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處決犯人選午時三刻有三個原因,一個是陽氣重,一個是犯人困

2021-01-08 史書雜貨鋪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古代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古人在處決犯人的時候,通常都會規定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比如說午時三刻。午時三刻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時間?為什麼犯人都必須要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來斬殺呢?其中又包含哪些原因?

在古時候,對於十天的歸類是有比較嚴格的定義的,一天總共有12個時辰,每個時辰裡面包含有兩個鐘頭的時間。而午時三刻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了解其含義。第一個部分是午時,午時的意思很好理解,按照當代人的說法,也就是中午的時候,古代人的理解也一樣,午時就等於正午時刻,時間範圍是11點到13點之間,那個時候太陽高高掛。第二部分是三刻,三刻根據當時古人的算法是接近正午12點的時刻,所以午時三刻的含義就是正午12點。

之所以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斬殺犯人,其中也是有古人認為理所當然的成因。比如,古代的人非常的迷信,作為處決犯人的監官或者是劊子手,他們在殺掉犯人之後,當然害怕這些人會怨魂不散上門來索命。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選擇在午時三刻行刑是最好的預防措施。

原因很簡單,因為午時三刻是人的陽氣最盛的時刻,那時候的陰氣也處於下風。人在死了之後就會化作鬼魂,鬼魂如果遇到陰氣的話,就會陰魂不散,但是如果遇到陽氣的話,就會灰飛煙滅。所以古人認為,在正午12點殺掉犯人的話,就不怕他們化成厲鬼作祟。

除此之外,在正午十二點殺人也帶有人性化的考慮。因為在中午的時候,考慮到人的生理狀態那時候正處於比較睏乏的時候,也就是昏昏欲睡,可能都不知道外面發生什麼事情。古人覺得在這個時候處決犯人的話,他們的痛苦也可能會更小一點。

再者,可能大家還記得每次上演處決犯人的時刻,旁邊總會有很多老百姓來看熱鬧,其實這也是選擇在午時三刻處決犯人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個時候老百姓都歇息了,不用幹活了,所以沒什麼事情都來看砍頭。這樣子也可以起到警醒作用,讓那些不法分子聞風喪膽。

如此看來,午時三刻才會成為處決犯人的一個規定的時間。當然,歷朝歷代,在具體的處決犯人的時間段上面也會有不一樣的規定。比如漢朝是規定在秋後問斬,而唐朝更嚴格,除了春天和秋分外,其餘的日子基本不允許有見血殺人之事。

相關焦點

  • 古代死刑犯人砍頭,為啥專挑「午時三刻」?畢竟到晚上就不好了
    我們看古代電視劇裡常有午時三刻,午門外問斬這樣的描寫,比如《水滸傳》中第四十回「梁山好漢劫法場」裡,押著宋江、戴宗上法場,「報導一聲:『午時三刻!』監斬官便道:『斬訖報來。』」接著人就被劫了,那你有沒有好奇過,怎麼問斬還要講究個時辰呢?午時三刻到底有什麼樣的講究?
  • 古代被判了死刑的人,為何都是在午時三刻執行?主要是三大原因
    在現在很多古裝的影視作品中,經常能夠看到罪犯被縣太爺判決斬立決或者秋後問斬,但是,無論是斬立決還是秋後問斬,一定會在午時三刻行刑。通常的情況是,罪犯被擺好位置,監斬的官員正襟危坐,劊子手擦一下大砍刀。這時大家只等待時間的到來。
  • 古代午時三刻的含義?斷頭飯為何會有一塊生肉?其實原因太現實
    大堂正中端坐官員,在判犯人罪名時,通常都會喊道:押下去,秋後問斬。或某日午時三刻,斬首示眾。現在電影電視劇,都是這樣的表現形式。那麼,午時三刻究竟有什麼含義呢?首先我們從時間說起,我國古代一天是12個時辰來算,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古時的「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處死,到底為何這麼講究?
    「午時三刻」問斬,到底有什麼講究? 其實,與「秋後問斬」這句話相對應的還有一個詞,想必大家也再熟悉不過了,那就是「午時三刻」。 每當電視劇中有人要處斬時,隨著喊出「午時三刻已到」,劊子手就要動手了。
  • 古代囚犯斬首行刑,為什麼要選在午時三刻,有什麼說法?
    《水滸傳》中經常有午時三刻殺人的描寫,如第四十回"梁山好漢劫法場白龍廟英雄小聚義"裡,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場,"報導一聲:'午時三刻!'監斬官便道:'斬訖報來。'"又如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場石秀跳樓",盧俊義要被處斬,也是"午時三刻到了"。一聲喊,劊子手就要動手。
  • 古代時刻表是怎樣算的,午時三刻究竟是11:45還是12:45?
    午時三刻的計算,既牽扯到古代計時方法的規律,也與經緯度有關係,是一個時間觀念的演變史。11:45和12:45的分別,具體對應的是西安和北京的區時。古代朝代早期多建都於西安,晚期以北京居多,故而午時三刻的計算多以兩地為參考系。
  • 古人為何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午時三刻、五更天是指幾點?
    通過日升日落,古人已經有了關乎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對"日子"的認識。他們創造了自己獨特的計時方法和計時儀器,也產生了自己獨特的計時單位——時、刻、更、點。一、時辰古人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2小時。從西周起,這種計時方法就已經非常成熟了。
  • 古人做事經常會避開午時這個點,難道僅僅是因為迷信?
    了解歷史的人都清楚,在古代一旦犯了什麼大罪,不僅要承受牢獄之災,而且還隨時可能會被砍頭,電視裡就常見到,被押上去砍頭的犯人,後面還有監斬官看守,而旁邊站著的就是屠夫,威武兇猛,但是砍頭也有個規矩,那就是必須要在午正三刻斬首,這是為什麼呢?這個時間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 在古代,囚犯砍頭可不是隨便砍的,得先等個好日子,再選個好時辰
    在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有處死囚犯的鏡頭,而且都是午時三刻行刑的。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死囚行刑到底是不是如古裝劇演出來的那樣呢?其實,古代的法律中並沒有具體說行刑要在哪個時候,但是官府一貫會選擇在午時三刻行刑。這是為什麼呢?
  • 《水滸傳》透露的古代處決犯人的「良辰吉日」
    愛看古裝劇的朋友對一個鏡頭再熟悉不過了。哪個鏡頭?就是在大殿上,皇帝老兒看哪個大臣不順眼,就會小眼睛一瞪,大臉蛋子一耷拉,桌子一拍,大叫一聲:「把誰誰推到午門外給俺砍了」。然後呢,午時三刻一到,三眼銃一放,喇叭兒一吹,鬼頭刀一舉,人頭落地戲就算收場了。
  • 夏季午時三刻,民間禁忌,不得不防!
    我們看電影或者看古代小說,往往看到「午時已到」等說法,這就是午時三刻開刀問斬時候,因此需要禁忌。與上同理,午時也是陰陽相交的時候,通常不能做大的決定。子時是一陽生,午時是一陰生。夜裡頭的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這個時候陽氣開始生發了,所以要護陽。而中午時候,就是十一點到下午一點,這個時候陰開始生起來了。
  • 民間常說:「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有科學依據嗎?
    隨著時間的流逝,城市中已經很少再流行俗語,但農村地區卻有很多人在使用。而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則是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的意思。一個好的「八字」是什麼?恕小編才疏學淺,無法給出大家準確答案。但在古人眼中,兩種出生時辰卻是不好的。第一種:女怕午時生。中國古代採用的是「十二地支」計時法,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而古代一個時辰,就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十二時辰分別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 古代常說「午時三刻」,到底古代對時間是怎麼劃分的?
    現代對一天時間的定義是以標準的24小時制,國際上通用的計時方法是將一天分為上午12個小時和下午12個小時,國際以上午(AM)下午(PM)來區分這兩個12個小時。在古代我國的時間則是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每個時辰的劃分按刻。因為古代計時的工具是用「銅壺滴漏」,由日壺、月壺、星壺與受水壺構成。日壺中的水以恆定的量漸次滴入各壺,直至受水壺。受水壺中有標有時辰刻度的銅尺表,水中還有指示刻度的浮舟,以指示該時辰所在的時刻。在明代及以前,古人將一天十二個時辰分為百刻,每個時辰分為初時段和正時段,每段分四大刻一小刻,總共每個時辰八大刻,二小刻。
  • 古代行刑時間,分吉時的由來
    古代行刑時間,分吉時的由來在古代,我們都聽說過結婚生需要吉時的,但你們還知道古代行刑的時候也需要吉時的嗎?在行刑的時候,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午時三刻行刑,或者午時行刑,這個時間就是他的吉時,那麼這和吉時是怎麼來的呢?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三更子」和「午時辰」是啥?
    有科學依據嗎?在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於世界的了解,往往是根據簡單的陰陽、五行。古人認為,世間萬物的發展,都離不開陰陽、五行的運行規律。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了八字命理、佔卜等文化分支,這類學問,常用來算命。古人對於命運,看得很神秘,他們認為,人的命運,跟出生時間有很大的關係。很多人根據自己的出生時間,來預測命運。
  • 午時三刻禁忌!這些事千萬不能在大中午做!
    午時是十二時辰中比較特別的一個,也是一陰始生的時候,因此需要大家警覺,看看自己有沒有違背以下的禁忌,如果有,請酌情調理。另外,十二時辰中,子時、午時都是最關鍵的時辰。請務必記住,切勿隨意妄為,以免惹禍上身。
  • 有關午時的禁忌
    午時相信是大家最常聽到的一個時辰,無論是在電視劇上還是小說上,古代砍頭行刑的時間一般都定於午時三刻,將犯人斬首。那麼,午時時刻究竟是現在來說的多少點呢,在風水上在這個時辰,又有什麼禁忌呢?古時候說的午時三刻,也就是現實中所說的正午十二點,太陽當空,是一天中地面陰影最短的時間。
  • 半夜三更、午時三刻,究竟是幾點幾分?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計量一天當中的時間,通常所說的一個時辰便是指現在的兩個小時,這樣的計時方法是中國古代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早年農村生活經驗的人,常聽說五更一大早起床,即零晨三點到五點。六更天是沒有的,五點到七點之間,天已發白,無需打更。常說的半夜三更,便是指二十三點到一點之間。
  • 犯人被槍決前,為什麼保持沉默,不說一句話?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80年代,嚴打的時候,社會治安不好,為了懲治犯罪,社會上很多罪犯被嚴厲處決,對這些人的死刑,也留下了不少照片。對比清末的斬首照片和現代的槍決照片,我們能看見,這些馬上要被處死的犯人,基本都眼睛無神,像是在發呆,看不出喜怒。一個在法院的朋友說,因為等待死亡這一刻對他們來說太漫長,在看守所的時候,這些人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