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戰偉
農穩社稷,糧安天下。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當前,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蔓延造成糧食安全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也對我國糧食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了包括「保糧食能源安全」在內的「六保」任務,彰顯了黨中央對確保糧食安全的決心和信心。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農業高校作為農業科技、人才和智力的集聚地,在發揮特色和優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河南糧食核心區建設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發揮農業高校在糧食生產科技研發中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實踐證明,科技在推動農業現代化、穩定和保障糧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顯著。當前,隨著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的快速推進和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糧食生產呈現出許多新業態、新形態,也出現一些新形勢、新問題,對農業高校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此,農業高校要持續發揮高層次人才集中、學科門類齊全、科研條件完善、協同攻關實踐經驗豐富等優勢,瞄準制約糧食安全的關鍵科學問題,既面向國際科學前沿開展研究,引領糧食生產的發展方向,又瞄準應用技術開展研究,解決好糧食生產當下的問題。要圍繞糧食生產全產業鏈,以促進糧食豐產、優質為目標開展協同攻關,不斷增強小麥、玉米、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農機農藝配套技術、智慧農業技術、綠色無公害減災技術、水肥一體化高效利用技術、糧食深加工技術等技術的研發力度,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探索實施供給側改革,不斷完善糧食生產循環鏈,延長糧食生產的產業鏈,提升糧食生產效益鏈,實現糧食生產的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
發揮農業高校在糧食生產科技推廣中的重要作用
服務社會是農業高校的辦學職能之一,也是農業高校的優勢和特色。在長期辦學過程中,農業高校以其特殊的學科特點,始終紮根沃土,在推廣先進農業技術、傳播農業文明,特別是在持續推動糧食增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河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糧食生產方面的新品種研發和轉化走在了全國前列。但是與保障國家安全的要求相比較,還存在農業高校實驗室研究與生產應用聯繫不夠緊密、糧食生產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率不高、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價值未能完全顯現等問題。為此,在新形勢下,農業高校要進一步突出「服務社會」的職能,發揮農業高校科技在糧食生產中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建立主要糧食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業態示範區,輻射和帶動糧食生產提質增效;通過加強與農技推广部門、糧食生產加工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糧大戶的合作,增強糧食生產科技含量;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務實舉措,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價值導向,調動農業高校參與糧食生產的積極性,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通過深度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增強科技的引領作用;通過打造政府主導、高校牽頭、農技推廣、糧食種植、農資生產、食品加工等糧食安全產業鏈關鍵環節共同參與的共同體,匯聚各方力量和優勢,增強糧食生產各環節的銜接,真正使農業高校的人才、科技優勢轉化為生產優勢。
發揮農業高校在糧食生產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人才培養是高校第一職責。高質量的人才隊伍是確保糧食安全的根本,也是促進糧食生產能力持續提升的力量源泉。我省農業高校在師資力量、教育教學條件和人才培養實踐方面優勢明顯。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和河南省大力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糧食增產科技支撐行動計劃、百名科技人員包萬村行動等,為高校發揮優勢培養糧食生產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站在確保糧食安全長遠發展的角度,農業高校一方面要牢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提升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培養更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時代大學生;強化實踐教學力度,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增強大學生投身糧食生產實踐的能力;積極協調社會資源,出臺扶持政策,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到糧食生產一線就業創業。另一方面,農業高校要充分發揮師資優勢,開展形式豐富、靈活多樣的培訓活動,依託脫貧攻堅專項培訓、「三區」科技人才培訓、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等成熟的培訓項目,面向農技推廣區域站、鄉鎮站人員,以及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開展培訓,提高他們的科技素質、職業技能,打造一支留得下、用得上的糧食生產「領頭人」隊伍;積極與農技推广部門相結合,與基層農技服務人員協同開展「進村入戶」技術指導服務,大力推行「農民田間學校」和「網際網路+農技推廣+人才培養」服務,拓展糧食生產人才培養渠道。
發揮農業高校在糧食生產智庫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糧食生產已成為一項包括基礎理論研究、新品種選育、種植加工、政策制定、產業鏈構建等在內的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學科交叉研究,從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兩方面同時發力,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的科學技術,高校學科門類齊全的特點為其在糧食生產中發揮智庫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礎。農業高校一是要發揮在糧食生產發展規劃制定方面的作用,統籌耕地分類保護與生態分區、產量潛力評估、品種結構布局、高標準糧田建設、配套政策等綜合因素,運用和吸納各個學科的研究成果,推動糧食生產長遠健康發展;二是要發揮在糧食生產重大決策諮詢方面的作用,從糧食生產政策制定、結構調整、質量評價、科學論證等方面,深入開展理論研究,為國家和區域糧食生產重大戰略實施、重大工作部署提供決策依據;三是要發揮在預警減災機制建設中的作用,針對糧食生產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綜合氣象、地理、信息、種植、植保、農藝等多學科力量,對重大氣候災害、病蟲災害進行預警幹預,減少外部環境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四是要發揮在標準制定方面的作用,瞄準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特點,制定一批種植標準、管理標準、加工標準、技術標準,促進糧食生產的規範化科學化水平。
(作者系河南農業大學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