表現並不好。其裝備火炮是日本的九七式五釐七戰車炮,口徑為57毫米,倍徑為18.4,在發射九二式穿甲彈時初速可達到每秒349米,能夠在350米外擊穿25毫米厚的裝甲板。當然了,它的主要業務還是掩護步兵,所以它的57毫米火炮主要發射的還是榴彈,配備的九零式榴彈內有250克炸藥,在攻擊步兵上頗有效果。在經過測試後,一號樣車的綜合性能戰勝了二號樣車,日本陸軍表示驗收合格後,三菱重工的一號樣車就被日本陸軍正式入役,也就是後來的「九七式」中戰車。

二、九七式改中戰車

儘管說「九七式」中戰車的表現讓日本陸軍頗為滿意,但當時的整體環境卻並不是日本陸軍想的那麼樂觀。此時已經瀕臨歐戰爆發,各國坦克設計均開始迅猛發展。比如說德國的Ⅲ號中型坦克在1938年推出的Ⅲ號D型,其裝甲厚度已經增加到了30毫米。而相較之下,「九七式」中戰車雖然有25毫米的厚度,但卻是一個鉚接結構,這就不免讓其性能大打折扣。不過在生產之初,日本人卻還沒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這是因為在中國戰場上,日本的「九七式」中型坦克雖然也被中國軍隊用37毫米反坦克炮擊毀過一些,可是這些37毫米反坦克炮數量太少,難以對其造成根本上的威脅。

然而諾門罕戰役卻完全不同,日本陸軍的安崗坦克支隊遭遇蘇聯的裝甲部隊,並且爆發了戰鬥。雖然說就戰果來說,在雙方的幾次衝突裡,安崗坦克支隊取得了優勢,可是對於整體戰局而言於事無補。而且當時日軍配備的「八九式乙型」中戰車和「九七式」中戰車,在與蘇軍的BT系列快速坦克和T-26中型坦克的交鋒裡並沒有佔據優勢,在500米距離上,雙方都是處在互相擊毀的狀態,就算是「九七式」中戰車也不例外。而如果遭遇了蘇軍的45毫米反坦克炮的話,那麼在一千米距離內,「九七式」中戰車也會被摧毀。

而在對從泰國弄來的美制M3中型坦克的測試裡,日軍則遇到了更為尷尬的局面。在面對M3中型坦克時,「九七式」中戰車即便是在近距離也不能打穿M3中型坦克的側面裝甲,這不免讓「九七式」中戰車在戰鬥裡陷入了不利局面。迫於無奈,只能使用榴彈進行曲射,攻擊M3中型坦剋薄弱的頂部裝甲才有可能將其擊毀。這個情況讓日本倍感不利,因為日本是計劃採取南進方案,向東南亞和太平洋方向發動進攻,這就勢必會和美國開戰。然而現在面對美國的M3中型坦克如此吃力,這就不免讓日本倍感挫折與失望。

為了挽回機房的裝甲劣勢,日本方面開始了對「九七式」中戰車的升級。原本計劃是打算製造一款長倍徑的56毫米火炮,在不削弱對步兵的支援能力的前提下,對「九七式」中戰車的反坦克能力做一個提升。不過這一方案最終被駁回,轉而採用了日本新研發的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當然了,「九七式」中戰車的炮塔難以容納完整的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因此裝備在「九七式改」中戰車上轉而採用的是將倍徑略微縮短的一式47毫米戰車炮。這種反坦克炮大體和德國的50毫米L60倍徑反坦克炮相當,在中口徑反坦克炮裡也算是精品,暫時算是解了日本的燃眉之急。

三、一式中戰車

在1941年,預訂展開南進方案,向英美進攻的日本開始研發新的中型坦克,其目的是為了取代已經略顯落後的「九七式」中戰車和「九七式改」中戰車。依照日本對武器的命名習慣,該戰車以神武紀年法2601年而被稱為「一式」中戰車。1941年8月,全尺寸木製模型完成,9月份,第一輛原型車完成。不過,此後日本在進攻東南亞和太平洋群島時勝利頻頻,這就讓日本陸軍有些飄飄然。受此影響,一式中戰車的研發工作也就被暫緩了下來。

然而,到了1943年,日本的優勢變為了劣勢,日本陸軍也面臨了巨大的失敗。日本陸軍發現他們在戰場上的對手已經不是M3中型坦克,而是越來越多的M4中型坦克。在M4中型坦克和M3中型坦克組成的洪流面前,日本陸軍的「九七式」中戰車和「九七式改」中戰車毫無優勢,幾乎淪為了廢鐵。面對這種危局,日本陸軍急忙下令加快「一式」中戰車的研發,並在1943年6月完成了「一式」中戰車的測試和改進工作。

如果單單從外觀來看,「一式」中戰車和「九七式改」中戰車的外型區別很小。然而就實際情況而言,兩者的區別非常大。首先來說,坦克工藝上就有很大區別,「九七式」中戰車和「九七式」改中戰車大部分使用了鉚接結構,而「一式」中戰車則多採用了焊接結構,這讓整車結構強度大幅度提升。另外車體正面和炮塔正面的裝甲厚度有顯著提升,「一式」中戰車從25毫米提升到了50毫米,整車的戰鬥全重也上升到了17.2噸。

動力方面,新設計的百式12缸柴油發動機可以提供240馬力,這讓「一式」中戰車的時速可以提升到每小時44公裡。另外炮塔也做了改進,從過去的雙人炮塔變為了三人炮塔,設置了專門的裝填手,以減輕車長負擔。然而在關鍵的火力配置上,「一式」中戰車仍舊採用了「九七式改」中戰車配置的一式47毫米戰車炮。雖然說該一式47毫米戰車炮在中口徑戰車炮裡有較大優勢,初速為每秒810米。但是在1943年這種中型坦克的主炮口徑普遍為75毫米以上口徑的年代,「一式」中戰車的反坦克能力不免已經落後。

結語

饒是如此,沒有選擇的日本陸軍還是生產了170輛一式中戰車。如果和「九七式改」中戰車相比,「一式」中戰車有較大的改進。然而其落後的火力,卻讓其仍舊是一個落後於時代差的產物。面對越來越多的M4中型坦克,這些「一式」中戰車的命運不比它的前輩「九七式」中戰車和「九七式改」中戰車好多少。「一式」中戰車在戰場上僅能在近距離交戰,或是通過設伏攻擊M4中型坦克側面的方式,才能夠擊毀M4中型坦克。面對「一式」中戰車的不堪大用,落後於時代的情況,日本陸軍不得不考慮開展新一代中型坦克的研發,而這就是另一個悲催的故事了。

相關焦點

  • 1996年,中國步兵戰車發展滯後,歷經20年如何全面超越?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在一系列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我國戰機、艦艇、潛艇等眾多武器的發展歷程。今天,我們聊聊我國步兵戰車的發展。在90年代,我國僅僅裝備了少量的86式步兵戰車。認真的說,在90年代,這種步兵戰車的設計已經比較滯後了。
  • 中國1996年和2020年陸軍裝備水平比較
    解放軍陸軍素有「天下第一陸軍」美譽,雖然是美譽但從實戰傳統來看並沒有誇大,不過隨著軍事現代化進程加快。在勇氣加裝備才能發揮更大效能的現代化戰爭中,似乎裝備先進程度可以影響到戰爭結果。回到90年代中期的東南沿海,曾經有場貼近實戰的世紀大演習讓我們去一探究竟,看看當年的陸軍裝備和現在相比有多大區別。
  • 《坦克世界》戰車介紹,59式的戰場,老實說只能混了
    《坦克世界》63歲的老同志59式在現在的版本裡不好生存,當初作為主力的他老人家現在也只是作為評價戰力的戰車了,但是任然有一些59式的老司機駕駛著59式馳騁在對局比賽裡,現在59式要怎麼樣「打錢」呢,個人就來說下我看過的59式強人的打法。
  • 中國裝甲兵承前啟後的中堅之作:盤點解放軍04式步兵戰車
    說到我軍的第一代步兵戰車,很多人會想到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其仿製自蘇聯人的BMP1步兵戰車,其相對於老式的63式裝甲輸送車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在火力方面,升級為了73毫米低壓炮,該車不僅僅裝備中國軍隊,而且也走向了國際市場,斬獲了許多訂單,總生產量高達數千輛。
  • 淺析:未來步兵戰車將如何發展?重型化成為必然 運輸功能將強化
    經常有朋友糾結與坦克、裝甲運兵車、步兵戰車三者之間的關係,今天通過一位俄羅斯作家的文章解釋一下。各國陸軍現役的步兵戰車中,德軍「美洲獅(PUMA)」可能是現代化程度最高,裝甲最重的型號,而它確實代表了未來步兵戰車的發展方向。
  • 裝備大量戰車,7萬陸軍3853輛裝甲車
    各兵種,包括突擊隊、衛隊、坦克部隊、炮兵部隊、步兵、工兵、通訊兵,分別設司令部,由兵種長負責支援陸軍司令。此外還有相關支援部門,包括陸軍情報單位、醫療單位、維護與工程部隊、供應部隊、運輸部隊、彈藥部隊和人事單位。新加坡陸軍軍徽新加坡陸軍以「師」為最大編制,共5個師及一個人民衛國軍。師級單位下設若干旅、營、連、排、班。陸軍中還設有若干獨立旅、營級單位。
  • 美軍發布機器人戰車概念圖,看看下一代裝甲戰車最終會是什麼樣子
    近日,美國陸軍新聞服務部發布了一篇專欄文章,文章中出現一些圖片,顯示了美國陸軍下一代裝甲戰車的載人/無人編隊概念。文章提到「陸軍未來司令部AFC正在使用迭代現場試驗來幫助陸軍在裝甲戰的演變中邁出革命性的一步。」這篇文章中的圖片,是美國軍方第一次展示美國陸軍未來作戰車輛的特徵。
  • 24年過去,1996年中國陸軍,和2020年我國陸軍相比裝備差多少?
    經過幾十年的「大陸軍主義」的建設,解放軍現在可以稱之為「世界第一陸軍」。二十四年前,1996年的中國軍隊,和今天的中國軍隊有什麼差距?那時的軍隊裝備與現在有何不同?上世紀90年代中期,軍隊裝備落後,仍以59式、69式和62式輕型坦克為核心。有些79式和88式的先進主戰坦克裝備有限,其性能只能與M60式相匹敵。重點軍區機械化程度較低。
  • 我國1996年和2020年陸軍裝備水平比較
    中國在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後,就一度被稱為全世界最強大的陸軍,這樣的稱號可一點都不誇張,雖然中國初期在武器裝備上比較孱弱,但中國的軍人意志才是戰場上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存在。那麼24年過去了,產生的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陸軍裝備相差多少?比一比就知道了。
  • 印度專家:最多5年,我們將研製出高度先進的新型國產未來步戰車
    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目前正計劃研製一種新型步兵戰車以供本國陸軍使用。該項目被稱之為「未來步兵作者車輛」(FICV),主要由印度軍工委員會(OFB)和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兩大國營軍工單位牽頭。FICV將被用於取代印度陸軍現役的BMP-2型步兵戰車,這是一種原產於冷戰時期的蘇制步兵戰車,主要武器為一門30毫米機關炮。BMP-2在8、90年代還算得上是比較能看的步兵戰車,可如今顯然已跟不上時代潮流。再加上印度陸軍目前現役的BMP-2又有上千輛之多,換裝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 「坦克兩項」:中國戰車逆境突圍挺進半決賽(圖)
    與以往參賽相比,這次中國戰車不僅成功殺入半決賽,而且在成績上有很大突破。但只有置身賽場才能深深體會到,這個「第一名」是如此來之不易。  8月5日中國參賽隊首戰,107車組火炮射擊三發不中,現場觀戰的中國軍人感到不可思議,坐鎮指揮的坦克射擊總教練肖國君更是難以置信,因為自備戰比賽以來,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雖然107車仍奪得小組第一,但大家的心開始有些惴惴不安。
  • 《鋼鐵圍攻》戰車的意義
    《鋼鐵圍攻》,一款全新概念的熱血戰車網遊,世紀經典完美傳承,坦克大戰再現輝煌。遊戲以工筆手繪的細膩畫面展現未來異世界的全貌;簡便的操作讓玩家上手容易,可玩性十足;多樣的任務情節和對抗模式,體驗真正的炮火強襲,這些組成了這款遊戲的獨具魅力。但《鋼鐵圍攻》更大的意義在於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熱血戰車。
  • 俄新式戰車裝備遠東,性能超過美國AAV-7,或是為了針對日本
    這款戰車裝備給濱海邊疆區後會有一段時間的野戰訓練,在其正式成軍後才會投入到一線作戰部隊中使用。對於俄羅斯陸軍來說,BTR-82AM也是一種全新的武器裝備,較原先的BTR-80與BTR-90不同,這款戰車注重加強自身的防禦能力,同時具有較好的信息化作戰性能。此外,俄羅斯軍方也將這款戰車作為海軍陸戰隊用車,早在今年4月9日,俄羅斯的第40海軍陸戰隊旅便裝備了一批BTR-82AM裝甲運輸車。
  • 被過度吹捧的M4「謝爾曼」坦克,在應急產品中,它也是略遜一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一直是個重要的武器,在歐洲戰場,這一點體現的則更為明顯一些。不管是以精緻著稱的德國坦克還是性價比超高的蘇聯坦克,都曾是當時戰場上最靚的仔,反觀西線戰場,應該就是美軍謝爾曼的主場了。這款體態圓潤的中型坦克,一度成為美軍的主力戰車,甚至到現在還能吸引一大批的粉絲為其歡呼。
  • 日本AAV-7戰車奪島機槍都能打穿 如鐵皮棺材
    原標題:日本AAV-7戰車奪島機槍都能打穿 如鐵皮棺材 AAV—7戰車,日本買的「鐵皮棺材」 張亦馳 海中的 AAV—7,拍攝時間地點不詳。 韓國的《朝鮮日報》日前報導稱,日本防務省計劃在下一財年成立海軍陸戰隊的預備部隊,走出創建海軍陸戰隊的第一步。
  • 用15式輕坦對峙印度正牌主戰坦克,解放軍心太大了?並沒有
    就在過去的一周裡,圍繞中印邊境西線的坦克力量,出現了兩則新聞。第一則新聞發生在24日,印度陸軍總長視察了駐紮在班公湖以南的印軍部隊。在圖像中,人們看到了三輛T-72主戰坦克。第二則新聞發生在27日,央視軍事頻道播發了一條西部戰區陸軍裝甲部隊實彈演習的視頻,在4700米海拔上,15式輕型坦克在122毫米自行榴彈炮的支援下,向假想敵發起突擊,行進間準確命中靶標。
  • 美軍未來戰車啥樣?瘋狂科學家拿出很多"科幻"方案
    瘋狂科學家們拿出很多"科幻"方案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6月27日刊登特約記者麥可·佩克的文章《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的瘋狂科學家們想要為陸軍研製一種與眾不同的戰車》稱,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DARPA)讓人們窺見了可能是未來戰車的東西。
  • 窮到要砍掉主戰坦克!英國的日子快要沒法過了?
    坦克,素有陸戰之王的美譽,自誕生起就是兵家必用之器。但你能想像一支完全沒有坦克的現代化陸軍是什麼樣子嗎?也許我們很快就能看到了。英國《泰晤士報》最近透露,英國防部計劃將陸軍現役的227輛「挑戰者II」主戰坦克、388輛「武士」步兵戰車全部予以封存,英國政府已經開始評估這項激進提案的可行性。
  • 神話塔羅|戰車
    作者/朱麗葉·沙曼-伯克 麗茲·格林譯者/閆東升 編輯/Tang 圖片/網絡本文節選自《神話塔羅》古老的神話、塔羅牌等象徵系統用各種象徵與類比的方式,勾畫出意識的演化之路,而希臘諸神的形象則以象徵的方式表達著人類最原始的本性。阿瑞斯駕著戰車,一路馳騁,這天生因流血與衝突狂熱而的男人,又有著怎樣一番身世?
  • 壞消息:中國99A坦克不足500輛 最終數量不超過四位數
    近日,《解放軍報》發表了一篇專欄文章,該文章是官方媒體首次深入介紹中國99A主戰坦克研發攻關過程中的各種艱辛與困難,同時也為99A坦克首次戴上了"中國第一款信息化坦克"的正式名號。而99A主戰坦克正是採用了CH-1000綜合傳動裝置的首款坦克。"綜合傳動裝置"說起來很玄乎,其實主要的組成部分很簡單,就是自動變速箱和液壓無機轉向機。前者能讓坦克駕駛員不至於頻繁地"踩離合-拉杆"以至於疲勞,而後者則能實現"原地轉向",在低磨損的同時駕駛員只需要轉動方向盤,能顯著降低人-機雙方的負擔。圖為T-54/59式中型坦克的駕駛室。操縱杆是該車唯一的駕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