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江蘇省南通市代管的縣級市,這裡留下了蘇中七戰七捷的不朽神話和角斜紅旗民兵團的革命薪火。海安市是「中國禽蛋之鄉」、「中國繭絲綢之鄉」、「中國湖桑之鄉」、「中國河豚之鄉」、「中國紫菜之鄉」。 當然海安市自古至今名人眾多,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並指正,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
第一位:周成虎
周成虎,1964年8月18日出生於江蘇南通海安市,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4年周成虎從南京大學畢業後考取了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生,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87年碩士畢業後留所工作,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6年至2015年擔任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2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8年至2016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2013年增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入選「萬人計劃」第一批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
第二位:仲滿
仲滿,1983年2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北凌鄉仲洋村,中國男子佩劍隊運動員。仲滿15歲之前是田徑隊員,15歲時由於身高過高被借調到籃球隊參加比賽,在南通市比賽時,被擊劍教練黃保華看中。1997年夏天,仲滿正式學習擊劍,教練黃保華。2005年,進入國家隊。2008年,仲滿在北京奧運會男子佩劍個人賽獲得金牌。2013年,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擊劍項目男子佩劍團體比賽,由仲滿率領的江蘇隊以45比39戰勝遼寧奪冠 。2013年,第十二屆全運會後,仲滿退役,之後復出。2017年第十三屆全運會擊劍男子佩劍冠軍。同年9月1日全運會後,仲滿正式宣布退役。
第三位:譚德鍾
譚德鍾(1876—1949),字組雲,號高譚,晚號海陵老人,揚州府泰州海安鎮(今江蘇省海安市海安鎮)人。為中國近代傑出書法家之一。少年時,譚組雲從海安陳西璧、陸子才習文,苦練書法,常臨摹鐘王遺蹟、漢唐碑版。民國6年(1917年),譚組雲遍遊長江沿岸,遠至京師、粵、閩,後長期定居上海鬻書。歷與康有為、高邕之、曾熙、于右任、張大千等切磋書藝,彼此交厚。書法與譚延闓齊名,世稱「南北譚。」 民國19年,譚組雲寓居金陵雞鳴寺,與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的譚延闓,合版《天馬賦》。于右任為帖扉頁題:「試看南北奇書。畏公舊友、組雲吟兄妙作。」上海《申報》曾登載譚組雲各體書聯。張大千的老師曾農髯對譚組雲的書畫亦十分讚賞,稱其「筆疏以健,神韻欲流。」
第四位:韓鐵心
韓鐵心,原名德淵,字躍龍,號子云。1905年9月12日出生於海安市。1923年秋高小畢業,考取江蘇省立第一代用師範(南通師範)學校,改名韓灉,字嶽南,號南湖,別字少彬。後來還用了「藻葦」化名。1928年6月28日被捕,聲稱自己名叫王平生,出獄後又用「鐵心」的諧音「滌新」為名,11月化名王平。1930年2月9日,在如皋縣磨頭區高家莊為營救被捕的幹部群眾,與國民黨清鄉督查隊作戰中負傷,因傷勢過重,傷口惡化,於1930年5月23日,與世長辭,時年25歲。
第五位:蔣和森
蔣和森,1928年7月出生於江蘇省海安縣曲塘鎮,1952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同年秋任新華社記者,1953年至1956年任《文藝報》編輯,1956年冬至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先後任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1996年4月23日,因病於北京去世。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論《紅樓夢論稿》、《紅樓夢概說》(日文為《紅樓夢入門》),長篇歷史小說《風蕭蕭》、《黃梅雨》,編撰《中國文學史》(3卷本,合著)、《唐詩選注》(合注),杜甫研究論文集《偉大的時代歌手》、《碧海掣鯨手》、《論「三吏」、「三別」》(均合集),論文《賈寶玉論》、《林黛玉論》、《〈紅樓夢〉的藝術特色和成就》等。
第六位:韓紫石
韓紫石先生(公元1857--1942年)名國鈞、亦字止石,晚號止叟。江蘇省海安鎮人,今海安市(原紫石縣)的奠基者。因其排行第三,生平業績頗豐,家鄉群眾均以「韓三爹」,「紫石」稱之,表示尊敬。在北洋軍閥時期,他與南通的張謇,位高望重,同被譽為蘇北的兩大名賢。歷任江蘇省民政長、安徽巡按使、江蘇省省長、全國水利委員會副會長、全國黃災救濟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蒞任期間,改良農工,崇尚實業,興利導淮,關心民瘼,明足以察閭閻之苦,力足以遏奸宄之萌,言足以重官府之信。其一生德政賢明,廣為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