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在不斷的交往聯繫中培養起來的,如果相互之間不聯繫、不熟悉,感情就無從談起。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傳家寶、力量源。黨全面執政以來,堅持群眾路線的效果總體是好的,但也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深究下去,問題的出現都與群眾感情缺失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性。因此,開展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心要放在增強群眾感情、不斷拉近與人民群眾的感情距離上。
黨員、幹部隊伍中患有群眾感情缺失症者不在少數,集中表現為:一是對群眾的困難視而不見、對群眾的疾苦漠不關心、對群眾的利益隨意踐踏、對群眾的事務能躲就躲;二是做事不同群眾商量、不走群眾路線、不聽取群眾意見;三是做官當老爺,在人民群眾面前頤指氣使、趾高氣揚,搞權權交易、權色交易、權錢交易。
根治群眾感情缺失症,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要從準確定位人民群眾的角色入手,進一步明晰「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下大力氣去集中解決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自覺對照自己固有的群眾觀「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進一步增強群眾意識、強化群眾觀念、堅持執政為民、發展改善民生,自覺做到「把群眾當父母、當親人,把群眾的事當家事,把黨群關係當親戚關係」,不斷在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維護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要自覺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念。群眾感情的前提是群眾觀念,沒有正確的群眾觀念,就談不上真正的群眾感情。因此,增強黨的群眾感情,就要首先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念。群眾觀念是群眾工作中沉澱形成的經驗在觀念層面上的反映。從著力增強群眾感情的基點出發,當前應自覺樹立以下群眾觀念:以人為本與執政為民的觀念、向群眾學習與教育引導群眾前進相統一的觀念、對上負責與對群眾負責相統一的觀念、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念、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等。
要始終做到密切聯繫群眾。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在不斷的交往聯繫中培養起來的,如果相互之間不聯繫、不熟悉,感情就無從談起。黨與群眾的感情也是這樣。因此,增強黨的群眾感情就要從密切黨群關係入手。要深入貫徹中央政治局密切聯繫群眾、改進工作作風八項規定,在聯繫群眾上出實招、講實效。要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只有參透了群眾的嚮往與追求,才能做出真正讓群眾滿意的事來。要儘量減少中間環節,做到「短平快」,克服聯繫群眾過程中出現的「西瓜大的殼、芝麻大的核」以及「嘴尖皮厚腹中空」等不到位現象。
要學會運用群眾性語言。感情是要靠聯繫溝通建構起來的,最便捷的聯繫溝通工具就是語言交流。因此,增強群眾感情就要學會與群眾溝通交流。要保證與群眾溝通交流的順暢、達意、準確,就必須學會運用群眾語言、講群眾聽得懂的話。現在我們有些領導幹部「與新社會階層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年輕人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主要的原因在於不會運用群眾性的語言、不熟悉群眾的話語系統。黨的話語系統、政策性話語系統與群眾性話語系統、民間話語系統是有區別的。領導幹部要做好群眾工作,要拉近與群眾的感情,就應該及時進行話語系統的轉換,學會運用群眾性話語系統。為此,就要做到:第一,對黨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政策要理解透徹、熟稔於心,進而做到熟能生巧,在黨的話語系統與群眾話語系統間自由穿梭;第二,多到群眾中開展實地調查研究,力求直接聯繫群眾,多注意聆聽與觀察群眾的語言表達方式及習慣;第三,放下官架子,甘當小學生,虛心向群眾學習,自覺融入到群眾的感情世界中去。
要杜絕與民爭利。感情最容易被利益所腐蝕,尤其是私利。領導幹部在涉及到糾纏不清的利益分割時,必須注意維護群眾利益、學會吃虧。要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公僕意識,懂得去算政治帳,而不是一味地去算經濟帳;懂得去算維護人民利益和福祉的「大帳」,而不是去算個人的「小帳」,一味地去計較個人得失。黨的幹部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吃虧問題,經常糾結糾纏於自己到底是吃虧了還是沒有吃虧的患得患失之中,時時刻刻都在計較個人的「投入」與「產出」,就會自覺不自覺地陷入與民爭利的境況中。如此,就會傷害到黨群、幹群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