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檔案局鎮館之寶講述風雲際會(圖)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毛澤東、朱德致程潛、陳明仁及起義將士的賀電(1949年8月16日)。

程潛呼籲和平通電及告湖南民眾書(1949年8月1日、4日)。

湖南臨時省政府結束公告(1950年4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當日正式成立。

  65年前的昨日,即1948年8月4日,長沙傳出一個震驚中外的消息,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程潛、國民黨第一兵團司令陳明仁,率領所部宣告起義。這是長沙3000年歷史中最具有戲劇性變化的一幕,避免了長沙因戰爭帶來的生靈塗炭,保護了古城,成就了長沙乃至湖南的和平解放,加快了西南地區及中國大陸的解放進程。

  連日來,記者聯繫了多位文史、檔案專家和見證者,走訪了湖南省檔案館、望城區橋驛站等地。在這些地方,記者見到了一大批帶著深深歷史烙印的珍貴檔案,它們依然靜靜地述說著當年的驚心動魄。

  【檔案群像】

  在湖南省檔案館內,關於湖南和平解放有一組珍貴的檔案,也是該館館藏的鎮館之寶。

  這組當年的見證物,包括了1949年7月14日的會議記錄(其中有和平解放湖南的內容)以及省委委員、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名單;程潛呼籲和平通電及告湖南民眾書(1949年8月4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致程潛、程明仁及起義將士的賀電(1949年8月16日,省府抄譯件);湖南臨時省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改名、和平解放經過、人民政府成立等布告;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司令部民國三十八年幹部現職錄;民國末年湖南省政府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湖南臨時省政府共同使用過的銅質印信、湖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使用的木質印信等。

  湖南省檔案局(館)編研展覽部副主任莊勁旅說:「這些檔案充分反映了湖南新舊政權和平交接的歷史過程,十分珍貴。」

  【檔案1】 備忘錄唱響和平解放主旋律

  「潛自參加同盟會迄國民黨……堅決反對蔣系獨裁整治,去年返湘以後,更站在人民利益立場,堅決反對戰爭,立主和平。」1949年6月30日,王首道、蕭勁光致中央軍委電,後附轉呈的程潛備忘錄。湖南省檔案館內現存了此文件的複製件。

  【檔案解密】

  「這是一封相當重要的『告白書』,也正式啟動了和平解放的各項工作。」文史專家陳先樞點評這封備忘錄說。

  程潛是醴陵人,早年留學日本時參加同盟會,是國民黨的元老之一。1948年7月回湖南任長沙綏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

  上任後,他發出限租護佃布告,打擊大貪汙犯,一系列言論和行為讓時任中共湖南省工委負責人感到,「他還是有可能走和平道路的。」遂決定成立以共產黨員餘志宏為組長的軍事策反小組,實現湖南的和平解放。

  餘志宏以省府顧問方叔章為突破口,接觸到了程潛關係圈,又請來與地下黨有密切聯繫的程潛族弟程星齡做程潛的工作。在一系列「攻心術」下,程潛傾向於和平解放。

  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強渡長江,白崇禧集團南逃,企圖將湖南作為同解放軍較量的戰場。堅決抵制的程潛為此在6月中旬,向中共湖南省工委遞交了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關於和平起義的《備忘錄》,並得到了毛澤東的回覆和認可。

  【檔案2】 程潛呼籲和平通電及告湖南民眾書

  這是一張長為25釐米、寬17.5釐米的黃色紙張,上面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辨:程主任呼籲和平通電。這是1949年7月31日程潛籤發的呼籲和平通電,文件發出時間為1949年8月1日。

  還有一張發黃紙張,上面清晰寫著《告湖南民眾書》,落款為程潛,並加蓋了紅色印信,洋洋千字文,講的正是向全省民眾和國民黨官兵宣布,湖南已經脫離廣州國民黨政府,獲得和平解放,號召各階層人士一致聯合起來,驅逐白崇禧集團,成立人民的民主政府。

  程潛在《告湖南民眾書》中說:「我是一個國民黨的老黨員,追隨孫中山先生最早且久,做過他的講武學校校長,做過他的軍政部長。他的革命事業,我是親見的!他的革命理論,我是親聞的……」程潛這一革命行動,受到全國人民讚揚。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向程潛、陳明仁及全體起義將士發出賀電:「諸公率三湘健兒,脫離反動陣營,參加人民革命,義聲昭著,全國歡迎,南望湘雲,謹致祝賀。」

  【檔案解密】

  「兩件檔案反映了程潛追求和平的赤子之心。」莊勁旅表示,通電發出後,在國民黨高級軍官中產生了極大反響,通電也是研究程潛生平及其和平思想形成過程極為重要的實物史料。而《告湖南民眾書》更是一封具有歷史意義、鼓舞人心的布告。

  1948年12月,程潛就已經向程星齡表示走和平道路的意向,但他為缺少一個掌握軍權的實力人物能同自己合作而憂慮。與程潛有同鄉、師生關係的陳明仁由此進入湖南省工委的視野,並爭取到了陳明仁的支持。

  隨著全國形勢的發展和湖南策反工作的深入,白崇禧開始懷疑程潛,並於1949年5月率軍來湘。而此時,程潛、陳明仁的起義決心已定,兩人分工合作,對付白崇禧。7月21日,程潛避其鋒芒前往邵陽;陳明仁表面支持白崇禧,代理湖南省主席,麻痺敵人。白崇禧以為湖南已安排妥當,當天下午離開長沙退守衡陽。7月29日,程潛暗地返回長沙。同日,程潛的老部下、陳明仁的老師李明灝秘密到長,向程潛、陳明仁傳達了共產黨不算舊帳、保證職務的承諾,並與程、陳就起義的有關細節進行磋商,於8月3日達成起義的初步協議。

  8月4日,程潛、陳明仁領銜發表了有37位國民黨將領的起義通電,宣布正式脫離國民黨的廣州政府。

  【檔案3】

  一枚歷經兩屆政府的銅印

  湖南和平解放的檔案中,除了眾多文件、布告、通電,還有幾個印信引人注目。

  其中一個是銅質印信,印面分別為7.5釐米、7.5釐米,高為11.6釐米。印文為「湖南省政府印」,背款刻該印文以及「印鑄局造」,邊款刻有「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七月」和「圖字第七千七百八十號」。

  【檔案解密】

  中共湖南省委通過和平方式,有步驟接管改造各級國民黨政權及其企事業單位,新的省人民政府建立起來,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成了新的湖南的主人,為開展經濟社會各項改革與建設奠定了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一枚印文為「湖南省政府印」的銅質印信從民國末年湖南省政府,一直用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湖南臨時省政府,具有非凡的特殊意義。

  檔案館內存有湖南臨時省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改名、和平解放經過、人民政府成立等布告,仔細翻閱這些檔案,你會發現它們的印章各有不同。

  1949年8月,陳明仁以湖南臨時省政府主席名義發表的《湖南臨時省政府布告》中,落款印信即為「湖南省政府印」。一直到1950年4月1日,陳明仁、袁任遠臨時發布湖南臨時省政府結束公告,最後一次使用該印。也就是說,此印信在和平解放之後,使用了8個月後才結束使命。

  也是在1950年4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布成立公告,落款為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正式啟用新印信。

  在省檔案館內,還有份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司令部民國三十八年幹部現職錄,軍隊名稱中既有「國民黨」又有「人民解放軍」,從中可看出政權的和平過渡。

  湖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使用的幾個木質印信,也可以在湖南省檔案館內一覽芳顏。

  「湖南的和平解放不僅僅使古城長沙乃至湖南減少了戰爭的破壞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對全省社會安定和經濟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更助推了大西南、大西北的解放。回顧往昔,我們更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陳先樞說。

相關焦點

  • [博物館裡的秘密]吳昌碩紀念館鎮館之寶:陪伴吳昌碩的「猛虎上山圖」
    吳昌碩紀念館執行館長吳越介紹《猛虎上山圖》    東方網記者方翔7月9日報導:在吳昌碩紀念館的收藏中,有一件高其佩指畫的《猛虎上山圖》,被執行館長吳越認為是鎮館之寶。「這件《猛虎圖》不僅是罕見的高其佩指畫作品,更為重要的是,畫面中沒有展現老虎的頭部,而是展現了它的屁股,這無疑是在其他畫作中非常少見的。」  據吳越介紹,這件《猛虎圖》當年一直與吳昌碩畫的《風竹圖》以及書法的鐘鼎文,一直掛在吳昌碩的書房中。每天吳昌碩與這幅作品形影不離,畫面中雖然只有老虎的屁股,但是其卻寓意著猛虎上山,展現了當時吳昌碩的繪畫事業春風得意、蒸蒸日上。
  • 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其中,湖北省博物館有四大「鎮館之寶」,包括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越王勾踐劍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現在依舊鋒利無比。劍身呈紫黃色,寒光逼人,劍身上刻有八個鳥篆文字,譯為「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在春秋戰國時期,越國位於浙江一帶,考古學家卻在湖北楚國貴族墓地裡發現越王勾踐劍。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都知道嗎~
    《國家寶藏》節目截圖 除了上面這三件國寶,陝歷博還有一些重量級的鎮館之寶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西安其他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喜歡逛博物館的朋友劃重點哦~ 西安博物院鎮館之寶 唐代三彩騰空馬 於西安西郊出土,馬全身赭黃色,間白斑紋。
  • 我國絕世寶劍:第2是秦始皇劍,第3被英國博物館當鎮館之寶
    導語:我國絕世寶劍:第2是秦始皇劍,第3被英國博物館當鎮館之寶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歷史長河中,經歷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有戰爭就必定有武器,在戰爭的帶動下,冷兵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各種武器橫空出世。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我國幾款絕世寶劍。
  • 馬未都:我收藏過一幅名畫,奉為鎮館之寶,為什麼專家鑑定後皺起了...
    比如當年馬未都收藏過一幅名畫,被他奉為鎮館之寶,結果被專家鑑定之後,鬧出了天大的笑話!  02 假貨書畫作品被馬未都當成"鎮館之寶"  作為國內響噹噹的收藏大佬,馬未都鑑定過不少的文物寶藏,雖然很少出現"打眼"的情況。但是,拿破崙也有滑鐵盧的時候,更何況是「半吊子」出身的馬未都。
  • 探訪壽縣博物館鎮館之寶:越民鑄寶劍 出匣吐寒芒
    原標題:記者探訪壽縣博物館鎮館之寶:越民鑄寶劍 出匣吐寒芒古城壽縣的初春,乍暖還寒。城牆上,幾名孩童跟著大人在玩耍,不遠處的城門前,幾名遊客變換著角度拍照留影,似乎要把古城的歷史都給拍進去。
  • 陝西歷史博物館那些精美絕倫的鎮館之寶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陝西歷史博物館十八件精美絕倫的鎮館之寶! 闕樓儀仗圖共兩幅,內容相同,分別繪於唐懿德太子墓墓道東壁和西壁。均高296—420cm,寬976—928cm,揭取時被對應分為多塊。畫面壯闊,人物眾多,以山為背景,繪城牆、闕樓和即將出城的儀仗隊。此圖為唐代壁畫中罕見的完整、大面幅、高等級的闕樓畫面,是唐代建築繪畫之佳品,亦是唐代闕樓實物的形象資料,十分珍貴。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
  • 記者探訪壽縣博物館鎮館之寶:越民鑄寶劍 出匣吐寒芒
    在壽縣博物館展廳內,副館長許建強來到鎮館之寶「越王者旨於賜」青銅劍前,俯下身子透過放大鏡端詳著劍格上的銘文,他至今都忘不掉二十多年前,這把劍剛出土時,第一眼看到其中一個「王」字時的激動心情。動土修路發現古墓
  • 來瞧瞧焦作博物館鎮館之寶、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長什麼樣?!
    話說華夏瑰寶陶倉樓三鎮館之寶——七層連閣式彩繪陶倉樓陶倉樓精美華麗、氣勢恢弘,形式多樣,從簡單到繁複,從低層到高層,從單體到組合,展現了漢代建築形式的多樣化,而其中最為精美的當屬連閣式陶倉樓。
  • 這些文物刻畫著古希臘神話故事,它們都屬於鎮館之寶
    這些古文物貫穿了大量的神話故事,故事之間又是環環相扣,又因文化所賦予的背景色彩,才讓它們變成無價之寶,如今它們在保加利亞的博物館中,可算得上是鎮館之寶。
  • 鎮館之寶|造型奇特的雞首壺 全國找不出第二件
    本期鎮館之寶,就請大家欣賞餘姚博物館館藏的西晉越窯青釉黃鼬把瓷雞首壺。10月18日,記者走進餘姚博物館,一睹這件雞首壺的獨特魅力。在餘姚文物保護管理所副所長謝向傑的講述中,有關雞首壺的驚險、神秘、獨特故事像一串串繩索,將古人與我們的思緒串聯在一起。走進餘姚博物館的展廳,西晉越窯青釉黃鼬把瓷雞首壺靜靜置於獨立展櫃內,參觀者隔著玻璃細觀它的風採。
  • 湖北挖出一把「逆天」寶劍,因上面刻了8個字,如今是鎮館之寶
    如今的越王勾踐劍那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被列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哦!
  • 這座博物館竟收藏了一件300噸重的「鎮館之寶」!
    但它的歷史使命還遠遠沒有結束,作為中國海關博物館最大最重的一件「鎮館之寶」。 更多精彩美文 1、 沒有洋務運動,就沒有清朝的「海淘」 2、 笑話!臺軍竟用這種方式回應大陸軍機繞島巡航? 3、 中國第一張郵票引發的懸案……
  • 飽覽錦繡瀟湘 領略秀麗郴州的十大美景(圖)
    郴州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地處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交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帶。"北瞻衡嶽之秀,南峙五嶺之衝",自古以來為中原通往華南沿海的"咽喉"。  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東界江西贛州,南鄰廣東韶關,西接湖南永州,北連湖南衡陽。山水秀麗,景色宜人,擁有諸多美麗景點。
  • 宿松縣檔案局到九姑鄉油坊村開展計生幫扶工作
    本網訊 為認真落實計劃生育惠民政策,推動計劃生育幫扶工作深入開展,8月30日,縣檔案局一行到計生幫扶點九姑鄉油坊村開展計生幫扶工作,推動落實定點幫扶事宜,並送去計生幫扶資金。
  • 重慶也有韓熙載夜宴圖 這幅「十大鎮館之寶」 出自唐伯虎之手
    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將盛唐氣象和人物妝容華麗地展現,該劇製作方數次提到一幅驚世之作——《韓熙載夜宴圖》,這幅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如今被深藏在故宮博物院。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也藏著一幅「韓熙載夜宴圖」,它屬臨摹作品,而這位臨摹人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唐寅。
  • 民國時期「湖南省憲成立紀念」金銀銅幣
    1922年1月1日,趙恆惕公布湖南省憲法,並鑄造發行了湖南省憲成立紀念幣,以擴大省憲的影響。其中紀念銅幣面值當十或當二十,正面珠圈外上方為英文「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還有「湖南省憲成立紀念幣」楷書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