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官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牛頓第一定律》。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說一說我的設計。
一、說教材
(過渡句)合理的把握好教材,才能清晰完整的上好一堂課。接下來,我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牛頓第一定律》選擇滬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第1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運動學和力學。但不知道兩者之間的聯繫,而本節的內容主要講了牛頓第一定律的發現過程,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慣性與質量的關係,很好的解釋了力與運動的關係。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三大定律的基礎,因此學好本章內容為後期學習牛頓三大定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說學情
(過渡句)教師要上好一堂課不僅要熟悉教材,也應該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了如指掌,所以下面我談談本階段學生的情況:
高一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有一定的推論能力,這是學生對理想實驗的學習基礎。同時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了牛頓第一定律,知道亞里斯多德的觀點,知道伽利略的結論,但不知道他們的來源過程,所以本節課,教師要注意適當的深入,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根據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確定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敘述牛頓第一定律的發展過程,理解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能夠舉例說明物體的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斜面實驗,初步具備「實驗+推想」的思維方式,增強思維的嚴謹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解釋生活中慣性現象的例子,發現慣性的利與弊,學會珍愛生命。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隨著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重難點也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牛頓第一定律的發現過程;牛頓第一定律的含義;慣性與質量的關係。
【難點】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的科學思維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句)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講授法、演示實驗法、小組討論法、練習法。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句)接下來是我的教學過程部分,也是我本次說課的核心,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了導入、新課、鞏固提高和小結作業四個部分,我會按照課堂教學的實施順序來進行闡述。
首先是導入環節:
我將用媒體播放太空人在太空中推照相機的視頻,提問學生:為什麼太空人只需要輕輕用力,照相機就可以飄向另外的一邊去?學生根據初中學過的知識很容易用牛頓第一定律來解釋。此時我將進一步追問牛頓第一定律是怎麼發現的。進入今天的課題《牛頓第一定律》。
【意圖:我之所以這樣設計導入,是因為太空人的視頻能夠迅速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其注意力,快速進入課堂的學習中去。】
第二部分是新課講授環節。
我會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的第一段亞里斯多德的材料,同時要求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亞里斯多德的觀點是什麼?
2.亞里斯多德的觀點為什麼是錯誤的。
學生思考後可以發現,亞里斯多德是由於直觀觀察生活現象,並沒有考慮摩擦力,此時我會引導學生辨證的認識亞里斯多德的錯誤對伽利略等科學家的啟發,藉此引入第一個發現摩擦力的人:伽利略。
【意圖: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辨證的看待錯誤。】
緊接著,我會讓學生閱讀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同時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問題一:伽利略「如果沒有摩擦阻力,小球將永遠滾下去」的思想是如何產生的?
問題二:理想實驗是如何設計的?
問題三:這一實驗是怎樣說明伽利略的思想的?
等學生回答完,大致對伽利略實驗有所了解之後,我會用媒體播放伽利略理想實驗的視頻,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同時我將強調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在物理學上的地位及作用。與此同時我會補充笛卡兒對於伽利略結論的補充。
【意圖:我這樣設計的是為了讓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伽利略「實驗+推理」的思維方式,多媒體視頻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我會在伽利略實驗的基礎上總結牛頓第一定律,強調牛頓第一定律又叫做慣性定律,引出慣性定律的知識點。在初中學習過慣性的基礎上,讓學生解釋生活中常見的慣性現象:如剎車時人向前傾。複習完慣性後,我會追問: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屬性,那麼慣性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呢?引出慣性與質量的關係。
關於慣性與質量的關係,我會用相同速度的人和汽車為例,對比完全停止下來時,人與汽車位移的大小來說明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意圖:通過生活實例讓學生複習慣性概念的相關知識,同時直觀的讓學生理解質量是慣性大小的位唯一量度,與速度無關。】
至此,新課講授的環節就結束了,接下來進入到了鞏固提高環節:
我會讓大家利用慣性解釋為什麼汽車要嚴禁超載。
【意圖:通過鞏固練習來加深學生對慣性的理解,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的目的。】
最後是小結作業環節:
課程結束前,我會和學生共同回顧牛頓第一定律的發現過程,並梳理本節課知識。對於作業我將讓學生課下思考如果生活中沒有慣性,會發生怎樣的狀況?
【意圖:通過這種開放式的作業,既提高了學生對慣性的認識,又能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七、說板書設計
(過渡句)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是採用系統化的板書,按照牛頓第一定律的發現過程,書寫四位科學家的貢獻,這樣的板書既能直觀展現牛頓第一定律的發現歷程,對比他們得出的不同結論,加深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又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