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到80年代,中國55個少數民族珍貴的歷史照片……

2021-01-16 56小鋪

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民族」一詞,其實是近代梁啓超從日本引進來的,在此之前,中國對民族的概念,一般都是籠統以「族」稱之。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所提出的「五族共和」,將中國的民族劃分為「漢、滿、蒙、回、藏」五個民族,奠定了中國民族劃分的基本框架。



為什麼要劃分民族?

確切的講,應該叫民族識別。民族本身是歷史客觀存在的,劃分只是按照某種標準,進行人為的歸類。而這種歸類有它的現實意義。正如列寧說:「在全世界上,資本主義徹底戰勝封建主義的時代,是同民族運動聯繫在一起的。」


在當時的政治家看來,民族劃分、民族團結是統一國家經濟、進行階級鬥爭的必要手段,即便後來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也非常重視民族的識別工作。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識別工作要等到新中國建立之後。


1950年到1954年,中國開始進行第一批民族識別,確定了38個少數民族。1954年,開始第二批民族識別,到1978年年底,先後確定了16個民族。1979年,確定了最後一個民族:基諾族。


至此,中國56個民族的民族格局形成。



國慶在即,56小鋪特別精選了一組民國時期到1980年的少數民族影像,讓大家更加直觀地感受少數民族的歷史變遷,了解中國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生活。


1925年蒙古的貴族婦女,攝影不詳。


1925年蒙古的平民,攝影不詳。


1930年的佤族婦女,攝影不詳。


1934年, 四川理縣,搓麻線的羌女。攝影 / 莊學本


1934年,青海果洛,茹毛飲血。攝影 / 莊學本

牧場藏民喜食生牛肉,袒胸裸臂,右手執刀,左手執肉,隨切隨吃。


1936年,藏族少女吹口弦。攝影 / 莊學本


1937年,青海玉樹,秋收青稞的少女。攝影 / 莊學本


1937年,青海玉樹, 天葬。攝影 / 莊學本

川、甘、青、藏等地藏族牧區人民死後,按古禮舉行天葬,以屍餵雕,食盡為吉。



1939年,雲南永寧,黑教跳神的骷髏面具。攝影 / 莊學本


1945年,迎接鬥牛凱旋的侗寨村民。攝影不詳。


1950年9月,雲南省路南縣,中央西南民族訪問團第二分團在訪問期間分成小組慰問群眾,其中一個小組來到撒尼族群眾的家中慰問。攝影 / 錢嗣傑。


1951年5月23日,和平解放西藏17條籤署,攝影不詳。


1950年,搗酥油茶與抱孩子的藏族姐妹,攝影不詳。


1951年,青海省民和縣磨溝村,僱農冶金財在土改中分得二畝五分水澆地。攝影 / 茹遂初。


1951年,新疆維吾爾族農民用豆子選村幹部。攝影 / 袁國祥。


1953年,甘肅省西海固地區(西吉、固園、海原三縣)是回族人民聚居區,普選工作隊在進行人口登記。攝影不詳。


1953年,黑龍江省,鄂倫春族女獵人在合作社裡選購商品。攝影 / 正威。


1954年,雲南省,一戶傣族人家購買了一臺縫紉機。攝影 / 馬鼐輝。


1954年,黑龍江省,兩個鄂倫春族兒童學習射箭。攝影 / 莊學本。



1954年,貴州民族學院,苗族學生們正在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攝影不詳。


1955年,技術員為當地回族百姓講解防治蟲害知識。攝影 / 李仲魁。


1955年,內蒙古海拉爾牛奶廠到牧區收購牛奶。攝影 / 莊學本。



1956年,甘肅省保安族姑娘玩抓石子。攝影 / 馬鼐輝。


1956年,西藏察隅地區的珞巴人,珞巴人以打獵、挖藥材為生,攝影不詳。


1956年,廣西省武鳴縣的壯族姑娘在擴音器前唱山歌。攝影 / 李仲魁。


1957年,雲南省,傣族姑娘跳起草帽舞。攝影 / 王耀知。



1957年,廣西省,毛南族人在市場上把黨的政策編成山歌唱給群眾聽。攝影 / 許信堯。


1957年,新疆,一位阿媽正在做酥油。攝影 / 蘇俊慧。


1959年,雲南省,兩位阿昌族姑娘正在紡線。攝影 / 王耀知。


1959年,雲南省,獨龍族村民售賣採集的山貨。攝影 / 王耀知。


1959年,新疆,塔塔爾族一家三口。攝影 / 馬鼐輝。


1960年5月,我國登山隊員王富洲(右一)、貢布(中,藏族人)、屈銀華成為人類第一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之巔的人。攝影不詳。


1960年代,甘肅省,春耕中的保安族社員在田間休息。攝影 /馬鼐輝。


1961年,雲南省大理市喜洲人民公社社員去趕「三月街」。攝影 / 許信堯。


1962年,雲南省,布朗族長輩為孫兒拴線,祝其長命百歲。攝影 / 王耀知。


1962年,雲南西雙版納的傣家風情。攝影 / 茹遂初。


1962年,新疆,哈薩克族小姑娘。攝影 / 牛畏予。


1962年,雲南省,景頗族婦女學習珠算。攝影 / 楊時鐸。


1962年,雲南省,佤族少年入學。攝影 / 王耀知。


1962年,雲南省大理,白族姑娘玩「看誰跳得高」遊戲。攝影 / 朱嘉凱。


1963年,第一批上海青年到新疆。攝影不詳。


1963年,新疆伊寧的維吾爾族一家人。攝影不詳。


1963年,雲南省,普米族青年跳著自己的民間舞蹈。攝影 / 蘇俊慧。


1964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的社員踴躍交公糧。攝影 / 扎西尼瑪。


1964年,雲南省,山鄉通車了,傈僳族人出行更方便了。攝影 / 蘇俊慧。


1964年,雲南省碧江普羅鄉的傈僳族少年。攝影 / 蘇俊慧。


1964年,廣西省,在聽廣播的壯族姑娘。攝影 / 楊玉銘。


1966年,遼寧省,朝鮮族人為60歲花甲老人舉行的生日宴席。攝影不詳。


1966年,北京,西藏自治區朗縣副縣長翻身農奴巴桑在學習毛主席著作講用會上作報告。攝影不詳。


1970年代,貴州省三都縣水族社員在搶收早稻,插栽晚稻。攝影不詳。


1973年,吉林省,黨的十大代表朝鮮族女社員玄順姬。攝影 / 朱憲民。


1973年,貴州省,參加生產勞動的侗族婦女。攝影 / 李長捷。


1974年,貴州省,仡佬族村民吹奏民間樂器「哨喇」。攝影 / 劉啟俊。


1976年,青海省,為居住分散的牧民放映的氈房電影。 攝影 / 茹遂初。


1976年,內蒙古女民兵。攝影 / 吳印鹹。


1976年,青海省,土族小學生聽老師講故事。攝影 / 強作舟、石振波。


1978年,新疆阿圖什百貨商場內顧客購物場景。攝影 / 朱合安、趙作慈。


1979年,雲南省,哈尼族社員歡迎上級領導來訪。攝影 / 車文龍。


1979年,黑龍江省,河邊修補漁網的赫哲族婦女。攝影不詳。


1979年,海南五指山的黎族姑娘在織布,攝影不詳。

1980年,廣西省,噴灑農藥的仫佬族姑娘。攝影不詳。


1980年,雲南省,哈尼族社員喜收香蕉。攝影 / 車文龍。



最後

預祝大家

國慶快樂

!!!

————————————

   圖 | 56小鋪

   文 | 56小鋪

……

end

相關焦點

  • 洛江百年老校晉江尋得珍貴民國檔案 68年前檔案裡附有學生照片
    為了充分展示歷史和文化底蘊,學校正籌建校史館,為此已花費一年多整理相關歷史資料,但由於學校幾經重建、搬遷,解放前的辦學資料幾乎空白。幾經輾轉,該校老師終於在晉江市檔案館查找到了學校建校初期的珍貴資料30餘份600多張。
  • 柳紅:80年代改革是民國傳統的回歸
    提到上世紀80年代,我們更多地關注文化領域及文化人,很少注意到經濟領域的學人們也在那個年代編織著自己的夢想,做著自己的積累和探索。最近,一本《八〇年代:中國經濟學人的光榮與夢想》把我們的視野帶回到那個年代,以及那個特殊類型知識分子的光夢與夢想。
  • 80年前畫刊揭秘:民國兒童節是四月四日(圖)
    80年前畫刊揭秘:民國兒童節是四月四日(圖) 2014-05-29 14:36:45來源:楚天金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日前,武漢資深藏家姜小平向本報展示了他收藏的一份80年前的《申報圖畫特刊》,上面不僅報導了蔡元培關於兒童的著名演講,也以圖片的形式記錄了當時漢口慶祝兒童節的盛況。從這份珍貴史料可以看出,80年前,中國兒童節並非6月1日,而是4月4日。
  • 一批優秀少數民族藝術家成為中國藝術亮點
    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綜述:一批優秀少數民族藝術家成為中國藝術亮點  新華社記者朱玉  阿詩瑪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這個美麗的傳說在20世紀60年代初改編成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樂歌舞片《阿詩瑪》後,作為追求堅貞愛情和自由幸福的象徵,阿詩瑪的故事得到廣泛傳播。
  • 19張珍貴罕見的歷史照片,年輕時候的愛因斯坦和查理·卓別林
    古往今來,人類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也有一些平凡的人,穿越時空,看看這些歷史人物或是平凡人物的照片,也是別有一番韻味,小編今天為大家奉獻了19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他們記錄了歷史中的偉人或是凡人,一起來看看吧!
  • 史海鉤沉||猶太男人拍無數民國美女照片,50年後再曝光:原來他最懂中國女人!
    最近偶然看到一組照片,拍攝於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
  • 民國西安城:80年前的老照片帶你領略不一樣的陝西!
    小雁塔  攝影上世紀三十年代民國時期,無數文人墨客,博雅君子到西安尋古攬勝,留下了大量的小說、述勝、散記。長安大學著名學者楊博先生,收輯編校的民國陝西遊記《長安道上》,就匯集了民國年間來陝的18位文化人寫作的「西安遊記」,為我們呈現出民國時期三秦大地的人文歷史與社會風情,還有那些80年前的陝西老建築。
  • 民國28歲女子嫁80歲老頭,生了個大胖兒子,孀居55年道出當年隱情
    有一天或許你找到了心中的真愛,但你可能會面臨很多的壓力,就像民國時期的一對夫婦,她在28歲嫁給80歲老人,婚後還生一子,守節五十五年講出成婚實情。 01 這段備受民間爭議的愛情故事中,女主角其實是民國時期很出名的一位名媛,她向來不缺乏形形色色的追求者,可為什麼會在種種議論之下價格一位古稀老人呢?
  • 80年代的哈爾濱:「東方莫斯科」之稱實屬名歸,圖6如今還能看到
    【市區冬日的早晨】哈爾濱有著悠久的歷史,素有「冰城」、「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稱。據不完全統計,哈爾濱擁有45個少數民族,匯集多種宗教文化,是全國唯一集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東正教並存的城市。
  • 民國22年離婚協議書曝光 距今已有80年歷史
    阿拉寧波人民國時期的離婚協議書。   這兩天,奉化市檔案館受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份立於民國22年,也就是1933年5月2日的離婚協議書。   資料顯示,民國時期,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後,提倡男女平等。三十年代後,社會風氣進一步開化。根據國民政府司法部統計的史料記載,1933年7月至1934年6月,浙江省共發生69例離婚案件。
  • 民國最美名媛,28歲與80歲老外私奔,守寡55年說出婚姻真相
    有一位名媛,堪稱民國最美的一位,但是她卻在28歲的時候與80歲的老外私奔,在她守寡55年後終於說出婚姻的真相。吳似丹是當時十分有名的一位名媛,她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女兒,在她出生的時候她的父親年紀已經大了,老年得女的欣喜我們一般人難以體會。
  • 北京城的小眾景點-民族文化宮-看珍貴民族文物
    北京西長安街上的民族文化宮建於1959年9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築之一,其他九個分別是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與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前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民族飯店、北京火車站、工人體育場、農業展覽館、釣魚臺國賓館、華僑大廈,不同於其他建築大名鼎鼎,這裡就少有人知了
  • 民國照片中看1938年拆除前的太原古城:如今基本都已不存在
    一組80年前的珍貴照片本文照片全部選自於2019年對外首次公開的《華北交通寫真》,照片拍攝時間1938年,記錄下了當時侵略者佔領不久之後的山西省會的畫面。本文所有照片均選自其中建築部分的內容,大多如今已不存在,因此顯得更加珍貴。
  • 珍貴!北京50年代到90年代的春節老照片,終於找全了!
    70年代初期,物質還不夠豐富,買個年貨甚至要批條子。 1978年的春節,北京百貨大樓第一次在門前廣場設立年貨攤點。全國勞模張秉貴為顧客服務。,城裡的家庭大多骨肉分離,因此這個電話尤為珍貴。
  • 時隔80年,《民國浦江縣誌稿》手稿重印
    時隔80年,《民國浦江縣誌稿》手稿重印了。1982年,民國檔案中發現《民國縣誌》初稿18冊。上世紀80年代,浦江縣誌辦曾請書家抄寫油印若干。2000年後,又陸續發現民國檔案中夾雜的縣誌手稿60多頁。《民國浦江縣誌稿》,為當年有聲望文人手稿,書法精美,個性鮮明,堪稱浦江民國文人筆墨集大成之書。志稿現存15卷,重要內容皆存。卷一通紀,概述浦江歷代大事,民國史紀述至月。
  • 外國記者拍攝的民國時期老照片:看看那個年代的人是怎樣生活的
    他年輕時參加基督教青年會,在1908年至1932年間五次往返中美之間,在中國拍下了大量的珍貴照片。圖為用獨輪車運送泔水的兩名男子,看髮型這應該是在清末。圖為抱著照相機的甘博坐在獨輪車上,照片拍攝於1917年的成都。獨輪車俗稱"手推車",在近現代交通運輸工具普及之前,是一種輕便的運物、載人工具,特別在北方,幾乎與毛驢起同樣的作用。
  • 有花園有水池 姜山一幢民國大宅歷經84年保存完好
    浙江在線10月25日訊 在鄞州區姜山鎮東南部的陳鑑橋村,有一批保存較好的民國建築,有84年歷史的阿房就是其中之一。文保部門和當地鎮政府已經關注了這批民國建築群,並有意進行保護和利用,想把阿房等列為文保點。記者昨天了解到,作為阿房的實際管理者,80歲的陳家麟老人表示願意讓渡使用權,讓阿房作為某種類型的博物館或用於其他公益。
  • 1955年短片《北京的星期天》這些鏡頭是那個年代的珍貴歷史寫照
    1955年,法國導演克利斯·馬克來到中國,拍攝了短片《北京的星期天》。那時候,北京街頭處處可見老式的人力車、自行車,民眾的體育健身氣氛相當濃厚,老人擊劍打太極,小夥子、小姑娘玩單槓和高低槓,小孩子們認真地做著氣象分析實驗。
  • 老照片:再現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民國時期的中國社會百態
    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利,中華民國時期結束。本組老照片拍攝於民國時期1933年至1946年的中國。
  • 這個川西小鎮藏有諸多以「館」著稱的瑰寶,讓你穿越時光回到民國
    歷史古鎮如今漸漸成為旅遊中重要的一環想見識下古建築的歷史厚重感不在少數可很多時候見到的卻是新修的仿古建築明晃晃的油漆與石磚,嶄新的刺眼打著古鎮的名號,卻有著濃厚的商業氣息其實,想見識純古風情,安仁古鎮會是個追思尋古的絕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