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常常會心煩意亂。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一個人靜心去抄寫佛經,一方面是通過佛學來調節自身情緒,一方面又能鍛鍊自己的定力與書寫能力。
嘈雜的生活中能有一寸空間,書寫經典的確是一種學佛的很好的方式。那麼抄寫佛經其中包含的哲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們聊一聊抄寫佛經的哲理。
《金剛經》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從書寫佛經來達到修身
抄經,古代曰寫經。從六朝以後各朝代都有非常多的虔誠佛教信仰者,包括出家僧人和帝王、官吏、士大夫、平民等在家居士,為了弘揚傳播佛法而寫經;或者為了祈福、報恩、布施、超薦亡人而寫經。
可見抄經的文化自古就已經存在。我們通過抄經,字裡行間去學習琢磨文字中的道理,所謂水滴石穿。很多難懂的佛理,都在一字字書寫中逐漸理解。很多人每天書寫佛經,鍛鍊了自己的定力,一個人能夠集中精神之後,就比較不容易為外界所動搖,而且也能斷除種種雜念,以達到一心不亂之境。
斷除煩惱需要斷除雜念,修身養性更是需要去除自我對於外物的執著之心。抄經就是一種通過書寫來反覆提醒自我斷除煩惱的方法。抄經的功德利益很大,念佛可以一心不亂,其實抄經一樣可以抄到一心不亂。
深入經藏 加深記憶
現代人的書寫與閱讀習慣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電子化。很多時候,一些平面化閱讀更適合我們理解記憶。
隨著抄經,越來越多人去恢復書本閱讀,改變了之前提筆忘字的毛病。要知道,文化傳承的符號就是我們書寫的文字。脫離了文字書寫,我們的很多習慣越來越依賴科技,時時練字,時時抄經,不僅對學佛,也是對我們生活的一種輔助。所謂抄寫一遍,勝過閱讀十遍。
信仰佛教的朋友們,可以更多地去抄寫經文,對加深自己的記憶,佛學傳承都有很大的益處。
禪之書寫
禪,梵文禪那,漢語譯為「靜慮」、「思維修」,按照《佛光大辭典》的解釋,指將心專注於某一對象,極寂靜以詳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狀態。
佛教以禪作為統一心境、斷除煩惱之重要方法。抄寫經文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去靜下來,心與手的結合,由身動而至心靜,是典型的動中禪。動靜皆是禪悟,能在安靜中體悟內心的感受,是一種現代人生活缺少的能力。很多成功人士都喜歡禪定,思考人生生活都是禪。我們可以用書寫來學會一份靜中取動。
任何一本佛教典籍都會有抄寫經典的功德,比如金剛經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