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一71歲老人手臂被切斷,醫生「穿針引線」7小時為其接上

2020-11-23 騰訊網

1月3日下午,一名老人被送到遂寧市中心醫院急救中心。老人的右前臂幾乎已經被離斷,僅剩極少的皮肉組織保持連接。

「天吶,傷的這麼嚴重!」接診的醫護人員發現情況緊急,一邊為老人檢查傷口和包紮,一邊緊急通知醫院手顯微外科住院部。

顯微鏡下「穿針引線」7小時

斷掉的前臂接上了

「醫生,請儘量保住手!」在溝通之中,老人及其家屬都表現出了極強的保肢願望。

斷肢再植術是一項系統工程,對醫生的技術要求極高,而患者何某雲已經71歲高齡,體質差、血管彈性差、斷面汙染且不整齊……斷肢再植的條件極差,手術失敗率較高,對醫生的顯微技術要求更高。但是患者和家屬如此強烈的保肢願望,手顯微外科的醫生們決定「拼一拼」。

清創、建立尺橈骨內固定、縫合肌腱及血管神經……2根動脈、5根靜脈、3根神經,最細的血管神經的直徑只有1毫米左右,縫線比頭髮絲還細,要想精確的對它們進行縫合,必須在顯微鏡下進行,一針一線都至關重要。

在3名醫生的共同努力下,整場手術也耗時7小時,何某雲的斷臂成功再植。

受傷過程尚不清楚

4日上午,醫生蘇登來到病房,輕輕的按了按老人的右手指,發現再植的右手顏色紅潤,按壓甲床變白,鬆開後很快變紅。他對老人的家屬說:「毛細血管回流反應正常,手的皮膚也很溫暖,這證明斷肢血供恢復得很好,說明手術很成功。但術後2-3天都是發生血管危象的高峰期,還需要繼續觀察和接受治療。」

此時,老人也已經甦醒,但已記不起事發當時的具體情況,只記得自己到隔壁廠去玩,不小心碰到了機器。

據老人的家人介紹,老人是船山區河沙鎮人,平時在市城區城南片區看守木材,隔壁是一個工廠。但具體是如何受傷的,他們目前也未知。

知識多一點

斷肢再植是指將完全或不完全離斷的肢體在光學顯微鏡的助視下,重新接回原位恢復血液循環,使之成活並恢復一定功能的高精細技術。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對於斷肢保存和轉運至關重要。

1

發生肢體離斷意外怎麼辦?

離斷肢體應用清潔敷料包紮以減少汙染。若受傷現場離醫院較遠,應採用乾燥冷藏法保存,即將斷肢清潔敷料包裹,置入塑膠袋中密封,再放入加蓋的容器中,外周放入冰塊保護。切忌將離斷肢體浸泡於任何溶液中。

2

斷肢再造也有時限要求

斷肢再植手術越早越好,一般以外傷後6-8小時為限。

3

關於斷肢再植手術

斷肢再植手術是一項精密的顯微外科技術。術中需要按順序進行骨折固定、修復多組屈伸肌腱,吻合多根靜脈動脈及修復神經,閉合創口,手術耗時較長,一般都是好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

手術過程中,需要有一支經驗豐富、默契和精力充沛的團隊,手術過程中要不急不躁,合理分配體能、精力,協作完成精密的血管吻合,以確保手術成功。

另外,肢體遠端血管神經都很細,肉眼看不清,必須具有光學工具如顯微鏡,醫生在顯微鏡下才能在最細僅1毫米的血管神經上「穿針引線」。

來源:遂報全媒體記者 陳曦

編輯:李 柳

責編:陸小曉

審核:周一帆

監製:杜 波

相關焦點

  • 5歲女孩右手腕被連根切斷 經6小時成功接上(圖)
    小女孩今年5歲,名字叫小邦。她和父母住所的一樓,開了家鋸木廠。12月16日下午,小邦跑進廠裡玩耍,右手腕不慎被正在開動的機器連根切斷,整個手掌都掉了下來。  所幸送醫及時,已經下班的8名手外科醫生被半路叫回,加班做了這臺耗時6個小時的手術。  目前,小邦的斷手已經接上,情況穩定。醫生說,將來恢復正常功能沒問題,只是力量會差點。
  • 女子意外壓斷手臂 醫生妙手「拼接」6小時接回
    接下來主要是進行功能性訓練,希望恢復一些基本的功能。」昨天,58歲的吳鴻珠再次走進嘉興市第二醫院的骨科診室,副主任醫師陳斌對她進行了複查,聽到陳醫生的話,吳鴻珠臉上浮現出微笑,人也放鬆了一些。看著已經完整接上的手臂,再回想一個半月前那場噩夢,她仍感覺到恐懼:徹底斷裂的手臂就像電影畫面一樣恐怖血腥,因為失血過多,她在死亡線上徘徊,隨時要接受截肢的殘酷現實……不幸中的萬幸是,醫生精湛的技術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讓離斷的手臂重新接回了吳鴻珠的身體。
  • 鍘刀切斷男童手腕斷掌再植好歷經 14 小時
    暑假伊始,家住畢節的 5 歲半的小寶(化名)趁大人不在家,用家裡的農用鍘刀玩耍,把自己的左手掌從手腕處齊刷刷的切了下來。意外發生後,小寶的家長連夜將孩子送往貴州省華夏骨科醫院。歷經兩天兩次緊急手術,手術時間累積長達 14 個小時,該院顯微外科的醫生們接力為小寶進行斷掌再植,成功將切斷的手掌接了回來。
  • 4名醫生接力手術 12小時接上斷掌
    鄒凡重上手術臺前,用手機拍下了梁志強和蔡材樑在顯微鏡下做手術的畫面,背後的電子鐘顯示的時間是「04:48」。3條動脈、4條靜脈、3條神經、18條肌腱,12個小時裡,東莞市中醫院的4名醫生接力手術,終於將它們一一接上,患者的斷掌重回手腕。半個月前,在寮步鎮做廚工的關康(化名)在砍豬骨時不慎砍斷自己的左手,東莞市中醫院骨六科醫師團隊為其緊急施行斷掌再植手術。
  • 手臂被捲入機器筋斷皮脫 醫生連續奮戰近7小時妙手「復原」
    N海都記者 近日,在一家電子廠上班的王大姐,手臂不慎捲入機器,右臂被皮膚大面積撕脫傷。福州中德骨科醫院的醫生連續奮戰6個多小時,最終讓她的手臂「失而復得」。 想把機器邊緣的水擦乾 右手臂被捲入剪板機 王大姐是電子廠的老員工,對於工作一直是勤勤懇懇,她負責剪板機的運行和操作。
  • 河南一對老夫妻年齡總和211歲 老婦可穿針引線
    105歲的張新妞穿針引線,兒子平長松湊在身邊觀看丈夫平木虎106歲,妻子張新妞105歲  河南禹州一對老夫妻年齡總和211歲 常說吃虧是福    記者 杜文育 實習生 蔣雨桐 文圖    [矍鑠]  百歲老人穿針引線  農家小院葡萄架下,並排兩個輪椅上,分別坐著一男一女兩位老人,他們正是平木虎和張新妞。  和年長一歲的丈夫相比,105歲的張新妞更加矍鑠。她滿面紅光,笑容浮動,花白頭髮梳理得整整齊齊,黑色汗衫上印著一隻大大的花蝴蝶,看著根本不像一位百歲老人。
  • 砍豬骨砍斷手,4名醫生12小時接力手術,斷掌成功接上!
    「拼了命的三月」,對東莞市中醫骨六科的醫生而言,記憶深刻。疫情之下,他們首次為一名斷掌患者成功地進行了再植,3根動脈、4根靜脈、3根神經、4塊腕骨、18條肌腱,在12小時不間斷的手術中一一接上。斷掌再植,放眼全國這都是一項高難度的手術。
  • 幼童手臂塞進絞肉機 顯微鏡下手術接回斷掌(圖)
    絞肉機「咬」住一歲半幼童小手   深圳新聞網訊 前天上午,1歲半的樂樂拿著一根紅蘿蔔想學父母絞肉,沒想到小手卻跟著紅蘿蔔絞進了機器裡,連人帶機被緊急送到北大深圳醫院搶救。醫生和消防員合力救出絞爛的小手,經過8個小時的手術,用比髮絲還細的手術縫線接回斷掌斷指。
  • 打工女孩4根手指斷成13截 醫生花15小時接上(圖)
    這是4月21日發生在張家港的慘烈一幕,傷者是名21歲的打工女孩。  幸運的是,緊急送醫後,10位醫生花了將近15個小時,終於成功將13截斷指全部成功接上。主治醫生表示,目前女孩傷口恢復情況良好,但由於病例比較罕見,手指能否全部成活,還需要再觀察一周時間。
  • 濰坊市中醫院成功救治一手臂缺血20小時患者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曦 濰坊報導4月28日,濰坊市中醫院總院區介入醫學科成功救治一位手臂缺血20小時的患者。介入醫學科尹春暉主任帶領團隊精準操作,迅速疏通了堵塞的前壁動脈血管,為手臂的存活挽回生機。挽救一隻手,讓一個平凡家庭的「頂梁柱」再次撐起一片天。
  • 上海108歲男壽星迎來第九個"本命年" 不戴眼鏡也能穿針引線
    穿著紅色羽絨服的秦萬巨坐在躺椅上,戴著老花鏡正在查字典,老人看上去精神不錯。「爸爸上午起床後,一般會讀一讀報紙。小時候家裡窮,爸爸只念到了小學四年級,碰到不認識的字,他就查字典。」兒子秦世裕說。  不用人攙扶,秦萬巨從自己的房間走到了廚房,吃了5個湯圓後就一推碗示意吃飽了。「今天怎麼白煮蛋也不吃了? 老人的飲食控制得很好,飯吃六分飽,多一口也不要,他會撥到兒子的碗裡。」
  • 男童玩封口機 右前臂被切斷
    爺爺心有餘悸地說,他們是湖北人,在福州倉山城門鎮林浦村開了個豆腐坊,6月23日上午10時許,奶奶準備關店門,突然來了兩個熟客,想買兩杯豆漿,奶奶就放下小飛,去打包豆漿,沒想到,小飛麻溜地爬上凳子,將小手伸進封口機。封口機是自動感應的,還處在高溫狀態,它應聲落下,當場將小飛的右前臂切斷,切口還被燙傷。小飛號啕大哭,家人抱著他,趕到附近的診所,醫生趕緊幫忙止血。
  • 鹹陽71歲老人自創簡體biang字 學會了沒?
    陝西人都知道「biang biang面」,但因其筆畫繁多,很多人不會寫。鹹陽一名71歲的老人自創了一個簡體「biang」字,其字形既形象又貼切。  1月11日下午2時許,鹹陽市統一廣場西邊,一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蘸著水,揮舞著長筆,在地上書寫大字,老人兩旁兩個小女孩也拿著長筆,在老人的指導下,書寫大字,兩個小女孩寫字有板有眼,而且字跡規整,引來眾人圍觀。  老人稱,兩個小女孩是他的孫女,今年都5歲,還沒有上學,這幾天沒事,他便帶孩子出來練字。
  • 福州2歲男童手臂被絞斷!兇器很常見!
    近日,福州2歲男童小飛(化名)在玩耍時,不慎將右前臂伸入奶茶封口機,手臂瞬間被絞斷!關鍵時刻,市二醫院的醫生爭分奪秒,事發一小時後就為小飛進行了手術。醫院了解了小飛的傷情後,立即為其開通綠色通道,急診科、搶救室、手外科、麻醉、手術室、ICU等多科室協作,術前檢查和患肢預先處理同時爭分奪秒進行,原本需準備3、4小時的急診,受傷後僅1小時,小飛就接受手術。經過5個小時艱難的搶救工作,共接通3根動脈、3根靜脈,斷臂再植手術成功進行,小飛右前臂恢復往日的完整性。
  • 火影:鳴佐手臂都斷了,為何鳴人接上了新的,而佐助不接上手臂?
    ,為何鳴人接上了新的,而佐助放棄呢?不過,遺憾的是他們兩個人各自斷了手臂。個人觀點:深度分析篇(為何鳴人接上了新的手臂,而佐助卻放棄呢?)鳴人為何要接上手臂?從劇情來看,鳴人戰勝了佐助。然而他的一隻手臂斷了,鳴人是註定要成為火影的人物,怎麼可以失去手臂呢?依靠當時的技術,綱手有能力復甦鳴人的手臂。即便她不能,還有大蛇丸在呀。再加上白絕可以用作移植的媒介,所以為什麼不要呢?
  • 福州一女孩用暖寶寶,手臂被燙傷!醫生:長時間接觸如同「慢火燉肉」
    25歲的福州女孩倩倩(化名),就因為使用暖寶寶不當,手臂被大面積燙傷。醫生提醒,使用取暖物品之前,應該對該物品的溫度範圍有所了解,並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若不慎被燙傷,應立即就醫。暖寶寶貼肉取暖燙傷手臂近日,天氣越發寒冷,一貼即熱的暖寶寶成了倩倩必備的「禦寒神器」。她將暖寶寶直接貼在皮膚上,但沒一會就感到左手上傳來刺痛,揭開暖寶寶一看,手臂已經被燙出了小水泡。
  • 大叔因病失去「命根子」,醫生為他在手臂上培育出「仿生丁丁」,還能那啥...
    「我去了醫院,他們說能為我做的唯一的事就是把剩下的樹樁像香腸卷一樣捲起來,真令人傷心。」失去身體最重要的零件之一的他,不僅心裡備受打擊,難以接受。現在連上廁所都成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在大叔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後,他的家庭醫生向他介紹了倫敦大學醫學院的專家大衛拉爾夫教授(David Ralph),他曾經成功為患者創造「仿生生殖器官」。拉爾夫醫生曾在2013年和2018年為不同的兩人製作並成功安裝了仿生「命根子」,是著名的「仿生大師」。
  • 75歲老頭牽手71歲老伴7年玩了12國 | 現代快報
    7年,遊覽12個國家,行程10多萬公裡……在江陰,75歲的吳遺孝老人和71歲的老伴,是周圍人羨慕的旅遊達人。現代快報記者採訪得知,7年多來,老兩口每到一個國家旅遊,總會寄回當地的明信片,拍下當地的美麗風景。回家後,聽老人講旅遊趣聞,女兒、外孫們是最忠實的粉絲。
  • 老人滿百歲 祝壽筵上成立「指揮部」
    為接待眾多鄉鄰,在這名百歲瀘州老人昨日的壽筵上專門成立了「指揮部」  昨日上午,瀘州市龍馬潭區安寧鎮柏楊村一農家小院內熱鬧非凡,祝壽聲、音樂聲、鞭炮聲響成一片,在聲聲祝福中,謝惠先婆婆迎來了百歲生日。儘管天下小雨,但整個柏楊村就像過節般熱鬧,上千村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這個小院,為謝婆婆祝壽,順便沾沾喜氣。
  • 北京朝陽醫院傷醫事件:醫生手臂肌腱被砍斷 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
    傷醫事件事發地位於朝陽醫院7樓眼科。本報記者了解到,在此次傷醫事件中,有三名醫生與一名家屬受傷。受傷醫生中,包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知名專家」陶勇。根據出診安排,陶勇於周一下午在朝陽醫院眼科出診,掛號類別為「可掛特需門診號」。而傷醫事件,即發生在周一下午。  傷醫事件發生後,朝陽醫院一度暫停了眼科出診,北京警方也在現場部署警力,維持秩序,並進行勘查取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