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下午,一名老人被送到遂寧市中心醫院急救中心。老人的右前臂幾乎已經被離斷,僅剩極少的皮肉組織保持連接。
「天吶,傷的這麼嚴重!」接診的醫護人員發現情況緊急,一邊為老人檢查傷口和包紮,一邊緊急通知醫院手顯微外科住院部。
顯微鏡下「穿針引線」7小時
斷掉的前臂接上了
「醫生,請儘量保住手!」在溝通之中,老人及其家屬都表現出了極強的保肢願望。
斷肢再植術是一項系統工程,對醫生的技術要求極高,而患者何某雲已經71歲高齡,體質差、血管彈性差、斷面汙染且不整齊……斷肢再植的條件極差,手術失敗率較高,對醫生的顯微技術要求更高。但是患者和家屬如此強烈的保肢願望,手顯微外科的醫生們決定「拼一拼」。
清創、建立尺橈骨內固定、縫合肌腱及血管神經……2根動脈、5根靜脈、3根神經,最細的血管神經的直徑只有1毫米左右,縫線比頭髮絲還細,要想精確的對它們進行縫合,必須在顯微鏡下進行,一針一線都至關重要。
在3名醫生的共同努力下,整場手術也耗時7小時,何某雲的斷臂成功再植。
受傷過程尚不清楚
4日上午,醫生蘇登來到病房,輕輕的按了按老人的右手指,發現再植的右手顏色紅潤,按壓甲床變白,鬆開後很快變紅。他對老人的家屬說:「毛細血管回流反應正常,手的皮膚也很溫暖,這證明斷肢血供恢復得很好,說明手術很成功。但術後2-3天都是發生血管危象的高峰期,還需要繼續觀察和接受治療。」
此時,老人也已經甦醒,但已記不起事發當時的具體情況,只記得自己到隔壁廠去玩,不小心碰到了機器。
據老人的家人介紹,老人是船山區河沙鎮人,平時在市城區城南片區看守木材,隔壁是一個工廠。但具體是如何受傷的,他們目前也未知。
知識多一點
斷肢再植是指將完全或不完全離斷的肢體在光學顯微鏡的助視下,重新接回原位恢復血液循環,使之成活並恢復一定功能的高精細技術。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對於斷肢保存和轉運至關重要。
1
發生肢體離斷意外怎麼辦?
離斷肢體應用清潔敷料包紮以減少汙染。若受傷現場離醫院較遠,應採用乾燥冷藏法保存,即將斷肢清潔敷料包裹,置入塑膠袋中密封,再放入加蓋的容器中,外周放入冰塊保護。切忌將離斷肢體浸泡於任何溶液中。
2
斷肢再造也有時限要求
斷肢再植手術越早越好,一般以外傷後6-8小時為限。
3
關於斷肢再植手術
斷肢再植手術是一項精密的顯微外科技術。術中需要按順序進行骨折固定、修復多組屈伸肌腱,吻合多根靜脈動脈及修復神經,閉合創口,手術耗時較長,一般都是好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
手術過程中,需要有一支經驗豐富、默契和精力充沛的團隊,手術過程中要不急不躁,合理分配體能、精力,協作完成精密的血管吻合,以確保手術成功。
另外,肢體遠端血管神經都很細,肉眼看不清,必須具有光學工具如顯微鏡,醫生在顯微鏡下才能在最細僅1毫米的血管神經上「穿針引線」。
來源:遂報全媒體記者 陳曦
編輯:李 柳
責編:陸小曉
審核:周一帆
監製:杜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