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身患重病的女博士名叫楊楠,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5年前被診斷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最近2年,和她結婚8年的丈夫對她不管不問,可以說,是拋棄了她。
楊楠自從生病後一直在娘家治病,剛得病的時候,丈夫在國外工作,照顧不方便,但會寄錢回來。後來,丈夫在江西南昌一所高校工作,生活相對穩定,結果卻聯繫不上了。
現在,楊楠面臨被迫停藥的困境。因為父母已經花光所有積蓄,還有外債,每個月近2000元的醫藥費再無力拿出。
無奈之下,楊楠求助媒體,在他們的幫助下,雖然一波三折,但她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丈夫杜先生,且願意和她溝通。但出現的丈夫,想和楊楠離婚,以甩掉這個包袱。
杜先生表示,自己40歲了還沒有孩子,楊楠無法給他一個完整的家,加上,楊楠的病就是無底洞,經濟上很難承受,提出離婚。
後來,楊楠接受離婚的現實,但條件是希望杜先生給予自己經濟上的補償,以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
其實,對於這樣的故事,我們身邊經常發生,夫妻中的一方出現意外,另一方就會選擇離開,或是經濟問題,或是壓力問題,抑或是其它原因,但每次看到這樣的事情,我們又不禁會想,婚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夫妻大難臨頭,就選擇各自飛呢?
心理學家卡倫霍妮在《婚姻心理學》一書中說到:「婚姻是雙方做出的無條件承諾,婚姻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做出的一生的無條件承諾。」
可見,婚姻的本質是承諾和責任。
對於故事中的杜先生,可能很多人覺得他無情無義,沒有履行婚姻的責任和承諾,沒有盡到丈夫的義務。因為夫妻就是要相互扶持,相互理解,一起應對困難和挫折的。
其實,杜先生在楊楠剛生病的時候,也是非常著急,盡力想辦法給妻子更多的關心和照顧,但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他覺得壓力重重,一方面是經濟上的,另一方面是生活上的,比如傳宗接代這件事,對於他來說就是很大的壓力。因為在採訪中,我們看到杜先生的家人,以及杜先生本人多次提到生孩子的問題。
現實是,楊楠的身體根本不允許生育,我想,這也是她答應好聚好散的原因。
婚姻不是單單依靠感情來維繫的,甚至就不靠愛情來維繫,而承諾的兌現,自然變得很難完成。
換句話說,我心裡愛著你,但現實中我已經沒有能力去愛你了。
有人還可能會說,難道沒有孩子就不能生活了嗎?更何況對方是重病狀態,真的忍心提出離婚嗎?
忍心與否,是一個選擇問題,而選擇就是有所取捨。相對於傷害對方帶來的自責,杜先生或許覺得自己承受的壓力更值得同情。
更重要的是,婚姻,終究是一場冒險。
霍妮說:「既然婚約是一種責任,那它意味著什麼呢?婚約是公開的海誓山盟,是遇見任何艱難險阻也要履行的誓言。沒錯,結婚是要冒些風險的,但是婚姻卻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圓滿,說到底,這也是一個值得冒的風險。」
可見,雙方是否願意冒險,取決於是否值得。
也就是說,對於杜先生來說,楊楠現在已經不值得他再去冒險了,於是選擇離開。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杜先生有錯,而是想說,婚姻是雙方一起經營的,一方的決定是由另一方的做事風格決定的。
採訪中,杜先生也談到妻子楊楠的不足,比如性格倔強等等,或許是生病導致的情緒不穩定,抑或是本來就有些丈夫看不慣的性格問題。
但從楊楠最後的表述中,我覺得她還愛著杜先生的。她說,自己願意成全對方,讓他的後半生有個幸福美好的家庭。
或許,楊楠的放手,是對杜先生最後的愛,也是最好的愛。
我們常說,患難見真情,這個「真情」可能是愛的證明,也可能是離開的選擇,總之,無論哪種都是「真的」感情。
面對婚姻中的不確定,我們該怎麼辦呢?
這是一個必然會存在的問題,因為不確定是生活的本質。
首先,認識到不確定因素的存在。
當一個人能夠認清婚姻具有不確定這個真相,就不會執念太深,認為自己不可能離婚,或對方提出離婚不肯接受。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對婚姻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而是想說,婚姻畢竟是兩個人的事情,一方出現不確定,我們要理性應對。
就像故事中的楊楠,在這一點上做得比較好,或許她知道對方已經下了決心離開,挽留也是沒用的。
其次,有時的放手,是最好的選擇。
有些人無法接受離婚的現實,哪怕婚姻已經是形同虛設,因為他們把婚姻失敗看成人生失敗。但有時的放棄,是最好的選擇。就像故事中的楊楠,她即使不接受離婚,又怎樣呢?她依然無法得到她想要的關心和愛。
從這個角度來說,她選擇成全對方,是正確的。
但這裡,我覺得杜先生做的有所欠妥,一是他不該失聯,因為有什麼事,還是直說比較好,逃避,不解決問題;二是他不該辱罵對方,因為那也是一種傷害,甚至比身體的傷害更大。
我想說的是,他想選擇離婚,是可以的,但要做好相關工作,而不是玩失蹤,躲起來,有責任感的人是敢於面對問題的人。
再次,獨立,就是一個人的底氣。
獨立,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還有心理上的。就像楊楠,她經濟上不獨立(她的工作情況沒有具體介紹),導致精神上更依賴對方,所以需要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很累。
雖說她因為身體原因,無法賺錢,但如果內心強大,或許會活得相對輕鬆。
但不管怎樣,生活在繼續,希望她早日恢復健康。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的開篇就說到,人生苦難重重,告訴了我們痛苦的必然性和徹底性,而我們能做到就是如何應對問題。
其實,通過這個傷心、無奈的故事,我想說的是:
其一,婚姻是有風險的,提升自己的識人能力;
其二,意識到錢的重要性,趁年輕多多賺錢;
其三,讓自己值得愛,這樣才能擁有美好婚姻。
對於故事中的兩個人,特別是杜先生,談不上對錯,因為那只是個人的選擇問題。我們也不要用「妻子生病,丈夫一定守護」來綁架他。
歡迎留言說說自己的看法。
本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