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領悟壇經,原創系列文章,供所有佛法實修者參考。未經許可,請勿引用和改寫。
本來面目,是一個禪修者明心見性的面目,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面目。
本來面目,每個人都有,是上天賦予的。每個人都是依靠這個本來面目來感知世界,來認知世界。只是到了後來,到了成年,每個人的本來面目都被自己的欲望,被自己的貪嗔痴覆蓋了,被自己的分別覆蓋著。
禪修者某一天、某一刻,再次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往往都依靠不同的佛緣。一個人不依靠佛緣,幾乎再也不可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很多人,即使與佛結緣,終其一生也沒能再次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佛法的禪修者,只要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就必然覺悟解脫。佛陀在菩提樹下見到了本來面目 ,他覺悟解脫了。喬陳如等五人聽到佛陀講解四聖諦,見到了本來面目,他們很快就覺悟解脫了。
舍利弗在聽到喬陳如背誦: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見到了本來面目,他帶著弟子立即皈依了佛陀。
迦葉尊者看到佛陀舉起的蓮花,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面露微笑。佛陀因而得知他已經覺悟,可以荷擔如來的重擔。
須菩提長老在金剛經中,聽到佛陀說凡有所相,皆是虛妄時,見到了自己本來面目,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感激佛陀。
二祖立於雪中,請求達摩祖師安心。當達摩祖師要他把心拿出來給安時,見到了自己本來面目。
六祖聽到五祖讀到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徹底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他得到了禪宗的真傳,承擔起了禪宗的衣缽。
惠能遂出,盤坐石上。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慧能大師這才出來,盤腿端坐在大石上。惠明上前,對慧能大師恭敬作禮後說到:乞望慧能行者為我說覺悟解脫之法。
慧能大師說:你既然是為求解脫佛法而來,可先行打坐,平心靜氣,屏息所有外緣,直到內心不生一念時,我就為你說法。
惠明打坐很久以後,慧能大師說到:不想善的,不想惡的;不想好的,不想壞的,此時此刻,哪個是你惠明打坐中的本來面目啊?慧明聽後,立刻大悟。
以上就是本來面目的由來。當惠明依惠能大師的指導,盤腿端坐,既不思善,也不思惡,讓自己的心專注在當下。當心一境性時,惠明見到了自己本來面目。他覺悟了,他明白了,他明心見性了。惠民從此尊慧能大師為自己的恩師,還把自己的法名改為通明,以示對恩師的尊重。
一個人要如何才能見到自己本來面目?我們從佛陀到舍利弗長老、迦葉尊者、須菩提長老,再到二祖、六祖,以至僧人惠明見到本來面目的過程可知,一個人要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分為頓悟和漸悟兩種情形。
頓悟,是立刻明白,是突然明白。漸悟,是通過不斷的學佛,不斷的修行,才在某一天,某一刻突然明白的。
當虛雲和尚經過四十多年嚴酷的持續禪修,終於在聽到茶杯落地時發出的響聲而開悟,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這就是漸悟。
每一個佛法的學習者,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開悟,都是為了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我們要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該如何做呢?不斷思索,不斷培育自己的定力,不斷尋訪已經覺悟的禪修大師,為自己點撥。總有一天,就能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就能明心見性,徹底覺悟和解脫。
點讚分享 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