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到現在,有什麼研究成果嗎?他們的水平能比得過楊振寧嗎?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全球八大高能物理研究所之一!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73年2月,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基礎上組建了高能所!是我國從事進加速器物理與技術與高能物理研究、開發及應用的綜合性科研基地!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院內的正負電子對撞雕塑,各位猜得沒錯,高能所的最早家當就是著名的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主導此項研究的謝家麟院士因此榮獲了201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當然這在國際上並不是什麼突出的成績,但這對於近乎空白的中國來說,這意義是相當重大的!不僅讓中國在高能粒子物理界入了門,而且還因此培養出大批基礎科學人才!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示意圖!
從2004年開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對正負電子對撞機進行了重大升級改造,項目與2009年7月通過衍生,升級後的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II)成為國際上最先進的雙環對撞機之一,以此為依託的同步輻射裝置也取得了相當的研究成果!
當然在2016年在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中發現中微子振蕩新模式則是高能所濃墨重彩的一筆,領導此項研究的王貽芳院士也因這項成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否能上諾貝爾獎並不是我們說了算,但這確實是一項突破性的重大發現!
除了這項大家都知道的成果以外,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在τ輕子質量的精確測量、精確測量中微子混合參數θ13、發現宇宙線的各向異性分布以及在2-5GeV能區強子反應截面(R值)測量等多項科研項目上取得了突破,儘管距離世界一流高能粒子研究所尚有距離,但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這是肯定的!
各位應該對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宇稱不守恆定律」比較了解,但咱要說的是對於楊振寧來說,他的境遇也許和愛因斯坦有些類似,因為陰差陽錯之下愛因斯坦並沒有因為相對論(包括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而是他並非主要研究方向的光電現象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獎!楊振寧真正出成績的領域粒子物理!在宇稱不守恆以及楊米爾斯方程定義下的規範場理論,標準粒子模型,統一了弱、電基本作用力,在統一場理論中,楊振寧是走得最遠的,當然與牛頓、愛因斯塔、以及麥克斯韋等這些大神仍然具有相當的距離,但如果要尊崇他為活著的物理界第一人,他是名副其實的!當然即使在世界最偉大科學家排名中,仍然可以到前二十名以內!
當然我們並不能因此就否定CERN,Fermi,KEK,IHEP這些高能粒子研究中心的努力,這些就是孵化場,沒有這些實驗室的努力,也不可能有那麼優秀的科學家走上前臺,所以即使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世界粒子物理界的成績可能並不如楊振寧那麼顯眼與突出,但決不能否定我們的努力,優秀的成績代表的是過去,未來的物理世界大門永遠都敞開,但它的門檻越來越高,現在已經到了堆積大型甚至超大型設備才能出成績的時代!
幾個大型加速器的比例對比,CEPC-SPPC的規模是最大的!CEPC建設與否的關鍵是粒子物理界到頭了嗎?誰能代表佛祖與上帝來給個準確的答案?也許不可否認盛宴已過,但Party遠未結束,歐洲粒子研究中心(CERN)LHC的發現希格斯粒子尚未有一個準確描述,而這也許是留給CEPC的鑰匙,未來以此為基礎的研究將如火如荼的展開,標準模型的預言甚至宇宙早期的演化都將隱藏在希格斯粒子的研究中,請問這200億美元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