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龐涓,很多人會自然而然的將他和孫臏放在一起。據《東周列國志》中記載,孫臏與龐涓同為鬼谷子門下的弟子,兩人一同拜師學習兵法。學成之後,兩人分道揚鑣,龐涓回到了魏國,而孫臏則留在了齊國。
龐涓升任將軍,邀請孫臏
當時的魏國在魏惠王統治下,經常與鄰國交鋒,戰爭頻繁,這使得龐涓學習到的軍事知識正好有了用武之地。他帶領魏軍東徵西戰,取得了多場戰爭的勝利,逐漸得到了魏惠王的信任,被封為魏國的將軍,並手握重兵。
孫臏才能過高,龐涓心生嫉妒
這時,龐涓想起了自己的同門孫臏,便邀請孫臏來魏國做官。歷史象認為,此時的龐涓應該是沒有仇視孫臏的私心的。只是因為自己在魏國當官,出於友情將孫臏叫來而已。然而,令龐涓沒有想到的是,孫臏到來沒多久,就憑藉其過人的才幹搶了自己的風頭。這逐漸引起了龐涓的不滿,龐涓最終決定陷害孫臏。
論一個人的嫉妒心理有多強,看看龐涓對待孫臏的方式就知道了。之後,龐涓派人假裝成孫臏老鄉去送信,勸說孫臏回齊國效力,但被孫臏婉拒。龐涓將孫臏的書信截獲,將內容修改後,交給了魏惠王,還從中作梗,告訴魏惠王孫臏想要棄魏歸齊。
龐涓設計陷害孫臏
原本魏惠王並不打算治孫臏的罪,但在龐涓的再三「勸諫」下,魏惠王答應了讓龐涓來處理孫臏。之後,被嫉妒心衝昏了頭腦的龐涓,派人將孫臏抓了起來,以「叛國通敵」的罪名將孫臏投入監獄之中,然後"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使他失去了行軍打仗的能力。
在不同的野史記載中,孫臏所受的折磨略有不同。一種說法稱孫臏被挖去了膝蓋骨,另一張說法認為應從「斷起兩足」的字面意思理解,孫臏是直接被砍去了雙腳。不過,無論是哪種說法,孫臏都遭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不僅如此,龐涓為了讓他不敢再外出,還在他臉上刻下了象徵著犯罪的字眼。能完全不顧手足之情,毫無人性的對待自己的同門,可見龐涓為人有多麼心狠手辣。
孫臏逃至齊國,復仇成功
然而,孫臏的隱忍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儘管腿腳行動不便,但孫臏的頭腦還在。為了可以在日後報仇雪恨,孫臏裝瘋賣傻,一路逃到了齊國,得到了田忌的賞識,成為了他的門客。之後,孫臏在桂陵、馬陵兩場鏖戰中大敗龐涓,還將魏國徹底踩進深淵。
馬陵之戰中,孫臏採用了圍魏救趙的戰術,襲擊魏國首都大梁,龐涓急忙率軍返回魏國增援,看到孫臏故意減少的灶臺數量大喜,以為齊軍已經逃跑了大半。隨後率軍追趕,落入了孫臏早已布置好的埋伏圈。當龐涓率軍趕到馬陵時,兩旁的樹木已經被砍去,旁邊被砍去樹皮的白木上寫著8個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隨後,齊軍的伏兵萬箭齊發,魏軍死傷無數,龐涓自知大勢已去,最終選擇了拔劍自刎。
關於孫臏如何對待龐涓的屍體,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稱孫臏的舉動極其紳士,他將龐涓用將軍規格石葬於馬陵山頂。但在《東周列國志》的記載中,孫臏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舉動,他命人斬斷了龐涓的頭顱,並將其掛在馬脖子上,以此來洗刷自己遭受的冤屈。
參考文獻:《東周列國志》、《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