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牛頓第三定律》。課程標準指出,新時期物理學科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將本著這一核心理念,談一談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教材是連接學生與老師的紐帶,一名好的老師必然能從教材中汲取一定的營養,並對自己的教學產生助力。牛頓第三定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節的內容。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礎,也是整個力學的核心內容。牛頓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的受力物體只能解決一個物體的受力與運動之間的關係。而牛頓第三定律反映的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它是對牛頓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補充,有了它就可以將受力分析的對象從一物體擴大到多個物體,拓寬了力學的研究範圍。
學生是教學的適用對象。我還了解到學生在初中已知道「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概念,也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他們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理解還比較片面,所以需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來彌補。作為高一的學生他們的好奇心強,有較強的參與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各種實驗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投入到課堂中。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牛頓第三定律的學習,提升探究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探究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重點是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的關係,理解牛頓第三定律。難點是作用力、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區別。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實驗探索法、討論法、對比法來完成我的教學。
下面主要談談我對本節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首先是導入環節,在這一環節我通過一個遊戲來展開,讓學生們雙手擊掌,然後說出擊掌後的感覺,學生能夠感覺到雙手都有疼痛感,進而引入我今天所要講授的內容——牛頓第三定律(板書)這樣的導入環節調動了同學的多個感官,能將他們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課堂上來。
接下來進入探求新知的教學環節。在這一環節我會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為了便於學生理解概念,我把抽象的概念變得形象化,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講解。第一個實例是有些同學走路時不小心撞到玻璃,會出現什麼現象?說明什麼問題?第二個實例是讓同學們坐在凳子上,兩腳懸空,然後用手推桌子,會有什麼感覺?由於這兩個實例都比較貼近生活實際,學生在生活中大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所以他們很快就能說出撞到玻璃時玻璃碎了,同時頭也流血了;推桌子時桌子向前移動的同時人也向後移動。然後我會讓學生根據上述現象的解釋,嘗試著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即兩物體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我們可以把其中任何一個力叫做作用力則另一個叫做反作用力。(板書)這個環節我從學生親身感受入手,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概念的得出為牛頓第三定律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緊接著我們來探究牛頓第三定律,由於它是本節的重點,所以這過程我通過:定性觀察——定量探究——實驗總結三過程來完成。
首先在定性觀察階段,我通過兩個活動進行。
第一個活動是輕輕擠壓兩隻氣球。我會提示學生觀察
(1)兩氣球是否都發生形變?(2)形變有無先後之分?(3)兩氣球間的力是否是同一個力?
第二個活動是觀看視頻:浮在水面上的兩塊磁鐵間的相互作用。讓學生觀察現象。
這個環節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會給學生5分鐘思考時間,思考之後讓同桌兩人交流。通過定性觀察可以發現: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性質相同,同時存在,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在定性觀察之後,我再定量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有沒有關係呢?我以大人和小孩拔河比賽為例,結果大人獲勝。讓學生猜想,大人和小孩之間拉力的大小關係。學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種多樣的,然後我向每組學生發放兩個彈簧測力計,把兩個彈簧測力計勾在一起,模仿拔河比賽,並讓同學觀察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學生會發現無論在靜止還是運動情況下,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都是相等的。這一環節我先定性觀察,再定量探究,這樣層層深入設計,即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也減小了問題梯度,為後面總結牛頓第三定律做了很好地鋪墊。
在定性觀察和定量探究之後,學生已經基本對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有所了解,所以我會讓他們根據上述實驗嘗試著總結出牛頓第三定律。最後根據學生的總結,我會進行歸納。即牛頓第三定律(板書)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通過以上三步完成本節課的重點。
在學完上述內容之後,有同學就會有疑問:既然兩個力大小相等,那麼拔河比賽時,為何還存在勝負之分?為了便於學生對拔河比賽勝負的理解,我讓學生觀看視頻,從而得出拔河比賽是靠摩擦力取勝的!
有些學生可能還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麼加起來合力應該為零。學生有這樣的疑問實際上把作用力、反作用力與平衡力混淆了,從而進入本節的難點,小組討論完成表格,對相互總用力和平衡力進行區別總結。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引導學生來完成。由此學生知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兩個物體上,談不上抵消,不能求合力。這個環節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既突破了難點,又在知識呈現上環環相扣,使整節課教學一氣呵成!
為了鞏固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我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實例,讓學生應用牛頓第三定律來分析,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定律,又提升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最後是知識的歸納,我會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本節課的收穫,對本節課的新知識進行一次梳理。課後作業我設計為請同學在生活中尋找應用牛頓第三定律的實例,並形成探究報告。
以上是我的教學設計環節!下面請允許我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這樣既突出重點難點,有讓學生一目了然!
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 · 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688
回復「視頻示範」下載教師資格面試各學科試講視頻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