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涓挖掉孫臏膝蓋骨,在他臉上刺字,看看孫臏復仇的時候有多狠

2021-01-09 網易

  孫臏和龐涓是什麼關係?為什麼龐涓要如此對待孫臏?

  孫臏出生不詳,名叫孫伯靈,只因當時被處以臏刑,所以被叫做孫臏。

  

  孫臏和龐涓都是在一個老師門下學習兵法,可以說是長久的同窗好友了,至於他們的老師是不是鬼谷子,我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有知道的小夥伴可以評論區告訴我一下。

  但是龐涓這個人心胸很是狹隘,而且也十分了解孫臏的能耐,自己肯定是不如他的。

  所以如果孫臏出山為官,自己肯定地位不如他,如果在敵國為謀士,自己也肯定鬥不過他。

  所以,孫臏在下山為官之後便開始想方設法廢掉孫臏。

  於是孫臏在魏國當時魏惠王之後,就請人上山,以同朝為官為理由請孫臏來魏國一同為官。

  孫臏當時也不知道龐涓葫蘆裡在賣什麼藥,於是也就迷迷糊糊來到魏國,當上了魏國的官員。

  

  於是後來,龐涓便捏造出了眾多罪狀,把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在孫臏臉上刺字,並且挖去了他的膝蓋骨,導致孫臏終生殘疾。

  由於被行刑之人是無法為官的,所以龐涓這一做法也算是斷送了孫臏的官路。

  

  孫臏後來裝瘋賣傻讓龐涓以為自己已經失去了當時的鋒芒,龐涓這才放過了孫臏,孫臏成功逃到齊國。

  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孫臏就算身體殘廢,但學識仍然在腦海裡,來到齊國他成為田忌的門客之後,也經常會與田忌一同出行參加一些活動。

  

  這讓當時在場的齊威王尤為驚訝,於是田忌以此機會舉薦了孫臏,孫臏也成功成為了齊威王帳下的軍師。

  隨後,在齊國的一次次戰役之中給了龐涓一次次次的打擊!

  桂陵之戰,龐涓後悔放虎歸山

  在公元前354年,趙國被魏國及其他小國團團圍住,經過長久的戰鬥之後,趙國實在頂不住了,就向當時的齊國呼救,於是孫臏作為那一次救趙的謀士,也是一戰成名。

  

  公元前354年,趙國為擴張領土盯上了當時的衛國,在進攻之後,順利奪取了漆和富丘。

  作為當時衛國的同盟,魏國和宋國決定聯手反擊趙國,給趙國來一個下馬威。

  於是由三個國家組成的聯合部隊直衝趙國。

  趙國勢單力薄,無法與這些聯合軍一戰,於是便閉門不出,嚴防死守。

  終於在抵不住他們連續的進攻之後,選擇了找齊國救援。

  在請求救援的消息到達齊國之後,齊威王覺得這是一個削弱魏國實力的好機會,雖然他可以出兵增援趙國,但是如果兩國相殘,最後自己撿個漁翁之利,那才是最好的 。

  

  於是他開始在朝廷之上商量如何救趙,孫臏認為,應該趁著現在魏國都把戰力放在進攻趙國之上,此時應該進攻魏國首都,魏國屆時必定為了救援首都,會班師回朝。

  這時我們再在魏國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這樣既可以重創魏國,也可以救援趙國,豈不一舉兩得。

  這也就是歷史上頗為著名的「圍魏救趙」。

  最後果不其然,率領齊軍回國救援的龐涓經過桂陵的時候,被埋伏此地已久的孫臏擊敗,並且生擒了作為主帥的龐涓。

  

  但孫臏念在當年同門之誼,並沒有殺了龐涓,而是把他放走,並對他說,下次再遇見,必不再客氣。

  回去之後,龐涓也會後悔不已,後悔自己之前沒有一不做二不休幹掉孫臏,而是放虎歸山,這才釀成了今日的敗局。

  馬陵一戰,龐俊悔恨自刎

  在公元前341年,魏國公接受了商鞅的建議,在城門之外大擺宴席,邀請眾國參加,搞的好像自己稱王了一樣。

  

  然而當時有兩個國家沒有赴約,那就是韓國和齊國,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魏國公很是生氣,但是由於齊國兵力還算強大,欺負不了他,於是就選擇發兵當時最為弱小的韓國。

  韓國這就頭疼了,於是立馬求助於齊國,齊王當時看兩國消耗的都差不多了,於是便答應了韓國的求救,以田忌為主帥,孫臏為軍師帶兵出徵,救援韓國。

  孫臏還是和之前一樣,選擇直奔魏國首都,強迫他班師回朝。

  魏國差一點就成功拿下韓國,這時齊國又出來搗亂這讓魏國很是生氣。

  

  於是決定放過韓國,與齊國來一個生死對決,便派遣公子申和龐涓帶10萬士兵與齊國一戰。

  等到龐涓回國之後,孫臏早已帶人深入並做好了埋伏。

  但是魏國士兵人數眾多,依舊佔有優勢,於是孫臏便使用計策一步步削弱軍隊的人數,最後在黑夜之中,在馬陵被孫臏的軍隊包圍,大軍也在萬箭之中潰敗。

  龐涓自知已無力回天,便在悔恨之中拔劍自刎。

  

  至此孫臏的大仇得報,魏國也從此失去了霸主之位。

  所謂禍福相依可能就是孫臏吧,他雖然因為遇到龐涓而終身殘疾無法從官,但也從這次危機之中得到齊國的重用,最後變成了一介謀士,為後人所記住,這大概就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就算你身體殘廢,樣貌被毀,也無法擋住你骨子裡的學識以及謀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龐涓陷害孫臏,挖骨又刺字,後來孫臏是怎麼報復他的?網友:真狠
    那隻龐涓布的陣法,孫臏全都能輕鬆解開,而孫臏的陣法,龐涓卻一個也不知,這讓他很受打擊,但又怕魏惠王怪罪,於是便私下裡問孫臏破陣的方法,孫臏自認與龐涓是同窗,感情深受,於是一五一十的悉數告知,等龐涓轉告魏惠王后,便起了私心,他覺得孫臏的才能在他之上,之後一定會超過自己,到時候魏惠王就只會賞識他而不器重自己了。
  • 龐涓迫害孫臏剜其膝蓋骨,臉上刻刺青,看看孫臏是如何對其復仇的
    劇照他的後代孫臏在軍事上也很有造詣,說道孫臏自然得說說龐涓,因為這兩人恩怨甚深。孫臏龐涓都師出鬼谷子,龐涓因嫉妒孫臏,在得勢後報復孫臏,在其臉上刺字並挖了其膝蓋骨,孫臏也成了廢人,那麼後來,孫臏又是怎樣回報龐涓的呢?
  • 孫臏被挖去膝蓋骨,裝瘋賣傻逃過一劫,看看他最終的結局會是怎樣
    這其中湧現出許多的軍事家,例如張儀、蘇秦、孫臏、龐涓等著名的軍事家。孫臏與龐涓是一對大冤家,同門師兄弟,他們倆的故事,歷來備受爭議。龐涓使孫臏雙腳殘廢,而孫臏以其人之心還治其人之道,讓龐涓自刎樹下,永世不得翻身,完美地進行了復仇計劃。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他們倆的故事。
  • 人嫉妒心理有多可怕?看看龐涓對孫臏做了什麼,你就知道了!
    他帶領魏軍東徵西戰,取得了多場戰爭的勝利,逐漸得到了魏惠王的信任,被封為魏國的將軍,並手握重兵。孫臏才能過高,龐涓心生嫉妒這時,龐涓想起了自己的同門孫臏,便邀請孫臏來魏國做官。歷史象認為,此時的龐涓應該是沒有仇視孫臏的私心的。只是因為自己在魏國當官,出於友情將孫臏叫來而已。然而,令龐涓沒有想到的是,孫臏到來沒多久,就憑藉其過人的才幹搶了自己的風頭。
  • 孫臏受刑,到底是砍掉了雙腳,還是挖掉了膝蓋骨?今天給出了答案
    有人說,刖刑是摘除犯人的膝蓋骨,讓犯人無法站立,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隋朝以前,刖刑屬於五刑之一,後來,成為了「滿清十大酷刑」中的一種。而且,刖刑跟臏刑不一樣。臏刑只是挖去膝蓋骨,而刖刑則是直接將腿砍掉。
  • 鬼谷子為弟子孫臏算命的故事
    鬼谷子,傳說是一個近乎神仙的人,他的本名是,王詡,他是八字命理的祖師爺,據考證,還是六壬仙師。春秋戰國的時候,他住在鬼谷這個地方,因此被人稱為鬼谷子,他對陰陽的參悟,出神入化。他有四個弟子,名傳千古,一個是蘇秦,蘇秦合縱六國對抗秦國;一個是張儀,張儀幫助秦國,連橫,遠交近攻,秦國用了他的計策,統一了六國;第三個是孫臏,第四個是龐涓。
  • 歷史上關於孫臏的成語典故都有哪些,都是如何來的呢?
    孫臏和龐涓早期的時候都是在鬼谷子那裡學習兵法的,可是沒多久兩人就分開了,因為此時的龐涓已經下山出仕了,在魏國擔任上將軍。在魏王聽到孫臏的名聲之後,他就派人去請孫臏了,希望可以得到這個人才。在見到孫臏到了魏國之後,龐涓就想要除去孫臏了,畢竟他自認是比不上孫臏的,要是孫臏得以重用,自己就會被他的光芒全部蓋住,畢竟孫臏太過於耀眼,於是就讓人誣衊孫臏通敵,這就使得魏王很是惱怒,於是對他施以重刑,不止如此,還將孫臏下獄了。
  • 魏欲滅韓,齊國相助,孫臏一招扭轉乾坤
    齊威王感覺是時候了,就派田忌、田嬰、孫臏三員大將,統率大軍前去救援。田忌這次出兵聽了孫臏的計謀,他不去韓國打擊魏軍,反而直攻魏國的國都。由於魏國大軍在攻打韓國,兵力不夠,使得他們很輕鬆的就打到了魏國的境內。魏國的主將龐涓聽說了國都被攻打,立刻從韓國撤回大軍前去支援。
  • 你以為孫臏只懂孫子兵法嗎?
    #孫子兵法#當你聽到孫臏這個名字的時候你一定會想起龐涓、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孫子兵法孫武的後人、因為龐涓的迫害遭受了臏刑、黥刑,在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取得勝利。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孫臏除了繼承了孫子兵法的思想以外還有什麼其他因素讓他從一個身有殘疾的人成為軍事家、打敗兩場大戰、奠定了齊國霸業的基礎呢?其實孫臏不僅僅是繼承了祖先孫武的孫子兵法思想,此外孫臏還精通數朮、星象等,當然這些都離不開他的師傅鬼谷子教導。這裡要說的正是孫臏的數朮「孫臏金口訣預測術」。這裡簡稱為金口訣,那麼金口訣又是什麼呢?
  • 心眼小的人,都有這3個特徵,發現了就偷偷遠離,可別得罪
    我們可以對一些大度,熟悉,信任的朋友毫無戒心,但是對於一些小心眼的人,不得不防,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擾亂危害到你的生活,給你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那麼,怎麼分辨誰大度,誰的心眼小呢?教你一招,看以下三種特徵,你就有答案了。
  • 老祖宗識人術:這2種模樣的人,往往都是「狠」角色
    在生活中,要分清哪些人是「狠角色」,所謂的狠角色,往往都能夠獲得非凡的成就,但是這樣的人卻很容易被人所誤解,因為能夠成就非常之事的,一定是非常之人,正因為是非常之人,在尋常人眼中會覺得很是怪異。而如果要和這樣的人失之交臂,那麼一定會是我們人生中的重大損失。因此我們要知道,一般能夠稱之為「狠角色」的人,都會有這樣兩種模樣。
  • 鬼谷子:神機妙算,在弟子下山前隨口說了8個字,預言了他的生死
    鬼谷子:神機妙算,在弟子下山前隨口說了8個字,預言了他的生死嗨,大家好,歡迎來到天天侃侃史,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感受曾經的生活。對於鬼谷子,大家應該對於他的了解少之又少。因為他作為一名隱士,可以說是非常神秘了。甚至有人說他是中國幾千年來一位曠世奇才。
  • 人生有三錯,一步踏錯,一生錯!
    這就導致有的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甚至會把自己所處平臺的資源當做自己的能力,從而盲目自大,給自己招來災禍。 古時候,有一個小乞丐,每天乞討為生。有一天,他來到一家小酒樓。酒樓老闆看他可憐,便收留了他,起名富貴,讓他留在店裡打雜。
  • 鬼谷子八字箴言「遇羊而榮,遇馬而瘁」,預見了龐涓的一生
    譬如家喻戶曉的諸葛亮,便是劉備打下江山功不可沒的一大謀臣,而他在《三國演義》中的神算形象在小說的誇張渲染下近乎妖魔化,並不真實。可在戰國時期,確有一位堪稱有「通天之智」謀略家,極具神秘色彩,被譽為千古奇人。此人便是鬼谷子。他的曠世奇才人不能及,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佔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
  • 做人要有心計,但不要工於心計
    做人要有心計,但不要工於心計從前,有個商人買了許多鹽,並把鹽馱在驢背上。但是,驢不小心掉進了小河裡,鹽被河水融化了,上岸後只剩下空空的袋子,驢感到很輕鬆。過了不久,商人又讓驢子去馱鹽,當經過小河的時候,驢子故意掉到了河裡,它又一次輕輕鬆鬆地回了家。商人發現後很是惱火,於是第三次的時候給驢裝了兩袋子海綿,驢子再次故意掉進河裡,結果它差點被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