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裡有一句話叫「依高才而玩世,背後須防射影之蟲。」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有大才的人,一定要防背後有小人嫉妒陷害你。
那這些小人會是誰呢?不是不如你的人,也不是遠遠超過你的人,往往是和你差不多的熟人,甚至是對你非常好的朋友。
朋友相互嫉妒
為什麼這些人會變成嫉妒陷害你的小人呢?有一句話叫,在這個世界上,最令人痛苦的事兒,就是你的朋友過得比你好,我們總是希望朋友和自己差不多或者比朋友好。
朋友如果比自己優秀,過得比自己好,我們就會產生危機感和焦慮感,這個時候嫉妒心就產生了。嫉妒心產生之後,君子會努力提高自己。但是努力提高自己太難了,小人更喜歡更簡單的辦法,陷害朋友。
由於平常和朋友關係還比較好,他要陷害你,你是一點防備都沒有,所以往往會被坑得很慘,很多非常有才華的人,就被朋友害死了。
比如寫《韓非子》的戰國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是韓國貴族,秦國丞相李斯的同學,他的文章非常受秦始皇喜愛,秦始皇甚至為了向韓國要人,還發動了一次對韓國的戰爭。李斯嫉妒韓非的才難,擔心自己在秦國地位不保,就把韓非子殺了。
但是也有很多有才華的人,逃脫了朋友圈小人的陷害,最後絕地反擊,報酬血痕。下面給你介紹2個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復仇故事,告訴你,什麼才是報仇的正確姿勢。
1.孫臏
齊國人孫臏和魏國人龐涓,是同學,兩個人同時學習兵法。後來龐涓到魏國謀職,擔任三軍統帥,自以為才能不如孫臏,把孫臏邀到魏國。
魏國國王特別欣賞孫臏的才華,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華,更擔心孫臏會威脅到他在魏國的地位,然後就誣陷孫臏,還砍掉了孫臏的雙腳,又在孫臏臉部刺上花紋,目的是使孫臏終身廢棄。為了活命,孫臏裝瘋賣傻,騙過龐涓,等待時機。
恰巧齊國使節出使魏國,孫臏暗中求見,齊國使節把他藏在外交專車裡,悄悄載回。齊國大夫田忌,隆重接待孫臏,並且把他推薦給國君齊威王。在數次談話請教之後,齊威王也十分尊敬孫臏,聘他當皇家教師。
後來,龐涓帶兵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孫臏擔任遠徵軍的軍師,圍魏救趙,在桂林這個地方埋伏,伏擊了魏國軍隊,龐涓打敗而歸。
又過不久時間,龐涓又帶領魏國軍隊,攻打韓國,韓國又向齊國求救,孫臏故意利用龐涓對齊國軍隊的固有偏見,用減灶法,讓龐涓認為齊國軍隊在不斷逃亡。龐涓對此深信不疑,然後就輕敵冒進,把大部隊留在後面,自己帶著騎兵追趕,最後到了馬陵這個地方。
馬陵是一個險道,路面狹窄,下有深谷,上有絕壁,最容易隱藏。孫臏讓人削下一棵大樹上的樹皮,在上面寫:「龐涓死此樹下。」然後派一萬餘名弓箭手,夾道埋伏。
下令說:「見有火光,集中射擊。」時候終於來到,天已入夜,龐涓馳經樹下,見樹幹一片雪白,上面有字,命舉火觀看,還沒有看完,伏兵四起,萬箭俱發,魏國騎兵驚恐四散。龐涓自知難逃羅網,拔刀自殺,臨死時說:「竟然讓白痴成名!」齊軍乘勝攻擊,生擒太子兼統帥魏申,魏軍全部崩潰。
2.範雎
最初,魏王國人範雎,隨從中大夫須賈,出使齊國,齊國國王田法章因範雎口才敏捷,十分欣賞,特地贈送他一些貴重禮物,包括黃金和飲食。
須賈很嫉妒範雎,認為一定是範雎洩露了國家機密,否則,國王不會那麼尊重他。回國之後,稟告宰相魏齊,魏齊發現用別人的痛苦表現自己忠貞的時候已到,於是大宴賓客,把範雎摔倒在地,亂棍捶打,任何呼冤辯解,都不置理。範雎肋骨被打斷,牙齒被打脫落,奄奄一息。
然後用竹蓆包起來,像丟死狗一樣丟到糞坑旁邊。魏齊為了展示愛國的憤怒情操,還教賓客們輪流往他身上撒尿,用以警誡後人再不要做賣國賊,再不要對外國人胡說八道。
範雎受尿素刺激,悠悠甦醒,向守衛哀告說:「求你把我弄出去,我會厚謝。」守衛建議魏齊準許他把竹蓆裡的屍首拋掉,魏齊已喝得大醉,順口應允。範雎才被抬到野外。魏齊不久酒醒,後悔沒有查看清楚,下令通緝。
範雎最後改名叫張祿,逃到了秦國,然後幫助秦王立下汗馬功勞,成為秦國丞相。
後來魏王又派須賈出使秦國,範雎故意穿著破舊的衣服,到賓館拜訪。須賈既驚訝他竟然沒有死,又憐憫他落魄異域,忍不住說:「老範呀,分手後你還好吧?」然後留範雎坐下進餐飲酒,他又發現範雎身上寒冷,又送給他一件絲綿袍。
範雎遂充當他的車夫,同到宰相府,對須賈說:「我先進去找我的朋友,請他引見你晉謁宰相。」須賈等了又等,不見範雎出來,到門房詢問,侍衛說:「什麼範雎?我不認識他。剛才進來身穿破衣服、手拿絲綿袍的,是我們宰相,他叫張祿。」
須賈一聽,五雷轟頂,幾乎昏倒,他知道墮入陷阱,自己這次是跑不了了。於是,雙膝下跪,用膝蓋匍匐爬行而進,請求寬恕。
範雎在大宴賓客,對須賈出賣朋友的不義行為,痛加責備,最後告訴他:「你今天之所以還能保全性命,只因你送給我這一件絲綿袍,多少還有一些老友的舊情。」然後請賓客們上座,讓須賈坐在下方,把一盤供給馬吃的飼料——碎草拌黑豆,放到須賈面前,教他吞下去。
當然範雎也沒放過要把他弄死的魏齊。
範雎讓須賈帶給魏國一項警告:「把魏齊的人頭砍下送來,如果你拒絕,我們攻下大梁,並且還要屠城。」須賈回國後,告訴魏齊。魏齊嚇得魂不附體,宰相也不幹了,逃到趙王國,投靠趙國的平原君。
跑到趙國就沒事了嗎?過了一段時間秦王嬴稷,要替範雎報仇到底。於是,故意邀請平原君到秦國訪問,等平原君到了秦王,立即就被囚禁。然後派人告訴趙王說:「不砍下魏齊的頭,你的叔父(趙勝)就出不了函谷關。」
魏齊被嚇得魂不附體,趕緊逃出平原君的住所,投奔宰相虞卿。虞卿立即辭職,跟魏齊逃到魏國,打算請王弟信陵君魏無忌幫助,再逃向楚國。
但是信陵君考慮到魏國的利益,不敢馬上見面。魏齊一氣之下,就自殺了。然後趙王砍下了魏齊的人頭,送給秦國,秦國才把平原君給送了回去。
孫臏和範雎都是通過自己的才華,在別國獲得權力之後,才得以報仇雪恨。但是孫臏的報仇刀光血影;範雎的報仇黑色幽默。
這兩個故事給我們啥啟示呢?
1.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在一個地方是垃圾,換一個地方就是人才,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2.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如果被陷害,又無力反抗時,不是硬拼,而是先苟且活下來。
3.最好的報仇,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