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活已經沒有問題,傷口也已經癒合了。接下來主要是進行功能性訓練,希望恢復一些基本的功能。」昨天,58歲的吳鴻珠再次走進嘉興市第二醫院的骨科診室,副主任醫師陳斌對她進行了複查,聽到陳醫生的話,吳鴻珠臉上浮現出微笑,人也放鬆了一些。
看著已經完整接上的手臂,再回想一個半月前那場噩夢,她仍感覺到恐懼:徹底斷裂的手臂就像電影畫面一樣恐怖血腥,因為失血過多,她在死亡線上徘徊,隨時要接受截肢的殘酷現實……
不幸中的萬幸是,醫生精湛的技術和良好的團隊協作,讓離斷的手臂重新接回了吳鴻珠的身體。
意外發生
手臂完全斷裂
2月27日下午2點左右,家住嘉善陶莊的吳鴻珠像平常一樣操作著自家廠裡的鋼卷開平機,這項每天重複的工作她已經熟得不能再熟了。
可萬萬沒想到,意外就在一瞬間發生了。「可能是有點累了,思想開小差了。」至今,吳鴻珠仍想不明白為何自己當時會這麼糊塗,讓機器把左手壓斷了,「大概在手腕上方4至5釐米處,手臂完全斷裂,只剩下一點皮相連,鮮血直流,疼得已經說不出話來。」
看到血肉模糊的手臂,家人都嚇傻了,在嘉善醫院進行簡單包紮後立即將她送往嘉興市第二醫院。送上急救車時,血還在不停地流,情況十分危急。
據陳斌醫生回憶,當天結束一天手術的他剛回到辦公室,就接到了急診室打來的電話,「陳醫生,急診室來了一位肢體離斷傷患者,情況很嚴重,需要緊急處理!」
趕到急診室後,陳斌醫生看到患者左前臂血管、神經、肌腱撕脫缺損,離斷處鮮血還在不斷往外流,而患者此時面色蒼白,大汗淋漓,意識已經開始逐漸模糊。
憑著多年的工作經驗,他迅速做出判斷,病人失血過多,面臨著嚴重的休克危險,隨時可能心跳驟停,必須立刻進行手術。
妙手仁心
斷臂順利接回
醫生護士反應迅速,拍片子、做CT後立即給出了兩個方案:一是立即截肢,風險小,開支少,病人的痛苦也少,但是以後要失去一隻寶貴的手;二是行斷肢再植術,也就是接上手臂,爭取手臂存活,可是要冒著巨大的風險。
是先保命還是爭取保手?這個兩難的選擇,首先需要和家屬溝通。吳鴻珠的愛人傅永祥說,作為家人,當時他已經六神無主,只知道心急了。
在雙方簡短的商議後,大家決定進行斷肢再植手術,並在手術過程中根據病人的生命體徵、輸血後的血壓情況做隨時截肢的準備,以保命為先,盡全力挽救吳鴻珠的手臂。
接下來,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開通靜脈通路,快速補液,完成交叉配血……1個小時、2個小時、3個小時……骨科、急診科、重症監護室、輸血科、麻醉科等,各個科室的醫務人員傾力配合,手術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陳斌和劉明兩位醫生在顯微鏡下縫合每根血管、神經、肌腱,面對20多根肌腱、3根重要神經、2根重要血管,醫生精神高度集中,不容許出現一點問題。
從傍晚6點吳鴻珠被推進手術室,到半夜12點半,歷經6個多小時,手術順利結束,術中輸入3200ml血液。看到接好的殘肢由蒼白逐漸轉變成紅潤,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康復訓練
有望恢復功能
據了解,肢體離斷傷死亡率高,搶救成功率低,許多患者傷後因為不能及時送往醫院而死亡,更別說重新接活了。
昨天上午,已經出院一段時間的吳鴻珠再次來到市第二醫院複查,從石膏託裡露出來的手掌看上去已經和正常手掌沒啥兩樣了。
「如果只是接通血管和皮肉,手術比較簡單,但是這樣接好的手只能是個擺設。在手術中,我們把所有重要的肌腱、神經都接上了,目的就是為了恢復一些功能。」陳斌醫生說,「我們希望她這個手臂能有一些基本功能,比如拿碗、拎東西等。」
聽到陳斌醫生這麼說,傅永祥非常感激,他說:「能保住這隻手,我們已經非常感激了,這次出現這個意外,能碰到這麼好、醫術這麼高的醫生,是不幸中的萬幸。醫生高度的責任心、高超的技術和快速的反應能力,還有團隊的合作,創造了這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