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國人信仰的中心,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唯一宗教。魯迅先生曾言,「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說到道教,就會想起道家,兩者既相互聯繫,又有所區別。
道家,黃老之學,是諸子百家中以老莊思想為代表的學派,以「道」為最高範疇。
道教,在道家的基礎之上,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演化而成,是一種信奉「道」的宗教實體。
道教源於道家,由東漢張道陵正式創立。
東漢永平二年,年僅26歲的張道陵當上了江洲的縣令,青年才俊,前途無量。奈何他志不在縣長,沒幹多長時間,就給皇帝寫了一封辭職信,為了自己的理想,瀟灑離去。
這件事對於朝堂來說,不過就是失去了一個小小的管理人員,而對於天下蒼生,卻是換來了一個神一般的人物。
張道陵,相傳為西漢良相張子房的第八世孫,可謂是根正苗紅,基因優良。從小就顯出了非同一般的天賦,據說七歲就精通《道德經》,對天文地理,河圖洛書無一不精。這已經不僅僅是天賦異稟所能形容的了得,簡直就是神仙之流的人物。
由於他精通《道德經》,是當地有名的知識分子,於是就被推薦進入朝廷做官。
可惜他一心向道,辭官之後就去了洛陽附近的北邙山隱居,鑽研長生之道。
既是隱居,就要有世外高人的樣子,那怎麼樣才算高呢?自然少不了如那些神仙般,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總之,起碼你得能唬得住人。
一天,張道陵正在盤膝修煉,一隻白虎從天而降,口銜神符送於他的榻前。之後,他又得到了一本《太清丹經》,修成了仙丹,服食之後,可以獲得分身隱形的能力。
話說,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有人看到張道陵悠哉悠哉的在湖上泛舟,心中讚嘆著這道士真會享受。
未及走到堂前,卻又發現張道陵正認真地坐在蒲團上修行。一時間分不清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就去向旁人求證,那人聽後卻大吃一驚,說剛才還看到他在客廳裡陪人說話。
大家頓覺摸不著頭腦,正待出門去看,迎面走來一道士,策杖吟詠,緩緩而行,可不正是張道陵。
方至此時,大家哪還不明白,趕緊倒頭下拜,驚為天人。這哪裡是道士,分明是一個活神仙啊。
很快,張道陵的神仙事跡就傳到了宮廷之中,皇上一聽,龍顏大悅。要說世間最渴望長生之人是誰,那非皇帝莫屬。能夠無限期地享受做皇帝帶來的特權,試問有誰能抵得住誘惑。
於是乎,一紙詔書傳到了北邙山,請張道陵任太傅之職,封冀縣侯。
可惜,張道陵還是一心向道,無意帶皇帝一起長生,遂裝病不就。
皇上一看,這小老弟不給面子啊,雖然生氣,但卻更加心急。長生這種事情,可遇而不可求。用強肯定是不行的,一旦惹的神仙生氣,就是自斷長生之路。那就只能恭請了,你不來我就一直請,看你能裝到何時。於是,又派人傳詔,去請張道陵。
一連三次之後,張道陵也是頭疼不已。雖說皇帝如今是待之以禮,但還是保不齊皇帝會失去耐心。一旦派兵前來,自己這雕蟲小技可是不夠看。眼下也就只有一個出路了,三十六計走為上,天下之大,總有自己的容身之所。
說走就走,就當作是一次旅行。一路上走走看看,走到了江西省,來到了雲錦山。
此時的張道陵再也挪不動腳步,他盯著眼前的景象,內心頗不平靜,就是這裡,夢寐以求的聖地!就這樣,他在雲錦山停了下來,於此修仙煉道。
因為他的到來,這座山有了新的名字,龍虎山!道教祖庭,鶴鳴龍虎山,道教將張道陵的帶領下,從這裡起航,席捲整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