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陰縣,古稱羅城,湖南省嶽陽市下轄縣。位於湖南省東北部,居湘資兩水尾閭、南洞庭湖濱,湘江自南向北貫穿全境,把全縣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為丘陵崗地,西部為濱湖平原,湘陰縣是四化兩型、長江經濟帶、長江中遊城市群、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節點和支撐點 ,是長株潭城市群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濱湖示範區、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試點縣、湖南省最具投資吸引力縣,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當然湘陰縣自古至今名人眾多,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並指正,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
第一位:鍾志華
鍾志華,男,漢族,1962年7月出生,湖南湘陰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7月參加工作,199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車輛工程專家,是中國研究車輛工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志華於1978.09—1982.07在湖南大學機械系學習;1982.09—1984.01;出國預備培訓,分別在廣州外語學院、北京語言學院學習英語和瑞典語;1984.01—1987.02,在瑞典律勒歐大學攻讀副博士學位;1987.02—1988.05,在瑞典林雪平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1988.05—1989.12,在瑞典林雪平大學做博士後研究;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6月1日,當選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第二位: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雖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但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後由幕友而起,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鎮壓捻軍,又主持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並推動新疆置省,其間他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戰爭時,自請赴福建督師,1885年(光緒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清廷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第三位:範旭東
範旭東(1883年10月24日-1945年10月4日),原名源讓,字明俊,後改名銳,字旭東,祖籍湖南湘陰,中國化工實業家,中國重化學工業的奠基人,被稱為「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宣統二年(1910年),範旭東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化學系。民國三年(1914年),在天津塘沽創辦久大精鹽公司。民國六年(1917年),開始創建永利鹼廠。民國十五年(1926年),生產出優質純鹼。民國二十六(1937年),生產出中國第一批硫酸銨產品。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研究開發成功了聯合制鹼新工藝。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4日,因病去世。範旭東先後創辦和籌建久大精鹽公司、久大精鹽廠、永利鹼廠、永裕鹽業公司、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等企業,歷任總經理、董事長,化學工業會副會長等職。
第四位:高建成
高建成(1965年10月—1998年8月1日),湖南省湘陰縣人,空軍某高炮團連政治指導員,抗洪英雄。1965年10月出生於湘陰縣南湖鎮一個農民家庭。自幼熱愛學習,品學兼優。1984年9月湘陰縣四中畢業,被選入桂林空軍學院讀書,畢業後分配到武漢空軍某高炮團。歷任排長、助理工程師、連副指導員、指導員等職,被授予上尉軍銜,是人民軍隊新時期軍事政治建設中湧現出來的一名優秀基層幹部。在14年軍旅生涯中,他學習刻苦,工作紮實,作風優良,品德高尚,先後3次受到部隊嘉獎,6次被評為優秀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
第五位:田餘慶
田餘慶(1924年2月11日—2014年12月25日),湖南省湘陰縣人,出生於陝西省南鄭縣。1950年北京大學史學系畢業。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先後於湘雅醫學院(現中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政治系(昆明)肄業,1950年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田餘慶先生早年從事中華民國史、中國近代史研究工作,曾與金毓黻合編《太平天國史料》,並參加編輯「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後來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側重秦漢史與魏晉南北朝史,參加編著的大學教科書《中國史綱要》(翦伯贊主編)獲國家教委特等獎。他擔任碩士生、博士生導師,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術人才。主要研究秦漢魏晉南北朝史。代表作有《東晉門閥政治》《秦漢魏晉史探微》《拓跋史探》。
第六位:範源濂
範源濂(1875—1927),字靜生,出生於1875年,湖南長沙府湘陰縣(今湖南省嶽陽市湘陰縣)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早年就學於長沙時務學堂。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日本,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之後進入日本法政大學法政科。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回國,在北京任學部主事,並創辦法律學校和殖邊學堂。1905年後任清廷學部主事、參事,參與創辦清華學堂。辛亥革命後,曾任教育部次長、中華書局總編輯部部長、北洋政府教育總長。1917年與蔡元培等人組織中結職業教育社。1923年赴英與英政府商洽將庚子賠款用於教育事業。1923年7月北京國立高等師範正式改為北京師範大學,成為首任校長。中華教育文化基金委員會董事長、南開大學董事會會長、北京圖書館代理館長。曾多次到美國考察教育,並邀請外籍學者到中國講學。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後,範源濂特送一幅挽屏以示哀悼。1927年12月23日,範源濂病逝於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