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江北魚嘴的冉女士腳底板有顆黑痣,最近,這顆黑痣卻變成了腫瘤,這讓冉女士措手不及。而專家介紹,這樣情況並不少見。
腳底痣潰爛治一年沒好 一查竟是腫瘤
冉女士記得,自己腳底板的大黑痣從小就有,但是因為在腳板心,平時也沒在意,「前面幾十年,沒痛過也沒癢過。」
2016年初,冉女士在幹農活時突然感覺黑痣部位有些刺痛,有的時候連走路都有些困難,「我以為長了瘡,就買了草藥來包。」在家包了幾個月的草藥,黑痣卻並沒有見好,疼痛的感覺反而越來越明顯。
去年七八月份,黑痣開始流白色的膿水,她索性拿針把膿包挑開,心想把膿擠出來就好了。
誰知天天擠膿水,卻怎麼也擠不乾淨,而且創口一直潰爛不癒合。接下來得一段時間,冉女士大多時間只能在家,走路已經成了問題。
春節前,冉女士的丈夫才催促她到醫院就診。醫生詳細了解冉女士的病情後,告訴她可能是黑色素瘤。「怎麼可能?不就是個膿皰嘛,怎麼可能是腫瘤?」冉女士有些難以相信。
然而,到重慶市腫瘤醫院檢查後,醫生用棉籤蘸著腳底潰爛處的組織,去做了細胞學檢查。結果,黑痣確實已經惡變成黑色素瘤。
大多色素痣是良性 少數色素痣可變腫瘤
「怎麼普普通通的一顆痣,就成了腫瘤?」即終開始接受正規治療的冉女士仍舊難以相信這個事實。
重慶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東林介紹,冉女士這樣的黑痣是色素痣的一種。除了黑痣,人們平時常見的黑痣、褐痣、黃痣等,都是色素痣,「色素痣在醫學上稱作痣細胞或黑素細胞痣,是表皮、真皮內黑素細胞增多引起的皮膚表現。」
「大多數色素痣增生緩慢,或持續多年無變化。」王主任表示,絕大多數色素痣是良性的,除影響外觀外,對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影響,一般不需要治療。
「但少數色素痣確有惡變成黑色素瘤的可能,「比如像冉女士這樣因黑痣而變成黑色素瘤的案例,我們科室每年都會遇到10多例。」王東林介紹說,黑色素瘤是一種皮膚惡性腫瘤,大部分是由先天性和後天性色素痣惡變而來。
與其他的皮膚癌相比,黑色素瘤是比較「惡」的一種,病情發展快、容易轉移,死亡率較高。但是黑色素瘤早期通過正規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如若是晚期,預後就非常差,不到10%。
如果你的痣有這些情況要注意
到底該如何鑑別是黑色素瘤還是普通的色素痣呢?王東林介紹,從痣的部位、形狀、大小、顏色等5方面,可以初步辨別色素痣與黑色素瘤的方法。
1、看痣的對稱性
普通痣兩邊對稱,惡性黑色素瘤多為不規則形,一分為二,兩半不對稱。
2、看痣的邊緣
普通痣邊緣光滑,與周圍皮膚分界清楚,而惡性黑色素瘤多參差不齊,呈鋸齒樣改變。
3、看痣的顏色
普通痣的顏色,多為黑色、褐色、棕褐色,而惡性黑色素瘤常在普通痣顏色的基礎上摻雜多種顏色,或幾個月內顏色突然加深、變黑、變藍,或開始褪色。
4、看痣的直徑
普通痣一般小於5毫米,而惡性黑色素瘤直徑超過6毫米。
5、看痣的特徵
普通痣常年不會發生變化,不會有不適感覺。而黑色素瘤常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周圍皮膚出現炎症反應,如出血、潰瘍、瘙癢、難癒合、疼痛、或結痂等表現。
黑痣四周2釐米內出現許多新的小痣或小黑點,專業術語稱之為「衛星灶」,還伴有區域淋巴結腫大,這是癌細胞分裂、擴展開的一個表現,是黑色素瘤的一個重要表現。
「但對結構不良痣與早期惡性黑色素瘤的區分,僅憑肉眼觀察殊難進行,對懷疑病灶應及時就醫做活檢以獲病理確診。」王主任表示。
長在這些地方的痣要格外注意
另外,王東林提醒,有些色素痣因為所在區位特殊,變成黑色素瘤的機率大,要特別重視。
首先是位於鼻腔、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外陰、肛門、生殖器等特殊部位的色素痣,由於經常摩擦容易發生惡變。
其次是頭部、頸部,因長期暴曬在陽光下,這些部位的痣會發生病變。
另外,出生時就有的先天性巨大痣,其直徑在4毫米至6毫米以上者,發生惡性黑色素瘤的危險性高於正常人。而對一些先前存在的黑痣,在某些外傷或不良刺激下,比如隨意抓挖,也容易促使其惡變,常導致黑色素瘤的發生。
「如果這些部位的黑痣發生突變,比如面積或體積突然增大,或近期突然顏色變深、變黑,比如褐色突然變黑或變藍;痣上突然出血破潰,黑痣四周出現新的小黑點,就應儘早到醫院診治。」王東林建議。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