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刻表是怎樣算的,午時三刻究竟是11:45還是12:45?

2021-01-10 歷史野史記

午時三刻的計算,既牽扯到古代計時方法的規律,也與經緯度有關係,是一個時間觀念的演變史。11:45和12:45的分別,具體對應的是西安和北京的區時。

古代朝代早期多建都於西安,晚期以北京居多,故而午時三刻的計算多以兩地為參考系。西安約東經108度,北京約東經116度,相差一個小時,一個屬於東七區,一個屬於東八區。

古人以十二地支計時,子醜寅卯如此順延。午時為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中間相差兩個小時。古時代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一日100刻,對應下來每刻為14.4分鐘。地球自西向東轉,按照現代時區,北京比西安早一個小時。

午時三刻,我們在戲文、古典小說和電視劇中經常看到,開刀問斬犯人。古人相信陰陽學說,殺人為陰事,必須以陽氣相互配合抵消。

古人普遍認為一天之內,午時之際,陽氣最盛,太陽相對直射,地面上陰影最短,古人云:何處見清輝,登樓正午時,就是如此。此時陽光明媚,最適合處罰罪犯,有利於鬼魂消散,轉入輪迴。

清代之前,長期採用一日百刻制,清代以後改為1日96刻,也就是說如果仔細算下來,11:45或12.45隻符合清代的計時方法,而不符合清代之前的計時方法。明末之後,西方鐘錶和現代時間觀念傳入後,日晷刻度逐步被沙漏刻度所取代,時間才變成一個精確化的存在。

(古代時刻與現代時間對照表)

同時,地方時、區時也有區別。西安北京相差不到15度,其實是45分鐘,嚴格意義來說也不到一個時區,其地方時有更精確的數字,但這並不影響古人模糊的時間概念和計算方法。

當然,古代計時方法也有午初、午正的區別。一個時辰八個刻度,前四刻為午初,後四刻為午正,午時三刻,一般來說指代午正三刻,以清代的計算方法,也就是12:45分。

實際上,古今時間一致,只是精確化程度不一。古人是沒有所謂到底11:45還是12:45的概念的,授時與曆法為國之重器,和農業息息相關,普通老百姓只有大致時刻觀念。現代科學計時方法下,才出現根據時區劃分的差異,也就導致了上面的爭議。

古人行刑過程中,一看日晷或漏刻,二看杆狀物投影變化,其實也沒有那麼現代意義上的精確啦

相關焦點

  • 半夜三更、午時三刻,究竟是幾點幾分?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計量一天當中的時間,通常所說的一個時辰便是指現在的兩個小時,這樣的計時方法是中國古代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巳時(9點到11點),蛇此時最善於利用草叢掩護,巳時屬蛇。午時(11點到13點),動物休息,而馬此時卻保持站立(馬是站著睡覺),午時屬馬。未時(13點到15點),羊在此時頻頻撒尿,未時屬羊。申時(15點到17點),猴類在此時會呻叫,申時屬猴。酉時(17點到19點),日沒月出之際,雞開始回籠,酉時屬雞。
  • 古代午時三刻的含義?斷頭飯為何會有一塊生肉?其實原因太現實
    或某日午時三刻,斬首示眾。現在電影電視劇,都是這樣的表現形式。那麼,午時三刻究竟有什麼含義呢?首先我們從時間說起,我國古代一天是12個時辰來算,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時是23:00-00:59,丑時是1:00-3:00以此類推,午時是11:00-13:00,12點為正點,每個時辰約合現在的兩小時,而一個晝夜,劃分為100刻,「刻」原本是計時的滴漏上的刻痕,一個晝夜,滴完一桶為100刻,但「時」和「刻」是兩種不同的計數單位,按現在的算法,平均每個時辰,大約是8.33刻,那麼一刻就相當於14點4分鐘,那麼午時三刻,就是白天的
  • 古代被判了死刑的人,為何都是在午時三刻執行?主要是三大原因
    在現在很多古裝的影視作品中,經常能夠看到罪犯被縣太爺判決斬立決或者秋後問斬,但是,無論是斬立決還是秋後問斬,一定會在午時三刻行刑。通常的情況是,罪犯被擺好位置,監斬的官員正襟危坐,劊子手擦一下大砍刀。這時大家只等待時間的到來。
  • 古代常說「午時三刻」,到底古代對時間是怎麼劃分的?
    現代對一天時間的定義是以標準的24小時制,國際上通用的計時方法是將一天分為上午12個小時和下午12個小時,國際以上午(AM)下午(PM)來區分這兩個12個小時。這一帶地區在北京時間正午12:00看到的太陽就是位於一天最高的位置。當今的24小時制是將每個小時分為60分鐘,每分鐘60秒。在古代我國的時間則是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每個時辰的劃分按刻。因為古代計時的工具是用「銅壺滴漏」,由日壺、月壺、星壺與受水壺構成。日壺中的水以恆定的量漸次滴入各壺,直至受水壺。受水壺中有標有時辰刻度的銅尺表,水中還有指示刻度的浮舟,以指示該時辰所在的時刻。
  • 古時的「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處死,到底為何這麼講究?
    所以,不管是電視上,還是故事中,總能看到「秋後問斬」這句話。 「午時三刻」問斬,到底有什麼講究? 其實,與「秋後問斬」這句話相對應的還有一個詞,想必大家也再熟悉不過了,那就是「午時三刻」。
  • 古代處決犯人選午時三刻有三個原因,一個是陽氣重,一個是犯人困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古代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古人在處決犯人的時候,通常都會規定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比如說午時三刻。午時三刻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時間?為什麼犯人都必須要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來斬殺呢?其中又包含哪些原因?
  • 午時三刻、五更天是指幾點?
    在某電影裡,報時官可算火了一把。別人忙忙碌碌生生死死,他淡定地坐那兒準時吆喝一嗓子:「巳正,大荒落——」「戌,萬物滅盡——」在古代,沒有鐘錶,人們是怎麼計算、怎麼掌握時間的呢?二、刻大約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晝夜均分為100刻。折合成現代計時單位,則1刻等於14分24秒。「百刻制」是我國最古老、使用時間最長的計時制。我們在古代作品中經常看到「午時三刻」的說法。午時三刻,按照現在的計時方法,是差十五分鐘到正午12點。京劇《定軍山》有個經典唱段:「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助我黃忠成功勞。
  • 古代死刑犯人砍頭,為啥專挑「午時三刻」?畢竟到晚上就不好了
    我們看古代電視劇裡常有午時三刻,午門外問斬這樣的描寫,比如《水滸傳》中第四十回「梁山好漢劫法場」裡,押著宋江、戴宗上法場,「報導一聲:『午時三刻!』監斬官便道:『斬訖報來。』」接著人就被劫了,那你有沒有好奇過,怎麼問斬還要講究個時辰呢?午時三刻到底有什麼樣的講究?
  • 你不得不知的午時三刻大忌諱,你犯過嗎?
    (微信號:jiyun360)前言:到午時三刻,大概都是想起影視裡"午時三刻開斬"的畫面。吉運大師要告訴你,午時三刻這個時間點真的有這些禁忌,你知道嗎?舊小說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在這陽氣最旺盛的時刻,哪些生活上的機會需要注意呢?午時三刻是現在幾點?
  • 夏季午時三刻,民間禁忌,不得不防!
    最嚴重的就是午時不能垂釣,否則就不合適。過去坊間的位理學上有「寧釣早晚一刻,不釣午時半天」的說法。為何午時不能垂釣呢,這與「殺生」有關。我們看電影或者看古代小說,往往看到「午時已到」等說法,這就是午時三刻開刀問斬時候,因此需要禁忌。與上同理,午時也是陰陽相交的時候,通常不能做大的決定。子時是一陽生,午時是一陰生。
  • 午時三刻禁忌!這些事千萬不能在大中午做!
    另外,十二時辰中,子時、午時都是最關鍵的時辰。請務必記住,切勿隨意妄為,以免惹禍上身。很多朋友喜歡垂釣,但是垂釣也是有時間禁忌的。最嚴重的就是午時不能垂釣,否則後患無窮。過去坊間的風水學上有「寧釣早晚一刻,不釣午時半天」的說法。為何午時不能垂釣呢?這與殺生有關。我們看電影或者看古代小說,往往看到「午時已到」等說法,因為這是午時三刻開刀問斬的時候,因此需要禁忌。與上同理,午時也是陰陽相交的時候,通常不能做大的決定。子時是一陽生,午時是一陰生。夜裡頭的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這個時候陽氣開始生發了,就需要護陽。
  • 古代行刑時間,分吉時的由來
    古代行刑時間,分吉時的由來在古代,我們都聽說過結婚生需要吉時的,但你們還知道古代行刑的時候也需要吉時的嗎?在行刑的時候,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午時三刻行刑,或者午時行刑,這個時間就是他的吉時,那麼這和吉時是怎麼來的呢?
  • 古代囚犯斬首行刑,為什麼要選在午時三刻,有什麼說法?
    《水滸傳》中經常有午時三刻殺人的描寫,如第四十回"梁山好漢劫法場白龍廟英雄小聚義"裡,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場,"報導一聲:'午時三刻!'監斬官便道:'斬訖報來。'"又如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場石秀跳樓",盧俊義要被處斬,也是"午時三刻到了"。一聲喊,劊子手就要動手。
  • 有關午時的禁忌
    午時相信是大家最常聽到的一個時辰,無論是在電視劇上還是小說上,古代砍頭行刑的時間一般都定於午時三刻,將犯人斬首。那麼,午時時刻究竟是現在來說的多少點呢,在風水上在這個時辰,又有什麼禁忌呢?古時候說的午時三刻,也就是現實中所說的正午十二點,太陽當空,是一天中地面陰影最短的時間。
  • 2009年最新列車時刻表
    >最新北京站火車時刻表最新北京南站列車時刻表最新北京北站列車時刻表最新北京西站火車時刻表車次↓類型始發站始發時間到本站本站開終點站終到總裡程總時間小時13分鐘T9新空調特快北京西15:42始發站15:42重慶15:58208724小時16分鐘T88新空調特快貴陽08:0011:52終點站北京西11:52253627小時52分鐘T87新空調特快北京西15:56始發站15:56貴陽20:41253628小時45分鐘T8新空調特快成都11:3313:03終點站北京西13:03204225小時30分鐘T76新空調特快蘭州19:2215:52終點站北京西
  • 古代的十二時辰,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
    說起十二時辰,想必對大家來說那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說起十二時辰中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相信很多人都會一臉懵,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古人把一晝夜,也就是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所以現在的一個小時就等於古代的半個時辰。
  • 45歲後,男性有「三大三不大」,或許與長壽有緣
    45歲後,是男性的一道「健康坎」,如此時懂得保養,呵護健康或許離長壽更近一步!45歲後,男性有「三大三不大」,或許與長壽有緣!「三大」1、鼻子、耳垂大鼻通肺,耳通腎。鼻子大說明,肺活量也會比較大,肺氣是主全身的氣,可促進血液的代謝,氣血通人才能長壽。
  • 45歲後,男性有「三大三不大」,或許與長壽有緣!
    45歲後,男性有「三大三不大」,或許與長壽有緣! 樂觀派壽命肯定更長,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我們還是要想開,看開,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 古人做事經常會避開午時這個點,難道僅僅是因為迷信?
    了解歷史的人都清楚,在古代一旦犯了什麼大罪,不僅要承受牢獄之災,而且還隨時可能會被砍頭,電視裡就常見到,被押上去砍頭的犯人,後面還有監斬官看守,而旁邊站著的就是屠夫,威武兇猛,但是砍頭也有個規矩,那就是必須要在午正三刻斬首,這是為什麼呢?這個時間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