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過去,1996年中國陸軍,和2020年我國陸軍相比裝備差多少?

2020-11-29 迷彩虎

自抗美援朝戰爭以來,我軍獲得了「世界第一輕步兵」的稱號。經過幾十年的「大陸軍主義」的建設,解放軍現在可以稱之為「世界第一陸軍」。二十四年前,1996年的中國軍隊,和今天的中國軍隊有什麼差距?那時的軍隊裝備與現在有何不同?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軍隊裝備落後,仍以59式、69式和62式輕型坦克為核心。有些79式和88式的先進主戰坦克裝備有限,其性能只能與M60式相匹敵。重點軍區機械化程度較低。甚至師一級也不是完全機械化的,除了主戰坦克,還有一些裝甲車。如63式裝甲車、86式步兵戰車等,當然,臺灣海峽兩岸特殊地形及搶灘登陸作戰的需要,也與63式兩棲坦克相對應。

空軍在兩棲奪島戰鬥中很重要,海軍負責將裝備和人員送上岸邊,必須採用空地一體戰術推進。尤其在現代戰場環境下,軍隊的主要作戰裝備也要配有自動高射炮、武裝直升飛機等配套火力。這個時期的對岸裝備有第三代M48H 「勇虎式」坦克、ah-1W攻擊直升機和M-109自行火炮,其裝備質量明顯優於我軍。當時,僅有的野戰防空火力是63自動高射炮,但它只能部署在固定地點,對登陸作戰的影響有限。

90年解放軍的空戰戰術水平有限,59式坦克在地面上衝鋒,依靠-9毫米機槍掩護。當時M-8和m-17的數量並不多,因此解放軍只能使用Z-9火箭進行近距離支援。由於缺乏空中優勢,ah-1W,M48H和M60坦克都不太可靠。

其它海灘的火力支援也被認為是有限的海軍和空軍,陸軍更是直接將炮兵調到平民船上。空中也只有強-5,轟6的地面火力支援,關鍵是這些準備缺乏現代作戰能力,只以簡單的轟炸為主。那時的解放軍還很難實施兩棲登陸奪島作戰,而且陸軍再強大,也不能在沒有空中支援的情況下作戰。

在過去的24年中,陸軍作為三軍的老大哥,也經歷了一次變革,96型和99型主戰坦克已經批量生產。已經形成了與步兵戰車、裝甲運兵車相配套,型號相當齊全的系列戰車,包括04型步兵戰車、05型水陸兩棲戰車、08型步兵戰車、03型空降戰車等。除了大型裝甲車外,還有許多野戰防空系統,例如HQ-7防空飛彈和04型25毫米飛彈綜合防空系統。當然,還有很多壓制火力,比如155毫米自爆榴彈炮和PHL-03火箭炮,它們可以進行遠程火力打擊。

地上的設備升級,空中自然不能掉落。空防火力過去是直9,強5,老6,現在全換掉了。WZ-19,Z-10攻擊直升飛機,Z-20通用直升機和M-17系列直升飛機提供了大量的攻擊和空中支援。性能較高的J-16戰鬥轟炸機和魔改轟-6系列。如今,新的裝備大規模裝備軍隊,加上遠距離壓制火力,事實上,在陸戰武器方面,解放軍已居世界首位。

對岸的軍事力量在過去24年中一直處於下降狀態,而解放軍的軍事力量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而增強。以前沒有好武器,現在又擔心這麼多新武器怎麼會用完。(文/山峰)

相關焦點

  • 24年變化有多大?我國1996年和2020年陸軍裝備水平比較
    中國自古以來都比較注重陸軍的建設,從統一七國的先秦時期開始,中國陸軍就一直是世界水平,當然也就存在一個弊端,導致中國海軍和空軍沒什麼底蘊。上世紀雖然中國經歷了萬般磨難,但通過一場場戰爭的勝利,中國陸軍也在全球打開了知名度。
  • 24年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陸軍裝備水平比較
    解放軍陸軍素有「天下第一陸軍」美譽,雖然是美譽但從實戰傳統來看並沒有誇大,不過隨著軍事現代化進程加快。在勇氣加裝備才能發揮更大效能的現代化戰爭中,似乎裝備先進程度可以影響到戰爭結果。回到90年代中期的東南沿海,曾經有場貼近實戰的世紀大演習讓我們去一探究竟,看看當年的陸軍裝備和現在相比有多大區別。
  • 從1996年到2020年,中國登陸作戰能力有多大變化?
    在1996年為了應對臺海危機,我國在相關海域舉行了規模盛大的登陸作戰演練,但在當時我國的登陸作戰能力受到了廣泛的詬病。那麼24年之後的今天,我國的登陸作戰能力又是怎樣的呢?以空軍為例:1996年的我國空軍還是以老式殲5殲6戰機為主,殲7殲8等飛機數量都比較稀少。而當時我國的臺灣地區裝備著數百家的F16,IDF和幻影2000等戰機,性能上幾乎是碾壓我國。
  • 24年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奪島登陸能力比較
    假設基於現實,24年前臺海危機期間有一場世紀大演習,好似一個火藥桶就差一根火柴可以點燃引爆。歷史沒有給它引燃的機會,但並不代表未來不再發生,只不過隨著時間遠去各方軍力水平也在不斷變化中。1996年,三軍最精銳力量齊集一堂,萬炮齊轟、搶灘登陸、海陸空一體看似熱鬧非凡。
  • 回顧24年前,1996年東南沿海演習,裝備對比能有幾成勝算?
    這是個假設性問題,但1996年東南沿海那臺大演習如假包換,就像一個火藥桶只要扔進一根火柴立刻就燃爆。當然歷史沒給它爆炸的機會,不過經過24年發展我們再來反思這段場景,以當時雙方軍力對比再加上可能加入的外部幹擾,客觀分析我們到底有幾成勝算?
  • 24年有多大變化?中國1996年與2020年登陸作戰能力對比
    摘自:今日頭條@萬乘之尊 1996年,曾經有一場聲勢浩大的登陸演習和飛彈發射訓練,雖然展現了優良的軍事素質和高昂的士氣,顯示了決心和能力。但這時的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事建設放緩,實際己已落後於世界軍事潮流了,在陸地戰場上中國陸軍不會畏懼任何敵人,但在海空登陸手段卻是寥寥無幾,24年後,我們又看新的登陸演習,現在的登陸作戰和當年的登陸作戰相比,差別有多大呢? 一:1996年的登陸攻島能力
  • 1996年,中國步兵戰車發展滯後,歷經20年如何全面超越?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在一系列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我國戰機、艦艇、潛艇等眾多武器的發展歷程。今天,我們聊聊我國步兵戰車的發展。在90年代,我國僅僅裝備了少量的86式步兵戰車。認真的說,在90年代,這種步兵戰車的設計已經比較滯後了。
  • 24年的變化有多大?中國1996年和2020年空軍裝備水平比較
    咱們接下來就通過中國1996年和2020年空軍裝備水平比較,來看一下24年變化有多大? 好在中國在1990年向蘇聯訂購了24架蘇-27,雖然蘇聯最後被迫解體,不過俄羅斯仍然履行合約將這24架蘇-27送了過來。
  • 中國的戰機水平,1996年到2020年,到底有多大的逆襲?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1996年和2020年我國兩棲登陸水平,見證了巨大的發展和變化。今天,我們聊聊當年的空軍和現在的空軍。認真的說,1996年,我國戰機的水平並不高,與對岸存在很大的差距。與同時期的美國戰機相比,差距更加明顯。20多年過去了,雙方的力量對比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24年的變化有多大?1996年和2020年中國海軍登陸艦對比
    1996年3月,一場聲勢浩大的多軍軍事聯合演習在臺灣海峽舉行,這次演習出動的軍種包括第二炮兵部隊,海軍和空軍,以登陸作戰演習為核心,多兵種配合,展示了解放軍登陸作戰的能力和決心。但在那個年代,解放軍不管空軍還是海軍,裝備都非常落後,空軍還是以殲6和殲7這樣的二代機為主,僅僅20多架數量有限,且空戰能力較弱的蘇27戰鬥機。
  • 24年變化有多大?海軍1996年和2020年防空裝備水平比較
    24年兩個輪迴中,人民海軍經歷了全面落伍的尷尬,也經歷了補歷史欠帳式的爆發。以往近岸防衛體系下的「空潛快」裝備,決定了海軍只能以勇氣打不對稱戰爭,雖然前後以小艇打大艦也確實取得不少戰果,但肯定不是褒義的「黃水海軍」也因此得名。
  • 日本陸軍的中型坦克發展之路,從九七式中戰車到一式中戰車
    而陸軍兵工廠的二號樣車則偏重速度,重量為10噸,炮塔與過去無異。在測試中,兩輛樣車均有良好表現,不過明顯一號樣車要更為優勢。一號樣車雖然超重五噸,但是時速上並沒有多少降低。這是因為其配備了一臺十二缸風冷發動機,能夠提供125千瓦的動力。在這臺強勁的發動機的帶動下,這臺戰鬥全重15噸的坦克可以跑出每小時38公裡的時速。這一點上,重量更輕的二號樣車雖然也能達到這個速度,卻未免要在其它方面差了一截。
  • 甲午戰爭時,清軍陸軍裝備到底如何?武器是真奢侈,但歸結:真亂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在1894年,那時清政府已經搞了幾十年的洋務運動,國家有中興的氣象,史稱"同治中興"。但是這場中日戰爭,把清政府和洋務派的"強國夢"給徹底打碎了。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清軍都被日軍打得落花流水,用白銀堆砌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大清最精銳的淮軍和湘軍也死傷慘重。
  • 陸軍工程大學往年錄取分數線 地址在哪裡幾個校區
    你不知道,陸工大主樓承載了多少學子的回憶  校本部海福巷營區的大學主樓是陸工大的標誌,不知道多少學子跟陸工大的第一張合影和最後一張合影,都是以主樓為背景的。年月不同,角度不同,記憶卻是相同的。  錢院士是陸軍工程大學的教授,也是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有多牛?也許你只是聽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個名字,但是並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厲害。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
  • 清、日陸軍武器差距有多大?
    可資對比的是:甲午戰爭前,清軍有大炮和機關炮1733門;日軍有大炮294門。清軍裝備有洋槍23萬支,舊式鳥槍等4萬支,12萬參戰部隊有85%裝備了槍枝;參戰日軍的槍械裝備率則達到了100%。①總體而言,中日陸軍裝備差距不大。若單純就武器而言,甚至可以說,清軍還略佔優勢,如藤村道生所言,「北洋陸軍裝備毛瑟槍和克虜伯炮,……它比使用村田式步槍和青銅山炮的日軍優越。」
  • 1991年海灣戰爭:百萬大軍成活靶子,陸軍100小時結束戰爭
    這三方互相打了幾十年,中東戰爭就是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之間爆發的;而中東強國伊拉克曾經跟伊朗打了8年戰爭,打得民窮財盡,最後無奈罷兵。伊朗和伊拉克的8年戰爭被稱為「兩伊戰爭」,它透支了伊拉克的國力。在戰後債臺高築的情況下,伊政府想「以戰養戰」,派兵入侵科威特,結果引起了美國的軍事打擊。
  • 美軍離婚率大幅攀升 陸軍軍官比例最高
    據美國防部國防人力數據中心(DMDC)近日公布的統計數字表明,2004年,美軍現役軍官和士兵離婚率大幅度攀升,其中受衝擊最大的當屬陸軍軍官。  根據DMDC的統計數字稱,2004年,美陸軍共有3325名陸軍軍官離婚,佔已婚軍官的6%。這個數字與2003年的1866例離婚案相比上升了78%,與2001年的1145例相比則上升了近3倍。
  • 1997年4月24日 中俄哈吉塔五國籤邊境裁軍協定
    1997年4月24日,正在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克裡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莫諾夫籤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
  • 美國海軍陸軍橄欖球賽近80年來首次換地
    美國第121屆陸軍海軍橄欖球賽今年的賽場將從費城轉至西點軍校。這是近80年來這一重要年度賽事首次在其中一支參賽隊伍的主場舉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3日報導,比賽定於12月12日在西點軍校(又名美國陸軍軍官學校)米基體育場舉行。
  • 歷史上的今天1880年1月26日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1880年1月26日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出生 2013-08-22 16:00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