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詞牌名目繁多,初步統計就有1600多種,如果算上詞牌的別名就更多了。在眼花繚亂、精彩紛呈的眾多詞牌名中,若論浪漫雅致,我認為當屬《點絳唇》莫屬。惆悵千回君可忘,耳鬢廝磨點絳唇。想像一下:在春晨夏夜、秋曉冬晚、花前月下,或風情萬種、佳人對鏡,或脈脈含情、笑對愛人,為自己或為她輕點紅唇,這是多麼溫馨浪漫、值得一生記憶與回味的事啊。
作詩填詞,本身除卻真情實感之外,倘若要完整表達感情,便也需要技巧和方法。所以我把自己在填詞過程中,對於詞牌的把握和寫法技巧的個人體會,作一些整理並記錄下來,於人於己,或許有所幫助。——皛玊題記
點絳唇,詞牌名,又名沙頭雨、南浦月、十八香、點櫻桃、尋瑤草等。以馮延巳詞為正體,雙調41字,前段4句三仄韻,後段5句四仄韻。另有41字前後段各5句四仄韻,43字前段4句三仄韻,後段5句四仄韻等變體。
《點絳唇·淺醉情關寞》(詞林正韻第十六部)
一縷清風,心舟無棹塵埃落。
花叢蝶掠,輕許風中諾。
素筆從容,怕惹秋心錯,窺紅萼。
芊眉柔弱,淺醉情關寞。
絳,指赤色,火紅。點絳唇是指古代女人把嘴唇點成紅色,就像現代女子塗抹口紅。調名取自南朝「江郎才盡」的著名文學家江淹《詠美人春遊詩》:「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古典君認為,這個詞牌最美的就是這個「點」字。
《點絳唇·再把春相寄》(詞林正韻第三部)
月影堪幽,任風拂面門斜倚。
此情誰記?瑤佩思羅綺。
別樣心歡,再把春相寄。夢還碎。
舉樽無味,卻道人千裡。
京劇崑劇中也都有這個調子。在京劇中,《點絳唇》又通稱為「點將」,用於元帥升帳、江湖豪客的排山等,以此來表現場面的宏大和增強氣氛。
《點絳唇·腸斷斜陽畔》(詞林正韻第七部)
時到殘春,杏成青蕊桃花繾。
梅園深院,柳翠穿雙燕。
君去千山,路遠何時返?愁心婉。
情隨雲亂。腸斷斜陽畔。
此調一共9句,有7句用韻,而且是用仄韻(古典君多次看到網上有人以平韻填此詞,實為繆也),韻密。除了上下片開頭一句,其餘全是以仄聲結韻,音節拗怒。此調主要句式為4個四字句、3個五字句、1個七字句、1個三字句。
《點絳唇·飛花愁無數》(詞林正韻第十六部)
雨夜風蕭,飛花最惹愁無數。
獨依寒閣,未語珠先落。
錦字鴛書,誰記三生約?鬢霜索。
難評對錯,空許千年諾。
此調從第二句開始,句句仄韻,於拗怒之中,層疊韻腳。通過句式反覆變化,來增強餘韻。重點是要注意字詞簡練明快,在句式之間突出層次感。切忌句式綿密。
《點絳唇·自困多情擾》(詞林正韻第八部)
月映寒枝,風摧香墜殤多少?
誓言何了,轉眼成空杳。
賦闋千千,自困多情擾。怎和調。
相思無惱,此意何須表?
寫作時要注意的是,開篇的七字句不能太過激烈,初學者可嘗試寫景,這樣,就能夠很好的避免傾力過多。下片最後三韻,以三,四,五的句式排列,音節尤快,注意放寬筆法,明顯的塑造層次感。
《點絳唇·凝眸思何處》(詞林正韻第四部)
無語凝眸,橫簫臨岸思何處?
芳草無數,行到斜陽去。
庭院深深, 池畔蒹葭舞,風情吐。
雲遮薄暮,且把心河渡。
此調平緩凝重,有很強的頓挫感,不適合作細膩的描寫,或直抒胸臆,適於表達苦澀情緒。
《點絳唇·看盡紅塵破》(詞林正韻第九部)
殘夜微涼,薄情噬肺心眉鎖。
枕寒獨臥,賦曲誰人和?
惆悵千回,看盡紅塵破。欲問那。
耳鬢廝磨,君可相忘麼?
風摧香墜殤多少,飛花最惹愁無數。用文字堆砌纏綿,用詩句吟誦情愫。古典君會為大家奉上更多的詩詞原創文章。讓我們一起盡情享受古韻詩詞婉約悽美的獨特魅力!
文中使用部分圖片和文字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謝謝!本文系百家號獨家首發,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否則一經發現,將追究抄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