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得本來面目立即覺悟解脫 不識本來面目終身迷悟

2021-01-13 以智見佛

本文是領悟壇經,原創系列文章,供所有佛法實修者參考。未經許可,請勿引用和改寫。

本來面目,是一個禪修者明心見性的面目,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面目。

本來面目,每個人都有,是上天賦予的。每個人都是依靠這個本來面目來感知世界,來認知世界。只是到了後來,到了成年,每個人的本來面目都被自己的欲望,被自己的貪嗔痴覆蓋了,被自己的分別覆蓋著。

禪修者某一天、某一刻,再次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往往都依靠不同的佛緣。一個人不依靠佛緣,幾乎再也不可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很多人,即使與佛結緣,終其一生也沒能再次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佛法的禪修者,只要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就必然覺悟解脫。佛陀在菩提樹下見到了本來面目 ,他覺悟解脫了。喬陳如等五人聽到佛陀講解四聖諦,見到了本來面目,他們很快就覺悟解脫了。

舍利弗在聽到喬陳如背誦: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見到了本來面目,他帶著弟子立即皈依了佛陀。

迦葉尊者看到佛陀舉起的蓮花,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面露微笑。佛陀因而得知他已經覺悟,可以荷擔如來的重擔。

須菩提長老在金剛經中,聽到佛陀說凡有所相,皆是虛妄時,見到了自己本來面目,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感激佛陀。

二祖立於雪中,請求達摩祖師安心。當達摩祖師要他把心拿出來給安時,見到了自己本來面目。

六祖聽到五祖讀到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徹底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他得到了禪宗的真傳,承擔起了禪宗的衣缽。

惠能遂出,盤坐石上。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慧能大師這才出來,盤腿端坐在大石上。惠明上前,對慧能大師恭敬作禮後說到:乞望慧能行者為我說覺悟解脫之法。

慧能大師說:你既然是為求解脫佛法而來,可先行打坐,平心靜氣,屏息所有外緣,直到內心不生一念時,我就為你說法。

惠明打坐很久以後,慧能大師說到:不想善的,不想惡的;不想好的,不想壞的,此時此刻,哪個是你惠明打坐中的本來面目啊?慧明聽後,立刻大悟。

以上就是本來面目的由來。當惠明依惠能大師的指導,盤腿端坐,既不思善,也不思惡,讓自己的心專注在當下。當心一境性時,惠明見到了自己本來面目。他覺悟了,他明白了,他明心見性了。惠民從此尊慧能大師為自己的恩師,還把自己的法名改為通明,以示對恩師的尊重。

一個人要如何才能見到自己本來面目?我們從佛陀到舍利弗長老、迦葉尊者、須菩提長老,再到二祖、六祖,以至僧人惠明見到本來面目的過程可知,一個人要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分為頓悟和漸悟兩種情形。

頓悟,是立刻明白,是突然明白。漸悟,是通過不斷的學佛,不斷的修行,才在某一天,某一刻突然明白的。

當虛雲和尚經過四十多年嚴酷的持續禪修,終於在聽到茶杯落地時發出的響聲而開悟,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這就是漸悟。

每一個佛法的學習者,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開悟,都是為了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我們要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該如何做呢?不斷思索,不斷培育自己的定力,不斷尋訪已經覺悟的禪修大師,為自己點撥。總有一天,就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就能明心見性,徹底覺悟和解脫。

點讚分享 功德無量

相關焦點

  • 佛教根本·之一·核心教義(還原佛教的本來面目)
    反之,如依智而悟真我,首陀羅也能入於不死的梵界。」「『我』為自身的行為所限制、拘縛,從此生而轉到他生。對照於自我的真淨妙樂,加倍感覺到人生的迷妄與悲哀,因而促成以後解脫思想的隆盛。」「『奧義書』的精神,顯然存有革新婆羅門教的意義。這是阿利安人文化到達東方,展開溫和的宗教革新的前奏。」有人請教死後的歸宿問題。
  • 一不思惡,二不思善,此時方是我們內心的本來面目
    其實那些人根本就不知道,禪宗祖師的這件信物袈裟無非也就是一件外物而已,才能和品德不夠的人根本都承擔不起,就算拿到了也只能給自己帶來災難,這就是「德不配位,反受其殃」的道理。而且寶物無主,有德者居之,當您的智慧和德行都夠了的話,不用去追求那些外物,它們也會自然而然的被吸引到你這裡來,這裡面金錢地位這些更是不在話下。
  • 空心靜坐是邪見|不思善、不思惡,此即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現在有些二乘的,他也說他是禪師,那你不要搞錯了,那是二乘禪,凡教你立相住心的、取相作觀的、空心靜坐的,這些可能都是二乘禪,或是外道禪,不能見性,因為他著在無記空上,他不了一切法從心想生,不知道自心生萬種法,所以他掉在無記空裡面,不知道自性本來沒有煩惱,所以他以為他取個靜,他的心就靜了,煩惱就不生了,他不知道煩惱即菩提,不知道一切的法有即非有,不知道緣起性空的道理,所以總是不能見道。
  • 一文帶你看懂四象星座的本來面目
    水象星座的人,容易為情所困,如人溺水,倘若找不到解脫之道,恐怕會久困情海之中,隨波漂流一生。水象星座的人,臉上很容易流露出陰沉的「水」像,目光飄忽不定,容易抑鬱迷離。水象星座的人臉色容易發黑,也容易面露愁容,喜怒多結在心中,如水不去。水象星座的人較不重錢財,而注重情感,多以情感遠近來區分對待他人。水象星座之人一生中情海生波,很少無風無浪。
  • 數字全解易經本來面目——如何進行運算
    佔卜不是不對,只是用的人講不清原理,推說鬼神,所以不能被廣泛認同,所以探索內在規律非常重要。國學所以我之前的幾篇文章,一直借鑑二進位,想把易經數學化,使易經脫離鬼神之用,完全科學化。凡是與佔卜有關的部分都先不管,只看最本源的陰陽符號,八卦符號,這篇繼續進行完善,把基本的運算研究一下。在易經中的運算是什麼呢,說到根上就是一個變字,怎麼理解呢?
  • 一個人的天真之性,其實到老常在,不加改變
    好半天后,慧能才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經慧能一點撥,立時大悟,又問:「還更有密意否?」慧能開示:「汝能返照,密在汝邊。」惠明經慧能「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的點撥,立時悟徹,善也不思,惡也不想,正是禪家一念不生的境界。這是因為:只有一念不生才是真心,屬於悟境;一念才生就是妄心,屬於迷境。
  • 沙加與阿賴耶識的往事
    其後的漫畫裡,身在冥界的沙加依然被描繪得跟活人一樣,可見他「沒有死」。看漫畫止於此可矣,但若引入花瓣血書所寫的「阿賴耶識」,又顯然不能如此「膚淺」。聖鬥士裡的「毗溼摩爺爺」童虎說:沙加是覺悟到了阿賴耶識,活著去了冥界。而所謂「阿賴耶識」,在佛教中有「隱秘的東西或根源」之意。
  • 世界統屬於庚金 庚金還原了物質世界的本來面目
    世界隱藏的秘密大概在此:原來,世界統屬於庚金 庚金還原了物質世界的本來面目 (註:庚金為殺,殺孽最重)!    (網絡圖)  何以見得?一般地, 一、日主為甲,為偏財臨身,若乘旺氣,賺錢能力強,能掙能花,同時自主力強不信賴他人; 二、日主為乙,乃是天幹五合外緣社交好,花錢必有所回報為主,個人利益計較重,一門心思賺錢,不喜傳統套路,一般個頭較高的有點歪脖子和偏主意; 三、日主為丙,七殺臨身潑辣急躁嗓門高亮,心高氣傲行為大膽,走演藝之路容易跑紅; 四、日主為丁,心思敏細,積極進取,責任心強,為官從政者較多,因為庚主大腦丁主神經思維,有政治圖謀和思想者之像
  • 1202-1208一周星座運程:生活,本來就有很多種面目
    該如何說,又該如何做,每個人的選擇也都不一樣。 我在冬月第一天,晚上寫了一條大稿子,做完道家事情,怎麼也睡不著覺,於是起來寫字。 一撇一捺,有些端莊,有些飛舞,有些潦草,都是冬夜的心事。
  • 隨緣識得性,無喜亦無憂
    隨緣識得性,無喜亦無憂「隨緣識得性」這句話是很重要的,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隨緣,都要做到不攀緣,攀緣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他會讓你身心疲憊。一旦認識到了自己的本性,就不會再著相了,隨緣起用,則大事畢矣,這就是「隨緣識得性」這種事情是只有你在修佛的路上才能夠遇到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而且在平時,你如果強求也是不能夠的,以為他需要你隨緣,需要你在不經意之間回頭一看,你可能就能夠發現這這個「性」能夠明白自己的本性。
  • 佛法:六祖一句「迷時師度,悟了自度」,打了當今多少修佛人的臉
    佛教傳到今日,擁有的信徒人千萬計,讓無數的人都能通過對教義的智慧解讀而獲得了精神世界的清涼,讓許多的人從世俗的煩惱中解脫出來,獲得了心靈上的寧靜與超越,人數不可謂不多,功勞不可謂不偉。因為現在的許多學佛之人,根本就沒有將成佛的希望寄托在自性之上,而是將之寄托在虛妄不實的外像之上。比如說殊勝的法門,老師的境界和法不二傳的密意,乃至佛祖所說的教義,就是不肯相信自己本就是佛這個真理,只要用功,自心就能破迷開悟而徹見真如本來面目。
  • 楞嚴經·卷五|虛空藏菩薩因空觀而得圓通(29)
    前面的行者,分別從六塵、六根、六識、地水火風等法相入圓通,證得塵、根、識、法相的自性本空。這個空,由於是「有」、「無」對待而來的空,依然是虛空,沒有見到真性。而虛空藏菩薩通過觀察虛空無邊,明了空有無二,從而妙力圓明而契入圓通。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 古老師突遭橫禍,「幸運石偶」面目大公開,被送走依舊是個禍害!
    古老師突遭橫禍,「幸運石偶」面目大公開,被送走依舊是個禍害!上回說到奮豆大神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個「幸運石偶」,可是根據經歷得出,其實這個石偶只是帶來不幸中的萬幸罷了,自從奮豆得到它,就開始厄運連連,星太奇擔心奮豆的安危,決定處理掉石偶。結果倒黴就落在了古老師的頭上,本來還以為真的能帶來幸運,起碼可以不用上課,結果發現是自己迷路了。
  • 道教內丹養生學「識神」的概念和表現形態
    此得先天制後天而為用[3]。這裡的欲神即為識神,稱為氣質之性。認為氣質之性是後天之物,必須要返回先天,返回元性、本元,元神才能出現。也就是說,人自出生後,元神、天地之性被識神、氣質之性所掩蔽,要剷除氣質之性,方可使元神發揮功用。這個過程也可以稱為丹家的「變化氣質」。清代丹經《梅華問答編》也有論述,認為儒家和佛家所談性宗,與道家所謂性命雙修不相違悖。
  • AI識物,到底是門怎樣的生意?
    而在感知智能這個大方向裡,AI當然不只能說,同時還能看——比如說在張學友演唱會上抓個逃犯啥的。但AI的「看」不僅是識別人臉,同時也可以認識和判斷物體。比如谷歌的猜畫小程序就是依靠AI識物來實現的。但這個領域,似乎還沒有找到太多商業化的辦法。
  • 《聖鬥士星矢體》驗服阿賴耶識沙加怎麼玩 阿賴耶識沙加的技能屬性...
    阿賴耶識沙加的技能屬性都出來咯。當然這個鬥士出現不奇怪,因為咱們在刷主線的時候也曾遇到過的啊!話說這次的鬥士鬥士老熟人啊!不廢話了趕緊看看阿賴耶識沙加的技能詳情。 ... 聖鬥士體驗服真的爆出了很多東西啊!阿賴耶識沙加的技能屬性都出來咯。
  • 釋迦牟尼佛:怎樣學佛即獲解脫,接受加持證成佛果
    佛說:「能夠以無所得心,受持、讀誦、解說《金剛經》者,能感得天龍八部悉來聽受。」心若不清淨,但為名聲利益而說此經,死墮三途,沒有任何利益。心若清淨解說此經,令諸聽者除迷忘心,悟得本來佛性,常行真實,感得天、人、阿修羅等皆來供養持經人。有些人為了「弘揚佛法」,到處宣揚自己所解的經義,執著自己的知見。弘揚佛法值得讚嘆,這種方式卻違背了佛陀的教誨,沒有領悟佛陀的真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