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
「如果有外國朋友到中國旅行,我一定推薦他們到成都看一看。」1月6日,尼泊爾駐華大使潘迪在成都接受媒體專訪。當被問及首次訪川的感受,潘迪化身「推介大使」,現場「安利」成都的種種魅力,甚至「不見外」地表示「四川人和我就像一家人」!
今年4月,潘迪被任命為尼泊爾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但因疫情原因推遲到7月9日抵京赴任。在短短5個月的時間裡,潘迪開始認識中國,此次訪川正是了解中國西部的新機會。對四川印象如何?未來四川和尼泊爾有望在哪些領域加深合作?
是一趟發現之旅:
成都是一座美麗、開放且發達的城市
潘迪直言,此次訪川是一趟發現之旅,改變他腦海中「發展落後」的四川印象。
「從機場一出來,我就發現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潘迪表示,北京街道兩邊的樹木時常是「一片樹葉都沒有」,但成都卻是一座充滿綠意、氣候宜人的城市。沿途的種種城市街景,又讓潘迪意識到這座記憶中「落後」的西部城市已經實現發展的飛躍。
採訪當天,潘迪將返回北京,但在離開前他有一個期待已久的行程-參觀大熊貓基地。「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目睹大熊貓生活在自然環境中,我知道這對生態條件有很高的要求。」潘迪表示,從大熊貓繁育和城市建設,都能看出四川在發展經濟和生態保護之間找到了良好的平衡點。隨著全球變暖加劇,極端天氣和流行疾病的發生率不斷提高,四川的綠色發展理念值得尼泊爾學習和借鑑。
雖然行程簡短,但四川給潘迪留下了深刻印象。採訪前日,潘迪曾考察成都青白江鐵路物流港片區,看到了來自法國、德國等世界各地的商品。「太神奇了!成都就像一個點,通過成都青白江鐵路物流港片區連接起整個世界。」潘迪所看到的不僅僅是商品的流通,他認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文化、生活方式也能憑藉成都青白江鐵路物流港片區相遇、碰撞並產生新的交匯。
「如果能長期生活在中國,成都是我的首選居住城市!」還未離開,潘迪已經開始規劃下次的訪川行程,直言希望去到四川更多的城市。疫情結束後,潘迪希望更多尼泊爾的民間領袖能來到四川,親眼見證這座城市在短時間內實現的發展成果,並將發展信心與經驗帶回尼泊爾。
是一次收穫之旅:
借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中醫藥產業
「伴隨川藏鐵路和中尼鐵路建成,四川、拉薩和尼泊爾被有效連接起來......」現場,潘迪邊說邊比劃,兩條鐵路的分布宛在眼前的同時,他心中未來四川和尼泊爾的合作藍圖也緩緩鋪開。
近年來,四川和尼泊爾保持密切的交往關係。在2018年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上,樂山市與藍毗尼文化市締結友好合作城市,雙方以佛文化旅遊為切口開展合作。2019年7月2日,四川與尼泊爾第五省在成都籤署友好合作關係備忘錄。2020年8月5日,眉山市與尼泊爾卡馬拉邁市結為友好合作關係城市。
此次來川,潘迪也是帶著任務而來,不僅要為尼泊爾駐成都總領事館選址,還要尋覓合作的新機會。
「此次訪川收穫滿滿,深受啟發。」潘迪的收穫主要來自於兩方面。首先,潘迪十分看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認為其對四川的對外開放帶來了新機遇。具體而言,川渝攜手發展意味著更便利的交通、更充分的人才和更廣闊的市場,希望藉此與四川攜手發展中醫藥產業,並從西部城市走向整個中國。
疫情期間,四川和尼泊爾互援互助的故事成為一段佳話,兩地友誼愈發深厚。潘迪認為,兩地的合作交流應該從省對省、城市對城市和人對人三個層面展開,其中文化交流對民意相通至關重要。「四川和尼泊爾文化相通、生活方式相近,為兩地文化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據了解,尼泊爾電視臺曾到四川拍攝當地的傳統舞蹈和歌曲,深受尼泊爾觀眾的喜愛。關於未來,潘迪希望四川和尼泊爾能攜手一起創作歌曲、舞蹈或者策劃展覽,通過文化交流讓彼此越走越近。
人物名片:
馬亨德拉·巴哈杜爾·潘迪出生於1948年05月,為特裡布萬大學法學學士、特裡布萬大學教育學碩士。2014年至2015年,潘迪擔任尼泊爾政府外交部部長。2018年起,擔任尼泊爾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2020年7月起,擔任尼泊爾駐華大使。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