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2015年十大消費警示 保健品推銷最愛忽悠老人

2021-01-21 大眾網

   水母網3月10日訊 (YMG記者劉曉陽 通訊員姜黎明)在日常消費中,人們總是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問題。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煙臺市消費者協會根據12315投訴平臺上的信息反饋,通過歸納統計,針對2014年消費者投訴熱點及難點問題,總結出2015年十大消費警示,以維護消費者自身合法權益。

   警示一

   網絡購物看清標誌

   存在陷阱:一些不法經營者利用極低的團購價格,吸引消費者參團,將假冒偽劣的電子產品、珠寶玉石、品牌服裝等商品推銷給消費者。消費者發現產品質量存在問題,作為經營者的網絡平臺和供應商踢皮球或設置重重障礙,拖延甚至拒不解決問題。

   消協提醒:在參與團購時,要對所購產品和服務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在低價、超低價誘惑面前要三思而後行。在網站選擇上,要看網站是否有通信管理部門頒發的ICP認證號,是否有工商部門頒發的能夠連結到工商局網站上的「紅盾」標誌等。在付款方式上,儘量採取貨到付款並要求驗貨後付款的方式,或通過含有擔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付款。

   警示二

   訂金、定金大不同

   存在陷阱:近年來,隨著汽車消費的普及,消費者協會收到多起消費投訴,消費者稱在支付購買汽車的「預付款」後,由於其他原因不想購買,但汽車銷售商不同意退還「預付款」。

   消協提醒:籤訂購車合同應仔細閱讀合同條款,並正確區分「訂金」與「定金」的區別。「訂」車和「定」車,雖一字之差,在法律上卻有很大差別。「訂」車合同,其訂金性質為預付款,買賣關係確立後,訂金衝抵車款,如合同中未約定違約條款,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銷售商的原因,買賣未能實現所交「訂金」都應返還。「定」車合同所付定金,是合同履行的擔保,合同履行也可以與合同款相抵扣,如籤訂合同後,買方反悔不買約定車輛,買方無權要求返還「定金」,如汽車銷售商未按合同約定的數量、質量提供汽車,應雙倍返還「定金」。

   警示三

   弄清包修與保修

   存在陷阱:一些商家有意混淆「包修」和「保修」的概念,欺騙消費者。「包修」還是「保修」?儘管它們只有一字之差,但法律效力卻有本質上的區別。「包修」是一個法定概念,指的是三包商品的免費維修有效期限。三包商品在包修期內出現質量問題,經營者應履行法定義務,提供免費維修,不得向消費者收取任何費用。而「保修」期,則是企業自身對消費者的承諾,指的是「三包」商品除去包修期以後的保修期限,該期限內提供維修,通常要收取零件成本費即材料費。

   消協提醒:正確聯繫廠商售後維修途徑有三種:一是查看包修憑證、使用說明書、產品外觀上是否公布有生產廠家統一的維修服務中心電話;二是到銷售商店該品牌的銷售櫃檯,查詢廠家維修服務中心電話;三是到生產廠家的官方網站上去,查詢該品牌統一的專職維修服務聯繫方式。

   警示四

   謹慎使用智慧型手機

   存在陷阱:當前,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越來越普及,手機不僅只是成人的通訊及消遣工具,也變成了兒童手中的玩物,因此而產生的費用問題越來越多,出現在智慧型手機中通知欄廣告日益泛濫以及被莫名其妙扣費的情況。

   消協提醒:不要隨意下載安裝手機軟體,有的軟體下載可能需要耗費較高的流量,有的軟體安裝後即使未使用也會自動聯網,導致耗費流量。儘量不購買山寨手機,山寨手機在出廠時,手機生產商會自帶一些內置收費軟體。小心刷機時被植入吸費軟體,很容易被某些不法刷機商植入一些吸費軟體等。要不定期仔細查詢話費,如果發現無緣無故被扣費,應及時向電信營運商客服反映核實。

   警示五

   預付消費糾紛上升

   存在陷阱:預付式消費糾紛近年有所上升,其特點是,消費者提前付費,然後享受服務。由於提供服務的滯後性,消費者在得到一定優惠的同時,卻可能面臨很大風險:消費者預付了一定的費用,實際上也限制了自己的選擇範圍;在辦理會員卡時,有些經營者還會提出一些不平等格式條款或者捆綁式銷售其他產品,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消協提醒:要仔細考察商家的信譽和經營狀況,貨比三家,謹慎選擇,最好選擇一些經營時間較長的商家;要認真閱讀有關合同條款,了解自己的權利、義務,合同必須明確消費質量和違約責任;不要輕易就把較大金額的錢財一次性存入消費卡,避免承擔過大風險;保留髮票、合同等相關憑證。

相關焦點

  • 家有老人的看過來!揭秘「保健品」推銷十大陷阱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嵐 通訊員 趙正銀在全國開展的"保健"市場整治百日行動進入攻堅階段,鄭州市二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為進一步讓廣大群眾認清保健品市場中一些不法分子的忽悠伎倆,特意總結歸納出十種銷售陷阱,以提醒那些"迷戀"保健品的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朋友,不要再被虛假宣傳忽悠上當了
  • 關愛老人 拒絕「忽悠」人的三無保健品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17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其中,老年保健品成為十大消費維權熱點之首。普通的食品、器械、日用品「搖身一變」,具有了神奇的保健功效,許多老人心甘情願高價購買。老年人為何容易受騙?「坑老保健品」的監管難在哪裡?
  • 該受重罰的,僅僅是忽悠老人買保健品的人麼?
    盧教授講了自己母親遭遇保健品欺詐的經歷,說老人家被一家中醫理療店忽悠得籤了17萬元的合同,購買了幾個療程的醫療產品,並現場刷卡4萬多元,買了幾味中藥。盧教授說,她專門做過調查,發現老人被忽悠買保健品、三無醫療產品的不在少數。她表示,老齡化社會趨勢下,老年群體越來越壯大,老年人遭遇養生保健方面欺詐的事件屢屢發生。
  • 2016島城十大消費維權案例:老人被騙買保健品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媛  朋友圈集贊送現金卡,集了贊商家卻說「沒卡」;首付款都交了,新房卻被開發商抵押了;4.5萬元的歐米茄名表寄丟了,快遞公司卻只賠個郵費;地板商收了錢關門了,家居商場卻稱「錢他收的找他去」……3月14日,青島市消保委公布了2016年消費維權十大案例,並對案件處理結果和依據進行了評析。
  • 保健品騙局十大套路被曝光!
    面對保健品市場魚目混珠亂象,德州市市場監管局、公安局等9部門聯合開展「保健」市場亂象百日整治行動,嚴厲打擊保健品市場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為防止大家上當受騙,以下保健品欺詐、虛假宣傳十大騙術,建議大家轉發到家人群中謹防自己及家人被套路。
  • 除了權健 這些保健品也會忽悠人交錢
    高中是學生時代學習最緊張的階段之一 。「那時候有同學經常喝『忘不了』,據說可以增強記憶力。」在小花(化名)的回憶中,為緩解學習壓力,她的一個同學長期服用有補腦功效的口服液。某一天,在剛服用過「忘不了」後,她同學突然問道:「我剛剛喝『忘不了』了嗎?」這不是一個笑話,實際上,喝各種補腦口服液、吃保健營養粉,幾乎成為那個年代獨生子女的集體記憶。
  • 假報告、真陷阱 「英文體檢單」忽悠老年人買保健品被捕
    我知道一款抗癌藥品,吃了以後,保證幾年都不會復發!」今年2月,浦口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批捕了一個專門針對老年人實施保健品詐騙的犯罪團夥。2018年7月以來,犯罪嫌疑人張巖、季雨等人多次組織老年人參加健康講座,安排醫療體檢,並出具虛假體檢報告,肆意誇大某品牌保健品治療功效,高價向老年人進行推銷。
  • 3·15 華聲在線發布2017「十大消費熱點事件」等系列榜單
    又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華聲在線通過梳理一年以來的消費投訴案例,結合華聲在線輿情監測系統的相關數據,陸續共享單車、加盟、直銷、快遞、電商等行業領域口碑榜,以及2017年度「十大消費熱點領域」、「十大消費潛規則」、「十大消費熱點事件」等系列榜單 。
  • 保健品騙局:許多銷售人員認老人當「乾爹乾媽」
    2014年3月的一天,苗先生的母親參加了某企業舉辦的「健康講座」,便開始熱衷購買保健品。「保健品價格特別高,幾盒膠囊低則數百元,高則數千元。」苗先生說,她母親是退休工人,每月退休工資也就3000多元,經濟並不寬裕,可老太太就跟著了魔似的,日常開銷越來越省,可花在保健品上的錢越來越多。
  • 保健品詐騙為何能掏空老人錢包? 老人:我們就是花錢買份熱鬧
    保健品詐騙為何能掏空老人錢包? 老人:我們就是花錢買份熱鬧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林少娟  2020-12-03 老人為什麼容易掉進保健品詐騙的「坑」?
  • 江蘇75歲大媽18年花幾十萬買保健品 人"走了"還沒吃完
    小品《不差錢》裡有一句經典之語:「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人死了,錢沒花了。」而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人去世了,一大堆保健品還沒有吃完。家住南京江北的張大媽和老伴,花費幾十萬元,先後購買保健品18年,也吃了18年。
  • 煙臺一老人被平安保險「騙」保10年 索賠無果
    煙臺齊魯網6月4日訊(記者 梁楠)「平安保險公司的業務員誘導老人購買保險,所買險種跟當初業務員承諾老人的完全不一樣,分明是業務員描述不符,導致老人受騙在平安保險公司連續投保10年。」近日,煙臺市民林女士在煙臺齊魯網《陽光連線》留言發帖《煙臺老人受騙投平安保險10年,能否索賠利息?》,反映家裡老人呂女士被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煙臺支公司保險業務員誘導購買保險的事情。
  • 2015年半數農戶住新房 煙臺城鎮化發展綱要出臺
    按照《綱要》要求,到2015年全市城鎮化率要達到63%,城鎮人口達到440萬人以上;到2020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城鎮人口達到500萬人以上。到2015年,完成三年村莊整治任務,全市半數農戶住進新房,到2020年,全部完成城中(郊)村改造任務,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與城鎮全面接軌。
  • 途牛網:2015-2016年在線周邊遊消費行為分析報告
    途牛旅遊網發布《2015-2016年在線周邊遊消費行為分析報告》。依據途牛2015年在線周邊遊客戶大數據,《報告》對2015年在線周邊遊用戶屬性、出遊方式、消費頻次、主題偏好等情況做了詳細分析,並對2016年在線周邊遊發展趨勢做了解讀。
  • 老人買保健品被騙50萬!嫌疑人專打感情牌,把她當成了提款機
    警方供圖一年多來,5名曾經從事電視購物工作的同事,分工協作,先是虛構療效向老年人出售保健品,再打感情牌贏得對方信任,以能夠異地報銷保健品費用名義實施詐騙,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電信詐騙鏈。濱海公安局基地分局接到轄區一名七旬老人被騙近50萬元的警情後,迅速調集多警種組成專案組,奔赴河北、吉林等地調查取證。
  • 保健品不敢出來忽悠人了!
    最近北京豐臺法院對一起過失致人死亡案進行了一審判決這起案件引發大家的熱議關於保健品市場混亂這件事在雙流也有人關注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對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增強目前保健品市場非常繁榮但也魚龍混雜使很多人特別是老年人受騙上當急需強化市場監管淨化保健品市場……這是區政協2019年第236號重點提案《關於加強保健品市場監管的建議》中的內容9月4日區政協2019年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在區市場監管局召開
  • 保健品會銷連哄帶騙 冷靜期制度專治你情我願式欺詐
    保健品「會銷」連哄帶騙 「冷靜期」專治「你情我願式」欺詐  近年來,「會銷」成為保健品亂象新花樣:不法經營者利用會議推銷形式,以「專家」講座、「名醫」義診、免費贈送、低價旅遊等隱秘方式賣保健品。在保健品推銷員的溫情營銷下,不少老年人往往會衝動性消費,購買大量價格高昂的保健品。
  • 吉林省發布2015年第2號旅遊服務消費警示
    中國吉林網4月1日訊(記者周宏)今年上午,吉林省旅遊質量監督部門發布2015年第2號旅遊服務消費警示,提醒廣大遊客,謹慎選擇出境旅行社,避免出境旅遊擔保金損失。出境旅遊者在報名時,要選擇具有經營出境旅遊業務資質、並已經實行出境旅遊擔保金銀行託管的旅行社。
  • 小雞寶寶考考你,保健品推銷員常認老人當「乾媽」「乾爹」,一般是...
    小雞寶寶考考你,保健品推銷員常認老人當「乾媽」「乾爹」,一般是因為?這是2019年12月15日支付寶螞蟻莊園今日的題目,那麼保健品推銷員常認老人當「乾媽」「乾爹」,一般是因為什麼呢?答對可以獲得180g螞蟻莊園小雞飼料,一起來看看12.15螞蟻莊園今日答案吧。
  • 2015年十大求婚鑽戒品牌排名
    倍受矚目的2015年十大求婚鑽戒品牌新鮮出爐!綜合《國際珠寶》、《時尚新娘》等業內的權威雜誌評選榜單、並結合國際珠寶協會行業數據,珠寶行業媒體對全球求婚鑽戒品牌進行了全方位調研!從品牌影響力、美譽度以及鑽石品質及深刻價值意義,對珠寶市場的積極作用和在戀人心目中的喜愛地位,最終評選出2015十大求婚鑽戒品牌!  這些珠寶品牌有的因浪漫信仰而上榜,有的因至臻品質而迷人,一起看看都有那些鑽戒品牌能夠入圍十大求婚鑽戒榜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