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 1920-1930年代歷史照片集

2021-01-21 風陵無水

1920年的上海外灘,近處巴洛克式塔樓是1909年建成的上海總會大樓(現為中山東一路2號華爾道夫酒店),上海總會是英國上層人士在滬的高級俱樂部。 滙豐銀行大樓(現浦發銀行大樓)尚未建設(1921年5月開工)

1922年,正在建設中的滙豐銀行大樓

1922年,建設中的滙豐銀行大樓,工程進度順利,大樓於1923年6月落成

1924年2月16日「上海第一碑」 外灘歐戰紀念碑(勝利女神像)揭幕典禮。 勝利女神像位於外灘的愛多亞路(現延安東路)路口黃浦江畔,銅像面朝西,位於當時南側法租界和北側公共租界交匯處,其建立是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上海出發奔赴戰場的英法美等國外僑

外灘勝利女神像。勝利女神左手撫摸著一位在戰爭中失去父母的兒童,右手正將觸摸一位失去兒子的母親,以撫慰戰爭給他們心靈帶來的深深創傷。碑身上刻著一戰中死難的外僑姓名,碑座背面刻有「功炳歐西,名留華夏」八個漢字。 這座塑像並未顯示出戰爭勝利者的榮耀,而是寄託出人類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的祈禱,很快被當時在滬的各國人士所接受

1924年,一艘外國軍艦駛過外灘前的黃浦江面。畫面左側可見氣象信號塔、歐戰紀念碑。中部三座建築從左向右依次是當時的「外灘第一樓」亞細亞大樓(殼牌公司)、上海總會大樓和有利大樓

1926年的外灘,滙豐銀行大樓北側的海關大樓剛動工建設。遠處文藝復興風格的四層建築是1902年擴建後的德華銀行大樓,1919年一戰結束後德華銀行大樓被沒收,由交通銀行上海分行接管,1947年重建為6層大樓(現外灘14號上海市總工會),它也是外灘建築中最後建成的一座

1926年,滙豐銀行大樓(現浦發銀行大樓),北側的海關大樓正在修建中

1927年即將建成的海關大樓

1927年,外灘南側的航拍照片。照片中的老建築有的已經消失,也有現存的建築當時還尚未建成。更替和興亡就是歷史的一瞬間。 近處靠黃浦江邊的是建於1907年的氣象信號塔,氣象塔東北側的江邊矗立著歐戰紀念碑。當時海關大樓尚未封頂,到年底才最後建成。 沙遜大廈(現和平飯店北樓)剛開始動工,其北側的現中國銀行大樓位置,當時還座落著德國總會俱樂部,這座美麗的建築在30年代中期消失(見下圖)

德國總會俱樂部,1936年因建設中國銀行大樓而被拆除。照片中可見後來沙遜大廈(現和平飯店北樓)的位置原先坐落的一幢3層建築

1927年,外灘北側的航拍照片。可以清楚看到正在建設的沙遜大廈和海關大樓

1927年12月19日,海關大樓竣工。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籤訂,上海成為清政府開放貿易通商的五處港口之一,1843年11月17日(道光二十三年)江海關在洋涇浜(今延安東路)北側設立貿易商品和關稅盤驗所,標誌著上海正式開埠

自上海開埠通商後,在海關大樓的位置,先後興建了4幢不同風格的海關建築。圖為罕見的第二代海關大樓照片,拍攝於1880年代,它修建於清鹹豐七年(1857年),是一座古廟宇式的官署,圖中可見「江海北關」匾額

1891年因第二代海關大樓年久失修,由時任上海道臺聶緝槼上奏興建了第三代西式的海關大樓(見圖)。聶緝槼是清末有名的封疆大吏和官僚資本家,先後任江蘇巡撫、安徽巡撫和浙江巡撫,他也是曾國藩的女婿,1876年與曾國藩最寵愛的小女兒曾紀芬結婚。

1928年,上海外灘臺灣銀行大樓(現招商銀行上海分行大樓),臺灣銀行為日本獨資銀行,銀行大樓1926年竣工

1928年,正在建設中的「沙遜大廈「(現和平飯店北樓)

1929年,即將落成的「沙遜大廈「(建成後初稱華懋飯店)。沙遜大廈高19米的墨綠色金字塔形銅頂基本建成,它將是外灘最顯著的標誌之一。被稱為「遠東第一樓」的沙遜大廈總高77米。

1930年代的上海總會俱樂部,上海總會第一代3層建築建成於1864年,第二代6層建築建成於1909年

1930年代初的上海外灘,「沙遜大廈「(當時為華懋飯店)北側可見德國總會俱樂部大樓,此時中國銀行大樓尚未開工建設

上圖的彩色復原照片

1930年代的上海外灘,「沙遜大廈「(當時為華懋飯店)北側可見德國總會俱樂部大樓,此時中國銀行大樓尚未開工建設

1930年代,海關大樓門前的公共汽車

1930年代的滙豐銀行和海關大樓

1937年初的外灘,右側近景是歐戰紀念碑(勝利女神像),沙遜大廈北側1936年10月開工的中國銀行大樓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

1937年,中國銀行大樓的主體建築基本完工,但由於全面抗戰及淞滬戰役的爆發,工程進度幾近停滯,直到1941年才最終竣工

相關焦點

  • 1992年春節期間,鄧小平乘船遊覽上海外灘
    鄧小平與上海有著難解的緣分。1920年9月,時年16歲的鄧小平與同伴一起在上海乘坐郵輪,踏上了赴法勤工儉學的道路。1927年回國後,上海一度成為鄧小平早期革命戰鬥生活的重要陣地。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時刻關心著上海的發展,為上海發展謀篇布局。在其晚年,從1988年到1994年,他更是連續在上海度過7個春節。   鄧小平對上海寄託著殷切的期盼。
  • 張楠︱1920年代的藝術與1930年代的政治
    朱利安·貝爾作為二十世紀初英國布魯姆斯伯裡文化團體的二代成員,同時又是積極投身於三十年代各種革命和戰爭的知識分子,朱利安·貝爾(Julian Bell)的人生軌跡和價值抉擇, 清晰地呈現了上世紀初歷史潮流的風雲激蕩和文化思想的發展變遷。
  • 回憶上海紅色年代 《上海·紅色記憶》檔案展開幕_旅遊中國_中國網
    回憶上海紅色年代 《上海·紅色記憶》檔案展開幕時間: 2011-06-14責任編輯: 天使之翼旅遊_中國網 據《東方早報》報導,90年前,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從一條條普通的弄堂裡,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了中國大地。
  • 上海七、八、九十年代珍貴的老照片,你還記得嗎?
    v1970年代▲70年代的上海外灘▲「辮子車」曾是上海一道獨特的風景,速度慢吞吞、起步時發出「嗡嗡」的聲音。▲一如現在,擁擠的南京路。▲80年代後期流行一句話「米店比金店多」,但現在,這種米店已經絕跡了!▲80年代初期的上海火車站▲1982年7月,外灘延安東路建成了上海第一座人行天橋▲黃魚車,當初搬家都靠它呢~▲煤氣包,幾代上海人的記憶。
  • 你來上海,我不會帶你去城隍廟,本地人私藏的幾處景點!你來過嗎
    我們今天來聊聊對於「如果你來上海,我不會帶你去城隍廟,本地人私藏的幾處景點」這個話題。來到上海,除了城隍廟,本地人還私藏了哪些好看的景點呢?上海被稱為「東方巴黎」、「魔都」等等,並且上海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在我們「東方巴黎」中著名的景點有哪些?你們肯定會說:城隍廟、上海虹橋!
  • 1959年珍貴老照片,遊泳女孩穿衣很前衛,上海外灘已頗具風範
    【中學生們放學的場景】從大家的穿衣打扮來看,這些中學生都是城裡人。  【武漢東湖岸邊的大象】從這張照片來,當時女孩已經可以追求潮流生活,大家穿衣也不再保守。這張照片也產生過一點爭議,因為坐在大象上女孩的衣服過於暴露,這與當時社會大環境有點格格不入。
  • 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全裸人體藝術攝影照曝光(組圖)
    [1][2][下一頁]  1930年代,許多當紅女星都點名請秦泰來幫她們拍照,甚至任由他擺布她們的髮式、姿勢,為此不惜忍受他的脾氣。  老上海的名媛、仕女、影星風姿卓著,她們的穿著打扮、一顰一笑是那個年代中國時尚的風標。花無百日紅,特別是女人,也許只有照相機的鏡頭,才留得住「永恆」!19世紀50年代,照相技術已傳入上海,清末,上海地區的照相業已相當發達。上世紀20年代末,上海的攝影師已達400多名,秦泰來是其中的佼佼者,美女是他攝影創作的主要題材,30多年來,老上海的名媛淑女一一被他收藏在自己的鏡頭中。
  • 上海拆遷戶獲補償6.8億為假 但周邊江景房依舊是4000萬+級別
    寸土寸金的上海北外灘核心區域,與陸家嘴隔江相望,抬眼就能看到「浦西第一高樓」白玉蘭廣場,但繁華的背面,是老弄堂裡居民的逼仄生活。他們守著十幾平方的「亭子間」,直到上個月,還過著爬閣樓、倒馬桶的艱辛生活。從爺爺輩到孫子輩,很多人都有過舊改、拆遷夢。
  • 「記憶」上海歷史上的寒潮有多厲害?一起來盤點
    1874~1875、1875~1876、1877~1878、1916~1917、1917~1918、1919~1920、1961~1962、1970~1971年度持續達20天以上,其中1916~1917年度多達25天。
  • 19張珍貴罕見的歷史照片,年輕時候的愛因斯坦和查理·卓別林
    古往今來,人類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也有一些平凡的人,穿越時空,看看這些歷史人物或是平凡人物的照片,也是別有一番韻味,小編今天為大家奉獻了19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他們記錄了歷史中的偉人或是凡人,一起來看看吧!
  • 上海外灘對岸的高樓上,震旦兩字是何意思?除了廣告原來另有深意
    說到上海的外灘,那是一個上海人喜歡去,外地遊客也必去的上海地標景點,每年的歲末年終,上海人喜歡去外灘跨年,外地遊客則把外灘當作了解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窗口,十裡洋場萬國建築,魔幻的燈光秀,尤其是黃浦江對岸的浦東陸家嘴,東方明珠,金茂大廈和上海環球中心清晰可見,外灘堪稱上海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 民國到80年代,中國55個少數民族珍貴的歷史照片……
    國慶在即,56小鋪特別精選了一組民國時期到1980年的少數民族影像,讓大家更加直觀地感受少數民族的歷史變遷,了解中國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生活。1930年的佤族婦女,攝影不詳。1960年代,甘肅省,春耕中的保安族社員在田間休息。攝影 /馬鼐輝。
  • 鄧小平生平大事年表:1904年-1930年
    1920年  10月,抵達法國,不久入諾曼第區巴耶男子中學學習。  (來源: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研究組 )1921年  4月,到克魯梭市施奈德鋼鐵總廠當軋鋼工。月底,辭去工作赴巴黎。  7月下旬,中國共產黨成立。  10月,進香布朗工廠做工,兩個星期後被解僱。
  • 老照片:1920年,民國初年的蘇州,不一樣的水鄉古韻
    老照片:1920年,民國初年的蘇州,不一樣的水鄉古韻蘇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江蘇省東南部。蘇州有近2500年歷史,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今天小編所分享的這組照片是1920年,民國初年的蘇州,下面就帶大家一起看看不一樣的水鄉古韻。
  • 上海別稱與書同名,「魔都」叫法居然來自一位日本作家!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印記,每一個印記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就像上海的「魔都」之名,就承載著一個鮮有人知的歷史故事。一、「魔都」已成為上海的另一個名字提及上海,「魔都」之名便會隨之浮現在人們的腦海裡,就像夜幕下的外灘建築都會打出「Hi魔都」字樣。
  • 跟著檔案看上海,感受多樣的城市歷史與文化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又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城市,具有先進的市政管理模式,發達的工商都市經濟,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文化,集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於一體。要進一步挖掘這座城市的深厚底蘊,離不開歷史檔案的梳理和研究。
  • 拍攝於1935年的饒河歷史照片,那個年代的人穿著挺時髦
    2021-01-11 10:52:14 來源: 背陰裡的李子 舉報   最近看了好多的黑龍江省歷史照片很是感慨
  • 2021年周年歷史紀念事件一覽 2021年有什麼重大紀念日
    探索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誌 1930年5月,《反對本本主義》。第—次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1930年6月至9月 , 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  95周年:  四大:第—次明確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農民同盟軍思想 五卅運動 以五卅運動為起點, 掀起了全國範圍的大革命高潮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最早論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100周年:  共產黨早期組織領導的第—個工會上海機器工會成立 《中國共產黨宣言》制定 社會主義青年團建立 1920年8月 , 中國工人階級政黨最早的組織在上海建立取名
  • 老照片;八十年代的中國
    從八十年代的流行語中便可見一斑。  八十年代的經典口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摸著石頭過河;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一,80年代陳衝、張瑜兩位大紅大紫的上海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