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和尚的智慧,人生過了這三道坎,生命就完美了

2021-01-12 陽光聊情感

人生短短幾十年一定會經歷很多的磨難,但是每一次的磨難都是對我們的歷練。有一次我去寺廟上香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老和尚,我就跟他說,你能不能看我這輩子有什麼劫難,我該如何避免呢?

老和尚笑了笑說,所有的事情都有定數,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人生中卻有三道坎,如果你能熬過去你就是人生的贏家。

第一道坎是情坎,當我們情竇初開的時候,我們一定會遇到一個我們喜歡的人,我們會認為這輩子和他在一起就可以了,只要兩個人彼此相愛,那麼一定會天下無敵。可是當有一天這段感情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我們又會傷心欲絕。一個人往往都會有一段失戀的經歷,失戀以後心情都變得不好了,這就是所謂的情劫,這是人生的第一道坎,如果你能把他熬下去,那麼你對愛情的認識會更深刻。

第二道坎是生死坎。有一個採訪,記者問小夥子過年為什麼不回家呢?小夥子說我沒有必要再回家了,因為家裡面沒有人了。說完這句話小夥子的眼淚都掉下來了。重慶有一個百歲老人,記者問他你害不害怕死亡呢?百歲老人卻告訴他,我一點都不害怕,我的孩子都已經不在了,甚至連孫子都沒有了,只剩下我一個人活著,死亡對我來說又有什麼可害怕的呢?

第三道坎是財劫。每個人都有缺錢的時候,誰也不例外。當你缺錢的時候你可以看透很多事情,比如說你的朋友到底誰對你真情,誰對你假意呢?如果你落魄了,缺錢了也不要自我放棄,不管你當時已經成了什麼樣子,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前途是光明和偉岸的,這個時候可能也沒有多少人幫你,最後還是要靠你自己。

老和尚說,這三道坎是很多人必然會遇到的,想辦法把他熬過去,你的心智就會變得成熟,你才會擁有圓滿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增廣賢文》:人生三道坎,過不去庸碌一生,過去了一馬平川
    人生想要過得好、過得一帆風順並不是那麼容易,但是日子都是過出來的,只有努力奮鬥才有成功的可能。有些人自己庸碌一生就會怪命運不公,其實很大可能是自己的行為消磨了福氣。《增廣賢文 》又名《古今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有句話說:讀了《增廣》會說話。
  • 《增廣賢文》:人生三道坎,過不去庸碌一生,過去了一馬平川!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坎坷,甚至有時候會落迫到「鳳凰不如雞」的地步,這時,我們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找到問題所在,進而突破困境。《增廣賢文》又名《古今賢文》,顧名思義,以古時之例,洞察今日之事,在這本書中,曾提到人生三道坎,若能過去,則未來一馬平川!少說多看,察言觀色《增廣賢文》上記載:「是非只為多開口。」
  • 惟覺老和尚:兩岸沒有過不去的劫波
    老和尚說,另外,還有4位在大陸攻讀博士,一位在復旦大學研究所,讀博物館考古,現正在寫博士論文;一位在四川大學考古研究所,現正在寫博士論文;二位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也在寫博士論文。   老和尚說,派中臺山的法師到大陸深造,就是希望加強交流,增加對彼此文化的瞭解。現在世界體制都改變了,不能把過去那一套用在現在,兩岸都要保持中國固有的好文化。
  • 以信仰為力量 心保和尚勉勵尋找生命真理
    心保和尚透過提問讓青年自我省思,並指出對自己有信心才有力量,佛陀悟道時所言:「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皈依佛不單以佛陀為學習的對象,更要相信自己的如來佛性,只要以信仰為生命、精神、力量和依靠,就能消除執著、分別、對立等煩惱。「學佛要從做人開始。」
  • 一位老和尚說:看男人是否有潛力,不看面相,而是這3點
    有潛力的男人,即使現在貧窮困頓,但是當這股潛力激發出來時,就會讓他一飛沖天。沒有潛力的男人,再努力也沒有翻身的能力,註定一輩子碌碌無為。我曾在寺廟禮佛時,無意間聽到一段信徒求老僧看相的話語,信徒詢問老僧自己是否有成功的潛力。老和尚雙手合十道:「一個人的潛力,不是通過面相能看出來的,有潛力的人內心清淨淡泊,強大無比,即使面相醜陋,沒有貴相也能有所成就。
  • 廣欽老和尚:種種磨難和打擊都是幫你修行的福報
    核心提示:廣欽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行時山中猛虎皈依調伏而被稱為「伏虎和尚」。7歲時,隨養母素食終身,11歲養父母去世後長期在寺院生活。
  • 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大和尚參訪棲霞古寺 隆相大和尚熱情接待
    心保大和尚一行與隆相大和尚、寺院法師以及義工隊員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馬江洲) 8月20日,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大和尚一行參訪南京棲霞古寺。 心保大和尚一行在隆相大和尚陪同下,首先來到寺院祖堂,禮拜棲霞古寺歷代祖師大德,參觀了星雲大師曾經學習生活的法師搖籃、舍利塔、千佛崖以及三聖殿之後,心保大和尚一行還專門拜訪了棲霞古寺百歲高僧法宗長老。得知大和尚從佛光山過來,長老第一句話就是詢問星雲大師的健康狀況,得知大師的身體很好,長老也是特別的開心。
  • 佛說:這四種人一生命好!
    人生苦短,願你少些自我,多些豁達通透,用一種謙遜與敬畏的方式過自由自在的人生。 一個人只有心懷感恩,才會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會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感恩他人,就是善待自己,這是一種福分。
  • 一位日本和尚把佛經改編成了歌曲,莫名的好聽!
    說起日本的和尚,你想到了誰?是摸著光腦殼念叨「休息,休息一下」的童年回憶一休哥?還是<朝五晚九>中愛上石原裡美的帥氣和尚山下智久?而我們今天要走進的是佛系歌手藥師寺寬邦的音樂世界出生於日本愛媛縣的藥師寺寬邦是一位「佛二代」他的父親是寺廟的主持作為獨子的他從一出生就被決定了未來的路——繼承寺廟,成為新一任主持和很多偶像劇的富二代一樣,他一開始也不想繼承家業,但經歷了一系列事情之後,嗯,真香!
  • 老和尚送小和尚下山悟出首七律,句句大白話,千年來卻感動不少人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時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故事。當年躺在母親膝蓋上,聽她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講這個故事時,腦子裡總會出現一個和藹的老和尚和一個調皮的小和尚。那時候我把這對和尚的故事當笑話聽,如今我覺得他們的生活其實挺溫馨,因為我無意中讀到了一首頗有意思的唐詩。這是一首七律,詩名叫《送童子下山》,作者為唐代高僧金喬覺。提到這個名字大家或許還不太熟悉,但提起他的另一個稱號「金地藏」,大家應該就都聽過了,他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金地藏曾在虎爪下救了一個6歲的小男孩,因孩子說不清家住何處、父母是誰,他便將其帶上了山,做了化城寺的一名小和尚。
  • 【道說金剛經】第一講 道教智慧參禪小故事
    作為一個修行人,她發誓:「我要為佛教造就高僧,而不是碌碌無為的出家人,不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那種人。」這個老婦人經過精心挑選,最後選中了一個和尚,就把這個和尚請到了她建造的這個寺廟裡天天供養,給他提供一切的生活必需品和零用錢。這個和尚倒也爭氣,耐得住寂寞。他每天有空就參禪打坐,空閒的時間出去散步、爬山、看林霞、看溪流,過著閒雲野鶴一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一過不知不覺已經20年。
  • 中國美術史上最後一位畫僧——懶悟和尚
    鈐印:懶(原文題目:中國美術史上最後一位畫僧——懶悟和尚   兼談「畫僧」在中國美術史上的消失)作者:楊惠東就嚴格意義上的「畫僧」而言,懶悟或許是中國美術史上的最後一位。首先必須明確,此處所謂「畫僧」並非是以儀軌嚴格、體制完備的佛教美術為專門技藝的僧人。
  • 步步高王填:數位化轉型路上,有三道坎必須要邁過
    每年都負1個多點,多的年份可能負2個多點,自從我們實施數位化轉型,結合智慧零售的應用以來,我們的來客數在今年的1到4月份,來客數已經通過6年的負增長,變成了正的。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風向標。王填認為,產品網際網路和線下零售,會從三個方面來進行,一個是數據驅動,二是需要深度掌控供應鏈,第三個是要做差異化服務的勞動密集型企業。
  • 95歲老和尚告訴你:佛前供養,這3件事務必做好,功德無量!
    這是什麼行為呢?其實這就是「佛前供養」。近期筆者也曾去了一次寺院,去寺院做什麼呢?帶著諸位師兄的留言和疑惑,去寺院之中請一位95歲高齡的老和尚開示。在去寺院的途中經過了一個水果批發市場,順便帶著水果前去寺院供佛。在諸多留言之中,就有一個師兄留言說「在行持佛前供養這件事上,如何才能讓功德最大化?」
  • 寓意故事:讓生命從此多一份從容與灑脫
    有一位修行高深的老和尚,收養了一條流浪狗,每天都要在傍晚吸食老和尚在為狗送飯的同時,總是念念有詞地喚著:「放下!放下!」弟子們覺得很奇怪,就問:「您為什麼總是說『放下』呢?」老和尚不語,讓他們自己去悟。弟子們就觀察老和尚,終於發現:每天當師父餵完狗後,就不再讀經了,而是自己到院中打打太極拳、悠閒地散散步或者看看日落,愜意地享受生活。
  • 悟道大和尚透漏:淨空老和尚雖出院了,但身體稍微碰到都會痛,三個月才能癒合...
    我們老和尚他就寫了這本《老人言》,用他自己毛筆寫的。現在老和尚真的老了,九十四歲了,身體也不好,現在住在臺南極樂寺。老和尚,顧名思義老了。實在講我自己也老了,七十歲了,在《禮記》講就是老,我也領到老人年金了。所以我們尊敬老和尚,就是尊重他的意願,聽他的話,聽他的話就沒錯,不要以我們的想法,這樣就是尊敬,一個尊重。
  • 97歲老和尚告訴你:這3件事,積累福報最快、最迅速,需知曉!
    就在前兩天去寺院親近三寶之時,聽到一位師兄問老和尚為何我在積累福報的路上,越來越難了,有什麼方法,能夠快速有效的積累福報嗎?老和尚說:想要積累福報,除了心地一定要善良之外,其實自己本身也是需要具足一定的福報。如果福報不夠,也就會出現你當下的這種狀況。甚至於培植福報之時,往往還會出現培植福報不成,反而折損了福報。老和尚繼續說:遇到這種情況,也不要去害怕。
  • 老和尚讓羊倌盯著畫像看,晚上竟夢見畫中人教他醫術
    過了約摸一頓飯工夫,羊倌帶著村童回到谷底看顧羊群,不料草地一片寂靜。微風拂過,草地翻起了細浪,草叢中不見一隻羊兒。羊倌們東尋西找,怎麼也找不到。村童們急得掩面大哭,亂鬨鬨大叫:「這便如何是好?」宋道民想了想,對大家說:「別急,有什麼事我擔著!」說罷拍一拍厚實的胸膛,叮囑村童們好生回家,別讓自己的父母擔心,說自己打算走進深山,繼續尋找羊群。
  • 心保和尚:行平等法 增長智慧
    文/人間社記者林淑玲臺中報導 農曆七月是佛教的孝道月,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昨法駕惠中寺為眾開示,期勉大眾在生活中常行平等之法、正見因緣法,便能法喜自在,增長無上智慧。 心保和尚說明什麼是「冤親平等」?
  • 老和尚說,當下無形無相、能知能覺、清淨無染的這念心,就是本性
    大和尚慈悲揭示:「心性本具,人皆可頓;當下即是,個個成佛。」,「人在哪裡,心就在哪裡。」人人都有這一念心性,只是多數人不明此理,錯用了心,迷失心之體,而流浪於心之用上。由於一念不覺,而起惑、造業、受報,枉受生死。若能當下返照這念心,用不離體、體不礙用,自在如如。小時候常自問:「我到底是誰?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