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的京澤田日料,店不大,老闆的來頭不小,曾任全國多家知名餐飲企業高管。我平常稱他為「董哥」,人有些慢熱,骨子裡有些傲氣。我也屬於那種表面客氣,眼神中充滿傲慢的人。所以,我倆就脾氣相投了,經常我們會聊些做餐飲的價值觀「儘量把餐飲往好做」。
董哥姓董,但是不是很懂食物,他精通的是餐飲的管理。用管理控品質,把重心放在前端服務與市場的方向上,從正規軍出來的人,操作餐飲思路清晰,不驕不躁,不溫不火。不進後廚,卻把烹飪的精髓理解得深入透徹。
董哥的京澤田管理很有意思,收銀臺沒有人,誰方便誰收。員工大部分都在二樓後廚,一樓散臺有時候留一個廚師,服務員就他一個,隨叫隨到,忙不過來,後廚跑出來頂上。客人要問菜品細節,廚師對答如流,顧客感覺這店服務員對餐品很了解啊。這就是我深入探店的體驗。
大眾總愛拿馬雲說事兒,餐飲行業也愛拿海底撈說事兒,坐在一起就談論海底撈的服務學不會,要我說不用學海底撈,把京澤田這種奇葩的服務模式學會也算厲害了,這就是一個餐飲特種部隊,可團戰,可單挑,從收銀到後廚全能。
董哥知道我最近在包頭有探店計劃,第一時間就約到我,且探店過程除了看廚師全程演示壽司、魚生的出品,其它時間多是在「話聊」中進行,聊美食他又聊不過我,只能聊聊餐飲管理,彰顯他的專業,在他面前我聊餐飲是真不專業。
京澤田,用什麼來吸引食客,主打的是什麼?這是我從認識董哥第一天就一直追問的問題。現在他終於給出了答案——手握壽司。光說手握壽司,大家不會有感覺,需要一個前期的體驗,你再去品嘗一個手握壽司,感覺就像站在後廚吃到「人情味」,像一首歌曲加上電影片段,有了畫面。
董哥讓店裡的日料廚師給我做了一遍手握壽司的演示,先切三文魚,講究紋路清晰,切好備用。準備一碗清水,手蘸水,去將米握成一個飯糰,三文魚中部按下一點綠芥,將米放在上面,再用標準的手勢,握緊收型。我對日料不是很懂,上次去日本也沒吃啥好東西,客觀的描述,才是對董哥的京澤田最大的支持。一個個粉嫩的三文魚壽司擺在盤中,形式感的加持,讓這份壽司增了值。
我們在做品鑑的時候常會說色、香、味、型、意、器。,這些我理解就是五感的體驗。視覺看色,嗅覺聞香,味覺品味,觸覺感受,伴隨著店中悠揚的日語歌曲,聽覺也有了享受。手握壽司,也有套吃法,食神蔡瀾先生曾有示範,食指與中指彎曲,用中間的指縫夾住壽司,輕蘸一點醬油,再送入口中。
三文魚的手握就要再聊聊三文魚,三文魚的產地不同,價格也不同,有智力的,有挪威的,董哥店裡的三文魚後期會標出產地,我分別嘗了手握和三文魚刺身,入口有惹人的香氣,厚切魚肉在口中咀嚼,得到極大地滿足。懂吃的朋友可能會說,不吃三文魚,吃金槍魚,來吧,這裡也有。
京澤田是一個日式小館,裝修有日本風,一樓散臺,二樓是包間與卡座。光線設計很有趣味,射燈將區域虛擬劃分,讓不熟悉的人也少了些許尷尬,想看清對方就往前坐坐,覺得累了又可半隱在陰影裡,只有桌上的美食,在暖光的照射下誘惑著你,仿佛對你說:「你來啊!」
京澤田用平板點餐,裡面大致分為刺身、壽司、烤物、炸物、拉麵、飲品等幾大類,各式日本酒飲,品類較多。我每次去點餐比較簡單,一般是壽司、刺身、加一碗麵,有貴客的時候會點一條烤活鰻。吃日料是一個豐儉由人的事兒,京澤田的客單價在100元左右,就可以吃得不錯,地址在內蒙古包頭市昆區鋼鐵大街與市府西路交叉口南30米路西。
這次京澤田的探店屬於一個前傳,期待京澤田的手握壽司改進後大賣,那個時候多說說美食,少聊聊董哥,讓不喜歡他的人,喜歡上他的店,這樣客源可以全覆蓋。我是騫味懂美食,懂餐飲。有多懂?略懂,略懂,略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