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民是怎樣計時的,不止子醜寅卯

2021-01-08 樹葉看電影

古裝電影電視劇裡常說的夜半三更、譙樓上三更三點、子時放到現在應該是幾點呢?

古人計時多是「天幹地支」為基礎,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幹地支不但是古代中國人民進行星命測算的工具還是計時算刻的曆法,並在中國從歷史、文化到日常生活都有關聯。

十二時辰制:

【子時】夜半,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21時至23時

二十四時辰制:

測量時間的是銅壺滴漏,一把鋼尺插漏壺中,水平面上面,x時後y刻,一目了然。分時初、時正。

十時辰制:

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

百刻制:

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幾經反覆,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

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文章最後附上一篇網絡流傳較廣的養生口訣:

寅時天亮便起身,喝杯開水樓下行;

定時如廁輕如許,卯時晨練最宜人;

辰時看書戲幼孫,巳時入廚當灶君;

午時進餐酒少飲,未時午休要抓緊;

申時讀報寫詩文,酉時戶外看流雲;

戌時央視新聞到,閉目聆聽好養神;

亥時過半快洗漱,子時夢中入畫屏;

丑時小解一時醒,輕摩「三丹」氣血盈;

脈絡通暢心如水,一覺睡到金雞鳴。

僅代表個人觀點,寫的不好,各位朋友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如果進入古代,你是否認得這些計時工具?可別看錯了時辰!
    古代人民勤勞能幹,但是也是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照時辰來進行耕作和休息。而古代並沒有手錶時鐘,除了晴天時候看太陽方位進行辨別時辰,古人們還有什麼方法來辨別時辰呢?先說一下時間的劃分,大家都知道,古代是分十二時辰,而並非二十四小時,所以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子醜寅卯各司其時。古代還有一種職業,叫做打更人,打的這個更,指的就是時辰。
  • 古代計時之十二生肖密碼
    古人在觀察月圓月缺、四季更疊等自然天文現象時,發現12這個數字,在計時和曆法上有特殊意義。在古代,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與[天幹]相配,用來紀錄時間。我們的祖先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而十二生肖選取的,據說是在對應時辰比較活躍、有代表性的動物。明朝朗瑛在《七修類稿》中寫,他認為,子時,老鼠最為活躍,於是「子」與鼠相搭配。
  • 古代是怎麼計算時間的?
    中國古代計算時間呢跟我們現在的二十四小時制不一樣的。古代是按12時辰來計算的。這時辰而且都有自己的名稱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現在可以用三個成語中間,更形象地了解中國古代的計時。「子醜寅卯」現在說就是1,2,3,4,而實際上古代的「子醜寅卯」是計時的。
  • 耕育更時藉助古代五更計時便利現今交通旅行
    我國古代時辰的打更報時習俗,不僅僅是用於計時,最主要的是已經作為中國文化傳承的載體。如今,半夜三更、打更、更夫等與計時相關的詞組仍然在作品中大量的使用,更多的如良辰美景、朝種暮獲、只爭朝夕,一寸光陰一寸金、朝思暮想,晝夜不停等在日常生活和語言中廣泛應用。
  • 古代時刻表是怎樣算的,午時三刻究竟是11:45還是12:45?
    午時三刻的計算,既牽扯到古代計時方法的規律,也與經緯度有關係,是一個時間觀念的演變史。11:45和12:45的分別,具體對應的是西安和北京的區時。古代朝代早期多建都於西安,晚期以北京居多,故而午時三刻的計算多以兩地為參考系。
  • 子醜寅卯對應的時間 什麼時辰女大富大貴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去看看子醜寅卯對應的時間,了解什麼時辰女大富大貴?且看下文八字命理為您解惑!  子醜寅卯對應的時間  1、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23時至01時。  2、丑時,雞鳴,又名荒雞:01時至03時。  3、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03時至05時。  4、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05時至07時。
  • 中國古代計時方法獨特 十二時辰制西周開始使用
    劇中,丞相府的下人來給「劉威」報告,說:「道濟進屋不到兩分鐘,就把一個垂死的病人治好了……」難道古代就用分鐘來計時間了嗎?好先進啊。  我國古代有自己獨特的計時方法和計時儀器,由此遂產生了自己獨特的計時單位——時、刻、更、點。就是沒有分鐘哦。  時指時辰,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採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並有古代的習慣稱法。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開始使用。
  • 時辰算命:子醜寅卯對應的時間 什麼時辰女大富大貴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去看看子醜寅卯對應的時間,了解什麼時辰女大富大貴?且看下文八字命理為您解惑!  子醜寅卯對應的時間  1、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23時至01時。  拓展:十二地支對應的十二時辰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十二地支中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於今天的二十四小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為子時,每個時辰對應兩個小時,其餘皆以此類推。
  • 古人是如何計時的?古代一刻是現在的15分鐘嗎?
    國學晚自習◆ ◆ ◆ ◆ ◆國學知識古代一個時辰等於現在2個小時,但古代的一刻是現在的15分鐘嗎?「三更夜半」是現在的幾點?「彈指」、「瞬息」、「一念」、「剎那」,它們之間如何換算?來,漲知識,收藏吧!時辰古人最常用的計時用語是「辰」,也稱「時辰」。
  • 古人和今人的計時方法不同 不會說今天幾月幾號
    古人和今人的計時方法不同 不會說今天幾月幾號 2015-06-05 10:25:09  我們都知道,古人和今人的計時方法是不同的,稱謂不同,計算也不同。  比如說,古人對白天與晚上的稱謂是不同的。白天說「鍾」,晚上說「更」或「鼓」。那時候城鎮裡都設有鐘鼓樓,晨起(辰時,7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傍晚(酉時,19點)鼓報時,所以晚上又說「幾鼓天」。晚上說時間用「更」,是有巡夜人邊巡邏邊打梆子,以點數報時。
  • 古代的十二時辰,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
    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古人把一晝夜,也就是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所以現在的一個小時就等於古代的半個時辰。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算起,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那麼十二個時辰對應到現在,分別都是幾點呢?子時,十二時辰中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丑時,十二時辰中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 中國古代是怎麼計時的呢?看看中國這些古老的「鐘錶」
    圭表說明在古代雖然不像現在能隨時看看鐘表手錶甚至手機等知道時間,但也有量度時間的辦法。那古代是怎麼計時的呢?根據相關資料,中國古代計時器的創始時間不晚於戰國時代(公元前476~前222)。有根據日影長短及方向測定時間的圭表、日晷,有利用流體力學原理製作的刻漏(用水)和沙漏,有採用機械傳動的渾天儀、水運儀象臺等。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前者稱為圭表,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後者稱為日晷,用來測量時間。
  • 古代怎麼計時的?一天到底是十個時辰還是十二個?了解古代的時間
    現在時間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是一個數字,或者說它記錄了我們一天天的過程,代表了秒針,時針,分針不停的轉動,但是對於古代的人們來說,時間不僅僅代表了時間,它還是很多種不同寓意的集合體,還代表了陰陽時刻等等。接下來我們就說說古代那些個特殊的時刻的含義。
  • 古時候沒有鐘錶,古人都怎樣分辨時間?用什麼工具?
    古時候沒有鐘錶,古人都怎樣分辨時間?用什麼工具?現代社會的人生活過得都十分的快,每天都過得很緊湊,好像每一分和每一秒都很重要,必須抓在手裡,但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有鐘錶,我們可以記錄時間的流失。可是在古代的時候根本沒有鐘錶,鐘錶是近代才發明出來的,那麼古代的人他們又是用什麼東西來記錄每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話題。古時候沒有鐘錶,古人都怎樣分辨時間?用什麼工具?我們在一些影視劇裡面經常會看到一些更夫,晚上的時候會出來敲著棒子打更,但是他們又是怎麼知道當時的時間呢,其實古代人計時的時候會用日晷,滴漏或者燃香。
  • 稱骨算命:子醜寅卯對應的時間 什麼時辰女大富大貴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去看看子醜寅卯對應的時間,了解什麼時辰女大富大貴?且看下文八字命理為您解惑!  子醜寅卯對應的時間  1、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23時至01時。  2、丑時,雞鳴,又名荒雞:01時至03時。
  •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在古代,人們是觀察太陽、月亮在天空中的運動來判斷時間的運行,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人類測量時間的手段也越來越先進。15世紀,依靠鐘擺和發條組成擒縱機構誕生,成為現代機械鐘錶的核心,再後來又出現利用石英周期振動來計時的鐘表。到後來,原子鐘的出現成為人類計時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使得計時標準從天文學的宏觀領域轉向了物理學的微觀領域,歷史從此由「天文秒」時代進入「原子秒」時代,開啟了人類時間測量的嶄新階段。
  • 百達翡麗5004萬年曆雙追針計時錶
    從功能上看,5004比5970隻是多出了一根計時秒針,但價錢卻高出一倍不止。這就是百達翡麗雙追針的價值。  萬年曆、月相和閏年顯示,追針功能都齊具備,與錶冠同軸裝設的追針按鈕,帶有凹槽的表圈及表耳,藍寶石表鏡,銀色錶盤,白金阿拉伯數字時標,白金柳葉形指針,百達翡麗鉑金隱藏式表扣,附帶木質表盒、調校撥針、一隻鉑金表背和原產地證明。
  • 子醜寅卯辰...
    當今,我們用「小時」計算時間,而在古代,一天被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都有自己的名字
  •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聰明的中國古人是如何計時的
    簡單認識這個古代的「計時神器」,我們要解開這個謎題:如何看懂日晷上的時間?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斑駁的石面上有三個同心圓,它們是解開謎題的關鍵。 要知道,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最初了解「時間」這個概念並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他們只能參照日常生活中顯見的事物進行大致判斷,例如:何時天亮天暗,幾刻雞鳴犬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