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會》第二季今天就要收官啦!這一季的哪個點戳中了你內心最柔軟的深處呢?
《奇葩大會》第二季的內容是比一比誰更「特殊」,傾聽那些特別人類講述他們獨一無二的故事。
被誤抓進國外伊拉克監獄的考古學博士劉拓,在監獄裡結識了銘記一生卻再也找不到的朋友。
心理學者李松蔚告訴我們,「沒用」其實很好用!「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那麼多『應該』和『不應該』之類的說法,做自己想做的!」
讓我們見識到區別於動物園動物的野生動物的攝影師非洲的青山
「不會哭出來只是會流淚」的世界鋼管舞大賽的男性冠軍孫健
而最後一期收官節目中,導師和選手身份互換,四位導師紛紛上臺分享自己的特別故事。
沒想到竟然引發選手集體「造反」?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
馬東通過巧妙比喻將人們日常對手機的依賴形象地描述了出來。
在那個年代,西方人對於汽車是這樣理解的:
然而,如果再有外星人來到地球時,他們看到的將會是這樣一幅場景。
不過,在現場馬東卻立場堅定的為低頭一族辯護,並宣稱,「如果沒有手機難道人與人之間就會更親密嗎?」不是的!要是真想交流,不會被小小一個手機阻攔!
話說回來,手機之所以會被認為是影響人與人之間親密度的罪魁禍首,都是「社交羞辱」惹的禍,馬東一番分享徹底反轉解讀了低頭族的手機依賴症,引發觀眾共鳴。
一向以「不正經」見長的高曉松在最後的分享中,卻意外的展露了一個糙漢子的內心柔軟面。
高曉松將自己的內心比喻成一口深井,而現場的選手們就好似是一塊塊石頭,回憶起這幾個月來,高曉松說選手們的分享曾數次觸動到井底深處。
在現場,高曉松用「能量密度」這個概念分享了一段行路讀書論的觀點,「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到底哪個更重要?
除了以上這些,被譽為高情商的蔡康永的一段如何消化負面情緒的演講,也是讓人感觸頗深。對於悲傷這樣的負面情緒,蔡康永認為「只有悲傷才能使我們深刻的反芻一段關係的意義」,他還列舉了談戀愛的例子告訴我們,不要去畏懼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