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伊始,家住畢節的 5 歲半的小寶(化名)趁大人不在家,用家裡的農用鍘刀玩耍,把自己的左手掌從手腕處齊刷刷的切了下來。
意外發生後,小寶的家長連夜將孩子送往貴州省華夏骨科醫院。歷經兩天兩次緊急手術,手術時間累積長達 14 個小時,該院顯微外科的醫生們接力為小寶進行斷掌再植,成功將切斷的手掌接了回來。
7 月 14 日,小寶在 ICU 觀察期內情況良好,轉入了普通病房,記者走訪了貴州省華夏骨科醫院顯微外科,據統計,每月該科室斷肢再植手術達到了 70 餘例,其中有近 50 例屬於斷指傷。醫生表示,斷指傷的兒童傷者數量也在逐漸上升," 多數以農村兒童為主,都是家長看管不利造成,而假期則是高發時段。"
悲劇發生 輾轉兩地就醫
小寶的家長告訴記者,7 月份開始,小孩讀的幼兒園放暑假了," 家裡面的大人各有各忙,也沒有時間專門守著孩子,所以這段時間他都是一個人在家裡玩。"
意外是發生在 7 月 10 號下午,當時在外忙著的家長突然聽到院子裡孩子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慘叫,於是立馬就跑回院子,看見放在院子裡的鍘刀上一片血跡,孩子就坐在旁邊大哭," 整個左手掌掉在地上,現場是大灘的血。" 孩子的姑姑說,娃娃的傷口不斷地噴射鮮血,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自己都被嚇得腿軟了。
孩子的哭喊聲也驚動了鄰居們,隨後大家七手八腳的就把小孩和切斷的手掌一起送到了離得最近的縣城醫院,又馬上通知了孩子在雲南打工的父親。
" 縣醫院的醫生說,需要馬上進行手術,孩子的手還有希望接回來,但是縣裡的條件做不了這麼精密的手術,所以建議我們送到貴州省華夏骨科醫院。" 姑姑說,於是全家連夜又趕往貴陽,當晚 22 時左右,終於趕到了醫院。
" 事後回想起來,孩子肯定是在家裡看見我們用鍘刀切豬草,想要模仿大人,但是鍘刀太重了,才會切到了手掌。" 姑姑說。
兩場手術接力 14 小時 成功接回斷掌
斷肢再植就是將因事故被機器切斷,或在交通事故中斷離的手指、手、手臂或腳,重新接上,並儘量保持其功能性。" 重接斷離的肢體並使其重新擁有功能,就需要把血管、神經以及皮膚和骨骼縫合在一起,手術要在顯微鏡下操作,這也是顯微外科的主要手術內容。" 貴州華夏骨科醫院顯微外科主任張晶說,手術最大的挑戰,是要把被切斷的所有血管及神經全部接上。
" 用比頭髮絲還要纖細的縫合線將血管、神經一一重新吻合,其精細化程度相當於米上刻字。" 張主任說,再加上患者年齡小,血容量少,耐受力差,血管細小,血管脆嫩、吻合難度大,手術風險比大人要大很多。而且肢體已經完全斷離且已經斷開長達 8 小時以上,必須趕緊手術。
當晚,手術臺前,主治醫生韓健先小心翼翼的清理創面,接著找到血管、神經、肌腱的斷端,在顯微鏡下,用嫻熟的手法小心翼翼縫合每一根斷裂的血管神經,歷經 8 小時,小寶的手術終於完成,從手術臺轉至 ICU 病房觀察。
" 第 1 次手術完成不到 12 小時,我們發現孩子的血管有一側不回血,即動脈輸出血而靜脈不會回流,這樣的情況需要再進行二次手術。" 醫生說,隨即,醫生就與守在 ICU 病房外的家屬進行了溝通。家屬也同意進行二次手術,孩子的爸爸籤署了手術同意書。
第 2 次手術中,醫生從孩子的右腿腕部截取了部分血管為其重新接駁血管,在手術室外焦急等待 6 小時後,手術等燈終於熄滅。" 手術成功,還要在 ICU 內觀察一段時間。" 醫生說。
14 日小寶在 ICU 觀察期內情況良好,轉入了普通病房,記者在病房內看到,小寶左手纏著厚厚的染血的紗布,其間還明顯看到冷冰冰幾根鋼針在紗布縫隙處矗立著,觸目驚心,孩子很堅強,也沒有哭鬧。
主治醫生表示,孩子恢復情況良好,但是小朋友的手腕是否真正成活,還要看接下來的護理和應對。要在康復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那以後基本生活還是能夠與常人無異。
顯微外科接斷指 每月有 50 例
小寶發生意外的一周之前,貴州省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 2019 年學術年會暨學會交流大會在貴州華夏骨科醫院舉辦。
作為我省最早發展顯微外科的醫院之一,該院顯微外科副主任張晶在會上表示,該科室收治的傷者中以年輕男性體力勞動者為主,值得注意的是,斷指傷的兒童傷者數量也在逐漸上升。顯微外科每月平均要進行 " 斷指再植 " 近 50 例,臨床需求日益增大。" 尤其是假期開始了,預計病房裡的小病號,將會不斷的上升。"
她表示,在多年的手術累積中發現,斷肢傷中數量最多的斷指意外,傷者以年輕的男性體力勞動者為主,大多都是機械操作不當造成。令人值得注意的是,斷指傷的兒童傷者數量也在逐漸上升," 多數以農村兒童為主,都是家長看管不利造成。" 據統計,每月該科室斷肢再植手術達到了 70 餘例,其中有近 50 例屬於斷指傷。
據了解,本次學術大會作為貴州省顯微外科領域盛會,旨在加強我省與顯微外科學界的學術交流,為貴州省顯微外科醫學事業注入新活力。
" 現在的顯微外科發展很快,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多,除了斷肢再植,還運用於頭皮撕脫修復,游離皮瓣修復等外科傷中。" 張主任表示。
醫生分析 兒童骨傷兇器之首是洗衣機
張晶醫生表示,在手足斷裂的兒童骨傷當中,首當其衝的兇器就是渦輪式洗衣機," 每年都要發生多起洗衣機咬斷手指的意外。這些事故大多是假期,高發的年紀是 10 歲到 15 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可以獨立做一些家務,洗衣服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最容易發生洗衣機絞傷。" 張醫生指出,高發時間是在假期,這也和做家務聯繫在了一起。
其次,傷人最多的是農村的鍘草機和打穀機等農用設備,但是這類機械傷人的對象,大多在 3-5 歲。張醫生說,這個年紀的小孩好動,對事物又好奇,對危險沒有足夠的認識,常常因為好奇去觸碰尚未停止轉動的機器皮帶,從而絞斷手指。而這類離斷傷,屬於旋轉撕脫,常常出現切口不齊,肌腱、神經、血管等再植難度都很大," 及時再植成功,功能是否恢復都難講,對孩子今後的生活都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另外,醫生提醒,後座沒有系安全帶也是傷害小孩子的一大不良習慣。除了坐後座不系安全帶,不安裝兒童座椅之外,有些家長還有抱著孩子坐車的習慣,實際上抱著孩子也增加了孩子受傷的危險因素," 一旦發生車禍,巨大的衝擊力會讓在抱在懷裡的孩子首當其衝受到撞擊,相當於成了大人的安全氣囊。" 醫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