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聯社近日發布的報導稱,韓國法院日前已經通過公告的方式,正式向作為被告的新日鐵住金送達了一份扣押資產判決書。之所以會採取這樣的方式,主要是因為在二戰韓國勞工索賠案中,韓國法院判決被告新日鐵住金敗訴,但由於被告方拒不執行判決,韓國法院採取強制措施變賣該企業在韓國的全部資產抵扣賠償金。
從此次韓國法院的動作中可以看出,青瓦臺在二戰韓國勞工一事上,已經不打算給日本留下一絲餘地。繼去年10月份韓國二戰勞工倖存者將日本告上聯合國之後,今年韓國法院就宣布將沒收日企在韓資產,無疑拉開了日韓新一輪有關二戰歷史遺留問題的紛爭。
在當年的二戰時期,日本曾對整個半島進行了殖民統治,有超過300家日本企業曾在半島開設分公司,並毫無人性的在當地強制徵用了大批的勞工,榨取他們的血汗為自己賺取利潤。二戰結束之後,日韓兩國直到1965年才實現邦交正常化,並就有關戰後賠償問題籤訂了《日韓請求權協定》。
當時日本向韓國支付了3億美元的賠償金,並在此後宣稱日韓兩國已經解決了賠償一事上的法律問題。但是韓國堅持認為,慰安婦、原子彈爆炸受害者等賠償請求依舊存在分歧,甚至連二戰韓國勞工的賠償問題都沒有徹底解決。
例如現在的三菱公司就堅持認為,二戰時期的三菱重工和他們毫無關聯,因此多次拒絕支付賠償金,以至於日韓兩國從官方到民間在這類敏感議題上一直都存在著對立情緒。
事實上,日韓之間在二戰歷史遺留問題上存在的分歧比外界想像的更加嚴重。尤其是在二戰結束之後,日本右翼餘孽主導的政府對於當年的歷史拒絕謝罪,甚至還通過修改教科書企圖毀滅那段罪惡的過往,這無疑加深了各國人民對日本的仇恨。
前段時間日本疫情爆發之後,韓國民眾就在青瓦臺的請願網站上投票,要求政府終止所有對日本的防疫物資援助計劃。甚至連地方政府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向日本輸送防疫物資,都被當地民眾狠批,還要求地方行政長官引咎辭職向國民謝罪。可見日韓之間想要達成全面和解,要走的路還有很長,當然,日本還欠我國無數個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