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雪時間
11月22日11:04:34
農曆十月初五星期三
小雪,開始下雪。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後,黃河流域開始降雪(南方降雪還要晚兩個節氣);而北方,已進入封凍季節。
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 到了小雪節氣,意味著我國華北地區將有降雪。冷空氣使我國北方大部地區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
小雪養生:順時養生 身心保暖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節氣,從這個節氣開始,東北風颳得多了,氣候雖冷卻還沒到嚴冬,但是我們也應該在注意防寒保護陽氣。
起居:做好禦寒保暖,雪後也要防曬
1、賴床養陽氣
早睡晚起,以養陽氣。晚上在10點前上床,同時用熱水泡泡腳,並按摩足底湧泉穴,以利陽氣潛藏,早陰精積蓄,早上宜6:40以後再起床。
2、戴圍巾戴帽子保護陽氣
「頭為諸陽之會」,
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最不能受寒,
外出要戴帽子、圍圍巾,注意保護陽氣。
3、雪後防紫外線
降雪不斷,雪後也應防曬!雪天的紫外線看似不強,但是光線會通過雪地的反射對皮膚造成傷害。
4、室內別忘保溼
冬季室內可用加溼器保溼,但加溼器要定期清洗,防止滋生細菌。
5、養精蓄銳少房事
《黃帝內經》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腎為先天之本,腎中所藏的精氣是維持生命和健康的原始物質,冬季最有利於補充和恢復,應減少消耗,節慾保精。
飲食:溫補益腎為主,多吃黑
小雪後,飲食要保持清淡,食補宜選擇溫熱、益腎的食物:如羊肉、火鍋等。益腎的食物有:腰果、山藥、芡實、紫米粥、白果、核桃等。
黑色的食物也入腎,所以小雪時節,也要多吃黑色的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等,不僅可以補養腎氣,還可以抵抗寒冷、潤肺生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運動:強度溫和、多曬太陽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冬天也要進行適當的運動,多曬太陽,尤其是曬背部,能壯人陽氣、溫通經脈。
精神:防「憂」多吃含葉酸的食物
菠菜、蘆筍、獼猴桃、牡蠣、橘子、豌豆、黃豆和深綠色的蔬菜中含有深綠色的蔬菜中含有葉酸(B族維生素的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抵抗抑鬱。此外,香蕉還是快樂食物、全麥麵包是抗抑鬱劑。
小雪養生:穴位按摩護健康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
冬天是藏精固精的好時機,應季養護腎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冬季養腎事半功倍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每天堅持按揉刺激,能夠調動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
方法:用手指按揉,一次按30下,力度以有酸痛感即可。揉按最佳時間在每晚9點。
2、冬季憂鬱推羶中寬心
人生氣後,氣會鬱積在胸部,所以愛生氣的女人十之八九都有乳房腫塊與增生。
冬季尤其要防憂鬱,寬心順氣,可以推揉羶中穴。
方法:雙手合十,以掌跟頂住胸骨,雙手交替向下推動,摩擦胸骨至發熱,再用雙手在兩側肋部的位置搓動十幾遍,就會心胸開闊,鬱悶全消。
小雪艾灸:固護腎陽,振奮心陽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①把
艾灸療法是根據二十四節氣而灸,最好在節氣當天或前後三天內進行艾灸。
小雪艾灸督脈:
大椎、至陽、腎俞、心俞;
小雪艾灸任脈:
湧泉、關元、神闕、羶中。
具體灸法:全身灸,前三天每天堅持一次,每次45-60分鐘,一個節氣為一個療程。
也可單灸腎俞、湧泉、關元,可養腎氣,固護腎陽,振奮心陽,並且增強「抗寒」能力。
腎俞穴:在命門的兩邊1.5寸,有很好的補腎作用,可以強壯腎氣。
湧泉穴:在足前掌彎曲凹陷的地方,是人體腎經上最重要的穴位,可補腎陰,腎血。
關元穴:在肚臍下面三寸,是關住人體元氣的穴位,也可以補腎。
養生食譜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
黑芝麻紅棗粥
食材:
粳米150克、黑芝麻粉20克、棗(幹)25克、白砂糖30克.
做法:
①鍋中加入約150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和紅棗,先用旺火燒沸,然後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粥爛熟;
②調入黑芝麻粉及白糖,再稍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
益肝補腎、養血潤燥、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枸杞肉絲
食材:
枸杞20克、瘦豬肉100克、青筍20克、油、鹽、砂糖、味精、紹酒、麻油、幹澱粉、醬油適量。
做法:
①瘦肉、青筍洗淨切絲,拌入少量澱粉;
②將肉絲、筍絲同時下鍋翻炒,烹入紹酒,加入砂糖、醬油、食鹽、味精攪勻,放入枸杞子翻炒致熟,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
滋陰補血,滋肝補腎。
魚肉火鍋
食材:
魚肉400克、凍豆腐3塊、白菜適量、冬菇5個、雞湯5碗、當歸30克切薄片、 鹽適量。
做法:
①先將白菜斜切成片,香菇泡軟洗淨切絲,魚肉切成薄片,凍豆腐切成小塊,再將雞湯放入火鍋內,並將切好的當歸片全部放入火鍋內;
②用大火煮開後,再用文火煮20分鐘,使當歸的藥效成分煮出來;
③加適量鹽、味精等調味,然後再將魚片、豆腐、白菜、香菇等下鍋,煮開即可食用。
功效:
活血禦寒,溫暖身體,改善容顏。
黑豆羊肉燉當歸
食材:
羊肉(瘦)1000克、黑豆100克、當歸10克、桂圓10克。
做法:
①先將黑豆用2杯清水煮軟,同時另一個鍋煮已切薄片的羊肉,煮時要除去泡沫及肥油;
②將黑豆及羊肉倒入燉盅內,加入當歸,同時加入切碎的桂圓肉,隔水燉上3小時即可。
功效:
溫補腎陽,還可以降低膽固醇。
桂圓牛肉湯
食材:
牛肉200克、豌豆苗20克、黃芪10克、桂圓肉20克、鹽3克、白酒2克。
做法:
①牛肉切片,加水1500克同煮,候滾,撤去泡沫及油;
②加入黃芪及龍眼肉(桂圓),煮至水餘下約600克為止,下酒,鹽調味,再加入豆苗,滾熟即成。
功效:
補心安神,益智增力。
百合鯽魚湯
食材:
鯽魚約1000克、百合200克、精鹽、生油各適量
做法:
①、百合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時;
②鯽魚經油炸後,加開水、鹽煮爛,湯濾清;
③將魚、百合、魚湯放入沙鍋中,再輔以精鹽、生油各適量,旺火燒開,撇淨浮沫,改用小火煮熟;
④最後撒上胡椒粉,調好味即成。
功效:
滋補清降,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