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供銷社2020年工作紀實
記者 曾玉英通訊員劉誼鵬 唐敢
沅澧大地,魚米之鄉。
農業大市的美稱,凝聚著輝煌。農業強市的理想,意味新的機遇和挑戰。
作為為農服務的骨幹力量,市供銷社如何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浪潮裡,探索創新、與時俱進,積極主動參與鄉村振興建設,建立新型為農服務模式?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市供銷社借綜合改革的東風,始終站在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高度,堅持從「三農」工作大局出發,牢記為農服務根本宗旨,結合本地實際,不斷強身健骨,持續優化服務,培育特色產業,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貢獻力量,摸索出了富有常德特色的寶貴經驗。
石門縣維新鎮供銷社收購村民的野生山茶油。黃華昆 攝
澧縣城頭山鎮供銷社。 唐斌 攝
常德紅茶企業自動化加工線。 龔維 攝
強身健骨
實施綜合改革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下發,吹響了供銷社系統實施綜合改革的號角。經過五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市供銷社持續深化綜合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拓展服務領域,激發出了新的活力。2020年底,全市供銷社系統圓滿完成本輪綜合改革任務。
健全基層組織體系。共建成鄉鎮社124個,實現了全覆蓋,村級社1483個,覆蓋率93.2%,規範化村級社39個,組建農合會136個,市縣鄉三級農合會體系全面建成。
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依託基層服務網點,市供銷社積極開展「菜單式」「保姆式」土地託管服務,為農戶提供集中育秧、統防統治、機耕機種、烘乾收儲、加工銷售、農技培訓等服務,服務範圍涵蓋了水稻、柑橘、茶葉等多個產業。目前,全市成立土地託管服務公司46家,建立鄉鎮土地託管服務中心132個,託管土地面積204萬多畝,流轉土地面積109萬畝,服務農民近60萬戶,助農增收畝均超過300元。如今的常德農村,不管你是缺勞力的「資深農民」還是對種地一竅不通的新農民,都可以通過購買土地託管服務,輕輕鬆鬆種好農田。
推動社辦企業發展。積極參股控股涉農企業,全市供銷社社辦企業發展到83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9家,市級龍頭企業10家,業務涉及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村電商、特色產業、物流配送、農產品加工生產、資產管理等多個領域。針對社辦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市供銷社組織協調多家社辦企業與金融機構成功舉行銀企對接活動,建立銀企合作洽談會工作機制。與律師事務所共同組建「常德市供銷為農服務法律服務中心」,為供銷合作經濟主體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培訓、風險診斷。
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積極對接「供銷e家」電商平臺和「扶貧832平臺」,構建市、縣、鄉、村四級電商運營服務體系,線上銷售額達到18.3億元。全市供銷社系統服務的茶葉、食用菌、蜂蜜、黃花魚等特色產業,綜合產值年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市供銷社的細緻服務,已如陽光雨露,揮灑到常德廣袤農村的每一個角落。
擦亮品牌
發展紅茶產業
「常德紅茶」,承載著常德高質量發展茶葉產業的理想。十年磨一劍,在市供銷社的大力培育下,「常德紅茶」特色名片越來越響亮。
2020年以來,市供銷社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深入調研開展產銷形勢研究分析,召開全市茶業工作座談會,出臺《「常德紅茶」產業發展獎補辦法》,保障全市茶業健康發展。
目前,常德市共有茶園總面積35.2萬畝,幹毛茶總產量5.1萬噸,其中紅茶產量1.7萬噸,茶業綜合產值達到101億元。
同時,發展茶文化宣傳茶品牌。進一步挖掘「常德紅茶」品質特色和文化內涵,完成了《中國茶全書·湖南常德分卷》的編寫大綱。組織舉辦2020首屆「常德紅茶」手工制茶大賽、「常德紅茶」外觀設計大賽,指導舉辦第十八屆「請喝一碗石門茶」和第五屆桃源紅茶文化節。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20年,「常德紅茶」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和2020湖南茶葉「精準扶貧十大區域公共品牌」,石門縣榮獲2020年度全國茶葉生態建設十強縣和2020湖南茶葉「十大精準脫貧先進縣」,「渫峰」常德紅茶、「石門銀峰」、「石門小紅茶」榮獲第五屆亞太茶茗大獎「特別金獎」。
用心服務
助力脫貧攻堅
市供銷社積極開展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和駐村幫扶,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產業扶貧是抓手。市供銷社依託社辦企業、鄉村兩級基層社和專業合作社的示範帶動,支持貧困地區重點發展茶葉、柑橘、食用菌、蜂蜜等特色產業,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健全的基層網絡成為消費扶貧的便捷平臺。石門縣維新鎮古城堤村的文婷,經常把自家生產的野生山茶油送到鎮供銷社電商運營中心。
「野生葛粉、土豬肉、山茶油、山胡椒、野生樅菌,全部靠這裡幫我銷。不管什麼時候送過來,不過有多少,這裡全部都收。」文婷說。
這樣的便捷,曾經讓文婷不敢想像。以前交通不便的時候,當地農戶自產的農產品,只能肩挑背扛送到鎮上散賣。現在,只要質量過關,山茶油、野生蜂蜜、紅薯粉等農產品都能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出去。2019年,維新鎮供銷社線上營業額突破150萬元。
為了讓全縣貧困戶的產品走出深山,石門縣供銷社組織27家企業、111種產品入駐「扶貧832平臺」,促進產品流通,助力消費扶貧,實現銷售1400多萬元。
改革走在前,闊步新時代。在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中,市供銷社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