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師招聘物理學科《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

2020-12-01 中公教師網

《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牛頓第三定律》。課程標準指出,新時期物理學科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將本著這一核心理念,談一談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教材是連接學生與老師的紐帶,一名好的老師必然能從教材中汲取一定的營養,並對自己的教學產生助力。牛頓第三定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節的內容。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礎,也是整個力學的核心內容。牛頓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的受力物體只能解決一個物體的受力與運動之間的關係。而牛頓第三定律反映的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它是對牛頓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補充,有了它就可以將受力分析的對象從一物體擴大到多個物體,拓寬了力學的研究範圍。

學生是教學的適用對象。我還了解到學生在初中已知道「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概念,也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他們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理解還比較片面,所以需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來彌補。作為高一的學生他們的好奇心強,有較強的參與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各種實驗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投入到課堂中。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牛頓第三定律的學習,提升探究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探究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重點是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理解牛頓第三定律。難點是作用力、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區別。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實驗探索法、討論法、對比法來完成我的教學。

下面主要談談我對本節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首先是導入環節,在這一環節我通過一個遊戲來展開,讓學生們雙手擊掌,然後說出擊掌後的感覺,學生能夠感覺到雙手都有疼痛感,進而引入我今天所要講授的內容——牛頓第三定律(板書)這樣的導入環節調動了同學的多個感官,能將他們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課堂上來。

接下來進入探求新知的教學環節。在這一環節我會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為了便於學生理解概念,我把抽象的概念變得形象化,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講解。第一個實例是有些同學走路時不小心撞到玻璃,會出現什麼現象?說明什麼問題?第二個實例是讓同學們坐在凳子上,兩腳懸空,然後用手推桌子,會有什麼感覺?由於這兩個實例都比較貼近生活實際,學生在生活中大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所以他們很快就能說出撞到玻璃時玻璃碎了,同時頭也流血了;推桌子時桌子向前移動的同時人也向後移動。然後我會讓學生根據上述現象的解釋,嘗試著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即兩物體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我們可以把其中任何一個力叫做作用力則另一個叫做反作用力。(板書)這個環節我從學生親身感受入手,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概念的得出為牛頓第三定律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緊接著我們來探究牛頓第三定律,由於它是本節的重點,所以這過程我通過:定性觀察——定量探究——實驗總結三過程來完成。

首先在定性觀察階段,我通過兩個活動進行。

第一個活動是輕輕擠壓兩隻氣球。我會提示學生觀察

(1)兩氣球是否都發生形變?(2)形變有無先後之分?(3)兩氣球間的力是否是同一個力?

第二個活動是觀看視頻:浮在水面上的兩塊磁鐵間的相互作用。讓學生觀察現象。

這個環節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會給學生5分鐘思考時間,思考之後讓同桌兩人交流。通過定性觀察可以發現: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性質相同,同時存在,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在定性觀察之後,我再定量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有沒有關係呢?我以大人和小孩拔河比賽為例,結果大人獲勝。讓學生猜想,大人和小孩之間拉力的大小關係。學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種多樣的,然後我向每組學生發放兩個彈簧測力計,把兩個彈簧測力計勾在一起,模仿拔河比賽,並讓同學觀察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學生會發現無論在靜止還是運動情況下,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都是相等的。這一環節我先定性觀察,再定量探究,這樣層層深入設計,即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也減小了問題梯度,為後面總結牛頓第三定律做了很好地鋪墊。

在定性觀察和定量探究之後,學生已經基本對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有所了解,所以我會讓他們根據上述實驗嘗試著總結出牛頓第三定律。最後根據學生的總結,我會進行歸納。即牛頓第三定律(板書)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通過以上三步完成本節課的重點。

在學完上述內容之後,有同學就會有疑問:既然兩個力大小相等,那麼拔河比賽時,為何還存在勝負之分?為了便於學生對拔河比賽勝負的理解,我讓學生觀看視頻,從而得出拔河比賽是靠摩擦力取勝的!

有些學生可能還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麼加起來合力應該為零。學生有這樣的疑問實際上把作用力、反作用力與平衡力混淆了,從而進入本節的難點,小組討論完成表格,對相互總用力和平衡力進行區別總結。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引導學生來完成。由此學生知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兩個物體上,談不上抵消,不能求合力。這個環節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既突破了難點,又在知識呈現上環環相扣,使整節課教學一氣呵成!

為了鞏固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我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實例,讓學生應用牛頓第三定律來分析,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定律,又提升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最後是知識的歸納,我會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本節課的收穫,對本節課的新知識進行一次梳理。課後作業我設計為請同學在生活中尋找應用牛頓第三定律的實例,並形成探究報告。

以上是我的教學設計環節!下面請允許我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這樣既突出重點難點,有讓學生一目了然!

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 · 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688

回復「視頻示範」下載教師資格面試各學科試講視頻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牛頓第一定律》。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說一說我的設計。一、說教材(過渡句)合理的把握好教材,才能清晰完整的上好一堂課。接下來,我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牛頓第一定律》選擇滬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第1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運動學和力學。
  • 物理不講牛頓第三定律,力學怎麼學?還用學浮力嗎?
    2020年5月9日,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針對物理學科負面清單「典型問題」中,明確指出「牛頓第三定律」和「非同一直線上力的平衡」屬於超標超前內容(下圖劃線部分),言外之意是牛頓第三定律有關相互作用力總是相等的結論學生不用知道?
  • 《二面角的概念》說課稿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論是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還是在以後的教師職業生涯中,大家都要經歷說課這個環節。
  • 中考物理知識點:理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中考物理知識點:理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運動狀態,叫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上述的「沒有受到外力作用」需要正確理解,實際當中不受外力的物體少見,這裡指的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外力作用相互抵消,相當於沒有受到外力。
  • 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梳理
    一、牛頓第一定律。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2、意義: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即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定義了慣性,即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
  • 2019成考高起點物理複習資料:牛頓第一定律和物體的受力分析
    2019成考高起點物理複習資料:牛頓第一定律和物體的受力分析下面為大家整理了2019成考高起點物理複習資料:牛頓第一定律和物體的受力分析,希望可以幫到有需要的同學。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為止。
  • 解碼教材之0032|對牛頓第三定律一課教學的三點想法
    牛頓第三定律是高中教材中核心內容也是高考必考內容之一。對於這節課的教學我想說三點想法,供大家教學時參考。 第一、教材文本位置變化的說明。新版與舊版(上一版)教材相比,牛頓第三定律的章節位置不同,舊版教材是學完力的合成與分解之後在學習牛頓第一第二定律,然後才是第三定律的內容。
  • 牛頓第一二三定律公式內容是什麼,高中物理必考
    很多高中學生對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公式內容是什麼都不太清楚,當然這是高考物理必考內容,而且每年考試佔的比重都非常大。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它又被稱作為慣性定律。
  • 高考物理牛頓第二定律及其應用
    高考物理牛頓第二定律及其應用歸納知識點一牛頓第二定律、單位制1.牛頓第二定律(3)導出單位由基本量根據物理關係推導出的其他物理量的單位。2.解決兩類基本問題的方法以加速度為「橋梁」,由運動學公式和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體邏輯關係如下: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1屆高三第一次聯考 預備更新
  • 2015教師招聘考試高中物理複習題綱:牛頓運動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一、牛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一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牛一定律說明:力不是維持運動,而是改變運動狀態,產生加速度。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物體的慣性越大。
  • 高中物理:牛頓第二定律知識點總結
    牛頓第二定律是力學中的核心規律,後續的動能定理、向心力公式等都要用到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也是解決力學問題的一個途徑。務必要理解牛頓第二定律,掌握牛頓第二定律基本應用。一、知識與技能要求1.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文字內容和數學公式;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及相互關係;3.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牛頓"是怎樣定義的;4.會用 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 物理基礎要點:直線運動、力和物體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
    物理基礎要點:直線運動、力和物體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小編認為,單純背誦光禿禿的公式,是沒有多大效果的,至少要記住一些基本原理。這裡發布一些知識要點,僅僅描述一些最基礎的物理學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可以解決一些基本問題。
  • 一個傳統文化工作者眼中的牛頓三大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包括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和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三條定律,由艾薩克·牛頓在1687年於《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總結提出。第一定律說明了力的含義: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體獲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質: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牛頓運動定律中的各定律互相獨立,且內在邏輯符合自洽一致性。
  • 高三物理教案:《牛頓第二定律教案》教學設計
    第二講、牛頓第二定律  主備教師:楊維君  一、【內容與解析】  1.內容:牛頓第二定律。學生已經學過力和加速度,本節課的內容牛頓第二定律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教學的重點是會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解決重點的關鍵是注意解題的要領,明確研究對象,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然後進行正交分解。
  • 違背牛頓第三定律,外媒:中國已掌握該技術
    ,牛頓作為人類史上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其提出的牛頓三大定律被作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人類目前所有的科技都離不開這些定律,但曾經有一個英國人發明了一個引擎,這個引擎在當時引發了巨大的爭論,因為它嚴重違背了牛頓第三定律,可它依然能夠正常工作,
  • 是否存在與牛頓三大定律一致的相對論?
    比布萊恩(一位軟體工程師)在果殼上這樣回答:在相對論中,有一些與牛頓第一、第三定律類似的表述。但是在相對論中基本上不會使用力這個概念,所以牛頓第二定律與相對論沒有一致之處。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一致」並不是完全的等同,因為相對論並沒有與牛頓定律類似的一個公理框架。
  • 牛頓第二定律最新進展
    若比例係數為1,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述為其中F是物體所受的作用力,m是質量,在牛頓力學範圍內,它是常量,於是上式可寫成(2)質量和力F的定義。在牛頓第二定律中,我們一下涉及了兩個新的物理量:m和F。上面敘述牛頓第一定律時雖然討論過力,但只限於受力或不受力,並沒有給出力的定量定義。同樣,質量也只有粗淺的概念,什麼是質量並沒有解決。
  •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9以內的直加》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9以內的直加》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4-29 16:56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小學思想品德《我的心事要告訴爸爸媽媽嗎》說課稿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說課》知識點|考點匯總「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論是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還是在以後的教師職業生涯中,大家都要經歷說課這個環節。因此,中公教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我的心事要告訴爸爸媽媽嗎》這一節課的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