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都知道嗎~

2021-01-17 騰訊網

博物館,是了解一座城市一段歷史最好的地方。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西安代表性博物館之一,早前被熱追的紀錄片《國家寶藏第一季》第四集就介紹了陝歷博的三件國寶。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1970年出土於何家村窖藏,通體銀質鏤空,內層球體可自由旋轉,通過鉤鏈和活軸與外壁相連,使球囊能夠隨意轉動而香料不會灑出。千餘年後仍能靈活轉動,令人嘆為觀止。

《國家寶藏》節目截圖

杜虎符

1973年被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橋村村民發現。虎符是中國古代調兵所用信物,此件左半符的虎作行走狀,與君王的右半符合符後可調動五十人以上兵力,是秦國軍權高度集中的象徵。

《國家寶藏》節目截圖

懿德太子墓壁畫

1971年發現於乾縣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罕見展現了唐代王宮一座母闕、兩座子闕的【三出闕】建築形象,雕刻花紋、挑簷鬥拱均描繪細膩,清晰可辨。

《國家寶藏》節目截圖

除了上面這三件國寶,陝歷博還有一些重量級的鎮館之寶

鑲金獸首瑪瑙杯

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6.5 釐米,長15.6釐米,口徑5.6釐米,屬唐代文物。

圖片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

唐鑲金獸首瑪瑙杯由紅、棕、白三色相雜的瑪瑙雕成,層次分明,濃淡相宜,晶瑩鮮潤。圓雕技法琢制,造型生動優美。這件瑪瑙杯不但是一件極其珍罕的古玉雕藝術品,也對我們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參考價值。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從外形上看,壺身呈扁圓形,是模仿我國北方遊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壺製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權統一,很多少數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很多契丹族人,這件文物恰是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產物。

圖片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

其次,此壺的製作工藝非常獨特。壺蓋帽為捶揲成型的覆式蓮瓣,頂中心鉚有一個銀環,環內套接了一條長14釐米的銀鏈與提梁相連,壺肩部焊接著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劍形狀的提梁。

壺身是先將一整塊銀板捶打出壺的大致形狀,再以模壓的方法在壺腹兩面模出兩匹相互對應奮首鼓尾、銜杯匐拜的舞馬形象,然後再將兩端黏壓焊接,反覆打磨致平,幾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跡。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

罐體中心以鸚鵡紋作為主體紋飾,鸚鵡抬首,展翅,翹尾,栩栩如生。折枝花團圍繞著鸚鵡,將器物簇擁而繞,形成一種生機盎然的景象。器身其餘空白處用魚子紋填滿,象徵著多子多福,花紋平鏨,紋飾鎏金。銀罐肩部有一提梁,能自由活動方便提拎。

圖片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

皇后玉璽玉印

國寶級文物。玉璽印面為正方形,上雕一隻螭(chī)虎形象做紐,四面刻有雲紋,印面篆書「皇后之璽」四個字。書體流暢,刀法自然嫻熟,可見當時的篆刻藝術已達到了高超的水平。此玉璽質地為新疆和田的羊脂玉,溫潤潔白、有著凝脂般的光澤,極具觀賞性。

圖片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

因它的發現地點在漢高祖和皇后呂雉合葬墓東千餘米,推測它很可能是呂后生前所用的印章。「皇后之璽」是迄今為止,唯一發現的漢代皇后玉璽,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製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大西安,博物館和文物包羅萬象,其中蘊含的厚重歷史文明更需要認真鑽研,細細品味。可想把所有文物都看遍,難度可能有點太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西安其他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喜歡逛博物館的朋友劃重點哦~

西安博物院鎮館之寶

唐代三彩騰空馬

於西安西郊出土,馬全身赭黃色,間白斑紋。鬃、尾、蹄、人足都是白色,轡、鞍、韉都是藍色,鞍騎一身著藍色長袍的胡人,奔跑動感十足,令人驚嘆。

圖片來源:西安博物院官網

西安碑林博物館鎮館之寶

唐景雲鍾

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唐中宗敕令鑄造了景雲鍾。懸掛在長安景龍觀的鐘樓上,1953年移藏西安碑林。鐘上有唐睿宗李旦親自撰文並書寫的銘文,是李旦傳世極少的珍貴書跡。

景雲鍾以青銅鑄造,重6噸,鐘身有可調節音律的鐘乳32枚。鐘聲純美優雅,清脆宏亮,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景雲鍾進行錄音,每年除夕之夜作為辭舊迎新的「新年鐘聲」進行播放,至今新年鐘聲還是景雲鍾原聲。

圖片來源:西安碑林博物館官網

大夏石馬

大夏創立者赫連勃勃的兒子叫赫連,大夏石馬就是後者陵墓前的石刻。石馬體格雄健、造型生動,雕刻手法簡練凝重,風格古樸。前足下殘留「大夏真興六年歲在甲子夏五月辛酉」等字跡,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有大夏紀年的文物。

圖片來源:西安碑林博物館官網

集王聖教序碑

此碑刻於唐鹹亨三年(公元672年),唐代僧人玄奘自西域取回佛經翻譯完成後,請求皇帝為所譯經文作序。《聖教序》內容即唐太宗所作序文,太子李治所作的記和玄奘寫的謝表和心經,字集自王羲之真跡中。

圖片來源:西安碑林博物館官網

玄奘的弟子懷仁和尚從宮中所藏王羲之墨跡中集字,集合40多人歷時25年刻成《集王聖教序碑》,傳說由於內府墨跡字數有限,朝廷曾懸賞「一字千金」從民間重金徵集所缺之字,故此碑又被稱為「千金碑」。此碑摹刻精美,纖微克肖,書法「貴越群品,古今莫之」成為後世學書者臨習王體行書的楷模。

唐昭陵六駿

刻於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唐王李世民為了紀念開國戰爭中曾騎過的六匹戰馬,令宮廷畫家閻立本主持設計,將六匹戰馬形象採用高浮雕的形式雕刻出來,置於昭陵北司馬門祭壇兩側以示紀念。李世民親自為每匹馬寫了贊詩,並由書法家歐陽詢書寫,刻在每件浮雕的上角。

圖片來源:西安碑林博物館官網

六駿氣勢恢宏,形象生動傳神,雕刻精美,是我國古代石刻藝術品中的傑出代表。魯迅先生曾稱其「前無古人」,可見其價值之高。

西安半坡博物館鎮館之寶

人面魚紋盆

盆高16.5釐米,口徑39.5釐米,在陶盆內壁,繪有對稱的兩個人面和兩條魚紋。該器物1955年被發現,出土點在半坡遺址居住區內,為半坡遺址首次發現完整的人面魚紋圖案。

圖片來源:西安半坡博物館官方微博

大唐西市博物館鎮館之寶

彩繪釉陶戲獅紋扁壺

它是絲路商人的出行良器,唐代文物。在穿越遼闊沙漠之時,扁壺中裝的是生命之泉,在滿載而歸之時,扁壺中裝的則是相慶之酒。

彩繪胡人騎駝俑

它是絲綢之路的運輸見證。胡俑頭戴尖頭氈帽,濃眉,八字鬍須,身穿紅色翻領胡服,黑色長褲,足蹬尖頭靴,雙手作持韁控駝狀,安坐於駝囊之上,駝囊兩側掛有扁壺和野兔等物。雙峰駝昂首挺胸,張嘴露齒,作嘶鳴狀,闊步前行。

圖片來源:大唐西市博物館官網

三彩調鳥男立俑

頭戴幞頭,微向左偏,面目清秀,身著翻領胡服,腰系帶。雙手各持一小鳥作調耍狀,足穿尖頭長靴。通體施釉,色彩鮮豔,形象悠閒瀟灑,調戲小鳥時喜形於色的神態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反映了當時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具有濃鬱的時代氣息。

圖片來源:大唐西市博物館官網

除了上面提到的博物館,

西安還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鐘鼓樓博物館等

大大小小一百餘家博物館,

大家可以有空了慢慢探索哦~

【-END-】

侵權處理: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如涉版權問題收到提示後即刪

相關焦點

  • 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相比歡樂谷的歡快與黃鶴樓的壯觀,湖北省博物館帶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來到這裡,可以了解到湖北省的古代歷史。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市東湖風景區,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屬於國家旅遊局5A級遊覽景區。
  • 陝西歷史博物館那些精美絕倫的鎮館之寶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一座歷史和藝術的寶庫,位於千年古都——西安。這座極具文化歷史價值的博物館館藏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
  • 我國絕世寶劍:第2是秦始皇劍,第3被英國博物館當鎮館之寶
    導語:我國絕世寶劍:第2是秦始皇劍,第3被英國博物館當鎮館之寶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歷史長河中,經歷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有戰爭就必定有武器,在戰爭的帶動下,冷兵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各種武器橫空出世。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我國幾款絕世寶劍。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湖北日報訊(記者龔雪、通訊員徐燕)你見過長在大海裡的百合花嗎?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
  • 探訪壽縣博物館鎮館之寶:越民鑄寶劍 出匣吐寒芒
    原標題:記者探訪壽縣博物館鎮館之寶:越民鑄寶劍 出匣吐寒芒古城壽縣的初春,乍暖還寒。城牆上,幾名孩童跟著大人在玩耍,不遠處的城門前,幾名遊客變換著角度拍照留影,似乎要把古城的歷史都給拍進去。
  • 來瞧瞧焦作博物館鎮館之寶、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長什麼樣?!
    話說華夏瑰寶陶倉樓三鎮館之寶——七層連閣式彩繪陶倉樓陶倉樓精美華麗、氣勢恢弘,形式多樣,從簡單到繁複,從低層到高層,從單體到組合,展現了漢代建築形式的多樣化,而其中最為精美的當屬連閣式陶倉樓。
  • [博物館裡的秘密]吳昌碩紀念館鎮館之寶:陪伴吳昌碩的「猛虎上山圖」
    吳昌碩紀念館執行館長吳越介紹《猛虎上山圖》    東方網記者方翔7月9日報導:在吳昌碩紀念館的收藏中,有一件高其佩指畫的《猛虎上山圖》,被執行館長吳越認為是鎮館之寶    專題:博物館的秘密    相關新聞    吳昌碩紀念館:陸家嘴「鋼鐵森林」中的「綠洲」
  • 馬未都:我收藏過一幅名畫,奉為鎮館之寶,為什麼專家鑑定後皺起了...
    否則,縱使你再有錢,一旦不識貨買的都是贗品,恐怕也只能賠得只剩條褲衩了。  而馬未都玩古董,搞收藏,完全是個半路出家的「半吊子」,知其一,不知其二,並非完全懂。  比如當年馬未都收藏過一幅名畫,被他奉為鎮館之寶,結果被專家鑑定之後,鬧出了天大的笑話!  02 假貨書畫作品被馬未都當成"鎮館之寶"  作為國內響噹噹的收藏大佬,馬未都鑑定過不少的文物寶藏,雖然很少出現"打眼"的情況。但是,拿破崙也有滑鐵盧的時候,更何況是「半吊子」出身的馬未都。
  • 這座博物館竟收藏了一件300噸重的「鎮館之寶」!
    在位於北京二環路的一座博物館裡 隱藏著一艘巨大的艦艇 它曾經馳騁海疆 是赫赫有名的「英雄艇」 鄧小平南巡為什麼要乘坐這艘艦艇? 這艘巨大的艦艇如何 從千裡之外抵達北京?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有一座中國海關博物館。 海關博物館最特別的一個展廳,就是設在地下一層的主題展廳。
  • 記者探訪壽縣博物館鎮館之寶:越民鑄寶劍 出匣吐寒芒
    城牆上,幾名孩童跟著大人在玩耍,不遠處的城門前,幾名遊客變換著角度拍照留影,似乎要把古城的歷史都給拍進去。在壽縣博物館展廳內,副館長許建強來到鎮館之寶「越王者旨於賜」青銅劍前,俯下身子透過放大鏡端詳著劍格上的銘文,他至今都忘不掉二十多年前,這把劍剛出土時,第一眼看到其中一個「王」字時的激動心情。動土修路發現古墓
  • 走進全球最受歡迎的五大博物館!用文物的前世今生喚醒我們對歷史的...
    大家喜歡逛博物館嗎?博物館可是記錄著世界歷史的種種片段,通過它可以最快了解人類文明前世今生。進入不同的博物館,仿佛穿越到不同的時空,千年前的時代產物就在眼前。而這些頂級博物館,鎮館之寶又都有哪些藏品呢?
  • 這些文物刻畫著古希臘神話故事,它們都屬於鎮館之寶
    神話故事,具體點來講古希臘神話故事,幾千年來一直通過科學、藝術以及宗教等對全世界都有著重大影響。在當今世界裡,各國各地的學校課程中,一直都有它的身影存在,其關於英雄和神的神話觸動了無數人的靈魂。這些古文物貫穿了大量的神話故事,故事之間又是環環相扣,又因文化所賦予的背景色彩,才讓它們變成無價之寶,如今它們在保加利亞的博物館中,可算得上是鎮館之寶。
  • 6月去南濱路東原1891 聽三大博物館館長講奇妙故事
    海報 東原集團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5月31日17時10分訊(蒲思靜)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是什麼?怎麼才能看懂瓷器贗品?三峽博物館的很多博物是怎麼來的?王川平笑著講述道,「不過因為是踢出來了,三羊尊也有損壞,現在陳列在「遠古巴渝」展廳的三羊尊,是由博物館工作人員修復完整的。」三羊尊是迄今所見巴人故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銅容器,該器對於研究古代巴人的礦冶技術、文化進程以及商文化的關係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十大鎮館之寶由市民選出    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是什麼?
  • 鎮館之寶|造型奇特的雞首壺 全國找不出第二件
    本期鎮館之寶,就請大家欣賞餘姚博物館館藏的西晉越窯青釉黃鼬把瓷雞首壺。10月18日,記者走進餘姚博物館,一睹這件雞首壺的獨特魅力。在餘姚文物保護管理所副所長謝向傑的講述中,有關雞首壺的驚險、神秘、獨特故事像一串串繩索,將古人與我們的思緒串聯在一起。走進餘姚博物館的展廳,西晉越窯青釉黃鼬把瓷雞首壺靜靜置於獨立展櫃內,參觀者隔著玻璃細觀它的風採。
  • 大英博物館: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博物館,更是座「戰利品大寶庫」
    這些價值連城,甚至根本無法用財富衡量的寶物,大部分都是英國在18世紀至19世紀發起的戰爭中掠奪而來的,當時的「日不落帝國」軍隊橫掃全球,造就了今日這個「戰利品」的大寶庫。小娘子在前幾年剛好去過埃及和希臘,在埃及博物館裡作為國寶,但卻是複製品被展出的羅塞塔石碑;雅典衛城裡用複製品修復的卡裡亞特德女像柱,以及因被挖空了靈魂而只剩下一副外殼的帕特農神廟。
  • 湖北挖出一把「逆天」寶劍,因上面刻了8個字,如今是鎮館之寶
    劍是我們中國古代最為常用的兵器之一,還有金庸大師小說中的大俠許多都是用寶劍的,可見古代的劍文化真的是非常的濃鬱,許多的帝王都非常熱衷寶劍,特別是戰國時期,那個時候的劍絕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這不我們考古隊在50多年前的時候就發現了一把「逆天」的寶劍,應該說是「高科技」,絕對的顛覆我們現代人認知的哦,就算到現在為止都無人能複製出來一把一樣的寶劍。
  • 讓文物映照現實——對話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
    新館開放之初,我們就提出「全省領先,國內一流」的創建目標,隨著國家一級博物館的評定,經過幾代蚌博人的努力,這一目標基本實現。2015年遷入新館後,文物有了舒適的安身之所,重要文物能躺在恆溫恆溼的展櫃中進行展覽,比如雙墩遺址出土的鎮館之寶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的展櫃,就是從德國花費數十萬元購買的。因為有了先進的安防、消防系統,蚌埠市博物館的文物展覽基本不放複製品,都是實物展出。
  • 西安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正式「搬家」
    當日,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從原址正式遷館至西安音樂廳,兩百餘件珍貴皮影全部公開展出,吸引眾多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11月27日,陝西西安,遊客參觀展出的皮影。當日,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從原址正式遷館至西安音樂廳,兩百餘件珍貴皮影全部公開展出,吸引眾多參觀者。
  • 為一塊磚、一片瓦,建一座博物館,這12座專題博物館在收藏什麼?
    和綜合類博物館不同,專題博物館是以某一題材,比如青銅、瓷器、簡牘等某一具體方面為主的專業性博物館。它們大都個性鮮明,具有地方特有的文化底色。 除了那些你沒想過、沒聽過的「寶貝」,被好好珍藏著。那麼,這12座專題博物館,都在收藏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